正在加载图片...
。13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增刊2 能控制的最小板宽(mm):LwR为工作辊辊身长度 (mm),在此为1510mm;LR为圆弧辊形长度 (mm):d为工作辊轴向移位上限值,在此为正值: 为工作辊轴向移位下限值,在此为负值. 综合考虑1420冷连轧机组轧制的板宽范围和 边降控制能力,选择为0,为一80mm,在 LR一定时,可控制的板宽范围为l60mm.考虑 1420冷连轧机组轧制的全部板宽范围,确定三种圆 图2单侧圆弧工作辊控边降 弧辊身长度LR,分别为230、305和380mm. (2)圆弧辊形参数R的确定. 圆弧辊形参数R直接决定机组对带钢边降的 控制能力.圆弧R的值由仿真结果确定,计算工况 如表1. 表1仿真计算工况 参数 数值 图3辊形参数的定义 支持辊辊径/mm 1200 工作辊辊径/mm 480 以直线与圆弧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如图3,工 带钢宽度/mm 968.75 作辊上辊的辊形曲线表达式为: 入,出口厚度/mm 2.01,1.269 y=0 -L十LR≤0 入,出口张力/MPa 80.100 y=R-JR2-x20≤x≤LR 变形抗力/MPa 336 式中,L为工作辊辊身长度,R为圆弧曲线半径,LR 工作辊窜动G/mm 0.-9.7,-19.4,-29.1,-38.8 为圆弧曲线长度 -484.-581.-67.8.-77.5 通过工作辊圆弧部分在带钢边部的横移,来控 制带钢的边部减薄.通过改变辊端弧形吃进带钢的 从图4的仿真结果中的可以看到,工作辊轴向 移位减小(负向增大),带钢边降渐渐衰减,继续 深度G(图2)改变带钢的边降. 减小将引起边部的明显增厚,边降向负的方向发展. (1)圆弧辊形长度LR的确定 1420四辊CVC轧机虽然具有工作辊轴向移位 这主要是工作辊端部辊形所造成的.在6的绝对 值较小时(0~一20mm),带钢边部的辊缝开度较 的板形控制手段,绝对移位量为士80mm.而1420 小,边降没有得到控制,当辊缝开度足够大时,才有 冷连轧机组轧制规格覆盖了730~1230mm的宽 所影响. 度,如果要在全部宽度规格轧制中都使用边降控制 技术,须选择几种不同的圆弧辊形长度LR以适应 120 6w=0 日-6w=-9.7 a-6-19.46w■-29.1 不同的宽度需要, 80 -w=-38.8-6w=-48.4 -&w=-58.1-6w=-67.8 圆弧辊形长度LR的确定与工作辊轴向移位相 -6w=-77.5 对量有关,⑧即代表工作辊局部辊形在带钢边 部的定位,如图2.对ò定义如下:工作辊辊身锥 40 部拐角点对准带钢边部时,移位量为零:工作辊 辊身锥部拐角点进入带钢边部时,移位量ò为负 60 40 20 距离带钢边部的距离/mm 值,伸出带钢边部时为正值.确定了的范围就可 得到不同LR下所能控制的带钢宽度范围.带钢宽 图4工作辊窜动对带钢边部板廓的影响 度范围由下式确定. B max=2(LWR/2+80-LR-) (1) 2第1机架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设计 Bmin=2(LWR/2-80-LR+)(2) 板形目标曲线是板形控制系统调节带钢板形 式中,Bmx为所能控制的最大板宽(mm);Bmim为所 (由板形仪测得的前张应力)应达到的目标,它代表图 2 单侧圆弧工作辊控制边降 图 3 辊形参数的定义 以直线与圆弧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 如图 3, 工 作辊上辊的辊形曲线表达式为 : y =0 -L +L R ≤x <0 y =R - R 2 -x 2 0 ≤x ≤L R 式中, L 为工作辊辊身长度, R 为圆弧曲线半径, L R 为圆弧曲线长度 . 通过工作辊圆弧部分在带钢边部的横移, 来控 制带钢的边部减薄.通过改变辊端弧形吃进带钢的 深度 δW( 图 2) 改变带钢的边降 . ( 1) 圆弧辊形长度 L R 的确定 . 1420 四辊CVC 轧机虽然具有工作辊轴向移位 的板形控制手段, 绝对移位量为 ±80 mm .而 1420 冷连轧机组轧制规格覆盖了 730 ~ 1 230 mm 的宽 度, 如果要在全部宽度规格轧制中都使用边降控制 技术, 须选择几种不同的圆弧辊形长度 L R 以适应 不同的宽度需要 . 圆弧辊形长度 L R 的确定与工作辊轴向移位相 对量 δW 有关, δW 即代表工作辊局部辊形在带钢边 部的定位, 如图 2 .对 δW 定义如下:工作辊辊身锥 部拐角点对准带钢边部时, 移位量 δW 为零 ;工作辊 辊身锥部拐角点进入带钢边部时, 移位量 δW 为负 值, 伸出带钢边部时为正值.确定了 δW 的范围就可 得到不同 L R 下所能控制的带钢宽度范围 .带钢宽 度范围由下式确定. B max =2( L WR/2 +80 -L R -δU L w ) ( 1) B min =2( L WR/2 -80 -L R +δLL w ) ( 2) 式中, Bmax 为所能控制的最大板宽( mm) ;Bmin为所 能控制的最小板宽( mm) ;L WR为工作辊辊身长度 ( mm) , 在此为 1 510 mm ;L R 为 圆弧辊 形长度 ( mm) ;δUL w 为工作辊轴向移位上限值, 在此为正值; δLL w 为工作辊轴向移位下限值, 在此为负值. 综合考虑 1420 冷连轧机组轧制的板宽范围和 边降控制能力, 选择 δUL w 为 0, δLL w 为 -80 mm, 在 L R 一定时, 可控制的板宽范围为 160 mm .考虑 1420 冷连轧机组轧制的全部板宽范围, 确定三种圆 弧辊身长度 L R, 分别为 230 、305 和 380 mm . ( 2) 圆弧辊形参数 R 的确定 . 圆弧辊形参数 R 直接决定机组对带钢边降的 控制能力 .圆弧 R 的值由仿真结果确定, 计算工况 如表 1 . 表 1 仿真计算工况 参数 数值 支持辊辊径/mm 1 200 工作辊辊径/mm 480 带钢宽度/mm 968.75 入、出口厚度/mm 2.01, 1.269 入、出口张力/ MPa 80, 100 变形抗力/ MPa 336 工作辊窜动 δW/ mm 0, -9.7, -19.4, -29.1, -38.8, -48.4, -58.1, -67.8, -77.5 从图 4 的仿真结果中的可以看到, 工作辊轴向 移位 δW 减小( 负向增大) , 带钢边降渐渐衰减, 继续 减小将引起边部的明显增厚, 边降向负的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工作辊端部辊形所造成的 .在 δW 的绝对 值较小时( 0 ~ -20 mm) , 带钢边部的辊缝开度较 小, 边降没有得到控制, 当辊缝开度足够大时, 才有 所影响 . 图 4 工作辊窜动对带钢边部板廓的影响 2 第 1 机架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设计 板形目标曲线是板形控制系统调节带钢板形 ( 由板形仪测得的前张应力) 应达到的目标, 它代表 · 134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07 年 增刊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