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通选课讲义 图 形与文 Compar tive Urban History 第三章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希有清明河”到“盛世滋生图 第节/文之复的城市念 应相陆 从元大利明标= 第四二商业资本的城市改造 李孝聪 (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京大学通选课讲义 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 第三章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第一节 从“清明上河图”到“盛世滋生图” 第二节 文艺复兴的城市理念 第三节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第四节 商业资本的城市改造 李孝聪 (北京大学历史系)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天都到明清北京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 从宋朝建都开封开始,全国政治中心东移,关中与河洛地区衰落了,江南地区不断増 长的农业经济和商、手工业,使江南社会发展成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元、明、清三代定都 今日的北京,导致国家政治中心与全国经济重心区的脱离。 两个非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和不断受到北方侵扰的大明王朝,都曾经在城市的营造和规 划上,有一个明显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礼制观念复归的举动,对中国王朝后期的都 城和地方建制城市的规划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重新设计规划而建造的城市中最具代表 力者是京师北京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 从宋朝建都开封开始,全国政治中心东移,关中与河洛地区衰落了,江南地区不断增 长的农业经济和商、手工业,使江南社会发展成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元、明、清三代定都 今日的北京,导致国家政治中心与全国经济重心区的脱离。 两个非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和不断受到北方侵扰的大明王朝,都曾经在城市的营造和规 划上,有一个明显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礼制观念复归的举动,对中国王朝后期的都 城和地方建制城市的规划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重新设计规划而建造的城市中最具代表 力者是京师北京。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元大都城的修建反 映着中国由统一到政治 肃清门 L光熙门 上的分裂与对立,又从 分裂归于统一的历史时 期,民族之间的交往与 沟通,不同历史积淀、 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生 崇仁门 活方式下形成的异质文 化之间所发生的碰撞 融合与更新。大都的规 划设计思想在我国封建 厚载门 社会后期都城建设中占 齐化门 有重要地位,为日后北 E 京城奠定了基础 [ 丽正门
元大都城的修建反 映着中国由统一到政治 上的分裂与对立,又从 分裂归于统一的历史时 期,民族之间的交往与 沟通,不同历史积淀、 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生 活方式下形成的异质文 化之间所发生的碰撞、 融合与更新。大都的规 划设计思想在我国封建 社会后期都城建设中占 有重要地位,为日后北 京城奠定了基础。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社会前后的城市设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三面靠山,南望平原。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拒马河、 洵河穿越市郊,汇入渤海。北京城区平均海拔43.71米,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北京作为城市聚落已经有300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早在70万年前人类原始群落生活 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龙骨山,以采集为生。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从山地逐步下移到山麓 黄土台地、河流阶地和平原,出现农业的萌芽,水、黄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三面靠山,南望平原。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拒马河、 泃河穿越市郊,汇入渤海。北京城区平均海拔43.71米,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北京作为城市聚落已经有300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早在70万年前人类原始群落生活 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龙骨山,以采集为生。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从山地逐步下移到山麓 黄土台地、河流阶地和平原,出现农业的萌芽,水、黄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北京战国时期水井构造图 北京最初见于记 载的名字是 “蓟”。蓟城建 在地势高燥的黄 土台地上,城址 在今天北京城西 南广安门与莲花 池之间,又称 /丘”后来 1.2.Ⅲ类井34Ⅱ类并井567.陶罐8.9.正类井 南面的燕国灭 反Ⅳ其罐残片‖士12.自繁层B.涉I层 蓟,迁都于蓟 城。故,燕、蓟 产时皆为北京古代称 谓。秦、汉称为 广阳郡(国 蓟城所在地一直 清北皂城 是中国北方的重 镇,在北京西南 城区发现春秋至 1秦汉时期的水井 与陶制井圈
北京最初见于记 载的名字是 “蓟”。蓟城建 在地势高燥的黄 土台地上,城址 在今天北京城西 南广安门与莲花 池之间,又称 “蓟丘”。后来, 南面的燕国灭 蓟,迁都于蓟 城。故,燕、蓟 皆为北京古代称 谓。秦、汉称为 广阳郡(国), 蓟城所在地一直 是中国北方的重 镇,在北京西南 城区发现春秋至 秦汉时期的水井 与陶制井圈。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隋唐时期曾称作“涿郡”或“幽州”。公元938年,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统治中国北方,以幽州 为陪都,改称“南京析津府”,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取名金 “中都”。辽金拉开了北京城建都的历史 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示意囹 (从金中都到明清北京城) 金 都 城 金中都城 1:3000 明清北京城 期 荆H 宁施仁 金中都城因辽南京城旧基而扩建,辽南京城又完全沿用唐代幽州城,中都城 处于从唐、辽时代封闭式坊市制向宋、元时代开放式街巷制的过渡阶段。扩建前 的部分仍保留着规整的坊市制布局,新扩建的城区街道明显地转为长巷式布局, 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形成金中都城市规划的特点
隋唐时期曾称作“涿郡”或“幽州”。公元938年,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统治中国北方,以幽州 为陪都,改称“南京析津府”,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取名金 “中都”。辽金拉开了北京城建都的历史。 金中都城因辽南京城旧基而扩建,辽南京城又完全沿用唐代幽州城,中都城 处于从唐、辽时代封闭式坊市制向宋、元时代开放式街巷制的过渡阶段。扩建前 的部分仍保留着规整的坊市制布局,新扩建的城区街道明显地转为长巷式布局, 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形成金中都城市规划的特点。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讲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从蒙古草原移都燕京,由于金中都城依托的莲花池水 源不足,放弃了金中都旧城,改在东北郊外另建新城,命名“大都”。元大都从莲 花池水系转变到高粱河水系。元大都的规划开创了今日北京旧城区北部的轮廓 和街道布局。明朝灭元,改建元大都城,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最终 奠定了北京城市布局 缓 金中都城 正门 金中都北 文明河 清北京城 MISMIIAAn *R0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从蒙古草原移都燕京,由于金中都城依托的莲花池水 源不足,放弃了金中都旧城,改在东北郊外另建新城,命名 “大都 ”。元大都从莲 花池水系转变到高粱河水系。元大都的规划开创了今日北京旧城区北部的轮廓 和街道布局。明朝灭元,改建元大都城,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最终 奠定了北京城市布局。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匪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 1.以高梁河为城市水源,在旧: 湖泊东岸的高地确定全城平 面布局的几何中心:中心 台 2.自中心台向南,穿过海子 桥,形成全城总体规划设计 上的南北中轴线。 3.在湖泊东岸,沿中轴线兴 建“大内”宫殿;琼华岛和湖泊 西岸建造皇太后与太子的宫 殿,筑萧墙围绕,形成皇 城。4.外郭城墙呈近方形城 市轮廓,共有11座城门,符 合易象,周长28600米。 元大都城遵循面南而王的传 回法面 统,符合《周礼·考工记》帝 王之居的儒家礼法:匠人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而朝
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 1.以高梁河为城市水源,在 湖泊东岸的高地确定全城平 面布局的几何中心:中心 台。 2.自中心台向南,穿过海子 桥,形成全城总体规划设计 上的南北中轴线。 3.在湖泊东岸,沿中轴线兴 建 “大内 ”宫殿;琼华岛和湖泊 西岸建造皇太后与太子的宫 殿,筑萧墙围绕,形成皇 城。4.外郭城墙呈近方形城 市轮廓,共有11座城门,符 合易象,周长28600米。 元大都城遵循面南而王的传 统,符合《周礼·考工记》帝 王之居的儒家礼法:匠人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从元大都到明清北素 5.“积水潭”是漕船停泊处,沿岸发展成市场。宫殿 坐北朝南,皇城外东西两侧分别兴建太庙和社稷坛 写宝 两座重要的礼制建筑。官署散布在城内。 6.大都城的大街通向11座城门,大街之间安排东西 平行的胡同,胡同是蒙古语,含义是小巷子。今天 蒙古牧民迁移到乌兰巴托城市郊区,仍然形成类似 胡同形态的居住区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5. “积水潭 ”是漕船停泊处,沿岸发展成市场。宫殿 坐北朝南,皇城外东西两侧分别兴建太庙和社稷坛 两座重要的礼制建筑。官署散布在城内。 6.大都城的大街通向11座城门,大街之间安排东西 平行的胡同,胡同是蒙古语,含义是小巷子。今天 蒙古牧民迁移到乌兰巴托城市郊区,仍然形成类似 胡同形态的居住区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明北京城(1420-1644) 明朝北京将元大都南北墙均南移,城市中心落于镇山(今 景山),在镇山的正南方新建紫禁城和皇城。北京大城包 砖,仍开九门,建瓮城、石桥;东西宽6700米,南北长 嘉十2(13年)都线外城先南面,北形 成了颇具特色的“凸”字型轮廓。仍然符合历代都城三重城 的规制 元大都 金中都 明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 (明代早期) (明中叶以后) 0,4,,8km (图中虚线表示城址的南北相对移动)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明北京城(1420—1644) 明朝北京将元大都南北墙均南移,城市中心落于镇山(今 景山),在镇山的正南方新建紫禁城和皇城。北京大城包 砖,仍开九门,建瓮城、石桥;东西宽6700米,南北长 5350米。周48里的方形城垣保持了133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加筑外城。先完南面,北京便形 成了颇具特色的 “ 凸 ”字型轮廓。仍然符合历代都城三重城 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