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由只有在世界政治机构的治理下,才有实现的可能。(2) 这种人文政治理论的阐释表现出道德政治(理性、和平、正义、善)与强力统治(任 性、战争、贪婪、恶)两种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但丁企图解释这一矛盾,方法是建立一个 世界性的尘世政权,在宗旨和制度上规范它的道德形式,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是维护道德秩序 的执行者。用现实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统治者违背了国家的宗旨和道德规范,他就是受诅咒 的和非合法性的,因而具有丧失权力的可能。但丁的这些思想,为以后的伊拉斯谟人文政治 观的形成,奠定了人文基础和政治基础。正是继承了这样的人文传统,伊拉斯谟完成了他的 人文主义政治观 探讨但丁的政治思想,不仅要研究他对于政治的看法,更应当理解他硏究政治的目的 这种探讨势必让我们进入但丁的人文思想之中,如此,但丁的人文观和政治观就显得合而为 致使政府和政治制度成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和实现人们生活福祗的最为重要的工具。这 种需要是:让人民远离战争、腐败、愚昧、饥饿和秩序紊乱,同时为提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 的基本社会保障。在但丁的政治观中,一直笼罩在中世纪神权背后深隐不彰的世俗秩序开始 凸现了,世俗政府有必要建立权威,并且服务于人类生存的本质,以便实现让人在自己的土 地上幸福的安居。但丁指出 但凡具有灵性因而热爱真理的人,显然都会十分热心于造福后代。为了报答祖先 不辞劳苦给他们遗留的财产,他们也要为后代留财富。一个身受社会教益而对社会福利 漠不关心,根本不能算他进到本分,因为那样他就不是“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 果”,而是一个吞没一切的大漩涡,只见吸进,不见吐出。(P1) 他进一步指出:“在那些虽然有用但仍未揭示出来的真理当中,关于一统天下的尘世政体的 知识最为有用,但也最为人所知。”原因在于:“这种知识不是直接有利可图,大家也就不大 留意了。”(P2)作为对于社会需要的一种积极反应,但丁的目的在于揭示尘世政府的现实作 用,他开始回溯到罗马帝国的政府,深思自罗马帝国崩溃候欧洲政治的分裂和无序状态,以 此说明政治紊乱对于社会的极其明显的破坏作用。从但丁那儿开始重新提出的一统天下的世 俗政府问题,因此是作为解决世界政治动荡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假设这样的事情是人可以 完成的,只是中世纪神学政治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才阻塞了这一政治上的洞见和政府的发展 但丁的目标,因此就是要人去做好准备,从关照上帝、彼岸回到关心自己和社会的政治秩序 上来 当然,但丁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伦理观念基础上的。但丁本人是把人文主义的 原则当作欧洲政治原则的基础来看待的。他期望有一个强大的政治秩序,政策确当,维护和 平,保护百姓。 但丁在《神曲》奠定的功过体系和赏罚原则都是以宗教的命运观来阐述的一一实际上这 也是但丁被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的原因。在但丁生活的年代,以宗教上的得失来衡 量人的报应是一种被认可、被众人接受的观念,这种情况,即使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 代,也是如此。我们面临着但丁的五彩缤纷的诗人世界,却发现在其中有着道德劝说的成分。 但丁因此开辟的是一个新人的途径,与强调原则、进行禁欲与苦修的中世纪得救观念大相径 庭。对于但丁来说,道德是一个人类自由意志高度发展的修炼过程,是一个人的行为通过知 识和艺术得以净化的必然产物。 在但丁的神学体系里,天国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天国作为世界光亮的本源,与黑暗的 地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同样,天国中的音乐和神曲,也同非艺术化的人间形成对比。对于 生活在天国的人来说,音乐和诗,以及洞察秋毫的知识和真理,是导致人类行为向善的基本由只有在世界政治机构的治理下,才有实现的可能。(2) 这种人文政治理论的阐释表现出道德政治(理性、和平、正义、善)与强力统治(任 性、战争、贪婪、恶)两种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但丁企图解释这一矛盾,方法是建立一个 世界性的尘世政权,在宗旨和制度上规范它的道德形式,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是维护道德秩序 的执行者。用现实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统治者违背了国家的宗旨和道德规范,他就是受诅咒 的和非合法性的,因而具有丧失权力的可能。但丁的这些思想,为以后的伊拉斯谟人文政治 观的形成,奠定了人文基础和政治基础。正是继承了这样的人文传统,伊拉斯谟完成了他的 人文主义政治观。 探讨但丁的政治思想,不仅要研究他对于政治的看法,更应当理解他研究政治的目的。 这种探讨势必让我们进入但丁的人文思想之中,如此,但丁的人文观和政治观就显得合而为 一,致使政府和政治制度成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和实现人们生活福祗的最为重要的工具。这 种需要是:让人民远离战争、腐败、愚昧、饥饿和秩序紊乱,同时为提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 的基本社会保障。在但丁的政治观中,一直笼罩在中世纪神权背后深隐不彰的世俗秩序开始 凸现了,世俗政府有必要建立权威,并且服务于人类生存的本质,以便实现让人在自己的土 地上幸福的安居。但丁指出: 但凡具有灵性因而热爱真理的人,显然都会十分热心于造福后代。为了报答祖先 不辞劳苦给他们遗留的财产,他们也要为后代留财富。一个身受社会教益而对社会福利 漠不关心,根本不能算他进到本分,因为那样他就不是“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 果”,而是一个吞没一切的大漩涡,只见吸进,不见吐出。(P1) 他进一步指出:“在那些虽然有用但仍未揭示出来的真理当中,关于一统天下的尘世政体的 知识最为有用,但也最为人所知。”原因在于:“这种知识不是直接有利可图,大家也就不大 留意了。”(P2) 作为对于社会需要的一种积极反应,但丁的目的在于揭示尘世政府的现实作 用,他开始回溯到罗马帝国的政府,深思自罗马帝国崩溃候欧洲政治的分裂和无序状态,以 此说明政治紊乱对于社会的极其明显的破坏作用。从但丁那儿开始重新提出的一统天下的世 俗政府问题,因此是作为解决世界政治动荡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假设这样的事情是人可以 完成的,只是中世纪神学政治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才阻塞了这一政治上的洞见和政府的发展。 但丁的目标,因此就是要人去做好准备,从关照上帝、彼岸回到关心自己和社会的政治秩序 上来。 当然,但丁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伦理观念基础上的。 但丁本人是把人文主义的 原则当作欧洲政治原则的基础来看待的。他期望有一个强大的政治秩序,政策确当,维护和 平,保护百姓。 但丁在《神曲》奠定的功过体系和赏罚原则都是以宗教的命运观来阐述的――实际上这 也是但丁被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的原因。在但丁生活的年代,以宗教上的得失来衡 量人的报应是一种被认可、被众人接受的观念,这种情况,即使到了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时 代,也是如此。我们面临着但丁的五彩缤纷的诗人世界,却发现在其中有着道德劝说的成分。 但丁因此开辟的是一个新人的途径,与强调原则、进行禁欲与苦修的中世纪得救观念大相径 庭。对于但丁来说,道德是一个人类自由意志高度发展的修炼过程,是一个人的行为通过知 识和艺术得以净化的必然产物。 在但丁的神学体系里,天国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天国作为世界光亮的本源,与黑暗的 地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同样,天国中的音乐和神曲,也同非艺术化的人间形成对比。对于 生活在天国的人来说,音乐和诗,以及洞察秋毫的知识和真理,是导致人类行为向善的基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