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前,带菌的牛奶也是重要传染源之一。单纯的肺外结核(比如,单纯的肠结核)、非活动性肺 结核(潜伏感染期或病灶早已钙化)以及无传染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培养未发现结核 菌),都不具有传染性。此外,痰液中的结核菌经吸入可造成消化道感染、接触病人的污染 物、经消化道、经胎盘、经伤口等也是可能的感染途径,但都及其少见 由于结核杄菌细胞壁含大量脂质,故对干燥、冷、酸碱具有强抵抗力。在干燥痰内可存活 6-8个月、3℃环境中可存活6~12个月、6%H2SO4或4%NaOH溶液中30分钟仍有活性。结 核菌对热、紫外线及一些消毒剂较敏感,湿热6265℃15分钟,或80℃以上5分钟可杀死, 故可用于牛奶的巴氏消毒及对含有结核菌的物品进行煮沸处理,也可火烧痰纸进行灭菌。在直 射太阳光下,结核菌3~7小时死亡、10W紫外线灯距照射物0.5~1厘米30分钟可消灭其内的 结核菌,故结核病人的衣物、被褥等均可进行长时间的日光照射或紫外线消毒处理。70%7 5%的酒精5分钟可用于手的消毒,但不能用于痰的消毒,因为乙醇能凝固蛋白质。痰液消毒 可以用5%石碳酸与等量痰混合,处理24小时或0.1%~1.0%过氧乙酸处理1~2小时;5%~1 0%来苏儿可用于带菌标本与动物尸体的浸泡消毒。在带菌器材、物品或废弃物较多时或处理 实验动物尸体时,还可用121℃高压灭菌,20~60分钟是最彻底的灭菌措施。实验室环境可用 甲醛熏蒸处理。总体来说,结核分枝杄菌和普通细菌比较,对物理和化学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具 有更强的抵抗力 结核病的自然病程和临床表现 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泡后,即被巨噬细胞吞噬,借助其细胞壁所含的大量脂质,抵抗吞噬 细胞的胞内吞噬杀灭作用而得以在胞内繁殖,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被吞噬的结核杆菌因宿主 的易感性和病原体毒力、数量等不同,其命运可截然不同。菌量少、毒力低、宿主免疫正常, 细菌可被杀灭且无任何感染痕迹,也可以出现轻微类似感冒症状后自愈或留有轻微病灶(纤维 化或钙化),体检时偶被发现。据估计,一般在感染后3-8周,95%免疫机制正常的原发感染 者成为潜伏感染人群(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l,不表现出结核临床症状但又未被彻底 清除,也无明显影像学表现),仅少数人出现结核的活动性病灶甚至出现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 核性脑膜炎等急性感染表现。在潜伏感染人群中,一般仅5%-10%日后会发展成结核活动性病 变,合并HⅣⅤ感染者,潜伏感染复燃的概率提高至10%。若与传染性肺结核接触者为幼童, 则其发病几率可高达17%,愈年幼的感染者,感染后的发病几率越高。潜伏感染后一年内发病 率最高,随着时间延长,潜伏感染复燃的几率逐渐下降。潜伏感染的人群,由于其不属于活动 性病变,其痰液中无结核杆菌,故其无传染性。然而由于潜伏感染者存在复燃并传染给他人的 可能性,同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査显示,有85%~90%新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是由结核菌素试 验阳性的潜伏感染演变而来。结核菌有明显的耐久性和顽固性,它们甚至能在宿主的一生中保 持活性,一旦潜伏到宿主的抵抗力降低而发病。因此潜伏期不确定且多变。故需要对结核潜伏病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10 前,带菌的牛奶也是重要传染源之一。单纯的肺外结核(比如,单纯的肠结核)、非活动性肺 结核(潜伏感染期或病灶早已钙化)以及无传染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培养未发现结核 菌),都不具有传染性。此外,痰液中的结核菌经吸入可造成消化道感染、接触病人的污染 物、经消化道、经胎盘、经伤口等也是可能的感染途径,但都及其少见。 由于结核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质,故对干燥、冷、酸碱具有强抵抗力。在干燥痰内可存活 6~8 个月 、3℃环境中可存活 6~12 个月、6%H2SO4或 4%NaOH 溶液中 30 分钟仍有活性。结 核菌对热、紫外线及一些消毒剂较敏感,湿热 62~65 ℃15 分钟,或 80 ℃以上 5 分钟可杀死, 故可用于牛奶的巴氏消毒及对含有结核菌的物品进行煮沸处理,也可火烧痰纸进行灭菌。在直 射太阳光下,结核菌 3~7 小时死亡、10W 紫外线灯距照射物 0.5~1 厘米 30 分钟可消灭其内的 结核菌,故结核病人的衣物、被褥等均可进行长时间的日光照射或紫外线消毒处理。70%~7 5%的酒精 5 分钟可用于手的消毒,但不能用于痰的消毒,因为乙醇能凝固蛋白质。痰液消毒 可以用 5%石碳酸与等量痰混合,处理 24 小时或 0.1%~1.0%过氧乙酸处理 1~2 小时; 5%~1 0%来苏儿可用于带菌标本与动物尸体的浸泡消毒。在带菌器材、物品或废弃物较多时或处理 实验动物尸体时,还可用 121℃高压灭菌,20~60 分钟是最彻底的灭菌措施。实验室环境可用 甲醛熏蒸处理。总体来说,结核分枝杆菌和普通细菌比较,对物理和化学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具 有更强的抵抗力。 结核病的自然病程和临床表现 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泡后,即被巨噬细胞吞噬,借助其细胞壁所含的大量脂质,抵抗吞噬 细胞的胞内吞噬杀灭作用而得以在胞内繁殖,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被吞噬的结核杆菌因宿主 的易感性和病原体毒力、数量等不同,其命运可截然不同。菌量少、毒力低、宿主免疫正常, 细菌可被杀灭且无任何感染痕迹,也可以出现轻微类似感冒症状后自愈或留有轻微病灶(纤维 化或钙化),体检时偶被发现。据估计,一般在感染后 3~8 周,95%免疫机制正常的原发感染 者成为潜伏感染人群(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不表现出结核临床症状但又未被彻底 清除,也无明显影像学表现),仅少数人出现结核的活动性病灶甚至出现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 核性脑膜炎等急性感染表现。在潜伏感染人群中,一般仅 5%~10%日后会发展成结核活动性病 变,合并 HIV 感染者,潜伏感染复燃的概率提高至 10%。若与传染性肺结核接触者为幼童, 则其发病几率可高达 17%,愈年幼的感染者,感染后的发病几率越高。潜伏感染后一年内发病 率最高,随着时间延长,潜伏感染复燃的几率逐渐下降。潜伏感染的人群,由于其不属于活动 性病变,其痰液中无结核杆菌,故其无传染性。然而由于潜伏感染者存在复燃并传染给他人的 可能性,同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有 85% ~90% 新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是由结核菌素试 验阳性的潜伏感染演变而来。结核菌有明显的耐久性和顽固性,它们甚至能在宿主的一生中保 持活性,一旦潜伏到宿主的抵抗力降低而发病。因此潜伏期不确定且多变。故需要对结核潜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