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管理被淡化的问题,还可以列出很多 以前,在企业管理方面曾有一些切实有效的作法,比如,1983、1984年大抓的“全面 质量管理”,现在连这些词都难得听到了。必须向企业家们大声疾呼,将工作重点回到以节 约、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管理上来。以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拿回来,而且在新的情 况下还要将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短缺经济已经转变为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要求我 们的厂长、经理们具有市场竞争意识,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将增产的概念转变为增效概念 只有强化了管理,走向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才有了基础 2.1996、1997年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从1997年起将在高台阶上进入下一轮更高增长,这 说法是对以往序列数据进行景气分析后得出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我们认为,要想 走向“双好”局面,今后的经济变量指标值的变化就不会全部按照以往的逻辑关系。此外, 我们觉得,降低一点增长率而推动企业去增加微观效益,既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当然, 走向“双好”的新局面得有个过程,“速度型”不可能一下子变成“效益型” 基于上述总的判断,我们对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如下⑦ 96年 1997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950亿元27300亿元 名义增长率 8.0% 9.0% 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 6.7% 6.5% 财政赤字 560亿元 500亿元 新增货币投放 1100亿元 1380亿元 居民新增储蓄 10500亿元13700亿元 为了向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局面过渡,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治理的成果,进而通 过正确的宏观指导,推动微观经济的好转。因此,应当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特别 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③,并且在宏观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指导和推进微观结构(包括行业 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①本文写于1996年10月,载经济蓝皮书《199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年11月。这次原文印发,供课堂教学讨论参考 ②本文执笔:华如兴 ③那时,亚洲金融危机尚未爆发,通货紧缩问题还未显露 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来说,显然增加了难度 ⑤加强企业管理,使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从企业看,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可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应强调,从宏观经济运行看,则具有明显的推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华如兴执笔,以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名义,所发表的文章“严格企业管理,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载《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中,曾指出:经测算,若保持1994年可比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两年 内(指1995-1996年)只须将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恢复到1987年水平,则工业增加值就可达l6.9%的 年增长率:或者,3年内(指1995-1997年)逐渐恢复到1987年水平,工业增加值也可达11.6%的年增长 0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演变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⑦当时所预测的数据,特别是经济增长率,没有估计到后来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⑧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适度从紧的调控力度显然有所调整3 管理被淡化的问题,还可以列出很多。 以前,在企业管理方面曾有一些切实有效的作法,比如,1983、1984 年大抓的“全面 质量管理”,现在连这些词都难得听到了。必须向企业家们大声疾呼,将工作重点回到以节 约、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管理上来。以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拿回来,而且在新的情 况下还要将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短缺经济已经转变为总供求的大体平衡⑥,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要求我 们的厂长、经理们具有市场竞争意识,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将增产的概念转变为增效概念。 只有强化了管理,走向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才有了基础。 2. 1996、1997 年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从 1997 年起将在高台阶上进入下一轮更高增长,这 一说法是对以往序列数据进行景气分析后得出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我们认为,要想 走向“双好”局面,今后的经济变量指标值的变化就不会全部按照以往的逻辑关系。此外, 我们觉得,降低一点增长率而推动企业去增加微观效益,既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当然, 走向“双好”的新局面得有个过程,“速度型”不可能一下子变成“效益型”。 基于上述总的判断,我们对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如下⑦: 1996 年 1997 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9.8% 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950 亿元 27300 亿元 名义增长率 18.0% 19.0% 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 6.7% 6.5% 财政赤字 560 亿元 500 亿元 新增货币投放 1100 亿元 1380 亿元 居民新增储蓄 10500 亿元 13700 亿元 为了向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局面过渡,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治理的成果,进而通 过正确的宏观指导,推动微观经济的好转。因此,应当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特别 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⑧,并且在宏观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指导和推进微观结构(包括行业 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① 本文写于 1996 年 10 月,载经济蓝皮书《199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这次原文印发,供课堂教学讨论参考。 ② 本文执笔:华如兴。 ③ 那时,亚洲金融危机尚未爆发,通货紧缩问题还未显露。 ④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来说,显然增加了难度。 ⑤ 加强企业管理,使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从企业看,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可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应强调,从宏观经济运行看,则具有明显的推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华如兴执笔,以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名义,所发表的文章“严格企业管理,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载《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杂志 1996 年第 6 期)中,曾指出:经测算,若保持 1994 年可比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两年 内(指 1995—1996 年)只须将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恢复到 1987 年水平,则工业增加值就可达 16.9%的 年增长率;或者,3 年内(指 1995—1997 年)逐渐恢复到 1987 年水平,工业增加值也可达 11.6%的年增长 率。 ⑥ 1997 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演变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⑦ 当时所预测的数据,特别是经济增长率,没有估计到后来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⑧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适度从紧的调控力度显然有所调整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