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为什么欧洲最早 过渡到近代社会? 在英文里面,近代和现代实际上是一个词: modern。欧洲人认为,自文艺复兴以后, 就进入一个迈向近代社会的延续性的发展。今天我的讲座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为什么 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第二个主题是对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 些比较;第三个主题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前言——一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历史研究很重要。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实际上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基础研究,另 一部分叫决策研究。目前,基础硏究有点脱离现实,决策硏究又有点流于表层。要解决这个 问题,需要设立一个对基础研究进行再研究的专门机构。 我听说过这样两件事。一件是在二战后,美国叫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 去研究战后怎么对付日本的问题。然而,本尼迪克特拿了国家的资助,并不好好写这个题目。 结果,她去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菊与刀》,是专门研究日本国民性的。写完以后,美 国政府的再研究机构就对那本书进行了再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天皇制度暂时 不能废除。这个结论后来成了一个很有用的指导方针 还有就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扩张后,就碰到如何处理宗主国和部落酋长的问题。殖民 地的土著酋长的问题很难解决,政府也觉得这事特别难以对付。结果,就想去找人类学家来 研究那些部落酋长。这样,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就去考察那些部落。人类学家去了以后,特 别是拿到了国家给的钱,非常高兴,但也不肯好好地去进行决策研究——他们最擅长的是进 行基础研究。他们找到了机会,就去写人类学的专门著作。结果,就出版了许多很好的、多 卷本的人类学著作。写出来以后,当局很高兴,说你们写了那么多的人类学著作,真是了不 起,然后就把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交给一个再研究机构,去再研究这些纯属于基础研究的学 术成果。结果,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所有的部落酋长都是 世袭的”。再研究机构于是向政府建议,要政府把那些部落酋长的儿子都送到伦敦来,给他 们最好的待遇,上最好的学,等到他们毕业以后,再把他们派回到原部落去当酋长。英国用 这个办法解决了宗主国与部落酋长的关系问题 这里面,核心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领导的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的机 构。那些学者们是擅长基础研究的。他们拿了国家的钱也想去做基础研究,结果,就显得与 要求脱节。有了再硏究的机构,基础研究和决策硏究的质量都得以保障,两个硏究领域都迅 速向前推进了。 我们举上述的例子,目的是要说明,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有时也可以成为实用性很 强的应用学科的,甚至成为决策的辅助学科。比如,当今世界上历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国民 性的研究。所谓的文化冲突论、文化整合论、全球化研究等等,都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国民性 的研究。政府决策时,首先要考虑该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民性特征。过去在进行决策时,重点 放在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国家安全因素上,现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走向世 界,就要求把许多问题放到各国国民性的大背景中去,才能加以考察。各国的国民性,东方 文化和西方文化,还有西方各国、各民族之间,都是很不相同的。 西方文明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典文明。比如说希腊人,希腊人从古代起就很散漫,他们
第十五讲 为什么欧洲最早 过渡到近代社会? 在英文里面,近代和现代实际上是一个词:modern。欧洲人认为,自文艺复兴以后, 就进入一个迈向近代社会的延续性的发展。今天我的讲座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为什么 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第二个主题是对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一 些比较;第三个主题是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前言——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历史研究很重要。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实际上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基础研究,另 一部分叫决策研究。目前,基础研究有点脱离现实,决策研究又有点流于表层。要解决这个 问题,需要设立一个对基础研究进行再研究的专门机构。 我听说过这样两件事。一件是在二战后,美国叫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 去研究战后怎么对付日本的问题。然而,本尼迪克特拿了国家的资助,并不好好写这个题目。 结果,她去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菊与刀》,是专门研究日本国民性的。写完以后,美 国政府的再研究机构就对那本书进行了再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天皇制度暂时 不能废除。这个结论后来成了一个很有用的指导方针。 还有就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扩张后,就碰到如何处理宗主国和部落酋长的问题。殖民 地的土著酋长的问题很难解决,政府也觉得这事特别难以对付。结果,就想去找人类学家来 研究那些部落酋长。这样,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就去考察那些部落。人类学家去了以后,特 别是拿到了国家给的钱,非常高兴,但也不肯好好地去进行决策研究——他们最擅长的是进 行基础研究。他们找到了机会,就去写人类学的专门著作。结果,就出版了许多很好的、多 卷本的人类学著作。写出来以后,当局很高兴,说你们写了那么多的人类学著作,真是了不 起,然后就把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交给一个再研究机构,去再研究这些纯属于基础研究的学 术成果。 结果,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所有的部落酋长都是 世袭的”。再研究机构于是向政府建议,要政府把那些部落酋长的儿子都送到伦敦来,给他 们最好的待遇,上最好的学,等到他们毕业以后,再把他们派回到原部落去当酋长。英国用 这个办法解决了宗主国与部落酋长的关系问题。 这里面,核心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领导的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的机 构。那些学者们是擅长基础研究的。他们拿了国家的钱也想去做基础研究,结果,就显得与 要求脱节。有了再研究的机构,基础研究和决策研究的质量都得以保障,两个研究领域都迅 速向前推进了。 我们举上述的例子,目的是要说明,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有时也可以成为实用性很 强的应用学科的,甚至成为决策的辅助学科。比如,当今世界上历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国民 性的研究。所谓的文化冲突论、文化整合论、全球化研究等等,都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国民性 的研究。政府决策时,首先要考虑该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民性特征。过去在进行决策时,重点 放在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国家安全因素上,现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走向世 界,就要求把许多问题放到各国国民性的大背景中去,才能加以考察。各国的国民性,东方 文化和西方文化,还有西方各国、各民族之间,都是很不相同的。 西方文明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典文明。比如说希腊人,希腊人从古代起就很散漫,他们
在海边生活,不准时赴约,一天到晚迟到早退,这已经是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了。对这样 种民族性,我们要有所了解。比如希腊人说好了要来,到时候却不来了,我们就完全不必 生气,因为希腊人就是这样的,几千年的习惯了,并不是对谁有意见。希腊人也有好的地方, 有时候,一有想法马上就付诸行动。但是德国人就不一样,德国人很会进行理性的反思。美 国人又是另一种风格,法国人又是一个样子,意大利人又是另一种样子,意大利人最喜欢夸 张了。德国人如果说好要来,到时候却不来,那么,就一定是出什么事情了,需要我们认真 对待 所以,国民性研究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避免把中国人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于外国人 或外国民族。以自己的思路来替代别人的思路,以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这就犯了主观主义 的错误,因为别人的国民性是与你不同的,所以不能够进行取代。要把国民性的研究放到政 府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考虑,要成立专门研究国民性的重要研究机构。中国现在有 些国际问题研究所,还有一些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所,但却没有研究世界各国国民性的专门机 构。在这个领域,现在我们处在被人家研究透了,但我们对人家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这么 种不对称的状况。所以应该在北京大学这样的地方,成立一个研究国民性的机构。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历史学走到当今世界领先的水平,才能在基础和决策两个领域中走向世界最前 历史学有很多定义。过去的定义认为:历史学无非就是一些过去的事、一个学科、一些 史料,或者是一些学术的专著。现在历史学要以人为本,新的定义叫做“时空坐标中生命的 关照”。镜头直接对准人。一个是时间坐标,时间是纵向的;一个是空间坐标,空间是横向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就是研究时空坐标中的人。人的主题,情的自觉,历史学走向 了人,实际上就成了一门对现实非常有用的学科。 欧洲的兴衰 现在我们来讲欧洲为什么能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古代的欧洲和现代 的欧洲都是很不错的。古代欧洲很兴旺,因为有古典文化。“言必称希腊”,就是说,古代的 希腊很不错。现代的欧洲也不错,也很兴旺。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却是落后的、衰落的。中国 在中世纪时是发展的,处于世界领先的:有大唐盛世,有科举制度,有完备的政府机构。盛 世这个词,西欧就没有,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很贫困、很落后。西方人自己称欧洲的中世 纪为“黑暗时代”。从地域上看,西方人一直以为欧洲才是西方文化的故乡。欧洲人认为美 国的传统是新起的,只有欧洲,才保留着真正的西方文化传统。 欧洲各个国家之间语言相通,思维相通,行为相通,更多地是一种文化上的联合体,有 种文化上的沟通,它的传统是来自于古代,来自于中世纪 比如希腊面积很小,不过几百个岛屿,现在也仅1000万人。古代希腊也不大,却对全 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世界上有两种强势文明,一个是东方文明,一个西方文明。西方文明 是以希腊为源头的,东方文明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中国的曲阜。谈历史,我们经常要谈源和 流的关系。在源头上,水都是很清澈的,在流淌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东西加进来。文明也 是这样。希腊的荷马写过著名的《荷马史诗》,大概完成于公元前9~8世纪,讲的却是更早 的事情。《荷马史诗》中反映出来的精神是希腊人的浪漫主义。这同罗马人的文化很不一样 罗马人强调军团,强调国家制度,强调法律;希腊人强调个性,强调诗性和浪漫主义。希腊 罗马合在一起,就奠定了西方文化的一个基础,它由对峙的两个方面组成,一个叫浪漫主义 个叫理性主义。 西方的古典文明给我们很多启示,最突出的就是理性和诗性,以及古代的英雄主义。无
在海边生活,不准时赴约,一天到晚迟到早退,这已经是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了。对这样一 种民族性,我们要有所了解。 比如希腊人说好了要来,到时候却不来了,我们就完全不必 生气,因为希腊人就是这样的,几千年的习惯了,并不是对谁有意见。希腊人也有好的地方, 有时候,一有想法马上就付诸行动。但是德国人就不一样,德国人很会进行理性的反思。美 国人又是另一种风格,法国人又是一个样子,意大利人又是另一种样子,意大利人最喜欢夸 张了。德国人如果说好要来,到时候却不来,那么,就一定是出什么事情了,需要我们认真 对待。 所以,国民性研究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避免把中国人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于外国人 或外国民族。以自己的思路来替代别人的思路,以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这就犯了主观主义 的错误,因为别人的国民性是与你不同的,所以不能够进行取代。要把国民性的研究放到政 府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考虑,要成立专门研究国民性的重要研究机构。中国现在有一 些国际问题研究所,还有一些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所,但却没有研究世界各国国民性的专门机 构。在这个领域,现在我们处在被人家研究透了,但我们对人家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这么 一种不对称的状况。所以应该在北京大学这样的地方,成立一个研究国民性的机构。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历史学走到当今世界领先的水平,才能在基础和决策两个领域中走向世界最前 沿。 历史学有很多定义。过去的定义认为:历史学无非就是一些过去的事、一个学科、一些 史料,或者是一些学术的专著。现在历史学要以人为本,新的定义叫做“时空坐标中生命的 关照”。镜头直接对准人。一个是时间坐标,时间是纵向的;一个是空间坐标,空间是横向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就是研究时空坐标中的人。人的主题,情的自觉,历史学走向 了人,实际上就成了一门对现实非常有用的学科。 欧洲的兴衰 现在我们来讲欧洲为什么能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古代的欧洲和现代 的欧洲都是很不错的。古代欧洲很兴旺,因为有古典文化。“言必称希腊”,就是说,古代的 希腊很不错。现代的欧洲也不错,也很兴旺。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却是落后的、衰落的。中国 在中世纪时是发展的,处于世界领先的:有大唐盛世,有科举制度,有完备的政府机构。盛 世这个词,西欧就没有,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很贫困、很落后。西方人自己称欧洲的中世 纪为“黑暗时代”。从地域上看,西方人一直以为欧洲才是西方文化的故乡。欧洲人认为美 国的传统是新起的,只有欧洲,才保留着真正的西方文化传统。 欧洲各个国家之间语言相通,思维相通,行为相通,更多地是一种文化上的联合体,有 一种文化上的沟通,它的传统是来自于古代,来自于中世纪。 比如希腊面积很小,不过几百个岛屿,现在也仅 1000 万人。古代希腊也不大,却对全 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世界上有两种强势文明,一个是东方文明,一个西方文明。西方文明 是以希腊为源头的,东方文明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中国的曲阜。谈历史,我们经常要谈源和 流的关系。在源头上,水都是很清澈的,在流淌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东西加进来。文明也 是这样。希腊的荷马写过著名的《荷马史诗》,大概完成于公元前 9~8 世纪,讲的却是更早 的事情。《荷马史诗》中反映出来的精神是希腊人的浪漫主义。这同罗马人的文化很不一样。 罗马人强调军团,强调国家制度,强调法律;希腊人强调个性,强调诗性和浪漫主义。希腊 罗马合在一起,就奠定了西方文化的一个基础,它由对峙的两个方面组成,一个叫浪漫主义, 一个叫理性主义。 西方的古典文明给我们很多启示,最突出的就是理性和诗性,以及古代的英雄主义。无
论是希腊还是罗马,都强调一种尚武精神。古代希腊三部最著名的历史书《荷马史诗》、希 罗多德的《历史》,还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讲战争的。我们中国古代也 有英雄崇拜,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说的都是一些治水专家和农 业专家。但是,西方古代的英雄都是战斗英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英雄主义在古代希腊人心目中有六个主题词。《荷马史诗》中的主题,一个是友情 个是智慧——就是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动态的平衡。《木马计》所说的就是智慧。 在雅典,英雄主义的涵义是美和文化。在斯巴达人那里,涵义是魄力和力度。 这些文化概念铸就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几个特征:一个是容易走极端。一个是一有驱动力, 就会产生反应,即刺激一反应模式。东方文化不会走极端,它每分每秒都在整合,凡事三思 而行,所以文化发展得很平稳。还有一个就是西方强调浪漫的高峰体验,凡事都要放到生命 的临界点上去体验,结果造成了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 西方文明底座不稳,却向往高、精、尖。他们养成一种抽象思维和象征表达,底座不稳, 但却要“求新求异”。西方人从不要求做到面面俱到、求全责备。“求新求异”和“求全责备” 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求新就是对新的东西非常肯定,面对的是未知世界。求异 是你一旦发明出来什么新东西,别人就高兴,先不问你这个东西究竟是怎么样。这很容易带 来新的文化种子。求全责备与此不同,要求面面俱到,什么都要,什么都全。古代东方的思 维方式走的基本上是求全责备的完美主义道路。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很不一样。中国人写字的时候,先是写国名,然后写城市名,再后 是写人名。欧洲人是先写自己的名字,然后是单位,然后才是国名。中国的文化是向心型 欧洲的文化是向外扩张型、发射型的。中国文化讲秩序,欧洲文化却讲反秩序、反格式化。 从希腊人开始,就反格式化。中国是农业文明,欧洲是农业、商业混合型经济。中国的文字 是象形文字,很有意境。欧洲文字只是一个符号,容易导致抽象思维 在中国,动物崇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崇拜龙和凤。龙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凤是不死 鸟和万鸟之王,都是不容易遇到的。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大音希声”式的崇拜,就是最 好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好的诗歌是看不见的。这是中国人对于极端完美主义的崇拜。另外, 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生活的本身,如特别崇拜小动物。中国人有十二生肖。外国人对此根本 不明白。西方人的动物崇拜其实只是猛兽崇拜。他们的国旗都是熊、鹰、鳄鱼、狮子、老虎 等,但没有属于“大音希声”的龙和凤,也没有同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小羊、小狗、小老鼠。 他们的猛兽崇拜,我们也没有。 东、西方人对美学的理解也很不一样。中国人的美是超然的、直觉的,给人伟大情怀的。 西方人却认为越是强的、越是刺激的东西,就越是美的。中国人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谦虚、 自制。西方人身上也有许多特点,比如放大、夸张。中国人很多事情都喜欢低调处理,西方 人许多事情都喜欢高调处理。西方人也有很多麻烦,但是他们总喜欢把好的一面展示给人家。 中国人喜欢用树枝作餐具,西方人用刀、叉作餐具,却要人喝汤没响声,探友先预约。东西 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中国喜欢的是蔬菜、素食,喝的饮料是茶。这可以让人和平,清新。西方不一样,西方 人传统的食品是动物脂肪,喝的是咖啡。中国的民族心理中有宽容、忍耐的一面,西方人不 忍耐,说话都很直接。在古代,东方文化情大于法,西方则从罗马时代起,就是法不容情 中国人表达感情是委婉、含蓄的。西方人很喜欢直接地表达感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 的文化现象 西方人的理性,就是百分之百地用理智行事。所谓理性,就是要合乎道理,合乎规律。 所谓理性就是计划性,所谓理性就是追求最大效益,所谓理性就是以世俗的欲望标准来行事 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手段,不干属于浪费的任何事情。理性的外延很广阔,如不拘泥于传统 多向思维、结构性思维等。西方有人提出过要做一匹“沉默的战马”的观点(内容大于形式)
论是希腊还是罗马,都强调一种尚武精神。古代希腊三部最著名的历史书《荷马史诗》、希 罗多德的《历史》,还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讲战争的。我们中国古代也 有英雄崇拜,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说的都是一些治水专家和农 业专家。但是,西方古代的英雄都是战斗英雄。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英雄主义在古代希腊人心目中有六个主题词。《荷马史诗》中的主题,一个是友情,一 个是智慧——就是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动态的平衡。《木马计》所说的就是智慧。 在雅典,英雄主义的涵义是美和文化。在斯巴达人那里,涵义是魄力和力度。 这些文化概念铸就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几个特征:一个是容易走极端。一个是一有驱动力, 就会产生反应,即刺激-反应模式。东方文化不会走极端,它每分每秒都在整合,凡事三思 而行,所以文化发展得很平稳。还有一个就是西方强调浪漫的高峰体验,凡事都要放到生命 的临界点上去体验,结果造成了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 西方文明底座不稳,却向往高、精、尖。他们养成一种抽象思维和象征表达,底座不稳, 但却要“求新求异”。西方人从不要求做到面面俱到、求全责备。“求新求异”和“求全责备” 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求新就是对新的东西非常肯定,面对的是未知世界。求异,就 是你一旦发明出来什么新东西,别人就高兴,先不问你这个东西究竟是怎么样。这很容易带 来新的文化种子。求全责备与此不同,要求面面俱到,什么都要,什么都全。古代东方的思 维方式走的基本上是求全责备的完美主义道路。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很不一样。中国人写字的时候,先是写国名,然后写城市名,再后 是写人名。欧洲人是先写自己的名字,然后是单位,然后才是国名。中国的文化是向心型, 欧洲的文化是向外扩张型、发射型的。中国文化讲秩序,欧洲文化却讲反秩序、反格式化。 从希腊人开始,就反格式化。中国是农业文明,欧洲是农业、商业混合型经济。中国的文字 是象形文字,很有意境。欧洲文字只是一个符号,容易导致抽象思维。 在中国,动物崇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崇拜龙和凤。龙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凤是不死 鸟和万鸟之王,都是不容易遇到的。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大音希声”式的崇拜,就是最 好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好的诗歌是看不见的。这是中国人对于极端完美主义的崇拜。另外, 就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生活的本身,如特别崇拜小动物。中国人有十二生肖。外国人对此根本 不明白。西方人的动物崇拜其实只是猛兽崇拜。他们的国旗都是熊、鹰、鳄鱼、狮子、老虎 等,但没有属于“大音希声”的龙和凤,也没有同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小羊、小狗、小老鼠。 他们的猛兽崇拜,我们也没有。 东、西方人对美学的理解也很不一样。中国人的美是超然的、直觉的,给人伟大情怀的。 西方人却认为越是强的、越是刺激的东西,就越是美的。中国人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谦虚、 自制。西方人身上也有许多特点,比如放大、夸张。中国人很多事情都喜欢低调处理,西方 人许多事情都喜欢高调处理。西方人也有很多麻烦,但是他们总喜欢把好的一面展示给人家。 中国人喜欢用树枝作餐具,西方人用刀、叉作餐具,却要人喝汤没响声,探友先预约。东西 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中国喜欢的是蔬菜、素食,喝的饮料是茶。这可以让人和平,清新。西方不一样,西方 人传统的食品是动物脂肪,喝的是咖啡。中国的民族心理中有宽容、忍耐的一面,西方人不 忍耐,说话都很直接。在古代,东方文化情大于法,西方则从罗马时代起,就是法不容情。 中国人表达感情是委婉、含蓄的。西方人很喜欢直接地表达感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 的文化现象。 西方人的理性,就是百分之百地用理智行事。所谓理性,就是要合乎道理,合乎规律。 所谓理性就是计划性,所谓理性就是追求最大效益,所谓理性就是以世俗的欲望标准来行事, 采用最直接的方法、手段,不干属于浪费的任何事情。理性的外延很广阔,如不拘泥于传统、 多向思维、结构性思维等。西方有人提出过要做一匹“沉默的战马”的观点(内容大于形式)
理性中有着功利性、现实性等内涵。 浪漫主义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面,要点是:激情、热情、迷狂、疯狂、孩子气、灵感、 磁性、神秘、感觉美、音乐性、直觉、境界、底蕴、任性、精神的太阳、悟性、全新体验、 自我期待、个别性、走极端、创造性、自由性、非此即彼的思维、对峙性。所以,有的时候 西方人思维、行事都比较矛盾。一方面好像很科学,很讲道理,做事情很具有理性、现实性: 另一方面,有时又很浪漫、很胡闹,思维、行事很奇怪。西方文明往往会非此即彼地走极端, 这个弱点一直要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一种断裂性的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理 性时代、工业化、科学化的现代、20世纪以后的后现代都显得很不一样,好像是一个接· 个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断裂。这样一种过渡的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在什么时候西方衰落?西方在中世纪衰落。罗马帝国476年崩溃,以后就衰落了,出现 了乱世,表现为愚昧、腐败、贫穷、战争、饥饿、迷信,以及社会民众普遍的悲观主义。西 方混乱的局面出现过好几次,一次是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出现过一段乱世。另一次是在 1348年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候。从罗马帝国崩溃一直到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欧洲社会的 基本面貌可以说是文化落后、武力盛行,经济上积贫积弱 乱世不仅仅是表面的,也会反映在制度的层面。制度上出现危机就叫做文明危机或叫结 构危机。一旦进入结构危机,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制度崩溃了。制度体系的崩溃有四个特点: 第一就是指挥不动,各个部件之间零件脱节,不能够再形成为一个结构。第二个是危机的普 遍性,各个层面上都爆发危机。例如,1348年黑死病后欧洲封建制度在各个层面都出了问 题:宗教上出现新教,文化上出现文艺复兴,政治上出现了新君主制。危机不在一个局部范 围,危机在大范围全面爆发,这就是结构危机。第三个是危机无法复原,是无法医治的危机, 只能通过变成别的东西来调和。第四,是结构危机导致社会背离了其原来的基本原则。每一 个制度都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说基督教的制度,它应该是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崇尚精 神,鄙视物质。但是假如罗马教皇热衷于追逐世俗的权位、世俗的财富,这就违背了教会制 度的基本原则,从而走向危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再比如封建 制度,封建制度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如领主附庸制度,如骑士制度、采邑制度、农奴制度 但是危机一来,这些东西都被冲掉了,这说明当时出现的不是一般的危机,而是制度危机 或者叫结构危机 黑死病发生的时候,欧洲经历了两大灾难:天灾和人祸。瘟疫是天灾,但反映出中世纪 的医学非常落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等人都特别反对无能的医生,因为庸 医无能,草菅人命。中世纪欧洲还搞过禁欲主义,人们不结婚,都去当修女,当修士。这也 有一个现实背景,中世纪欧洲的妇产科医学太落后,妇女生孩子往往就要死亡。但是,修道 院也不是好进的,修道院是要收钱的,只有贵族妇女才能去当修女,一般人还不能去。这样 来,人们就禁欲,禁欲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有一个欧洲中世纪医学、特别是 妇产科医学落后的社会背景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衰落?初步统计,有以下十大缺陷 (1)没有稳定的政治秩序 (2)没有目标和令人鼓舞的方针,人们看不到希望 (3)科学文化长期脱离现实,宗教文化盛行,导致整个社会民众悲观失望。 (4)生产发展不起来,就必然长期贫困、落后。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罗马帝国 崩溃和蛮族的武力征服欧洲,对生产力破坏很大;二是欧洲的封建主义是一种军事 封建主义,农奴制、庄园制、骑士制度、领主附庸制度都同军事有关,这种制度的 发展,既破坏了农业生产,更导致欧洲长期的贫困和经济落后。 (5)欧洲搞军事封建主义,政府里没有知识分子的位置。这样,就无法建立起精致的政
理性中有着功利性、现实性等内涵。 浪漫主义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面,要点是:激情、热情、迷狂、疯狂、孩子气、灵感、 磁性、神秘、感觉美、音乐性、直觉、境界、底蕴、任性、精神的太阳、悟性、全新体验、 自我期待、个别性、走极端、创造性、自由性、非此即彼的思维、对峙性。所以,有的时候 西方人思维、行事都比较矛盾。一方面好像很科学,很讲道理,做事情很具有理性、现实性; 另一方面,有时又很浪漫、很胡闹,思维、行事很奇怪。西方文明往往会非此即彼地走极端, 这个弱点一直要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一种断裂性的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理 性时代、工业化、科学化的现代、20 世纪以后的后现代都显得很不一样,好像是一个接一 个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断裂。这样一种过渡的方式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在什么时候西方衰落?西方在中世纪衰落。罗马帝国 476 年崩溃,以后就衰落了,出现 了乱世,表现为愚昧、腐败、贫穷、战争、饥饿、迷信,以及社会民众普遍的悲观主义。西 方混乱的局面出现过好几次,一次是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出现过一段乱世。另一次是在 1348 年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候。从罗马帝国崩溃一直到 14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欧洲社会的 基本面貌可以说是文化落后、武力盛行,经济上积贫积弱。 乱世不仅仅是表面的,也会反映在制度的层面。制度上出现危机就叫做文明危机或叫结 构危机。一旦进入结构危机,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制度崩溃了。制度体系的崩溃有四个特点: 第一就是指挥不动,各个部件之间零件脱节,不能够再形成为一个结构。第二个是危机的普 遍性,各个层面上都爆发危机。例如,1348 年黑死病后欧洲封建制度在各个层面都出了问 题:宗教上出现新教,文化上出现文艺复兴,政治上出现了新君主制。危机不在一个局部范 围,危机在大范围全面爆发,这就是结构危机。第三个是危机无法复原,是无法医治的危机, 只能通过变成别的东西来调和。第四,是结构危机导致社会背离了其原来的基本原则。每一 个制度都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说基督教的制度,它应该是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崇尚精 神,鄙视物质。但是假如罗马教皇热衷于追逐世俗的权位、世俗的财富,这就违背了教会制 度的基本原则,从而走向危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再比如封建 制度,封建制度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如领主附庸制度,如骑士制度、采邑制度、农奴制度, 但是危机一来,这些东西都被冲掉了,这说明当时出现的不是一般的危机,而是制度危机, 或者叫结构危机。 黑死病发生的时候,欧洲经历了两大灾难:天灾和人祸。瘟疫是天灾,但反映出中世纪 的医学非常落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等人都特别反对无能的医生,因为庸 医无能,草菅人命。中世纪欧洲还搞过禁欲主义,人们不结婚,都去当修女,当修士。这也 有一个现实背景,中世纪欧洲的妇产科医学太落后,妇女生孩子往往就要死亡。但是,修道 院也不是好进的,修道院是要收钱的,只有贵族妇女才能去当修女,一般人还不能去。这样 一来,人们就禁欲,禁欲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有一个欧洲中世纪医学、特别是 妇产科医学落后的社会背景。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衰落?初步统计,有以下十大缺陷: (1) 没有稳定的政治秩序。 (2) 没有目标和令人鼓舞的方针,人们看不到希望。 (3) 科学文化长期脱离现实,宗教文化盛行,导致整个社会民众悲观失望。 (4) 生产发展不起来,就必然长期贫困、落后。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罗马帝国 崩溃和蛮族的武力征服欧洲,对生产力破坏很大;二是欧洲的封建主义是一种军事 封建主义,农奴制、庄园制、骑士制度、领主附庸制度都同军事有关,这种制度的 发展,既破坏了农业生产,更导致欧洲长期的贫困和经济落后。 (5) 欧洲搞军事封建主义,政府里没有知识分子的位置。这样,就无法建立起精致的政
府制度和政治统治。 (6)宗教势力强大,形成了教会对世俗权威的反动。 (7)私家政治盛行。没有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西方有一种审判程序叫神判法,有罪 无罪要靠天意来裁决。神判法的盛行,并不是司法落后和迷信的缘故,而是因为没 有办案的财政能力。这样,当然就带来负面影响,政府不工作,不为社会服务,自 然就很软弱,原因在于国家对于赈灾、司法、社会安全、修桥铺路这样的公益活动 做得实在太少了 (8)部落作乱,形成了分裂势力,部落构成对于中央政府的反动 (9)文化上没有凝聚力,各地之间没有应有的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化很有凝聚力。欧洲 却没有,基督教的纽带只是一条松松垮垮的纽带。 (10)严格的等级制,限制了民众参政和参与社会改革。西方骑士制度是分等级的,上 至公爵,下至骑士、农奴,有一套很严格的等级制。 为什么欧洲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 那么,落后的欧洲,为什么又能够最早向近代社会过渡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学术观 是美国人布伦纳的观点。布伦纳认为欧洲过渡到近代社会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主要是 农民和地主的斗争,但他又反对斗争可以推向资本主义的观点。他认为这可以推动农村体制 的变化,但是不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德国人弗兰克的观点。弗兰克写过一本书叫《白银资本》,反对西方中心论。他认 为中国的制度好,西方不好,还认为中国在明代以前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同时期的外国是很 落后的,而中国却是明清以后才落后的。在明以前,中国最强,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外国人 要花很多力气才能买到一张到中国来的船票。白银都是从欧洲流到中国来的,不是中国的白 银外流等。弗兰克的观点启示我们,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富裕,是处于比较糟糕的状况。 三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希尔顿的观点。他认为:黑死病一来,对资本主义的发 展起负面影响。希尔顿还拉开了封建主义总危机和资本主义真正兴起之间的时间,认为封建 主义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走向崩溃的,在这个基础上,后来的资本主义才得以真正兴起 这三个人的观点都很有意思,共同点就是都认为欧洲向近代过渡是穷过渡,而不是富过 渡。尤其是希尔顿的观点,指出当欧洲制度走向崩溃的时候,事实上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 这个对我们很有启发。过去有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西方最早过渡是因为有资本主义,是因为 资本主义发达,工商业极其强盛,但这和历史不完全符合。事实上,1350年欧洲黑死病后 欧洲经历了大约100多年的衰退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向近代过渡都是从衰退期 中走出来以后兴起的。所以,我们强调向近代过渡所需要的资源问题时,一是要强调这些条 件的具备是1500年以后的事情,二是要强调过渡资源不是仅仅为某个特定的经济指标,而 是要看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因为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资源,还 包括其他资源。 当然,在西方,总有一些人在为西方文明叫好。例如:有人不顾事实,强调14世纪的 西方非常富裕;例如:有人强调欧洲的分裂割据导致民主特色,更容易产生出近代“民主 或“西方的奇迹”。这些,都是不顾历史真实的、典型的“西方中心论”。今天来看,这些说 法站不住脚。在这里我们提出我们的观点,西方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种穷过渡,过渡的条 件的满足是随着封建主义的自我崩溃而出现的,要到1500年前后方得以满足。随后,资本 主义兴起,综合国力激增,欧洲向近代过渡。综合国力这个词的内涵很丰富,不仅仅是指经
府制度和政治统治。 (6) 宗教势力强大,形成了教会对世俗权威的反动。 (7) 私家政治盛行。没有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 。西方有一种审判程序叫神判法,有罪 无罪要靠天意来裁决。神判法的盛行,并不是司法落后和迷信的缘故,而是因为没 有办案的财政能力。这样,当然就带来负面影响,政府不工作,不为社会服务,自 然就很软弱,原因在于国家对于赈灾、司法、社会安全、修桥铺路这样的公益活动 做得实在太少了。 (8) 部落作乱,形成了分裂势力,部落构成对于中央政府的反动。 (9) 文化上没有凝聚力,各地之间没有应有的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化很有凝聚力。欧洲 却没有,基督教的纽带只是一条松松垮垮的纽带。 (10) 严格的等级制,限制了民众参政和参与社会改革。西方骑士制度是分等级的,上 至公爵,下至骑士、农奴,有一套很严格的等级制。 为什么欧洲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 那么,落后的欧洲,为什么又能够最早向近代社会过渡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学术观 点。 一是美国人布伦纳的观点。布伦纳认为欧洲过渡到近代社会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主要是 农民和地主的斗争,但他又反对斗争可以推向资本主义的观点。他认为这可以推动农村体制 的变化,但是不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是德国人弗兰克的观点。弗兰克写过一本书叫《白银资本》,反对西方中心论。他认 为中国的制度好,西方不好,还认为中国在明代以前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同时期的外国是很 落后的,而中国却是明清以后才落后的。在明以前,中国最强,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外国人 要花很多力气才能买到一张到中国来的船票。白银都是从欧洲流到中国来的,不是中国的白 银外流等。弗兰克的观点启示我们,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富裕,是处于比较糟糕的状况。 三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希尔顿的观点。他认为:黑死病一来,对资本主义的发 展起负面影响。希尔顿还拉开了封建主义总危机和资本主义真正兴起之间的时间,认为封建 主义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走向崩溃的,在这个基础上,后来的资本主义才得以真正兴起。 这三个人的观点都很有意思,共同点就是都认为欧洲向近代过渡是穷过渡,而不是富过 渡。尤其是希尔顿的观点,指出当欧洲制度走向崩溃的时候,事实上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 这个对我们很有启发。过去有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西方最早过渡是因为有资本主义,是因为 资本主义发达,工商业极其强盛,但这和历史不完全符合。事实上,1350 年欧洲黑死病后, 欧洲经历了大约 100 多年的衰退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向近代过渡都是从衰退期 中走出来以后兴起的。所以,我们强调向近代过渡所需要的资源问题时,一是要强调这些条 件的具备是 1500 年以后的事情,二是要强调过渡资源不是仅仅为某个特定的经济指标,而 是要看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因为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资源,还 包括其他资源。 当然,在西方,总有一些人在为西方文明叫好。例如:有人不顾事实,强调 14 世纪的 西方非常富裕;例如:有人强调欧洲的分裂割据导致民主特色,更容易产生出近代“民主”, 或“西方的奇迹”。这些,都是不顾历史真实的、典型的“西方中心论”。今天来看,这些说 法站不住脚。在这里我们提出我们的观点,西方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种穷过渡,过渡的条 件的满足是随着封建主义的自我崩溃而出现的,要到 1500 年前后方得以满足。随后,资本 主义兴起,综合国力激增,欧洲向近代过渡。综合国力这个词的内涵很丰富,不仅仅是指经
济上的某个指标。 这样就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过渡期现象。一个社会从中古到近代的转变,叫转型, 也叫过渡。但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渡期的过渡,另一种是没有过渡期的过渡。有过渡 期的过渡,是说在旧形态和新形态之间,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有一些国家在向近代 社会过渡时,并没有这样的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西方向近代过渡,是属于有过渡期的过渡 从历史上看,欧洲出现过两次“过渡期现象”。第一个过渡期出现在从476年罗马帝国 崩溃至800年之间,为期300多年。罗马帝国崩溃后,主宰欧洲的是比较野蛮的日耳曼人部 落。制度不是很先进,所以经典作家说蛮族注入欧洲的是它的野蛮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蛮族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这种情况就使得在公元476年到公元800 年之间,也就到査理大帝执政之前,欧洲一直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西方人过去称为黑暗时 期,现在我们把它称为封建主义的产生时期。真正的封建制度,是到查理大帝时期才出现的 有这么一段既不是古代,又不是中世纪,既不是奴隶制,又不是封建制的时期,这是欧洲所 经历的第一个过渡期。 査理大帝时,封建制度在欧洲建立。查理帝国兴盛不久,查理大帝就死了,部落的习惯 又起作用了。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根据843年的条约,把帝国分成三部分。结果在查理大 帝之后,欧洲就再也没有能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帝国。公元10世纪时,欧洲有点恢复,出现 了城市和贸易。东西方之间的来往也渐渐复苏。公元1000年到公元1300年间的这300年, 欧洲是往上走的,走得很不错。但是即使不错也还是很落后的,主要是粮食生产不行,种子 和收成之比是1:3。1300年的时候,欧洲的人口已经发展到7500万了。但1348年黑死病 降临,使人口减少五分之二,出现一个大危机。1350年后,封建制度也崩溃了,但这时的 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这样,就出现了第二个过渡期。 从以上这两个过渡期来看,出现过渡期的原因在于:原来的体制崩溃,新的体制还不成 熟,社会出现了制度空白的危机 第二个过渡期大致发生在1350~1800年间。从时间上看,大致是450年左右,从1350 年的黑死病一直沿续到法国大革命。这450年可以划分为三个150年。第一个150年是1350 至1500年,属于危机和驯服危机的阶段;1500~1650年是第二个150年,属于制度的转换 阶段;经典作家所称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斗争的主要内容是反 封建;1650至1800年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大革命的阶段,其基本内容是反专制。经过这 么三个阶段,欧洲才从中世纪逐步过渡到近代社会。 为什么会产生过渡期现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过渡为什么没有长达四五百年的过渡 期?过渡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空白,也就是前一种制度由于自身的落后而走向自我崩 溃,但后一种制度还没有真正产生。 每一种生产关系不走到它的尽头是不会瓦解的。但是,当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当它自身 很落后,一有风吹草动,一碰到问题,就会自我崩溃。如果旧制度已经崩溃、但新制度还仅 仅是萌芽阶段,那么,就会出现一段制度上的相对空白时期,这将使过渡变得非常曲折,形 成有过渡期的过渡。至于没有过渡阶段的过渡,那是因为原来的制度比较强盛,不容易立即 崩溃,在这样情况下,新的社会力量就要在原来的制度里面成长起来,逐渐成熟后再通过激 烈的斗争方式来实现社会转型。这样的话,就出现了没有很长过渡期的过渡。这是两种不同 的过渡方式。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种有过渡期的过渡。过渡期的结果,是导致了落 后的封建结构崩溃和近代制度的建立 为什么欧洲的封建主义会自我崩溃? 首先,这是历史的原因。历史原因之一就是四种古代的元素没有真正整合好,也没有真 正地融合起来。四种元素是指希腊的因素、罗马的因素、日耳曼因素(蛮族因素)和基督教 的因素。整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是在这四种因素的整合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却没有整合好
济上的某个指标。 这样就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过渡期现象。一个社会从中古到近代的转变,叫转型, 也叫过渡。但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过渡期的过渡,另一种是没有过渡期的过渡。有过渡 期的过渡,是说在旧形态和新形态之间,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有一些国家在向近代 社会过渡时,并没有这样的长达数百年的过渡期。西方向近代过渡,是属于有过渡期的过渡。 从历史上看,欧洲出现过两次“过渡期现象”。第一个过渡期出现在从 476 年罗马帝国 崩溃至 800 年之间,为期 300 多年。罗马帝国崩溃后,主宰欧洲的是比较野蛮的日耳曼人部 落。制度不是很先进,所以经典作家说蛮族注入欧洲的是它的野蛮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蛮族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这种情况就使得在公元 476 年到公元 800 年之间,也就到查理大帝执政之前,欧洲一直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西方人过去称为黑暗时 期,现在我们把它称为封建主义的产生时期。真正的封建制度,是到查理大帝时期才出现的。 有这么一段既不是古代,又不是中世纪,既不是奴隶制,又不是封建制的时期,这是欧洲所 经历的第一个过渡期。 查理大帝时,封建制度在欧洲建立。查理帝国兴盛不久,查理大帝就死了,部落的习惯 又起作用了。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根据 843 年的条约,把帝国分成三部分。结果在查理大 帝之后,欧洲就再也没有能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帝国。公元 10 世纪时,欧洲有点恢复,出现 了城市和贸易。东西方之间的来往也渐渐复苏。公元 1000 年到公元 1300 年间的这 300 年, 欧洲是往上走的,走得很不错。但是即使不错也还是很落后的,主要是粮食生产不行,种子 和收成之比是 1:3。1300 年的时候,欧洲的人口已经发展到 7500 万了。但 1348 年黑死病 降临,使人口减少五分之二,出现一个大危机。1350 年后,封建制度也崩溃了,但这时的 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这样,就出现了第二个过渡期。 从以上这两个过渡期来看,出现过渡期的原因在于:原来的体制崩溃,新的体制还不成 熟,社会出现了制度空白的危机。 第二个过渡期大致发生在 1350~1800 年间。从时间上看,大致是 450 年左右,从 1350 年的黑死病一直沿续到法国大革命。这 450 年可以划分为三个 150 年。第一个 150 年是 1350 至 1500 年,属于危机和驯服危机的阶段;1500~1650 年是第二个 150 年,属于制度的转换 阶段;经典作家所称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斗争的主要内容是反 封建;1650 至 1800 年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大革命的阶段,其基本内容是反专制。经过这 么三个阶段,欧洲才从中世纪逐步过渡到近代社会。 为什么会产生过渡期现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过渡为什么没有长达四五百年的过渡 期?过渡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空白,也就是前一种制度由于自身的落后而走向自我崩 溃,但后一种制度还没有真正产生。 每一种生产关系不走到它的尽头是不会瓦解的。但是,当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当它自身 很落后,一有风吹草动,一碰到问题,就会自我崩溃。如果旧制度已经崩溃、但新制度还仅 仅是萌芽阶段,那么,就会出现一段制度上的相对空白时期,这将使过渡变得非常曲折,形 成有过渡期的过渡。至于没有过渡阶段的过渡,那是因为原来的制度比较强盛,不容易立即 崩溃,在这样情况下,新的社会力量就要在原来的制度里面成长起来,逐渐成熟后再通过激 烈的斗争方式来实现社会转型。这样的话,就出现了没有很长过渡期的过渡。这是两种不同 的过渡方式。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是一种有过渡期的过渡。过渡期的结果,是导致了落 后的封建结构崩溃和近代制度的建立。 为什么欧洲的封建主义会自我崩溃? 首先,这是历史的原因。历史原因之一就是四种古代的元素没有真正整合好,也没有真 正地融合起来。四种元素是指希腊的因素、罗马的因素、日耳曼因素(蛮族因素)和基督教 的因素。整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是在这四种因素的整合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却没有整合好
希腊是个放大的个人,每个希腊人都认为自己是英雄,一个个都是放大了的个人。罗马人是 放大了的国家。日耳曼人则是放大了的家族,放大了的家,也就是用部落血缘的那一套原则 来行事。基督教是一条松散的纽带,试图通过超个人、超国家、超部落的纽带把所有的其他 元素都粘合起来,但在实际上并没有成功。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 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 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结果,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以家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 私家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 另外一个原因是军事封建主义的报复。欧洲的采邑制度、附庸制度、领主政治、农奴制 度都是与打仗有关的军事制度,欧洲的封建主义,因此可以称之为军事封建主义。在这种制 度下,知识分子远离政治,行政是由领主即业余的法官、业余的行政官和专业的武士来管理 的。很显然,结果就是武力统治下的军事帝国或地方割据。这种军事封建制度产生以后,还 带来了生产效益很低的缺陷。领主们不懂如何管理行政、司法和政府。这样,行政和政治在 中世纪时就被严重地弱化了 军事封建主义取代了政治封建主义,导致欧洲停滞不前。为了军事需要,欧洲就搞了采 邑制度、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在这三种制度下,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产权也不明确,更 谈不上正当的生产投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很显然,这样下去,经济就遭到了很大破坏, 接着城市也衰弱了。5~8世纪欧洲城市衰弱的原因,不能仅仅从日耳曼人不喜欢城市和商 业中去寻找,而必须从军事封建主义下生产长期落后中去寻找原因。整个封建时代,生产力 被破坏到一粒种子只能生产出三粒种子的地步,经济基础如此不好,拿什么东西去交换 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在以后的1000年中,农业和商业都是很好的。政治上有凝聚 力,文化上有凝聚力。但是西方没有。4~8世纪西方的经济被破坏,有三大原因:罗马帝 国崩溃、蛮族入侵和军事封建主义。在100年前,欧洲的城市都被抛弃,土地也抛荒,国 际贸易被中断。这些,都是经济上落后的表现。 从文化上看,当时欧洲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知识分子花费了大量精力去研究神学,这加 剧了教会与政府的分离。多数知识分子研究神学,转向了为教会服务。在欧洲,知识分子是 既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在政府里面服务。结果他就跑到教会里去研究神学了。知识分 子把聪明才智用在探讨彼岸的学问,对于社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做任何事情都有两个原则 个是看有没有需要,一个是看有没有可能。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其实是很优秀的,但是他们 不是为现实的社会需要服务,而是在神学的名义下为教会服务。这样,欧洲的教会就是政治 性很强的组织,反之,世俗的政府,反而走向了军事化而非行政化。 再来看政治方面。首先,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地方割据、分散政治。比方说部落,每个人 只知道自己是士瓦本人,自己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而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这样, 部落就构成对于国家的反动。部落的问题很严重,如果搞不好,就会走向统一国家的反面。 其次,就是教会和王权之争。中世纪有两把剑的理论,一把剑是教会的精神之剑,另一把剑 是国王手里的世俗之剑。结果,根据两把剑的理论,似乎国王还应当听教皇的。这样,教会 就构成对于政府的威胁 结果,政府的机构非常简陋。在军事封建制度下,一个地方常常是由伯爵、骑士管理, 根本没有健全的政府机构,也没有文化上的凝聚力。没有社会公益,没有司法公正,当然也 就没有太平盛世,没有文化高潮。中国在封建时代有过很多次文化高潮、太平盛世。这是因 为中国搞的是政治封建主义。生产稳定,文化昌盛,制度完善,这就大大超过欧洲的军事封 建主义。 这样,到1350年时,欧洲的封建制度几近崩溃,出现了我们以上说的结构危机的四个 特征:危机的普遍性;危机的不可修复性;危机时各个部门被拆散而没法整合;最后,还自 相矛盾,违背了军事封建主义的基本原则。种种迹象都表明:1350年时,落后的欧洲封建
希腊是个放大的个人,每个希腊人都认为自己是英雄,一个个都是放大了的个人。罗马人是 放大了的国家。日耳曼人则是放大了的家族,放大了的家,也就是用部落血缘的那一套原则 来行事。基督教是一条松散的纽带,试图通过超个人、超国家、超部落的纽带把所有的其他 元素都粘合起来,但在实际上并没有成功。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 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 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结果,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以家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 私家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 另外一个原因是军事封建主义的报复。欧洲的采邑制度、附庸制度、领主政治、农奴制 度都是与打仗有关的军事制度,欧洲的封建主义,因此可以称之为军事封建主义。在这种制 度下,知识分子远离政治,行政是由领主即业余的法官、业余的行政官和专业的武士来管理 的。很显然,结果就是武力统治下的军事帝国或地方割据。这种军事封建制度产生以后,还 带来了生产效益很低的缺陷。领主们不懂如何管理行政、司法和政府。这样,行政和政治在 中世纪时就被严重地弱化了, 军事封建主义取代了政治封建主义,导致欧洲停滞不前。为了军事需要,欧洲就搞了采 邑制度、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在这三种制度下,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产权也不明确,更 谈不上正当的生产投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很显然,这样下去,经济就遭到了很大破坏, 接着城市也衰弱了。5~8 世纪欧洲城市衰弱的原因,不能仅仅从日耳曼人不喜欢城市和商 业中去寻找,而必须从军事封建主义下生产长期落后中去寻找原因。整个封建时代,生产力 被破坏到一粒种子只能生产出三粒种子的地步,经济基础如此不好,拿什么东西去交换? 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在以后的 1000 年中,农业和商业都是很好的。政治上有凝聚 力,文化上有凝聚力。但是西方没有。4~8 世纪西方的经济被破坏,有三大原因:罗马帝 国崩溃、蛮族入侵和军事封建主义。在 1000 年前,欧洲的城市都被抛弃,土地也抛荒,国 际贸易被中断。这些,都是经济上落后的表现。 从文化上看,当时欧洲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知识分子花费了大量精力去研究神学,这加 剧了教会与政府的分离。多数知识分子研究神学,转向了为教会服务。在欧洲,知识分子是 既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在政府里面服务。结果他就跑到教会里去研究神学了。知识分 子把聪明才智用在探讨彼岸的学问,对于社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做任何事情都有两个原则, 一个是看有没有需要,一个是看有没有可能。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其实是很优秀的,但是他们 不是为现实的社会需要服务,而是在神学的名义下为教会服务。这样,欧洲的教会就是政治 性很强的组织,反之,世俗的政府,反而走向了军事化而非行政化。 再来看政治方面。首先,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地方割据、分散政治。比方说部落,每个人 只知道自己是士瓦本人,自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而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这样, 部落就构成对于国家的反动。部落的问题很严重,如果搞不好,就会走向统一国家的反面。 其次,就是教会和王权之争。中世纪有两把剑的理论,一把剑是教会的精神之剑,另一把剑 是国王手里的世俗之剑。结果,根据两把剑的理论,似乎国王还应当听教皇的。这样,教会 就构成对于政府的威胁。 结果,政府的机构非常简陋。在军事封建制度下,一个地方常常是由伯爵、骑士管理, 根本没有健全的政府机构,也没有文化上的凝聚力。没有社会公益,没有司法公正,当然也 就没有太平盛世,没有文化高潮。中国在封建时代有过很多次文化高潮、太平盛世。这是因 为中国搞的是政治封建主义。生产稳定,文化昌盛,制度完善,这就大大超过欧洲的军事封 建主义。 这样,到 1350 年时,欧洲的封建制度几近崩溃,出现了我们以上说的结构危机的四个 特征:危机的普遍性;危机的不可修复性;危机时各个部门被拆散而没法整合;最后,还自 相矛盾,违背了军事封建主义的基本原则。种种迹象都表明:1350 年时,落后的欧洲封建
制度已经瓦解。 这里,我们再来论述与过渡有关的理论问题。第一个理论问题是,我们认为在相同的危 机情况下,人是否主动地进行积极的改革是很重要的。过去讲历史比较注重客观条件的研究 不注重人的能动性、主动性。这里有两个词,其中一个词叫做自然主义,19世纪就是自然 主义比较盛行的时期。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该是相通的,特别强调因果论 规律论,这里强调的是客观性的研究。另一个词叫做表现主义, expression,表现主义者认 为人和物不一样,应该分开,这强调的是人的主观作用。我们现在研究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 的问题,既要研究客观条件,也要研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就是封建主义自我崩溃,为社会 改革创造机遇;主观条件就是出现了一个先进的市民阶层,他们有改革社会的愿望 这种变化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文主义者提倡文明,去掉了欧洲人的许多坏习惯。比 如,欧洲人改掉随地吐痰的习惯用了150年。能改掉这种坏习惯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它是 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开始讲文明的一种表现 文艺复兴运动是人们主动起来进行改革的一个典型例子,带来了文化上的大转向,这是 文艺复兴运动的功劳。文艺复兴运动一来,彼岸的学问、经院哲学就不再被看重了,知识分 子开始务实,开始研究现实的学问,研究如何建立好的制度,如何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发展 所谓近代政治,西方人的理解和我们理解不大一样,他们认为中央集权,主权国家了, 就是近代政治。具体有五个标准:官僚政治、国家常备军、财政税收、保障、主权不被分割。 我们的理解比较复杂,我们认为,近代、非近代不是一个统一不统一的问题,而是要看有没 有促进近代因素的出现,比如有没有促进近代工商业。西方学者这么说是因为西方人的历史 是以分为主,而中国的历史是以合为主的。所以,我们不认为一旦社会统一即为近代,如果 是这样,那么,难道说秦始皇时候就是近代了?这显然不合乎逻辑。什么叫近代政治?我们 的看法有三个元素:第一,看这套制度和中世纪的政治制度距离有多大。近代的政治基本上 和中世纪不一样,但是基本上保留着中世纪的尾巴—一如没有废除世袭制度。第二,要看它 有没有建立起近代的国家制度,包括官僚制、常备军、财政税收等。第三,还要看它是不是 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以这三点为标准,我们才可以说它是走向近代政治,不再是中世 纪的政治。简单地说,1350年至1500年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第一个阶段,特点是反思社会 弊病,思考如何驯服危机。 第二个理论问题是,在欧洲的封建主义走向崩溃时(1350年),资本主义只处于萌芽状 态,还没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如果过分强调资本主义兴起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这在时序上 会有些问题。我们从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兴起在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方面的作用,但强调这种作 用主要是发生在1500年之后,因为到那时,才真正进入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早期 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三个理论问题是,过渡不仅要靠发展生产力,也要靠调整生产关系。例如,有两家同 样的工厂,使用的是同样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相近的工人,但交给了管理水平不同的两个厂长 手里。由于管理制度不一样,导致作息制度、工资制度、生产制度、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一个工厂可能办得很好,另一个则有可能倒闭。过去只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实际上,生产关系的改善也能提高生产力。欧洲向近代过渡的时候还是 小作坊,还没有进行大机器生产。但是,欧洲却成功地向大机器生产过渡了,整个过渡靠的 是调整和理顺各种制度、各种关系,结果,却把欧洲向近代推动了。另外,这种过渡是群众 参与的,走的是自下而上的道路。过去讲欧洲的过渡总是强调自上而下的过渡,就是讲王朝 战争,讲市民阶级给了国王金钱,国王就把诸侯消灭了,于是建成统一的国家,就是近代了。 现在,我们不这么讲,我们把市民阶级当作主要的社会改革动力,因为,自上而下的道 路只会产生新君主制,这是后来走向专制君主的前身。还有一条道路是自下而上的、由人民
制度已经瓦解。 这里,我们再来论述与过渡有关的理论问题。第一个理论问题是,我们认为在相同的危 机情况下,人是否主动地进行积极的改革是很重要的。过去讲历史比较注重客观条件的研究, 不注重人的能动性、主动性。这里有两个词,其中一个词叫做自然主义,19 世纪就是自然 主义比较盛行的时期。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该是相通的,特别强调因果论、 规律论,这里强调的是客观性的研究。另一个词叫做表现主义,expression,表现主义者认 为人和物不一样,应该分开,这强调的是人的主观作用。我们现在研究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 的问题,既要研究客观条件,也要研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就是封建主义自我崩溃,为社会 改革创造机遇;主观条件就是出现了一个先进的市民阶层,他们有改革社会的愿望。 这种变化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文主义者提倡文明,去掉了欧洲人的许多坏习惯。比 如,欧洲人改掉随地吐痰的习惯用了 150 年。能改掉这种坏习惯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它是 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开始讲文明的一种表现。 文艺复兴运动是人们主动起来进行改革的一个典型例子,带来了文化上的大转向,这是 文艺复兴运动的功劳。文艺复兴运动一来,彼岸的学问、经院哲学就不再被看重了,知识分 子开始务实,开始研究现实的学问,研究如何建立好的制度,如何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发展。 所谓近代政治,西方人的理解和我们理解不大一样,他们认为中央集权,主权国家了, 就是近代政治。具体有五个标准:官僚政治、国家常备军、财政税收、保障、主权不被分割。 我们的理解比较复杂,我们认为,近代、非近代不是一个统一不统一的问题,而是要看有没 有促进近代因素的出现,比如有没有促进近代工商业。西方学者这么说是因为西方人的历史 是以分为主,而中国的历史是以合为主的。所以,我们不认为一旦社会统一即为近代,如果 是这样,那么,难道说秦始皇时候就是近代了?这显然不合乎逻辑。什么叫近代政治?我们 的看法有三个元素:第一,看这套制度和中世纪的政治制度距离有多大。近代的政治基本上 和中世纪不一样,但是基本上保留着中世纪的尾巴——如没有废除世袭制度。第二,要看它 有没有建立起近代的国家制度,包括官僚制、常备军、财政税收等。第三,还要看它是不是 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以这三点为标准,我们才可以说它是走向近代政治,不再是中世 纪的政治。简单地说,1350 年至 1500 年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第一个阶段,特点是反思社会 弊病,思考如何驯服危机。 第二个理论问题是,在欧洲的封建主义走向崩溃时(1350 年),资本主义只处于萌芽状 态,还没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如果过分强调资本主义兴起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这在时序上 会有些问题。我们从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兴起在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方面的作用,但强调这种作 用主要是发生在 1500 年之后,因为到那时,才真正进入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三个理论问题是,过渡不仅要靠发展生产力,也要靠调整生产关系。例如,有两家同 样的工厂,使用的是同样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相近的工人,但交给了管理水平不同的两个厂长 手里。由于管理制度不一样,导致作息制度、工资制度、生产制度、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一个工厂可能办得很好,另一个则有可能倒闭。过去只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实际上,生产关系的改善也能提高生产力。欧洲向近代过渡的时候还是 小作坊,还没有进行大机器生产。但是,欧洲却成功地向大机器生产过渡了,整个过渡靠的 是调整和理顺各种制度、各种关系,结果,却把欧洲向近代推动了。另外,这种过渡是群众 参与的,走的是自下而上的道路。过去讲欧洲的过渡总是强调自上而下的过渡,就是讲王朝 战争,讲市民阶级给了国王金钱,国王就把诸侯消灭了,于是建成统一的国家,就是近代了。 现在,我们不这么讲,我们把市民阶级当作主要的社会改革动力,因为,自上而下的道 路只会产生新君主制,这是后来走向专制君主的前身。还有一条道路是自下而上的、由人民
推动的道路。这是近代政治的主要基础。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和自下而 上的道路两股力量推动而成的,不能只讲一条,而忽略了市民阶级、农民阶级的改革和革命。 自下而上的改革才是真正的力量,它比王朝战争更重要,它是政治上推动欧洲向近代过渡的 主要途径 如果比较一下中古制度和近代制度,就会非常清楚什么是过渡了。中世纪制度的特点是 领主附庸制、农奴制度、骑士制度、庄园制度、信仰时代、宗教社会、分散主义、部落习惯、 自然经济。但是到了近代,就出现了很多的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建立了政府和人民的 关系,国家和臣民的关系,国家是主权国家,国王上面没有教皇,没有联合体。在过去,教 皇就是一个联合体,可以随意分享一个非主权国家的财富和政权。主权国的另一个含义是在 它之下没有可以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势力,不管是来自诸侯,还是来自教会。这就叫主权 国家,而且还是文化上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对民族国家的含义有很多种理解,但都认为民 族国家并不是指以一个民族为主的国家,而是指能把各个不同的民族都团结在一个国家里面 的国家。从经济上看,近代社会实行的是交换经济,不是中世纪的自然经济。此外,宗教改 革运动以后,政治和宗教就分开了,不再是政教合一。 有一张图,形象地描绘出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等级。图上有一棵大树,可以隐隐约约地 看到树根是些农民,他们都已经化成了肥料,被那棵树上的其他部分吸吮着营养。虽然是 张画,实际上就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等级状况。树根之上的人是些市民,市民的地位不是很高 他们过着贫穷的日子,但是要比农奴好得多。这就是普通人的阶层,英文叫 Common Man, 在城市是指有工作的人,在农村是指有地的自耕农。它构成了第二个阶层。在这上面的是骑 士阶层,骑士高高在上,靠打仗过日子。在它上面就是国王、贵族阶层。最上面的那些人是 些僧侣阶层。从这样的一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来看,农民被压迫在最底层,市民的日子也不 好过,但是这里有个区别,农民是躺着的,市民是坐着的。 市民之上的那些人是站着的。最上面的僧侣是躺在沙发上的。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要比中国更加明显。中国当然也很明显,用什么车,穿什么服饰都不一样 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自由民为主的国家,没有这样严酷的社会等级观念。 欧洲向近代的过渡,有三个150年。第一个阶段,从1350年到1500年,是危机和驯服 危机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1500到1650年,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内容是摧毁封建主义,建 立近代体制。“早期革命”这一说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提过,但是我们国家对此重视不够 总是认为它是初级的、不重要的革命。实际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非常重要,它改变了一个 社会制度,建立了近代政治。马克思、恩格斯说16世纪欧洲就是资产阶级社会、近代社会 中国的历史书则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开端,比马克思说的要晚,那是17 世纪中叶的事情。现在,更有些人在说18世纪甚至是19世纪初才是资本主义近代社会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16世纪就已经是近代社会?因为,经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 已经变换了体制,政治上不再是封建国家,已经变成主权国家。文化上,文艺复兴新文化取 代了经院哲学,不再是神学的一统天下。宗教上是政教分离的新教教派,不再是政教合 或者宗教构成对政府反动的局面。道德上是崇尚文明,讲道德,讲伦理;经济上是资本主义 经济。艺术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强调形象,强调色彩。所以,我们说,真正的制度转 变是在第二个阶段,就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早期革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第三个阶段,从1650到1800年,实际上是民权与专制的斗争,完成了在政治制度上的 近代转型。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了,宪法的作用增加了,资本主义制度真正确立了,所以 欧洲真正实现了过渡。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实际上都是近代革命,内容是要民权、反专制 这种斗争一直延续到19世纪。 总而言之,欧洲最早向近代过渡的原因有四,第一个原因,欧洲是世界上过渡阻力最小
推动的道路。这是近代政治的主要基础。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和自下而 上的道路两股力量推动而成的,不能只讲一条,而忽略了市民阶级、农民阶级的改革和革命。 自下而上的改革才是真正的力量,它比王朝战争更重要,它是政治上推动欧洲向近代过渡的 主要途径。 如果比较一下中古制度和近代制度,就会非常清楚什么是过渡了。中世纪制度的特点是 领主附庸制、农奴制度、骑士制度、庄园制度、信仰时代、宗教社会、分散主义、部落习惯、 自然经济。但是到了近代,就出现了很多的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就是建立了政府和人民的 关系,国家和臣民的关系,国家是主权国家,国王上面没有教皇,没有联合体。在过去,教 皇就是一个联合体,可以随意分享一个非主权国家的财富和政权。主权国的另一个含义是在 它之下没有可以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势力,不管是来自诸侯,还是来自教会。这就叫主权 国家,而且还是文化上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对民族国家的含义有很多种理解,但都认为民 族国家并不是指以一个民族为主的国家,而是指能把各个不同的民族都团结在一个国家里面 的国家。从经济上看,近代社会实行的是交换经济,不是中世纪的自然经济。此外,宗教改 革运动以后,政治和宗教就分开了,不再是政教合一。 有一张图,形象地描绘出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等级。图上有一棵大树,可以隐隐约约地 看到树根是些农民,他们都已经化成了肥料,被那棵树上的其他部分吸吮着营养。虽然是一 张画,实际上就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等级状况。树根之上的人是些市民,市民的地位不是很高, 他们过着贫穷的日子,但是要比农奴好得多。这就是普通人的阶层,英文叫 Common Man, 在城市是指有工作的人,在农村是指有地的自耕农。它构成了第二个阶层。在这上面的是骑 士阶层,骑士高高在上,靠打仗过日子。在它上面就是国王、贵族阶层。最上面的那些人是 些僧侣阶层。从这样的一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来看,农民被压迫在最底层,市民的日子也不 好过,但是这里有个区别,农民是躺着的,市民是坐着的。 市民之上的那些人是站着的。最上面的僧侣是躺在沙发上的。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要比中国更加明显。中国当然也很明显,用什么车,穿什么服饰都不一样, 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自由民为主的国家,没有这样严酷的社会等级观念。 欧洲向近代的过渡,有三个 150 年。第一个阶段,从 1350 年到 1500 年,是危机和驯服 危机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 1500 到 1650 年,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内容是摧毁封建主义,建 立近代体制。“早期革命”这一说法,马克思、恩格斯都提过,但是我们国家对此重视不够, 总是认为它是初级的、不重要的革命。实际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非常重要,它改变了一个 社会制度,建立了近代政治。马克思、恩格斯说 16 世纪欧洲就是资产阶级社会、近代社会。 中国的历史书则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开端,比马克思说的要晚,那是 17 世纪中叶的事情。 现在,更有些人在说 18 世纪甚至是 19 世纪初才是资本主义近代社会。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 16 世纪就已经是近代社会?因为,经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 已经变换了体制,政治上不再是封建国家,已经变成主权国家。文化上,文艺复兴新文化取 代了经院哲学,不再是神学的一统天下。宗教上是政教分离的新教教派,不再是政教合一、 或者宗教构成对政府反动的局面。道德上是崇尚文明,讲道德,讲伦理;经济上是资本主义 经济。艺术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强调形象,强调色彩。所以,我们说,真正的制度转 变是在第二个阶段,就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早期革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第三个阶段,从 1650 到 1800 年,实际上是民权与专制的斗争,完成了在政治制度上的 近代转型。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了,宪法的作用增加了,资本主义制度真正确立了,所以, 欧洲真正实现了过渡。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实际上都是近代革命,内容是要民权、反专制, 这种斗争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 总而言之,欧洲最早向近代过渡的原因有四,第一个原因,欧洲是世界上过渡阻力最小
的地区。第二个原因,是有个成熟的市民阶级。第三个原因,过渡时期策略比较灵活。第四 个原因,是根据社会需要分阶段地来进行过渡,过渡的进程比较符合民意。 那么,欧洲为什么过渡阻力最小?第一个情况,它出现了一种结构危机,表明中古制度 已经走到尽头。就像把一个破产的工厂关闭,较少有人会反对一样,因为工厂本来就破产了。 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骑士,包括农民、市民都很不舒服,把中古制度取消,较少有人试图 执意反对。这样过渡的阻力就小,为社会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情况,在第一个阶段即危机和驯服危机的时期,出现过一个为驯服危机而结成的 统一战线。因为黑死病以后,整个社会乱了套,所以市民阶级提出要拯救社会,提出市民和 王权结盟。实际上,结盟说只是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市民阶级不仅和王权结盟 还和农民结盟,还和其他的下层民众结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为振兴欧洲、为驯服危机而 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这个阵营的形成当然获得了民心,减少了过渡的阻力。 第三个情况,是过渡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欧洲人和世界各地的人都一样,看重新的一套 制度能不能带来现实的效益。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有个资金不足、生产落后的问题,但是 450到1550年这100年的发展却是极快的,种子和产量之比是1:7,1:8,工厂恢复了, 还搞了原工业化。原工业化就是城里的一些人到乡村去搞乡镇企业,搞劳务承包,一下子商 品经济、市场经济都活跃起来了,那就把经济搞活了。1450至1550年的这100年间,欧洲 发展很快,到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资产阶级已经很强大了。因为经过早期革命以后 建立起来的新体制,是一种远比军事封建主义要来得先进的生产方式。产权明确,投资积极, 劳动者有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国际贸易,规模经济,帮助解决了过渡 的资源问题,这才使欧洲的进一步过渡成为可能。资源的问题在这里是指综合国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谈到过渡的资源问题时,不在于看多寡强弱,还要看资源是掌握 在谁的手里。中国这么强大,连德国人弗兰克都说中国的经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为什么不 能过渡呢?实际上有个资源分配问题,资源假如是掌握在市民手里,它能用来发展新经济 新文化:资源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她就用来盖颐和园。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资源的绝对发 展,还要看资源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还是用来作为巩固原旧有体制的基础。所以, 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能只看生产出多少东西,更要看这个东西是在给谁用。如果资源掌握在 旧阶层那里,那么,就会用来巩固自己的旧制度,那样的话,将使过渡变得很困难 阻力较小的过渡是符合民意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有区别的。当时的市民阶级还是 可以代表民意的。马克思、恩格斯都说市民阶级代表民意,民意掌握在他们手里。为什么? 举一些日常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说有个乡镇企业家,他看到自己家乡非常穷,他说我们 来办企业,老百姓很同意,因为办厂可以使大家富裕,过上好日子。那个时候,他是能代表 民意的。等到后来他的企业变成了企业集团,他变成了资本家,这时,就有可能和企业里的 职工产生对立。欧洲过渡时期的情况很特殊。因为那个时候资本主义还没有真正兴起,处在 一个必须和底层人民合作的时期,所以市民阶层在一定的时期可以代表他们的意愿。那时 贵族也已经衰落了,也会听市民们的一些意见。所以,那些新的市民精英、人文主义者,他 们在各地都能搞统战。他们可以对贵族说,你有那么多钱,放在家里有什么用,拿来投资吧, 我保证给你们更多的回报。那么,贵族说好啊。他们对农民说,办企业吧,我们在你村上办 厂,帮我们干吧,农民说,好啊。然后他说,现在欧洲太落后了,我们想改造欧洲。知识分 子说,好啊。结果他们到处受欢迎。 这种情况导致阻力比较小。还有一个情况,市民阶级手中有钱,是带着资本去改造欧洲 的。这个情况也使得过渡比较容易。还有一个情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的生产 方式终究都是剥削阶级的生产方式。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所以也比较容易过渡。 为什么欧洲的市民能担当起领导职责?因为欧洲的市民阶级是有独特性的。首先,欧洲 的市民知识分子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也就是后来法国大革命时候提出的自由、民主、平
的地区。第二个原因,是有个成熟的市民阶级。第三个原因,过渡时期策略比较灵活。第四 个原因,是根据社会需要分阶段地来进行过渡,过渡的进程比较符合民意。 那么,欧洲为什么过渡阻力最小?第一个情况,它出现了一种结构危机,表明中古制度 已经走到尽头。就像把一个破产的工厂关闭,较少有人会反对一样,因为工厂本来就破产了。 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骑士,包括农民、市民都很不舒服,把中古制度取消,较少有人试图 执意反对。这样过渡的阻力就小,为社会改革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情况,在第一个阶段即危机和驯服危机的时期,出现过一个为驯服危机而结成的 统一战线。因为黑死病以后,整个社会乱了套,所以市民阶级提出要拯救社会,提出市民和 王权结盟。实际上,结盟说只是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市民阶级不仅和王权结盟, 还和农民结盟,还和其他的下层民众结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为振兴欧洲、为驯服危机而 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这个阵营的形成当然获得了民心,减少了过渡的阻力。 第三个情况,是过渡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欧洲人和世界各地的人都一样,看重新的一套 制度能不能带来现实的效益。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有个资金不足、生产落后的问题,但是 1450 到 1550 年这 100 年的发展却是极快的,种子和产量之比是 1:7,1:8,工厂恢复了, 还搞了原工业化。原工业化就是城里的一些人到乡村去搞乡镇企业,搞劳务承包,一下子商 品经济、市场经济都活跃起来了,那就把经济搞活了。1450 至 1550 年的这 100 年间,欧洲 发展很快,到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资产阶级已经很强大了。因为经过早期革命以后 建立起来的新体制,是一种远比军事封建主义要来得先进的生产方式。产权明确,投资积极, 劳动者有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国际贸易,规模经济,帮助解决了过渡 的资源问题,这才使欧洲的进一步过渡成为可能。资源的问题在这里是指综合国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谈到过渡的资源问题时,不在于看多寡强弱,还要看资源是掌握 在谁的手里。中国这么强大,连德国人弗兰克都说中国的经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为什么不 能过渡呢?实际上有个资源分配问题,资源假如是掌握在市民手里,它能用来发展新经济、 新文化;资源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她就用来盖颐和园。所以,我们不但要看资源的绝对发 展,还要看资源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还是用来作为巩固原旧有体制的基础。所以, 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能只看生产出多少东西,更要看这个东西是在给谁用。如果资源掌握在 旧阶层那里,那么,就会用来巩固自己的旧制度,那样的话,将使过渡变得很困难。 阻力较小的过渡是符合民意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有区别的。当时的市民阶级还是 可以代表民意的。马克思、恩格斯都说市民阶级代表民意,民意掌握在他们手里。为什么? 举一些日常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说有个乡镇企业家,他看到自己家乡非常穷,他说我们 来办企业,老百姓很同意,因为办厂可以使大家富裕,过上好日子。那个时候,他是能代表 民意的。等到后来他的企业变成了企业集团,他变成了资本家,这时,就有可能和企业里的 职工产生对立。欧洲过渡时期的情况很特殊。因为那个时候资本主义还没有真正兴起,处在 一个必须和底层人民合作的时期,所以市民阶层在一定的时期可以代表他们的意愿。那时, 贵族也已经衰落了,也会听市民们的一些意见。所以,那些新的市民精英、人文主义者,他 们在各地都能搞统战。他们可以对贵族说,你有那么多钱,放在家里有什么用,拿来投资吧, 我保证给你们更多的回报。那么,贵族说好啊。他们对农民说,办企业吧,我们在你村上办 厂,帮我们干吧,农民说,好啊。然后他说,现在欧洲太落后了,我们想改造欧洲。知识分 子说,好啊。结果他们到处受欢迎。 这种情况导致阻力比较小。还有一个情况,市民阶级手中有钱,是带着资本去改造欧洲 的。这个情况也使得过渡比较容易。还有一个情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的生产 方式终究都是剥削阶级的生产方式。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所以也比较容易过渡。 为什么欧洲的市民能担当起领导职责?因为欧洲的市民阶级是有独特性的。首先,欧洲 的市民知识分子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也就是后来法国大革命时候提出的自由、民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