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人文主义者的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 (一)但丁的文化使命 但丁给我们带来什么?那就是但丁提出了一个改造人性的问题。他的内心世界经常性的 是极其丰富的。在但丁的诗篇里,有鬼魂,有君主,有伟大的诗人,有无穷无尽的美丽传说。 诗人但丁永远在天边海角漫游,他关注的范围,是无限广阔的。在畅游了地狱、炼狱合天国, 在经历了人间各种苦难之后,却去仰望心目中美丽的花朵。但丁凭诗性直觉行动,然而却有 着无比丰富的内心。追求理想时的亳无障碍,自由的精神,常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和无限美丽。 他在哪里都是自自在在,如鱼得水。他们有了爱情就说出来,有了不满也不隐瞒。他们 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反思,他们特别乐意把别人当作朋友而倾诉。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说 的,他们简直是能用生命直接说话。他们直抒己见,把遇到的人都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他 们心里觉得自己的诗歌就是普通人的一种吟唱,他们采集民歌民谣,也把自己的诗歌送给普 通人那里。诗歌是活在人心中的,诗人是活在人民中的。 但丁不很考虑怎么写诗的事情。他们有许多心中涌出的东西。他们没有觉得自己在写诗 但却是吟唱出了歌谣。对于诗人来说,创作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意见不断地说出 来。他们是一群专门唱歌的艺术家,喜欢把自己比作夜莺,认为自己是在唱歌,在唱一些欢 乐的、悲哀的、激动的、美妙的歌。 但丁从不刻意想象,他只追求美丽的事物,结果,他自己却变成了光。由于在内心里没 有任何压抑,他的内心就充满着各种自由。自由对于他是天生的,但对于有压抑的人来说 就是一种福音:尼采在其《悲剧的诞生》中,向我们专门描述过希腊人怎么利用酒神和梦神 使自己感觉平等、自由和无拘无束。假如人们找到了一片绿洲,在其中不感到压抑,那么就 会觉得自己是在真正的桃花源里了。我们都喜欢在桃花源里的生活,那里没有压抑,无意识 的知觉获得了价值。由于没有意识的压抑,人拥有了更高的追求。诗的出现,就是让人变得 自然、放松、靠直觉生存。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意,也就没有压抑,没有制约,没有计谋 和阴谋,心灵也就变成得柔软。纯真是如何因为诗歌而出现,惊奇是如何伴随喜悦而舞蹈 生命是如何经由自然而复苏,这一切似乎都是不言而喻的。 但丁给人们带来了美。美的事物印入人心,就激起人内心的光亮,这种光亮折射出来, 诗也就产生了。美是诗的养料,诗却是美的想象。诗的折射乃是放射性的,有如思想,放出 万丈光芒。这种光芒不仅可以把诗人照亮,也同样可以把人群照亮。雪莱说:诗人是在黑夜 中唱歌的夜莺,但我以为诗是美的光束,一经点亮,自由自在的生命也就开始跳舞。诗是语 言而不是音乐,但诗在人心中反射出的感觉却正是音乐。诗的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这种节奏 只要合着生命舞蹈的节拍,就能引起人的共鸣。凡是在严寒的冬天进行过刻苦锻炼的人,他 的性情也就变成一种善于控制的自然冲动。他既然有过了高峰体验,因此也就能善待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他来说,春夏秋冬皆是诗。他这样地生活下去,总是觉得只要生命真正 地自由地开了,音乐将随之而来,衬托出大自在的本意,激起人心中无比描绘的大快乐 但丁给人们带来了和谐。诗和诗的美皆服从于天然的和谐。和谐无不出自本质的自然 而非仅仅出自于形式的排列。只要本质是和谐的,那么,诗的韵律也将是自然合拍的。诗的 韵律就是人的韵律,所以诗的和谐断然也就是人的和谐。因此,诗的旋律要从人性的和谐中 去寻找,而诗心却要从人的爱意中去寻找。爱是诗人的魂,它能够让废墟变成绿地。诗也是 种优美的力量,它浸润荒野,能把荒野变成鲜花铺地的天国。 但丁给人们带来了爱、喜悦和渴望。倘若诗真的能够感人,那么,诗人的热情和人格就 好像闪烁的星星,它那放射性的光辉透过幻想和淡淡的哀愁,给予人类充满希望的喜悦。只
第八讲 人文主义者的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 (一)但丁的文化使命 但丁给我们带来什么?那就是但丁提出了一个改造人性的问题。他的内心世界经常性的 是极其丰富的。在但丁的诗篇里,有鬼魂,有君主,有伟大的诗人,有无穷无尽的美丽传说。 诗人但丁永远在天边海角漫游,他关注的范围,是无限广阔的。在畅游了地狱、炼狱合天国, 在经历了人间各种苦难之后,却去仰望心目中美丽的花朵。但丁凭诗性直觉行动,然而却有 着无比丰富的内心。追求理想时的毫无障碍,自由的精神,常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和无限美丽。 他在哪里都是自自在在,如鱼得水。他们有了爱情就说出来,有了不满也不隐瞒。他们 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反思,他们特别乐意把别人当作朋友而倾诉。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说 的,他们简直是能用生命直接说话。他们直抒己见,把遇到的人都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他 们心里觉得自己的诗歌就是普通人的一种吟唱,他们采集民歌民谣,也把自己的诗歌送给普 通人那里。诗歌是活在人心中的,诗人是活在人民中的。 但丁不很考虑怎么写诗的事情。他们有许多心中涌出的东西。他们没有觉得自己在写诗, 但却是吟唱出了歌谣。对于诗人来说,创作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意见不断地说出 来。他们是一群专门唱歌的艺术家,喜欢把自己比作夜莺,认为自己是在唱歌,在唱一些欢 乐的、悲哀的、激动的、美妙的歌。 但丁从不刻意想象,他只追求美丽的事物,结果,他自己却变成了光。由于在内心里没 有任何压抑,他的内心就充满着各种自由。自由对于他是天生的,但对于有压抑的人来说, 就是一种福音:尼采在其《悲剧的诞生》中,向我们专门描述过希腊人怎么利用酒神和梦神 使自己感觉平等、自由和无拘无束。假如人们找到了一片绿洲,在其中不感到压抑,那么就 会觉得自己是在真正的桃花源里了。我们都喜欢在桃花源里的生活,那里没有压抑,无意识 的知觉获得了价值。由于没有意识的压抑,人拥有了更高的追求。诗的出现,就是让人变得 自然、放松、靠直觉生存。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意,也就没有压抑,没有制约,没有计谋 和阴谋,心灵也就变成得柔软。纯真是如何因为诗歌而出现,惊奇是如何伴随喜悦而舞蹈, 生命是如何经由自然而复苏,这一切似乎都是不言而喻的。 但丁给人们带来了美。美的事物印入人心,就激起人内心的光亮,这种光亮折射出来, 诗也就产生了。美是诗的养料,诗却是美的想象。诗的折射乃是放射性的,有如思想,放出 万丈光芒。这种光芒不仅可以把诗人照亮,也同样可以把人群照亮。雪莱说:诗人是在黑夜 中唱歌的夜莺,但我以为诗是美的光束,一经点亮,自由自在的生命也就开始跳舞。诗是语 言而不是音乐,但诗在人心中反射出的感觉却正是音乐。诗的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这种节奏 只要合着生命舞蹈的节拍,就能引起人的共鸣。凡是在严寒的冬天进行过刻苦锻炼的人,他 的性情也就变成一种善于控制的自然冲动。他既然有过了高峰体验,因此也就能善待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他来说,春夏秋冬皆是诗。他这样地生活下去,总是觉得只要生命真正 地自由地开了,音乐将随之而来,衬托出大自在的本意,激起人心中无比描绘的大快乐。 但丁给人们带来了和谐。诗和诗的美皆服从于天然的和谐。和谐无不出自本质的自然, 而非仅仅出自于形式的排列。只要本质是和谐的,那么,诗的韵律也将是自然合拍的。诗的 韵律就是人的韵律,所以诗的和谐断然也就是人的和谐。因此,诗的旋律要从人性的和谐中 去寻找,而诗心却要从人的爱意中去寻找。爱是诗人的魂,它能够让废墟变成绿地。诗也是 一种优美的力量,它浸润荒野,能把荒野变成鲜花铺地的天国。 但丁给人们带来了爱、喜悦和渴望。倘若诗真的能够感人,那么,诗人的热情和人格就 好像闪烁的星星,它那放射性的光辉透过幻想和淡淡的哀愁,给予人类充满希望的喜悦。只
有那些心中燃烧着对光和亮的渴望的诗,才能成为射入人心灵的赐福的光线。诗歌的美不在 于丰富多彩的连贯情节,因为优秀的诗人也可能稍微离开铺好的道路而另辟蹊径。谨守优秀 人格的诗人不外意味着“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他的诗不在于有意地向人揭示崇高, 只是他的热情和人格能够燃起星火,让人真实地感受从深处发出的颜色和美,以慧眼观照的 崎岖小道。我们仰望诗,我们也就仰望人类的本质和美德,从而获得一种非凡的壮丽。诗的 庄严,在于诗的不容亵渎。诗人的尊严,在于诗人的人格力度。当诗人以他的方式在寰宇之 中祈求诗才时,诗就成为一种揭示。因此,当诗成为人类本真的聚集力时,不存在诗的危险 性,只存在诗人思的神秘性。 但丁的诗呼唤的是自由的心灵。天地万物,一经诗的浸润,生命的绿就吐芽,这样就产 生出诗境。照一种说法,诗具有一种强大的传递光亮的能力,只要一进入诗境,万物就都染 上了诗意的光辉,由此变得光彩夺目。然而,凡入诗之事物本身却必须是纯净的,正如能够 运用心灵来加以想象的事物,本身也必须是美丽和充满爱意的。诗从来不是从事物的整体来 考察事物,而是把事物看作导向心灵的精神价值的原材料、并且是在刻意推敲其精神价值的 完善性上来把事物提升到诗。事物之于诗,犹如泥土之于花朵,夜空之于星星,肉体之于精 神,煤之于火。 (二)但丁的政治使命 但丁一向被人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作为中世纪的但 丁,他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诗歌的光华自始至终都是在人间的爱和神的光芒之间相互辉映。 作为新时代的诗人,这个在各地流浪的被放逐者永不停止地在那里用诗的语言阐释他对于世 界的认识,并且敲响了新时代终于到来的钟声 但丁首先是一个行动者,站在自己精力发挥的最高阶梯上,他一次又一次的宣扬爱,激 情和工作永不停止。对于一个被放逐的诗人来说,他没有选择退隐,没有选择消极,反而用 自我的意志创造出一个诗的世界。对于社会进步渴望和对于人性向善的渴望,是推动他激情 创作的两股激流。他的精神和情感是完全消融在一起的,转化成为一种意志力,要振奋人类 的精神世界。《新生》、《神曲》、《论俗语》、《论世界帝国》,所有这些对于但丁来说都是一种 活生生的统一,要把自己血管里的精华转化为一种改造时代的动力。他的诗的最大魅力是想 象力,但是其最深刻的内涵却是道德力。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思想永不停止流动的 思想家,他的人和他的诗构一起成就一件风格完全统一的艺术品。就像是一块头朝下载进人 们生活中来的陨石,千变万化,光芒万丈。 但丁开创了运用文化来改造人性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 意大利,一个“世界帝国”,不管它是繁花似锦还是濒临危机,如果要把它弄好,关键问题 就是改造人的素质。根据但丁的想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他就会变得本能;一个人如果 没有信仰,他就没有了目标并且敢于无所畏惧;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和慈悲心,他就不会去 考虑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智慧,他就会没有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经风雨、见世面,他 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他就会变得迟钝、愚昧和无知。这样,文化没有了, 人就本能了。信仰没有了,人就不恐惧。本能、愚昧和没有惧怕结合起来,再给予一定的气 候,就会造成腐败的人。这就是所有事情的原委。在这事实前,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就凸现 了出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动乱、几十年对于世俗文化的轻视,同时政治秩序紊乱所造成的 道德沦丧,都集聚成了一种病态的文化症。看到他那个时代的人为此已经付出的沉重代价 但丁就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加以拨乱反正。简言之,但丁期望用善、爱心和文化来拯救他 国度 对于人类,但丁认为所加以衡量的标准对任何人来说应该都是同样的,无论他是一位君
有那些心中燃烧着对光和亮的渴望的诗,才能成为射入人心灵的赐福的光线。诗歌的美不在 于丰富多彩的连贯情节,因为优秀的诗人也可能稍微离开铺好的道路而另辟蹊径。谨守优秀 人格的诗人不外意味着“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他的诗不在于有意地向人揭示崇高, 只是他的热情和人格能够燃起星火,让人真实地感受从深处发出的颜色和美,以慧眼观照的 崎岖小道。我们仰望诗,我们也就仰望人类的本质和美德,从而获得一种非凡的壮丽。诗的 庄严,在于诗的不容亵渎。诗人的尊严,在于诗人的人格力度。当诗人以他的方式在寰宇之 中祈求诗才时,诗就成为一种揭示。因此,当诗成为人类本真的聚集力时,不存在诗的危险 性,只存在诗人思的神秘性。 但丁的诗呼唤的是自由的心灵。天地万物,一经诗的浸润,生命的绿就吐芽,这样就产 生出诗境。照一种说法,诗具有一种强大的传递光亮的能力,只要一进入诗境,万物就都染 上了诗意的光辉,由此变得光彩夺目。然而,凡入诗之事物本身却必须是纯净的,正如能够 运用心灵来加以想象的事物,本身也必须是美丽和充满爱意的。诗从来不是从事物的整体来 考察事物,而是把事物看作导向心灵的精神价值的原材料、并且是在刻意推敲其精神价值的 完善性上来把事物提升到诗。事物之于诗,犹如泥土之于花朵,夜空之于星星,肉体之于精 神,煤之于火。 (二)但丁的政治使命 但丁一向被人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作为中世纪的但 丁,他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诗歌的光华自始至终都是在人间的爱和神的光芒之间相互辉映。 作为新时代的诗人,这个在各地流浪的被放逐者永不停止地在那里用诗的语言阐释他对于世 界的认识,并且敲响了新时代终于到来的钟声。 但丁首先是一个行动者,站在自己精力发挥的最高阶梯上,他一次又一次的宣扬爱, 激 情和工作永不停止。对于一个被放逐的诗人来说,他没有选择退隐,没有选择消极,反而用 自我的意志创造出一个诗的世界。对于社会进步渴望和对于人性向善的渴望,是推动他激情 创作的两股激流。他的精神和情感是完全消融在一起的,转化成为一种意志力,要振奋人类 的精神世界。《新生》、《神曲》、《论俗语》、《论世界帝国》,所有这些对于但丁来说都是一种 活生生的统一,要把自己血管里的精华转化为一种改造时代的动力。他的诗的最大魅力是想 象力,但是其最深刻的内涵却是道德力。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思想永不停止流动的 思想家,他的人和他的诗构一起成就一件风格完全统一的艺术品。就像是一块头朝下载进人 们生活中来的陨石,千变万化,光芒万丈。 但丁开创了运用文化来改造人性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 意大利,一个“世界帝国”,不管它是繁花似锦还是濒临危机,如果要把它弄好,关键问题 就是改造人的素质。根据但丁的想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他就会变得本能;一个人如果 没有信仰,他就没有了目标并且敢于无所畏惧;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和慈悲心,他就不会去 考虑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智慧,他就会没有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经风雨、见世面,他 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他就会变得迟钝、愚昧和无知。这样,文化没有了, 人就本能了。信仰没有了,人就不恐惧。本能、愚昧和没有惧怕结合起来,再给予一定的气 候,就会造成腐败的人。这就是所有事情的原委。在这事实前,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就凸现 了出来。 经过了几十年的动乱、几十年对于世俗文化的轻视,同时政治秩序紊乱所造成的 道德沦丧,都集聚成了一种病态的文化症。看到他那个时代的人为此已经付出的沉重代价, 但丁就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加以拨乱反正。简言之,但丁期望用善、爱心和文化来拯救他的 国度。 对于人类,但丁认为所加以衡量的标准对任何人来说应该都是同样的,无论他是一位君
主,一个教皇,或者是一个平常的百姓。在人的那个狭小的躯体里,极度精神丰富的人和极 度思想贫瘠的人却形成鲜明对比。表面看,但丁出现在他的同时代人那里,显得窘迫、尴尬 因为他的身分不过是一位被放逐的、永远不得回家的罪人。但是,与此完全不同,他在思想 上是那么强大,显示出一个文化巨人和文化英雄的当然位置。在流浪途中,他不时流传出来 的诗篇,好似山岭中飘落下来的花蕾那样,一落地便生根,一经传播就发芽。他能淸晰地剖 析时局,审判罪人,与其说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毋宁说他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和善良的 医生,借用他独一无二的诗的工具,在人的灵魂的最为隐蔽的内心世界中发现罪恶,并且对 之进行最谨慎细致的生命攸关的手术。但丁具有一个思想家的坚毅性格和一个行动家的果断 作风,他一直在谈论爱,却毫无猥亵之嫌,即便是在最可耻的人的脸上,他也要寻找出一线 复兴的生机。但丁的爱是一种大慈悲,他不是想消灭而是想改善这个道德混乱是非颠倒的世 界。但丁总是在最适当的时候对人类的善行进行表彰。他像一个文化英雄那样活着,高傲到 拒绝接受桂冠诗人称号的地步,在他那里,谁能想象这是一个内心深处无限孤寂痛苦的人? 从政治学的角度说,但丁认为政治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共和体制还是君主体制的问题, 而是一个人的问题。如果人是优秀的,那么,什么样的体制都可以变得很好。但丁曾经是教 皇党的一员,但他也支持皇帝的制度,以为在一位君主的统领下,人民的福祉也有可能源源 不断地加以开创。此外,他具有一个政治家的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和性格上的纯洁性,他不 止是想把政局从紊乱之中摆脱出来,还希望融合宗教的爱和人间的爱,来建立起符合道德的 人间秩序。在但丁那里,爱也是神的天使,它又不可名状的推动力,甚至可以成为人进入天 国的基础。人间和天国在但丁那里是互相贯通和有机联系着的,因此天堂和人间的距离并非 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遥远。但丁注重人在世间的行为,正是这种对于世界的关切和爱,使但 丁必不可少地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先驱。但丁相信,在短时间内,一个文化运动会在意大利 兴起,那些未能领略过文化意蕴的人们将在这里接受文化的洗礼,爱的真谛将在这里被发现 从语言修辞学方面来说,但丁开创了运用俗语来进行文学是个创作的传统。《论俗语》 是但丁重要的文论作品。在这部著作里,他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俗语是传播文化的最有用的工 具的理论:就他而言,文学创作如果要深入人心,就要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写作,这犹如种 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上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诗歌和文化也是一个与民众智慧和民族文 化传统相结合的有机过程。俗语就是民众说的语言,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工具,它显得简单、 不够完善。因此,诗人就要把俗语变成一种真正的语言,与整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完全消 溶在一起,所有这些才能赋予民族精神的最为完美的表现力。但丁的诗歌是当时思想领域里 的最高之作,而他的用意大利语所写作的作品,也是当时意大利语语言领域里的最高之作。 当这两种事物一一内容和形式一一在但丁的作品中得到最完美的结合时,意大利人才发现, 自己所拥有的语言、思想和文化的力量。《神曲》、《新生》都是用意大利语所写的作品,但 像任何划时代的作品一样,只要是登峰造极的精品,就必然是世界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但丁所创作的就是诗歌就必然是诗中的诗:人类之诗。 文明和野蛮斗争的主题和人文政治的理论最早出现在但丁《论世界帝国》(约写于13 11年)的一些篇章里。但丁指出人类需要统一与和平,因此“人类创造统一的尘世政体的 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其最重要的原理就是人类文明的目的。N为了造就普天下的幸福,有 必要建立一个一统的世界政体”。这一帝国的作用是明显的,不仅因为建立它的目的就是为 了实现世界和平,而且它本身也将使贪欲减至最小程度,使正义的威力获得最大发挥。此外, 这些篇章还指出罗马是凭公理而一统天下的,况且这种统一乃是人类的存在〃与善〃的根 本。在但丁那里,君主统治权直接来自上帝而非来自罗马教皇,因为从历史上说,“罗马 国不仅先于教会,而且也不受教会的约束〃。(1)在卷一第十二章中,但丁指出 只有服从理性,只有全心全意为实现人类的目标而奋斗,人类才有自由。这样的自
主,一个教皇,或者是一个平常的百姓。在人的那个狭小的躯体里,极度精神丰富的人和极 度思想贫瘠的人却形成鲜明对比。表面看,但丁出现在他的同时代人那里,显得窘迫、尴尬, 因为他的身分不过是一位被放逐的、永远不得回家的罪人。但是,与此完全不同,他在思想 上是那么强大,显示出一个文化巨人和文化英雄的当然位置。在流浪途中,他不时流传出来 的诗篇,好似山岭中飘落下来的花蕾那样,一落地便生根,一经传播就发芽。他能清晰地剖 析时局,审判罪人,与其说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毋宁说他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和善良的 医生,借用他独一无二的诗的工具,在人的灵魂的最为隐蔽的内心世界中发现罪恶,并且对 之进行最谨慎细致的生命攸关的手术。但丁具有一个思想家的坚毅性格和一个行动家的果断 作风,他一直在谈论爱,却毫无猥亵之嫌,即便是在最可耻的人的脸上,他也要寻找出一线 复兴的生机。但丁的爱是一种大慈悲,他不是想消灭而是想改善这个道德混乱是非颠倒的世 界。但丁总是在最适当的时候对人类的善行进行表彰。他像一个文化英雄那样活着,高傲到 拒绝接受桂冠诗人称号的地步,在他那里,谁能想象这是一个内心深处无限孤寂痛苦的人? 从政治学的角度说,但丁认为政治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共和体制还是君主体制的问题, 而是一个人的问题。如果人是优秀的,那么,什么样的体制都可以变得很好。但丁曾经是教 皇党的一员,但他也支持皇帝的制度,以为在一位君主的统领下,人民的福祉也有可能源源 不断地加以开创。此外,他具有一个政治家的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和性格上的纯洁性,他不 止是想把政局从紊乱之中摆脱出来,还希望融合宗教的爱和人间的爱,来建立起符合道德的 人间秩序。在但丁那里,爱也是神的天使,它又不可名状的推动力,甚至可以成为人进入天 国的基础。人间和天国在但丁那里是互相贯通和有机联系着的,因此天堂和人间的距离并非 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遥远。但丁注重人在世间的行为,正是这种对于世界的关切和爱,使但 丁必不可少地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先驱。但丁相信,在短时间内,一个文化运动会在意大利 兴起,那些未能领略过文化意蕴的人们将在这里接受文化的洗礼,爱的真谛将在这里被发现。 从语言修辞学方面来说,但丁开创了运用俗语来进行文学是个创作的传统。《论俗语》 是但丁重要的文论作品。在这部著作里,他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俗语是传播文化的最有用的工 具的理论:就他而言,文学创作如果要深入人心,就要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写作,这犹如种 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上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诗歌和文化也是一个与 民众智慧和民族文 化传统相结合的有机过程。俗语就是民众说的语言,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工具,它显得简单、 不够完善。因此,诗人就要把俗语变成一种真正的语言,与整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完全消 溶在一起,所有这些才能赋予民族精神的最为完美的表现力。但丁的诗歌是当时思想领域里 的最高之作,而他的用意大利语所写作的作品,也是当时意大利语语言领域里的最高之作。 当这两种事物――内容和形式――在但丁的作品中得到最完美的结合时,意大利人才发现, 自己所拥有的语言、思想和文化的力量。《神曲》、《新生》都是用意大利语所写的作品,但 像任何划时代的作品一样,只要是登峰造极的精品,就必然是世界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但丁所创作的就是诗歌就必然是诗中的诗:人类之诗。 文明和野蛮斗争的主题和人文政治的理论最早出现在但丁《论世界帝国》(约写于13 11年)的一些篇章里。但丁指出人类需要统一与和平,因此“人类创造统一的尘世政体的 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其最重要的原理就是人类文明的目的。“为了造就普天下的幸福,有 必要建立一个一统的世界政体”。这一帝国的作用是明显的,不仅因为建立它的目的就是为 了实现世界和平,而且它本身也将使贪欲减至最小程度,使正义的威力获得最大发挥。此外, 这些篇章还指出罗马是凭公理而一统天下的,况且这种统一乃是人类的“存在”与“善”的根 本。在但丁那里,君主统治权直接来自上帝而非来自罗马教皇,因为从历史上说,“罗马帝 国不仅先于教会,而且也不受教会的约束”。(1)在卷一第十二章中,但丁指出: 只有服从理性,只有全心全意为实现人类的目标而奋斗,人类才有自由。这样的自
由只有在世界政治机构的治理下,才有实现的可能。(2) 这种人文政治理论的阐释表现出道德政治(理性、和平、正义、善)与强力统治(任 性、战争、贪婪、恶)两种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但丁企图解释这一矛盾,方法是建立一个 世界性的尘世政权,在宗旨和制度上规范它的道德形式,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是维护道德秩序 的执行者。用现实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统治者违背了国家的宗旨和道德规范,他就是受诅咒 的和非合法性的,因而具有丧失权力的可能。但丁的这些思想,为以后的伊拉斯谟人文政治 观的形成,奠定了人文基础和政治基础。正是继承了这样的人文传统,伊拉斯谟完成了他的 人文主义政治观 探讨但丁的政治思想,不仅要研究他对于政治的看法,更应当理解他硏究政治的目的 这种探讨势必让我们进入但丁的人文思想之中,如此,但丁的人文观和政治观就显得合而为 致使政府和政治制度成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和实现人们生活福祗的最为重要的工具。这 种需要是:让人民远离战争、腐败、愚昧、饥饿和秩序紊乱,同时为提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 的基本社会保障。在但丁的政治观中,一直笼罩在中世纪神权背后深隐不彰的世俗秩序开始 凸现了,世俗政府有必要建立权威,并且服务于人类生存的本质,以便实现让人在自己的土 地上幸福的安居。但丁指出 但凡具有灵性因而热爱真理的人,显然都会十分热心于造福后代。为了报答祖先 不辞劳苦给他们遗留的财产,他们也要为后代留财富。一个身受社会教益而对社会福利 漠不关心,根本不能算他进到本分,因为那样他就不是“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 果”,而是一个吞没一切的大漩涡,只见吸进,不见吐出。(P1) 他进一步指出:“在那些虽然有用但仍未揭示出来的真理当中,关于一统天下的尘世政体的 知识最为有用,但也最为人所知。”原因在于:“这种知识不是直接有利可图,大家也就不大 留意了。”(P2)作为对于社会需要的一种积极反应,但丁的目的在于揭示尘世政府的现实作 用,他开始回溯到罗马帝国的政府,深思自罗马帝国崩溃候欧洲政治的分裂和无序状态,以 此说明政治紊乱对于社会的极其明显的破坏作用。从但丁那儿开始重新提出的一统天下的世 俗政府问题,因此是作为解决世界政治动荡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假设这样的事情是人可以 完成的,只是中世纪神学政治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才阻塞了这一政治上的洞见和政府的发展 但丁的目标,因此就是要人去做好准备,从关照上帝、彼岸回到关心自己和社会的政治秩序 上来 当然,但丁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伦理观念基础上的。但丁本人是把人文主义的 原则当作欧洲政治原则的基础来看待的。他期望有一个强大的政治秩序,政策确当,维护和 平,保护百姓。 但丁在《神曲》奠定的功过体系和赏罚原则都是以宗教的命运观来阐述的一一实际上这 也是但丁被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的原因。在但丁生活的年代,以宗教上的得失来衡 量人的报应是一种被认可、被众人接受的观念,这种情况,即使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 代,也是如此。我们面临着但丁的五彩缤纷的诗人世界,却发现在其中有着道德劝说的成分。 但丁因此开辟的是一个新人的途径,与强调原则、进行禁欲与苦修的中世纪得救观念大相径 庭。对于但丁来说,道德是一个人类自由意志高度发展的修炼过程,是一个人的行为通过知 识和艺术得以净化的必然产物。 在但丁的神学体系里,天国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天国作为世界光亮的本源,与黑暗的 地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同样,天国中的音乐和神曲,也同非艺术化的人间形成对比。对于 生活在天国的人来说,音乐和诗,以及洞察秋毫的知识和真理,是导致人类行为向善的基本
由只有在世界政治机构的治理下,才有实现的可能。(2) 这种人文政治理论的阐释表现出道德政治(理性、和平、正义、善)与强力统治(任 性、战争、贪婪、恶)两种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但丁企图解释这一矛盾,方法是建立一个 世界性的尘世政权,在宗旨和制度上规范它的道德形式,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是维护道德秩序 的执行者。用现实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统治者违背了国家的宗旨和道德规范,他就是受诅咒 的和非合法性的,因而具有丧失权力的可能。但丁的这些思想,为以后的伊拉斯谟人文政治 观的形成,奠定了人文基础和政治基础。正是继承了这样的人文传统,伊拉斯谟完成了他的 人文主义政治观。 探讨但丁的政治思想,不仅要研究他对于政治的看法,更应当理解他研究政治的目的。 这种探讨势必让我们进入但丁的人文思想之中,如此,但丁的人文观和政治观就显得合而为 一,致使政府和政治制度成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和实现人们生活福祗的最为重要的工具。这 种需要是:让人民远离战争、腐败、愚昧、饥饿和秩序紊乱,同时为提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 的基本社会保障。在但丁的政治观中,一直笼罩在中世纪神权背后深隐不彰的世俗秩序开始 凸现了,世俗政府有必要建立权威,并且服务于人类生存的本质,以便实现让人在自己的土 地上幸福的安居。但丁指出: 但凡具有灵性因而热爱真理的人,显然都会十分热心于造福后代。为了报答祖先 不辞劳苦给他们遗留的财产,他们也要为后代留财富。一个身受社会教益而对社会福利 漠不关心,根本不能算他进到本分,因为那样他就不是“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 果”,而是一个吞没一切的大漩涡,只见吸进,不见吐出。(P1) 他进一步指出:“在那些虽然有用但仍未揭示出来的真理当中,关于一统天下的尘世政体的 知识最为有用,但也最为人所知。”原因在于:“这种知识不是直接有利可图,大家也就不大 留意了。”(P2) 作为对于社会需要的一种积极反应,但丁的目的在于揭示尘世政府的现实作 用,他开始回溯到罗马帝国的政府,深思自罗马帝国崩溃候欧洲政治的分裂和无序状态,以 此说明政治紊乱对于社会的极其明显的破坏作用。从但丁那儿开始重新提出的一统天下的世 俗政府问题,因此是作为解决世界政治动荡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假设这样的事情是人可以 完成的,只是中世纪神学政治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才阻塞了这一政治上的洞见和政府的发展。 但丁的目标,因此就是要人去做好准备,从关照上帝、彼岸回到关心自己和社会的政治秩序 上来。 当然,但丁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伦理观念基础上的。 但丁本人是把人文主义的 原则当作欧洲政治原则的基础来看待的。他期望有一个强大的政治秩序,政策确当,维护和 平,保护百姓。 但丁在《神曲》奠定的功过体系和赏罚原则都是以宗教的命运观来阐述的――实际上这 也是但丁被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的原因。在但丁生活的年代,以宗教上的得失来衡 量人的报应是一种被认可、被众人接受的观念,这种情况,即使到了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时 代,也是如此。我们面临着但丁的五彩缤纷的诗人世界,却发现在其中有着道德劝说的成分。 但丁因此开辟的是一个新人的途径,与强调原则、进行禁欲与苦修的中世纪得救观念大相径 庭。对于但丁来说,道德是一个人类自由意志高度发展的修炼过程,是一个人的行为通过知 识和艺术得以净化的必然产物。 在但丁的神学体系里,天国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天国作为世界光亮的本源,与黑暗的 地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同样,天国中的音乐和神曲,也同非艺术化的人间形成对比。对于 生活在天国的人来说,音乐和诗,以及洞察秋毫的知识和真理,是导致人类行为向善的基本
力量。艺术和是个如果说知识外在的点缀,那么,善和爱则处于推动道德进化的根本动力 在但丁那里,世间的一切纷争最后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只要人心里没有了爱和善,那么, 就会堕入物欲、权利、无知、愚昧之中而不能自拔。诗和艺术可能保留着善和爱的原始含义, 正如透彻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惑,因为只有领略过诗性之美的人,才能够接近光亮,获得 新生 但丁之后人文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一)彼特拉克的伦理政治学 如果说在但丁那里,政治学是通过诗性的善来改造人性的话,那么,对于彼特拉克来 说,政治学就是与中世纪的体制决裂。这种决裂是通过提出新的历史观、批判中世纪的陋习 研究古典文化、树立新人的榜样和鼓励人们在现实世界勤奋工作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彼特拉克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创人。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诗人,彼特拉克生于 1304年,即但丁逝世前的第17年;死于1374年,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蓬勃兴起的 时候。他是属于晚了但丁一代人的那个时代。 彼特拉克(1304-1374)这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诗人完完全全地代表了这 种倾向。他是意大利的伟大的作家,他放弃中世纪的学习方法和研究对象,热衷于研究古典 文化。他对生命价值的探讨使他具有了很高的悟性。他因接触西塞罗的作品而热情倍增。彼 特拉克曾在12岁时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后来却放弃专业,改学文字、修辞和宗教。他经常 外出旅游,足迹到达法国和德国的科隆。1341年他成为罗马的桂冠诗人。在思想上,他 深刻体验到灵和肉、精神和物质的冲突,感到中世纪和近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是 一个生活在中世纪和近代两种文化夹缝中的人,以他的博学、敏感和文化气质,他触及到了 人的生命本质和人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敏感问题。他有登山的感觉,在山上感到完完全全的灵 魂的呼唤,而现实世界的生活又把他从美梦中拉回。他的朋友薄伽丘(1313-1375), 研究的是古代的手稿,却写出像《十日谭》这样的批判教会和禁欲主义、提倡现实人生的著 名文学作品。 彼特拉克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但在他的非常丰富的精神生活里和对于现实世界的卓越 考察中,却倾向于把他自己生活的时代,视为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开端。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 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根据他的看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辉煌的古典时期,罗马帝国崩 溃后的文化“黑暗时期”,以及从他自己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样的看法如果是指于中世 纪文化体制完全决裂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革命性的。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推动时代的发展 无疑使得文艺复兴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否定和决裂越是明确坚决,承担 文化复兴的使命也就变得淸晰。这样,历史就发生了一种断裂,随着中世纪文化和制度的被 彻底否定,一个新的时代也就开始了。 现在可以纯粹从政治批判这个角度对彼特拉克的看法做出部分解释了。虽然没有彼特 拉克对于野蛮、无知现象的否定和他对研究古代文化的呼吁,文艺复兴成为一场运动是很难 想象的。但是,真正对此做出反应并付诸实践的却是薄伽丘,以及后来的伊拉斯谟、托马斯莫 尔和马基雅维里。彼特拉克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批判以往各种陋习的传统。人们会立刻感到, 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愚昧、无知和道德败坏的强烈谴责,正是人文主义者重视伦理、自由 和教育的写照。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方面,中世纪文化中的糟粕需要批判和清理 另一方面,对于君主、朝臣、骑士、医生乃至于丈夫和妻子,都需要对他们进行规劝。从彼 特拉克开始,人文主义者就致力于锻造新人的战斗,把这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力量。艺术和是个如果说知识外在的点缀,那么,善和爱则处于推动道德进化的根本动力。 在但丁那里,世间的一切纷争最后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只要人心里没有了爱和善,那么, 就会堕入物欲、权利、无知、愚昧之中而不能自拔。诗和艺术可能保留着善和爱的原始含义, 正如透彻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惑,因为只有领略过诗性之美的人,才能够接近光亮,获得 新生。 但丁之后人文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一) 彼特拉克的伦理政治学 如果说在但丁那里,政治学是通过诗性的善来改造人性的话,那么,对于彼特拉克来 说,政治学就是与中世纪的体制决裂。这种决裂是通过提出新的历史观、批判中世纪的陋习、 研究古典文化、树立新人的榜样和鼓励人们在现实世界勤奋工作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彼特拉克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创人。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诗人,彼特拉克生于 1304 年,即但丁逝世前的第 17 年;死于 1374 年,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蓬勃兴起的 时候。他是属于晚了但丁一代人的那个时代。 彼特拉克(1304-1374)这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诗人完完全全地代表了这 种倾向。他是意大利的伟大的作家,他放弃中世纪的学习方法和研究对象,热衷于研究古典 文化。他对生命价值的探讨使他具有了很高的悟性。他因接触西塞罗的作品而热情倍增。彼 特拉克曾在12岁时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后来却放弃专业,改学文字、修辞和宗教。他经常 外出旅游,足迹到达法国和德国的科隆。1341年他成为罗马的桂冠诗人。在思想上,他 深刻体验到灵和肉、精神和物质的冲突,感到中世纪和近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是 一个生活在中世纪和近代两种文化夹缝中的人,以他的博学、敏感和文化气质,他触及到了 人的生命本质和人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敏感问题。他有登山的感觉,在山上感到完完全全的灵 魂的呼唤,而现实世界的生活又把他从美梦中拉回。他的朋友薄伽丘(1313-1375), 研究的是古代的手稿,却写出像《十日谭》这样的批判教会和禁欲主义、提倡现实人生的著 名文学作品。 彼特拉克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但在他的非常丰富的精神生活里和对于现实世界的卓越 考察中,却倾向于把他自己生活的时代,视为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开端。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 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根据他的看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辉煌的古典时期,罗马帝国崩 溃后的文化“黑暗时期”,以及从他自己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样的看法如果是指于中世 纪文化体制完全决裂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革命性的。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推动时代的发展 无疑使得文艺复兴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否定和决裂越是明确坚决,承担 文化复兴的使命也就变得清晰。这样,历史就发生了一种断裂,随着中世纪文化和制度的被 彻底否定,一个新的时代也就开始了。 现在可以纯粹从政治批判这个角度对彼特拉克的看法做出部分解释了。虽然没有彼特 拉克对于野蛮、无知现象的否定和他对研究古代文化的呼吁,文艺复兴成为一场运动是很难 想象的。但是,真正对此做出反应并付诸实践的却是薄伽丘,以及后来的伊拉斯谟、托马斯·莫 尔和马基雅维里。彼特拉克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批判以往各种陋习的传统。人们会立刻感到, 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愚昧、无知和道德败坏的强烈谴责,正是人文主义者重视伦理、自由 和教育的写照。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一方面,中世纪文化中的糟粕需要批判和清理; 另一方面,对于君主、朝臣、骑士、医生乃至于丈夫和妻子,都需要对他们进行规劝。从彼 特拉克开始,人文主义者就致力于锻造新人的战斗,把这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但是需要有一种新的文化内容来填补旧文化被清除以后所留下来的巨大空白。彼特拉 克、薄伽丘等人的机智,在于不仅告诉人们被否定掉的各种陋习什么,还要告诉人们真正的、 有生命里的文化是什么。这样,就需要摈弃这么一种传统的看法:文艺复兴仅仅是一场批判 运动。作为一种震撼人心的文化运动,恰恰相反,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优秀的文化创造来深 入人心的。在文学上,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都是划时代的文学巨匠;同时,乔托、提香 以及稍后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通过其不朽的艺术之笔,塑造和描绘出了 个又一个新人类的形象。与此相联系,古代的学术成果得到了高度重视,成为人文主义者用 来改革社会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新人形象的塑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但丁传记的不断撰写的历史 为了告诉人们人应当如何活着,薄伽丘、布鲁尼都开始撰写但丁传。但丁这位被佛罗伦萨城 驱除出去的政治家、诗人,现在成为新人类的一个榜样。在文艺复兴文化影响的范围内,在 任何情况下都开始了用形象和生动例子来说明问题的新的语言学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世俗成就的高度赞美,其高度象征化的表现就是“桂冠诗人”这 称号。彼特拉克本人很乐意地在岁时被“加冕”为桂冠诗人。更有意思的是,即使但丁 本人一向对这一称号不感兴趣,甚至还正式拒绝接受过这一称号,但薄伽丘在其《但丁传》 中,还是不厌其烦地单列出“论桂冠”的一章,企图在传记中为但丁加冕。一种特殊的对于 世俗功名表彰就这样开始了,否认世俗功名有任何意义的中世纪观念已经荡然无存,甚至连 痕迹也都没有了。对于成就需要表彰的奖励原则取代了人类的赎罪原则,功利主义的评价标 准悄然登场了。 最后,开辟了新的历史分期和批判传统的彼特拉克还给人们带来了一份罗马的政治遗 产:罗马的共和国体制,以及罗马时代的英雄形象如维吉尔、加图和西塞罗。从国家制度的 角度看,罗马的体制无疑可以用来作为意大利城邦一种楷模;作为任劳任怨的英雄而言,西 塞罗、加图等人,不顾一切地为政府、为社会效劳的做法,使“为国家的公益”服务成为 种被社会认可的美德。换言之,美德的培养目的不是为了在死后进入天国,而是有助于推进 现实社会的进步。与但丁相比,彼特拉克对于死后的担忧远不如前者来得关注。他所努力表 彰的是尘世的榜样和工作异常勤奋的工作者,他们对于现世的责任如同但丁对于进入天国的 向往并得以觐见上帝一样。 这种思考无疑会涉及到历史的发展究竞是延续的还是断裂的那个复杂命题。正是在这 个问题上,20世纪的历史学家对19世纪瑞士历史学家布根哈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 化》一书中的提法产生了重大分歧。布根哈克认为: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从而有别 于愚昧和黑暗的中世纪。在20世纪历史学家的眼里,更多看到的则是中世纪与近代之间连 续性的发展,即不再认为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特别是在12世纪,各种古典文化和艺 术已经复兴,而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只不过是这个历史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如 果我们考虑到这两种根本认识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存在,我们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一个道 理:第一,对于历史进行分期是研究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以及第二,对于中世纪 的否定应当归结为一种对于社会的评价,或者归结为对于中世纪基本社会结构的否定。就 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来说,无论是他们对于社会的道德评价,还是对于文化的历史评价, 都是以一种新人的态度来把握事物特征的。在社会现实和人文主义者的智性理解方面无疑存 在着巨大反差:理想社会还没有建成,但已经在理念之中存在。用这种理想去检验社会,近 代与中世纪就显得不同。这是解开认识文艺复兴特征的一把钥匙 1370年11越29日彼特拉克在写给 LOMBARDO DA SERICO信中,表明勒他对于自己 生存的时代的看法
但是需要有一种新的文化内容来填补旧文化被清除以后所留下来的巨大空白。彼特拉 克、薄伽丘等人的机智,在于不仅告诉人们被否定掉的各种陋习什么,还要告诉人们真正的、 有生命里的文化是什么。这样,就需要摈弃这么一种传统的看法:文艺复兴仅仅是一场批判 运动。作为一种震撼人心的文化运动,恰恰相反,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优秀的文化创造来深 入人心的。在文学上,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都是划时代的文学巨匠;同时,乔托、提香 以及稍后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通过其不朽的艺术之笔,塑造和描绘出了一 个又一个新人类的形象。与此相联系,古代的学术成果得到了高度重视,成为人文主义者用 来改革社会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新人形象的塑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但丁传记的不断撰写的历史。 为了告诉人们人应当如何活着,薄伽丘、布鲁尼都开始撰写但丁传。但丁这位被佛罗伦萨城 驱除出去的政治家、诗人,现在成为新人类的一个榜样。在文艺复兴文化影响的范围内,在 任何情况下都开始了用形象和生动例子来说明问题的新的语言学。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世俗成就的高度赞美,其高度象征化的表现就是“桂冠诗人”这一 称号。彼特拉克本人很乐意地在 岁时被“加冕”为桂冠诗人。更有意思的是,即使但丁 本人一向对这一称号不感兴趣,甚至还正式拒绝接受过这一称号,但薄伽丘在其《但丁传》 中,还是不厌其烦地单列出“论桂冠”的一章,企图在传记中为但丁加冕。一种特殊的对于 世俗功名表彰就这样开始了,否认世俗功名有任何意义的中世纪观念已经荡然无存,甚至连 痕迹也都没有了。对于成就需要表彰的奖励原则取代了人类的赎罪原则,功利主义的评价标 准悄然登场了。 最后,开辟了新的历史分期和批判传统的彼特拉克还给人们带来了一份罗马的政治遗 产:罗马的共和国体制,以及罗马时代的英雄形象如维吉尔、加图和西塞罗。从国家制度的 角度看,罗马的体制无疑可以用来作为意大利城邦一种楷模;作为任劳任怨的英雄而言,西 塞罗、加图等人,不顾一切地为政府、为社会效劳的做法,使“为国家的公益”服务成为一 种被社会认可的美德。换言之,美德的培养目的不是为了在死后进入天国,而是有助于推进 现实社会的进步。与但丁相比,彼特拉克对于死后的担忧远不如前者来得关注。他所努力表 彰的是尘世的榜样和工作异常勤奋的工作者,他们对于现世的责任如同但丁对于进入天国的 向往并得以觐见上帝一样。 这种思考无疑会涉及到历史的发展究竟是延续的还是断裂的那个复杂命题。正是在这 个问题上,20 世纪的历史学家对 19 世纪瑞士历史学家布根哈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 化》一书中的提法产生了重大分歧。布根哈克认为: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从而有别 于愚昧和黑暗的中世纪。在 20 世纪历史学家的眼里,更多看到的则是中世纪与近代之间连 续性的发展,即不再认为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特别是在 12 世纪,各种古典文化和艺 术已经复兴,而 14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只不过是这个历史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如 果我们考虑到这两种根本认识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存在,我们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一个道 理:第一,对于历史进行分期是研究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以及第二,对于中世纪 的否定应当归结为一种对于社会的评价,或者归结为对于中世纪基本社会结构的否定。就 14 世纪的人文主义者来说,无论是他们对于社会的道德评价,还是对于文化的历史评价, 都是以一种新人的态度来把握事物特征的。在社会现实和人文主义者的智性理解方面无疑存 在着巨大反差:理想社会还没有建成,但已经在理念之中存在。用这种理想去检验社会,近 代与中世纪就显得不同。这是解开认识文艺复兴特征的一把钥匙。 1370 年 11 越 29 日彼特拉克在写给 LOMBARDO DA SERICO 信中,表明勒他对于自己 生存的时代的看法:
你问我我对此生怎么看,问得好。人们对于此事的看法众说纷纭。我可以简述我的看 法。对我来说,此生是我们劳累的坚实土地,危机的训练营,一座错误的迷宫,江湖骗子们 的军队,一个令人惊愕的沙漠,一个淤泥堆成的沼泽,一片焦土,一个崎岖不平的村子, 座陡峭山壁,一个黑暗的洞穴,一群野兽纵横的巢穴,一片不毛之地,一个石头地,一个 TH0RNY木头,一个毒蛇遍布的草地,一个没有鲜果的花园, FOUNTAIN CARES,一条令人眼 泪滴成的河流,一个痛苦之海,无法安睡,没用的劳动,白费的努力,疯子的乐土,一个不 幸的负担,一种甜蜜的毒药,怀着惧怕,不眀智的粗心,徒劳的希望,一个被创造出的故事 错误的幸福,真实的抱怨,粗鲁的嘲笑者,无用的哭泣,空洞的符号,令人怀疑的秩序,乱 哄哄的焦虑,骚动的惊恐,永远的不安,不眠的懒散,空洞的富饶,富裕的贫困,软弱的权 力, SHAKY的力量,健康被毀,不断的疾病,加倍的病患,一种美丽的畸形,不名誉的荣耀 没有声望的头衔,愚昧的野心,最低级的得意洋洋,没用的优秀,靠着L0 TINES,黑暗的 光线,没有名气的贵族,迷一般的钱袋,开裂了的壶,没有底的洞,P4144 这就是彼特拉克感受到的生活,但对当时的许多人来说都是追逐和趋之若骛的。他指 出:“不管怎样,我还没能表达尽我的想法。因为生活比这些还要糟、还要腐败,我和世人 都无法形容。但是,智者如你,从我简单勾画的语言里,你可以看到说者的内心。在所有的 坏事中只有一件好事:除非人荒芜掉好的道路,这是通向永恒生命的通路”。 (二)古代传统的复兴 如果说在但丁那里新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歌颂人性的善和美的话,到彼特拉克时期, 这种特征则找到了一个新的文化源泉和表现手段,它来自于古典的希腊罗马传统。(现象) 1436年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者列奥纳尔多·布鲁尼在《彼特拉克传》中这么称道:“弗朗切 斯科·彼特拉克是一个非凡的天才,是他首先发现和复活了早已泯灭的古代文化的华丽的风 格。(18)尽管在但丁那样的诗中表现出万般热情,但但丁本人却在内心深处感到十分孤独。 彼特拉克却高举起新文化的大旗,从而在经院哲学、哥特式建筑、有韵的诗篇、骑土传奇、 道德剧、彩色玻璃、基督教绘画、禁欲主义、独身主义、宗教音乐,对圣物的搜集和崇拜的 文化传统之外找到了一种新的文化源泉。 在我们看来,古典文化的复兴意味着知识分子从中世纪修身养性、寻找宗教智慧的隐退 生活中走了出来,借助文化的形式他们正式踏上参与改造社会的舞台。(评论)需要指出的 是,彼特拉克首先发现了精美的古代文化中包含着一种取代中世纪文化的武器。从表面上 看,社会上只多出了一批研究古典文献的人们;从深处看,这些人士是在研究古典文化的旗 帜下宣扬与中世纪文化传统的决裂。他们的充满热情的文章使古典文学的故纸堆中透出了 希腊的伟大和罗马的光荣”。人文主义者因此是一些解读古籍的人们,他们善于从古书中发 现新的意思。结果,新思想借助古老行吟诗人的叙事诗体复活了,既避免与古板的经院哲学 传统作正面的冲突,又在寻求新思想和寻求智慧方面获得创造性方面的极大满足。这样的作 法是比较巧妙的,因为即使是在中世纪,古典作家中有几位也是受到重视的,如维吉尔、恺 撒、西塞罗和亚里斯多德。大学兴起以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和罗马的法律在大学课程中占 有一定位置,它们推动了社会的法则化。亚里斯多德的位置尤其奇特,一方面,他是一个异 教徒,另一方面,他的逻辑又使他在基督教世界中得到几乎是圣徒的待遇。中世纪的天文学 医学和化学概念,大多是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古代。即使中世纪人把古代文化看作是异教徒 的文化,他们自己也是在运用这些文化,只是力图把它们限制在工具制造和技巧的范围。基 督徒们力图想使古典文化走向技术化,对思想方面的价值则加以贬低。现在,人文主义者只 是想把这个传统倒过来加以发挥:他们注重古典文化的精神内容和精神力量,远甚于注重它
你问我我对此生怎么看,问得好。人们对于此事的看法众说纷纭。我可以简述我的看 法。对我来说,此生是我们劳累的坚实土地,危机的训练营,一座错误的迷宫,江湖骗子们 的军队,一个令人惊愕的沙漠,一个淤泥堆成的沼泽,一片焦土,一个崎岖不平的村子,一 座陡峭山壁,一个黑暗的洞穴,一群野兽纵横的巢穴,一片不毛之地,一个石头地,一个 THORNY 木头,一个毒蛇遍布的草地,一个没有鲜果的花园,FOUNTAIN CARES,一条令人眼 泪滴成的河流,一个痛苦之海,无法安睡,没用的劳动,白费的努力,疯子的乐土,一个不 幸的负担,一种甜蜜的毒药,怀着惧怕,不明智的粗心,徒劳的希望,一个被创造出的故事, 错误的幸福,真实的抱怨,粗鲁的嘲笑者,无用的哭泣,空洞的符号,令人怀疑的秩序,乱 哄哄的焦虑,骚动的惊恐,永远的不安,不眠的懒散,空洞的富饶,富裕的贫困,软弱的权 力,SHAKY 的力量,健康被毁,不断的疾病,加倍的病患,一种美丽的畸形,不名誉的荣耀, 没有声望的头衔,愚昧的野心,最低级的得意洋洋,没用的优秀,靠着 LOFTINES,黑暗的 光线,没有名气的贵族,迷一般的钱袋,开裂了的壶,没有底的洞,P414 这就是彼特拉克感受到的生活,但对当时的许多人来说都是追逐和趋之若骛的。他指 出:“不管怎样,我还没能表达尽我的想法。因为生活比这些还要糟、还要腐败,我和世人 都无法形容。但是,智者如你,从我简单勾画的语言里,你可以看到说者的内心。在所有的 坏事中只有一件好事:除非人荒芜掉好的道路,这是通向永恒生命的通路”。 (二)古代传统的复兴 如果说在但丁那里新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歌颂人性的善和美的话,到彼特拉克时期, 这种特征则找到了一个新的文化源泉和表现手段,它来自于古典的希腊罗马传统。(现象) 1436 年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者列奥纳尔多·布鲁尼在《彼特拉克传》中这么称道:“弗朗切 斯科·彼特拉克是一个非凡的天才,是他首先发现和复活了早已泯灭的古代文化的华丽的风 格。(18)尽管在但丁那样的诗中表现出万般热情,但但丁本人却在内心深处感到十分孤独。 彼特拉克 却高举起新文化的大旗,从而在经院哲学、哥特式建筑、有韵的诗篇、骑士传奇、 道德剧、彩色玻璃、基督教绘画、禁欲主义、独身主义、宗教音乐,对圣物的搜集和崇拜的 文化传统之外找到了一种新的文化源泉。 在我们看来,古典文化的复兴意味着知识分子从中世纪修身养性、寻找宗教智慧的隐退 生活中走了出来,借助文化的形式他们正式踏上参与改造社会的舞台。(评论)需要指出的 是,彼特拉克首先发现了精美的古代文化中包含着一种取代中世纪文化的武器。 从表面上 看,社会上只多出了一批研究古典文献的人们;从深处看,这些人士是在研究古典文化的旗 帜下宣扬与中世纪文化传统的决裂。他们的充满热情的文章使古典文学的故纸堆中透出了 “希腊的伟大和罗马的光荣”。人文主义者因此是一些解读古籍的人们,他们善于从古书中发 现新的意思。结果,新思想借助古老行吟诗人的叙事诗体复活了,既避免与古板的经院哲学 传统作正面的冲突,又在寻求新思想和寻求智慧方面获得创造性方面的极大满足。这样的作 法是比较巧妙的,因为即使是在中世纪,古典作家中有几位也是受到重视的,如维吉尔、恺 撒、西塞罗和亚里斯多德。大学兴起以后,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和罗马的法律在大学课程中占 有一定位置,它们推动了社会的法则化。亚里斯多德的位置尤其奇特,一方面,他是一个异 教徒,另一方面,他的逻辑又使他在基督教世界中得到几乎是圣徒的待遇。中世纪的天文学、 医学和化学概念,大多是直接或间接地起源于古代。即使中世纪人把古代文化看作是异教徒 的文化,他们自己也是在运用这些文化,只是力图把它们限制在工具制造和技巧的范围。基 督徒们力图想使古典文化走向技术化,对思想方面的价值则加以贬低。现在,人文主义者只 是想把这个传统倒过来加以发挥:他们注重古典文化的精神内容和精神力量,远甚于注重它
在技巧方面的有效利用。 彼特拉克强烈地意识到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可以作为一种武器用来复兴当时的意大利 乃至欧洲的文化。(现象)学者们体会到一种在中世纪已经丧失掉了的传统。他由衷地感到: 研究古代的诗篇,不是要从中寻找某种逻辑,用来证明神学的合理性,而是因为这些诗篇本 身就是好的,能让人赏心悦目的。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献中发挥出许多新的人生体验来,忘 了这些体验是异教徒的还是基督教徒的。从古代作家的作品中他们心领神会,感到自己距古 代作家的心灵要比中世纪的文化传统要贴近得多。另一个步骤也是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直接 抒发自己的心意,这种抒发不久就变成一种对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人文主义写作。人文主义 者们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距离显得更加遥远了。他们开始对中世纪的风俗、彼岸理想和经 院哲学的繁琐推理采取批判态度 彼特拉克在他的论著中清楚地阐明了他究竟要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 这么做。(原因)人文主义者对于古典文化情有独衷:在希腊人那里,他们看到了内心的美 和个性,在罗马人那里,他们看到秩序和公共利益。在古代文化中,希腊、罗马是非常不 同的。希腊是英雄主义,是英雄情节,不现实,包括诗性、磁性般的声音,迷狂;是理性, 做事情得体,有计划,作为文化现象,表现在各方面的克制态度;有自由度,自然主义;民 主性。世俗化表现为紧张感和放松,训练有素故有紧张感,同时还要能放松。同时要有文化 美、体魄。人文主义从中吸取了生命力,不要其技术性,看重其境界与思路。罗马文化则 是一种强大的力,倡导两极分化,强调次序、等级、扩张和战争。在罗马人那里,世俗的英 雄是要由实际成就铺就道路的。有着很强虚荣心的罗马人,在现实世界里却往往藏匿自己的 真正意图。罗马人为了成功而甘受压迫,他们把希腊人的理想动力转变成了现实的和功利 的动力。 种研究古典文化的风气由此兴起。不仅表现在文化研究当中,也逐步找到了与当代社 会糅合的契合点。(现象) 意大利社会对这种新文化研究采取欢迎态度的原因是令人寻味的。(原因)在一个专门 淘汰社会精英分子的文化包围之中,人文主义者即使只是致力于研究古典作品,也会冒各种 风险。古典文化在整个中世纪都被宣判为异教徒的文化,对它们进行赞美和歌颂,常被认为 是不合时宜的。人文主义者们并非是一个热衷于反对基督教的群体一一与其说他们视基督教 文化为一种社会的破坏因素,毋宁说他们要改革基督教,使之成为人们建立自己人间天国的 理论基础。在耶稣时代,基督教原是作为一种罗马文化的反文化出现的:四部福音书都宣 扬谦虚、温柔、清新的人有福。圣经的教导与罗马的文化不同,罗马的文化无不显示一种深 刻的对峙:物质与精神的抗衡,但《圣经》的原则表现在“登山宝训”中的八个教导,即倡 导谦虚、哀痛、温柔、冀望募役、怜悯、清新、使人和睦以及为义受压迫。对于城市贵族来 说,尽管他们以贵族身份、血缘、封号为荣耀,但是,在高傲的贵族文化面具之下,隐藏着 的却是另一副真实的面貌:贵族担忧着自己的命运并且是优秀艺术品的热心消费者,他们对 于艺术有非常高明的鉴赏能力。豪华性、非实用性和外表性的装饰背后,他们也在深深担 忧自己江河日下的命运,因而他们愿意从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那里汲取新文化的新的营养。 骑士爱情,无论其内容大小有异,却无一例外表现为对于文化的虚荣追求。贵族文化其实 是世俗文化的典型。它之所以被人看重,原因之一是贵族在许多地方仍然掌握着政权,因此 许多人文主义者的计划要依靠他们才能完成。人文主义者与开明的贵族进行合作,这对于当 时铺垫新欧洲的作用非常重要。贵族基本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热心支持者,因为他们知道 自己的新命运需要投资。作为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他们所奉行的那个传统在各个方面都进 入了新文化的洗礼,因而也就在各个领域里接受改造,进入再生 但丁的命运和彼特拉克的荣耀表明了市民阶层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他们不在逃避,而要 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文化和社会的新生。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作品中,市民文化的色彩尤为明
在技巧方面的有效利用。 彼特拉克强烈地意识到优秀的古典文化传统可以作为一种武器用来复兴当时的意大利 乃至欧洲的文化。(现象)学者们体会到一种在中世纪已经丧失掉了的传统。他由衷地感到: 研究古代的诗篇,不是要从中寻找某种逻辑,用来证明神学的合理性,而是因为这些诗篇本 身就是好的,能让人赏心悦目的。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献中发挥出许多新的人生体验来,忘 了这些体验是异教徒的还是基督教徒的。从古代作家的作品中他们心领神会,感到自己距古 代作家的心灵要比中世纪的文化传统要贴近得多。另一个步骤也是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直接 抒发自己的心意,这种抒发不久就变成一种对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人文主义写作。人文主义 者们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距离显得更加遥远了。他们开始对中世纪的风俗、彼岸理想和经 院哲学的繁琐推理采取批判态度。 彼特拉克在他的论著中清楚地阐明了他究竟要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 这么做。(原因)人文主义者对于古典文化情有独衷:在希腊人那里,他们看到了内心的美 和个性,在罗马人那里,他们看到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古代文化中,希腊、罗马是非常不 同的。 希腊是英雄主义,是英雄情节,不现实,包括诗性、磁性般的声音,迷狂;是理性, 做事情得体,有计划,作为文化现象,表现在各方面的克制态度;有自由度,自然主义;民 主性。世俗化表现为紧张感和放松,训练有素故有紧张感,同时还要能放松。同时要有文化、 美、体魄。人文主义从中吸取了生命力,不要其技术性,看重其境界与思路。 罗马文化则 是一种强大的力,倡导两极分化,强调次序、等级、扩张和战争。在罗马人那里,世俗的英 雄是要由实际成就铺就道路的。有着很强虚荣心的罗马人,在现实世界里却往往藏匿自己的 真正意图。 罗马人为了成功而甘受压迫,他们把希腊人的理想动力转变成了现实的和功利 的动力。 一种研究古典文化的风气由此兴起。不仅表现在文化研究当中,也逐步找到了与当代社 会糅合的契合点。(现象) 意大利社会对这种新文化研究采取欢迎态度的原因是令人寻味的。(原因)在一个专门 淘汰社会精英分子的文化包围之中,人文主义者即使只是致力于研究古典作品,也会冒各种 风险。古典文化在整个中世纪都被宣判为异教徒的文化,对它们进行赞美和歌颂,常被认为 是不合时宜的。人文主义者们并非是一个热衷于反对基督教的群体――与其说他们视基督教 文化为一种社会的破坏因素,毋宁说他们要改革基督教,使之成为人们建立自己人间天国的 理论基础。在耶稣时代,基督教原是作为一种罗马文化的反文化出现的: 四部福音书都宣 扬谦虚、温柔、清新的人有福。圣经的教导与罗马的文化不同,罗马的文化无不显示一种深 刻的对峙:物质与精神的抗衡,但《圣经》的原则表现在“登山宝训”中的八个教导,即倡 导谦虚、哀痛、温柔、冀望募役、怜悯、清新、使人和睦以及为义受压迫。对于城市贵族来 说,尽管他们以贵族身份、血缘、封号为荣耀,但是,在高傲的贵族文化面具之下,隐藏着 的却是另一副真实的面貌:贵族担忧着自己的命运并且是优秀艺术品的热心消费者,他们对 于艺术有非常高明的鉴赏能力。 豪华性、非实用性和外表性的装饰背后,他们也在深深担 忧自己江河日下的命运,因而他们愿意从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那里汲取新文化的新的营养。 骑士爱情,无论其内容大小有异,却无一例外表现为对于文化的虚荣追求。 贵族文化其实 是世俗文化的典型。它之所以被人看重,原因之一是贵族在许多地方仍然掌握着政权,因此 许多人文主义者的计划要依靠他们才能完成。人文主义者与开明的贵族进行合作,这对于当 时铺垫新欧洲的作用非常重要。 贵族基本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热心支持者,因为他们知道 自己的新命运需要投资。作为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他们所奉行的那个传统在各个方面都进 入了新文化的洗礼,因而也就在各个领域里接受改造,进入再生。 但丁的命运和彼特拉克的荣耀表明了市民阶层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他们不在逃避,而要 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文化和社会的新生。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作品中,市民文化的色彩尤为明
显。市民文化不是官文化,它注重于实际,能够考虑事物的经济价值。我们一定从市民文化 的功利性和现实性之中找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市民们注重平等,他们的文化因此成为各种社 会等级之间的粘合剂。经验性的事物往往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知识的基础既然是来自于经 验而非来自于抽象思考,那么由问题而来的答案就自然成为人们认可的新的价值体系。在 谈及市民文化时不言及攀比心理是不可想象的,但商业文化的本质却是合作,否则无法进行 哪怕只是最为简单的世界性贸易。对于市民文化的鉴赏力是完全不能低估的,尽管市民们 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对于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完全是强有力的 (解释和结论) (三)对于但丁的新解释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树立起一个新人的榜样了。以诗和艺术来开辟一个时代的 但丁,不仅世文艺复兴的居民,也是自荷马以来最为著名的诗人。作为《新生》和《神曲》 三部曲的作者,但丁在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享有盛名。但是,但丁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不被人 尊敬的人,因为他的故乡、以商业和学术繁荣著名的佛罗伦萨宣布他是一个被放逐者,是 个永远不能回到祖国的罪人。这种做法颇有讽刺意义,因为但丁在其他的城邦中都被人当作 贵客在招待,而自己的家乡对他却白眼有加,瞧不起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一个冤假错案 这样的做法佛罗伦萨城里的有识之士也是极不满意的,因为他们深谙但丁的贡献,对于被认 为贬低的但丁的遭遇极为同情,视之为佛罗伦萨城的耻辱。如何以最隆重的方式为但丁正名 和平反,成为当时佛罗伦萨城内人文主义者最为关注的事情。 在古代的希腊罗马,诗人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人们用橄榄枝编织成一个桂冠,为那些 最为杰出的诗人加冕,以表彰他们对于人类的贡献。中世纪时期也流传着诗歌,但诗人的位 置不远如在古代那么显著。文艺复兴时风气为之一变,那个时候诗人就是文化的代表,对于 诗人的评价,因此成为那个时期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丁传》严格地说是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全书共分为20章,前10章分别叙述但丁 的生平,后10章主要是对但丁各个方面的评价。像任何历史书一样,薄伽丘的《但丁传》 也有其宗旨。薄伽丘撰写但丁的传记,不仅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正确评价诗人的价值和品 行,还要通过但丁树立一个新人的榜样。因为兼具为但丁翻案、正名和为世人树立楷模的双 重使命,薄伽丘所作的《但丁传》,是所有的但丁传记中最为有名的 薄伽丘所树立的但丁形象明显地与《神曲》的反映的主题人如何通过道德提升进入天 国不同。薄伽丘关注的是但丁的现实成就,因而意义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不再强调人 类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死后进入天堂,而是为了现实世界的改善而努力奋斗。正是在现实关怀 这样一个新的主题下,但丁成为世人的榜样。 薄伽丘削弱了贝特里丝身上的宗教成分。她不再是一位基督教的天使,薄伽丘只把她 当作一个现实世界中美丽女性来对待。按照薄伽丘的说法,贝特里丝和但丁相识于一次家庭 聚会,其时但丁九岁,贝特里丝八岁。按照当时的习惯,在大人们在聚会中高谈阔论时,孩 子们应当在自己的圈子里与同伴游玩。但丁见到了贝特里丝,就在心中产生出了深深的爱慕 这种爱慕来得如此真实,以至于它成为照亮但丁整个青少年时代的光亮。薄伽丘详细叙述了 贝特里丝死后带给但丁的痛苦,并且提到了但丁的家人如何为了减轻但丁的痛苦而安排但丁 与另一位女子成了家。薄伽丘的这种解释强调人通过社会接触和因为才情产生爱情的自然途 径,关键词就是“美丽”和“优雅”。薄伽丘为了强调这种女性特殊的魅力,还专门用一章 的篇幅,来说明有美丽的女性时可以如阿改变世界、影响英雄的。这种因为才貌而激起的人 的爱慕之情,自始至终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爱情是在人的社会的正常生活中产生的 正是这样的一种爱情却使但丁“人性化”了。因为但丁的被放逐,他不得不离开佛罗
显。市民文化不是官文化,它注重于实际,能够考虑事物的经济价值。我们一定从市民文化 的功利性和现实性之中找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市民们注重平等,他们的文化因此成为各种社 会等级之间的粘合剂。经验性的事物往往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知识的基础既然是来自于经 验而非来自于抽象思考,那么由问题而来的答案就自然成为人们认可的新的价值体系。 在 谈及市民文化时不言及攀比心理是不可想象的,但商业文化的本质却是合作,否则无法进行 哪怕只是最为简单的世界性贸易。 对于市民文化的鉴赏力是完全不能低估的,尽管市民们 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对于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完全是强有力的。 (解释和结论) (三)对于但丁的新解释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树立起一个新人的榜样了。以诗和艺术来开辟一个时代的 但丁,不仅世文艺复兴的居民,也是自荷马以来最为著名的诗人。作为《新生》和《神曲》 三部曲的作者,但丁在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享有盛名。但是,但丁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不被人 尊敬的人,因为他的故乡、以商业和学术繁荣著名的佛罗伦萨宣布他是一个被放逐者,是一 个永远不能回到祖国的罪人。这种做法颇有讽刺意义,因为但丁在其他的城邦中都被人当作 贵客在招待,而自己的家乡对他却白眼有加,瞧不起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一个冤假错案。 这样的做法佛罗伦萨城里的有识之士也是极不满意的,因为他们深谙但丁的贡献,对于被认 为贬低的但丁的遭遇极为同情,视之为佛罗伦萨城的耻辱。如何以最隆重的方式为但丁正名 和平反,成为当时佛罗伦萨城内人文主义者最为关注的事情。 在古代的希腊罗马,诗人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人们用橄榄枝编织成一个桂冠,为那些 最为杰出的诗人加冕,以表彰他们对于人类的贡献。中世纪时期也流传着诗歌,但诗人的位 置不远如在古代那么显著。文艺复兴时风气为之一变,那个时候诗人就是文化的代表,对于 诗人的评价,因此成为那个时期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丁传》严格地说是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全书共分为 20 章,前 10 章分别叙述但丁 的生平,后 10 章主要是对但丁各个方面的评价。像任何历史书一样,薄伽丘的《但丁传》 也有其宗旨。薄伽丘撰写但丁的传记,不仅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正确评价诗人的价值和品 行,还要通过但丁树立一个新人的榜样。因为兼具为但丁翻案、正名和为世人树立楷模的双 重使命,薄伽丘所作的《但丁传》,是所有的但丁传记中最为有名的。 薄伽丘所树立的但丁形象明显地与《神曲》的反映的主题人如何通过道德提升进入天 国不同。薄伽丘关注的是但丁的现实成就,因而意义重大。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不再强调人 类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死后进入天堂,而是为了现实世界的改善而努力奋斗。正是在现实关怀 这样一个新的主题下,但丁成为世人的榜样。 薄伽丘削弱了贝特里丝身上的宗教成分。她不再是一位基督教的天使,薄伽丘只把她 当作一个现实世界中美丽女性来对待。按照薄伽丘的说法,贝特里丝和但丁相识于一次家庭 聚会,其时但丁九岁,贝特里丝八岁。按照当时的习惯,在大人们在聚会中高谈阔论时,孩 子们应当在自己的圈子里与同伴游玩。但丁见到了贝特里丝,就在心中产生出了深深的爱慕。 这种爱慕来得如此真实,以至于它成为照亮但丁整个青少年时代的光亮。薄伽丘详细叙述了 贝特里丝死后带给但丁的痛苦,并且提到了但丁的家人如何为了减轻但丁的痛苦而安排但丁 与另一位女子成了家。薄伽丘的这种解释强调人通过社会接触和因为才情产生爱情的自然途 径,关键词就是“美丽”和“优雅”。薄伽丘为了强调这种女性特殊的魅力,还专门用一章 的篇幅,来说明有美丽的女性时可以如阿改变世界、影响英雄的。这种因为才貌而激起的人 的爱慕之情,自始至终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爱情是在人的社会的正常生活中产生的。 正是这样的一种爱情却使但丁“人性化”了。因为但丁的被放逐,他不得不离开佛罗
伦萨的家庭生活,这无疑加强了但丁的诗性化。薄伽丘暗示但丁实际上过的是一种独身和流 浪的生活,因此把世俗的爱情向精神化方面升华就是很容易被理解了的。这样,薄伽丘在没 有否认爱情对于人们心灵精华作用的情况下却松弛了人性改变与宗教的联系。在薄伽丘那 里,贝特里丝自始至终是一位尘世的美丽姑娘,她以人间的道德标准指引人类走向善良,并 赋予了她更为宽广的人间吸引力 不仅贝特里丝身上的宗教特征被削弱,但丁本人也几乎成了一个宗教的异端,这是薄 伽丘通过观察大胆揭示出来的真理。在谈到但丁的《论世界帝国》一书时,薄伽丘描述了教 皇于皇帝之间的斗争使得但丁的著作被当成异端的情节。这场斗争发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 帝和教皇之间,因为德皇发现但丁的著作可以为己所用,以此作为武器来向教皇施威。教皇 则宣布这部作品乃是异端,甚至企图对此加以焚毁。只是在著名人士的劝说之下,这个企图 才没有真正被化为行动 佛罗伦萨放逐但丁,对于薄伽丘来说乃是一个最大的耻辱。伟大的城邦必须也是重视 文化的。然而,由于佛罗伦萨放逐了一个时代最为伟大的诗人,那么,它就反照出中世纪的 愚昧特征。任何伟大的城邦都无法用任何方式使自己独立于文化之外。薄伽丘坚持认为 方面,由于但丁对于诗性美的热烈追求使得善融入到一切事物的本质中去,使得一切呈现出 完美的和谐;另一方面,这种诗性美的特点却不能为佛罗伦萨城邦所认识。在这一点上,佛 罗伦萨对于但丁力量的理解是完全不充分的。在佛罗伦萨人面前没有美,但丁的被放逐正好 揭示了这样的一种愚昧对于文化的践踏。 如果说但丁是一些新思想的奠基者的话,那么,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就是把但丁 的理念转换成为一场真正的文化运动的社会活动家。在这里,寻求真理并有志于改革的思想 精英们常常是以提出一个崭新的历史分期来证明自己已经站到了“新时代”坚实土地上的事 实的。但丁那里已经萌芽的那种对于新时代的渴望,到了彼特拉克那里,就变成了确确实实 的新历史观,从而演变出以研究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治阐释。新的政治原则包含着这么 些看法:以往的世界是需要人们运用历史来认真评价的;对于旧世界的丑陋是需要深刻揭 示的;社会的贵贱之分和不公正观念是需要通过确立平等、自由原则来加以否定的。为了说 明人在道德上的优劣,但丁不得不在《神曲》之中对各式各样的人们进行分析。同样,为了 说明行为和制度的优劣,彼特拉克、薄伽丘和布鲁尼等人不得不开创一个研究古典文献的时 代,以便对人类行为进行更加科学的历史考察,以说明被视为命运戏弄结果的各种事物成败 最终不过是关键时刻人类正确和错误的抉择的结果。正因为这样,从美德研究向历史研究的 转变,不仅是在现实意义上开创了一场真正的文艺复兴运动,也为那个时期政治思想发展做 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贡献
伦萨的家庭生活,这无疑加强了但丁的诗性化。薄伽丘暗示但丁实际上过的是一种独身和流 浪的生活,因此把世俗的爱情向精神化方面升华就是很容易被理解了的。这样,薄伽丘在没 有否认爱情对于人们心灵精华作用的情况下却松弛了人性改变与宗教的联系。在薄伽丘那 里,贝特里丝自始至终是一位尘世的美丽姑娘,她以人间的道德标准指引人类走向善良,并 赋予了她更为宽广的人间吸引力。 不仅贝特里丝身上的宗教特征被削弱,但丁本人也几乎成了一个宗教的异端,这是薄 伽丘通过观察大胆揭示出来的真理。在谈到但丁的《论世界帝国》一书时,薄伽丘描述了教 皇于皇帝之间的斗争使得但丁的著作被当成异端的情节。这场斗争发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 帝和教皇之间,因为德皇发现但丁的著作可以为己所用,以此作为武器来向教皇施威。教皇 则宣布这部作品乃是异端,甚至企图对此加以焚毁。只是在著名人士的劝说之下,这个企图 才没有真正被化为行动。 佛罗伦萨放逐但丁,对于薄伽丘来说乃是一个最大的耻辱。伟大的城邦必须也是重视 文化的。然而,由于佛罗伦萨放逐了一个时代最为伟大的诗人,那么,它就反照出中世纪的 愚昧特征。任何伟大的城邦都无法用任何方式使自己独立于文化之外。薄伽丘坚持认为,一 方面,由于但丁对于诗性美的热烈追求使得善融入到一切事物的本质中去,使得一切呈现出 完美的和谐;另一方面,这种诗性美的特点却不能为佛罗伦萨城邦所认识。在这一点上,佛 罗伦萨对于但丁力量的理解是完全不充分的。在佛罗伦萨人面前没有美,但丁的被放逐正好 揭示了这样的一种愚昧对于文化的践踏。 如果说但丁是一些新思想的奠基者的话,那么,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就是把但丁 的理念转换成为一场真正的文化运动的社会活动家。在这里,寻求真理并有志于改革的思想 精英们常常是以提出一个崭新的历史分期来证明自己已经站到了“新时代”坚实土地上的事 实的。但丁那里已经萌芽的那种对于新时代的渴望,到了彼特拉克那里,就变成了确确实实 的新历史观,从而演变出以研究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治阐释。新的政治原则包含着这么 一些看法:以往的世界是需要人们运用历史来认真评价的;对于旧世界的丑陋是需要深刻揭 示的;社会的贵贱之分和不公正观念是需要通过确立平等、自由原则来加以否定的。为了说 明人在道德上的优劣,但丁不得不在《神曲》之中对各式各样的人们进行分析。同样,为了 说明行为和制度的优劣,彼特拉克、薄伽丘和布鲁尼等人不得不开创一个研究古典文献的时 代,以便对人类行为进行更加科学的历史考察,以说明被视为命运戏弄结果的各种事物成败 最终不过是关键时刻人类正确和错误的抉择的结果。正因为这样,从美德研究向历史研究的 转变,不仅是在现实意义上开创了一场真正的文艺复兴运动,也为那个时期政治思想发展做 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