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用账户保留,结汇需经外汇局逐笔审批:所有对外支付,均需有真实的交易作背景,对外支 付的真实性审核由外汇局审批。目前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1)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准入的限制。(2)对外借贷款(包括对外担保)的限制。(3)》 对外直接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的限制。(4)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汇回及结汇的限制。资本项 目下所有的外汇收入未经批准,都必须调回境内,而不得存放境外。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 可以开立专用账户,保留外汇,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准后才可以结汇。(5)对居民的购汇限制。 3)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 为了使市场的供求力量在汇率生成机制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首先要增加银行间的交易 主体。加大市场交易主体的头寸限额弹性,提高它们经营外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改 变目前中央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前一营业日加权平均公布基准汇率的做法,由主要几家 商业银行根据当日的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参考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加权平均价,公 布当日银行间外汇买卖的汇率浮动幅度: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即期汇率可在公布的市场即期汇 率的一定幅度内由银行确定,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大额即期买卖汇率,可根据公布的市场汇率 由银行和客户自由议定。再次,完善结售汇制,逐渐放松对贸易、非贸易下的结售汇管理, 增加外汇需求的市场性。最后,增加交易的币种、品种,并允许汇价在某一幅度内一定的波 动。增加汇率的信号作用,使形成市场参与者真正地认识到汇率风险及对风险的规避,为人 民币汇率形成市场与国际汇率市场接轨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2)积极谨慎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 我国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并正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部分管制。从现实选择上, 渐进式是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开放的理想模式。在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次序上,宜先取消 对非居民的限制,而后放松对居民的限制。在本国居民中,又宜先公司后非银行金融机构, 再银行,最后个人。在期限上,先放松长期资本后放松短期资本的流入。 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指的是我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 规定。它同任何汇率制度一样,包括确定汇率的依据、汇率波动的界限、维持汇率应采取的 措施和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演变而不断 变化的,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有着不同的内容。 1)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 家经营。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 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 =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 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 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7963元人 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 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用账户保留,结汇需经外汇局逐笔审批;所有对外支付,均需有真实的交易作背景,对外支 付的真实性审核由外汇局审批。目前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1)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准入的限制。(2)对外借贷款(包括对外担保)的限制。(3) 对外直接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的限制。(4)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汇回及结汇的限制。资本项 目下所有的外汇收入未经批准,都必须调回境内,而不得存放境外。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 可以开立专用账户,保留外汇,经外汇管理部门核准后才可以结汇。(5)对居民的购汇限制。 3)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 为了使市场的供求力量在汇率生成机制中发挥更直接的作用,首先要增加银行间的交易 主体。加大市场交易主体的头寸限额弹性,提高它们经营外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改 变目前中央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前一营业日加权平均公布基准汇率的做法,由主要几家 商业银行根据当日的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参考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加权平均价,公 布当日银行间外汇买卖的汇率浮动幅度;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即期汇率可在公布的市场即期汇 率的一定幅度内由银行确定,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大额即期买卖汇率,可根据公布的市场汇率 由银行和客户自由议定。再次,完善结售汇制,逐渐放松对贸易、非贸易下的结售汇管理, 增加外汇需求的市场性。最后,增加交易的币种、品种,并允许汇价在某一幅度内一定的波 动。增加汇率的信号作用,使形成市场参与者真正地认识到汇率风险及对风险的规避,为人 民币汇率形成市场与国际汇率市场接轨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2)积极谨慎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 我国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并正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部分管制。从现实选择上, 渐进式是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开放的理想模式。在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次序上,宜先取消 对非居民的限制,而后放松对居民的限制。在本国居民中,又宜先公司后非银行金融机构, 再银行,最后个人。在期限上,先放松长期资本后放松短期资本的流入。 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指的是我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 规定。它同任何汇率制度一样,包括确定汇率的依据、汇率波动的界限、维持汇率应采取的 措施和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演变而不断 变化的,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有着不同的内容。 1)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 1979 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 家经营。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 1981 年起实行两种 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从 1981 年 1 月到 1984 年 12 月期间, 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 1 美元 =2.80 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 1 美元=1.50 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 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 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 80 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1984 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 1 美元=2.7963 元人 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 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