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哲学关注 训诂是解释文辞字义。《易传》认为,《周易》的阴阳说应位说乘承说往来说趋时说来概括《易传》以爻 符号不仅是一种筮占记号,更是《周易》文辞的依据。象注《易》的体例。①这种取象的解释方法言之有据 《系辞》云 持之有故,以此解释文辞,虽然未必完全符合作《易》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的意图,但《易传》主观上力图通过以象解辞、揭示象辞 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之间的联系再现文辞的本义,则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它 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仍然属于文字解释方法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关于文字意义解释,《易传》主要采用训诂法。首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先,《易传》对于文辞特点作了说明。《系辞》指出 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 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这些引文是说,卦爻象效法客观自然,卦爻象之动,是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 吉是凶已定,而卦象所显示的吉凶是通过系辞说明的 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 即卦辞是说明吉凶的文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观象 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 系辞”,卦爻辞是根据卦象作成的。既然卦爻辞本于卦 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象表达卦象的意义,那么,理解和诠释卦爻辞,就不能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忽视卦象的存在。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易传》作者提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出了“观象玩辞”的论断。《系辞》指出 这里,《系辞》说明了《周易》的文辞各有所指,卦名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杂而不越”不相混杂;其文辞委婉而适中,顺畅而通 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达,对于事实表述清晰而隐晦,立意深远;其所反映的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殷末周初“衰世之意”,故内容跌宕起伏,有吉凶,有 “玩”有玩习玩弄之义。《说文》:“玩,弄也。”《尔险易,并且吉凶、险易变换,“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 雅·释言》:“弄玩也。呲此段话本来是讲,君子当以《周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 易》处世,闲居则观察卦象玩习文辞,以明吉凶之理;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基于此,《易传》运用文字训诂 行动则观察爻变而进行筮占。“易之象”与“爻之辞”、方法对《周易》文辞本义进行了解释。如,《杂卦传》系 观其象”与“玩其辞”对举,内含着通过观察卦象而学统地解说了六十四卦的卦名文字意义;《序卦传》、《彖 习和诠释文辞义蕴,即是说,象和辞一致不二:观象必传》、象传》、《文言》、《系辞》,也有选择地解说了《周易》 须玩辞,而玩辞也必须观象。 的文辞。由于《易传》去古未远,它的这些理解和解说, 观象玩辞”是《易传》解《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对于后世学者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本义、尤其是对 中以《象传》和《彖传》最为典型。高享指出“盖《易传》易学的文字训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换言之,若没 常以象数解《易经》,《彖传》《象传》以象数解《易经》之有《易传》对于文辞的解释,后世对于《周易》的文辞解 卦名卦辞及爻辞者,更为多见。”如《象》释《蒙》云:释就会失去尺度就会远离《周易》文辞的本义,更不会 “山下出泉,蒙。”释《讼》云:“天与水违行,讼。”释《晋》形成以训诂为工具、以解释文辞为基石的源远流长的 云“明出地上,晋。释《井》云:“木上有水,井。”《彖》释易学。这种文字解释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解释学的 《泰》云:“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释初期还不是《易传》解释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易传》 《睽》云:“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在文辞解释基础上更深远的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意义,即今日所说的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为了实 吉’。这里的山、泉(水)明地、木、天、火、泽说丽、二现这个目标,《易传》把文辞置于言、象、意关系的话语 女(中女少女),皆为八卦之象。《彖传》和《象传》等也系统之中,提出著名的“立象尽意”和“系辞尽言”的思 以爻象释爻辞,即取爻之阴阳刚柔及其关系(位、乘 承应等)解说爻辞。有的学者将这种以象解《易》的方①“序”,虞氏本作“象”清人李道平曰:“盖以下文居则观其象’,故知 法归结为“刚柔相应”“刚柔相胜”“刚柔位当与位不 序为“象’也。按帛书《系辞》本也作“象”,故虞本为是 ②③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首,第1435-47页,济南,齐鲁书社 当”“刚柔得中”“刚柔居尊位或居上位或居下位”“柔 从刚与柔乘刚这六种形式。也有学者以当位说、中位④朱伯昆:(朱伯昆论著》第848-849页,沈阳,沈阳出版社19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训诂是解释文辞字义。《易传》认为《, 周易》的阴阳 符号不仅是一种筮占记号 ,更是《周易》文辞的依据。 《系辞》云 : 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 矣。刚柔相推 ,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 ,动在 其中矣。吉凶悔吝者 ,生乎动者也。 圣人设卦观象 ,系辞焉而明吉凶。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 宜 ,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而观其会 通 ,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是故谓之爻。 这些引文是说 ,卦爻象效法客观自然 ,卦爻象之动 ,是 吉是凶已定 ,而卦象所显示的吉凶是通过系辞说明的 , 即卦辞是说明吉凶的文辞。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观象 系辞”,卦爻辞是根据卦象作成的。既然卦爻辞本于卦 象、表达卦象的意义 ,那么 ,理解和诠释卦爻辞 ,就不能 忽视卦象的存在。在这种理念支配下《, 易传》作者提 出了“观象玩辞”的论断。《系辞》指出: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 易》之序①也。所乐而 玩者 ,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玩”,有玩习、玩弄之义。《说文》“: 玩 ,弄也。”《尔 雅 ·释言》“: 弄 ,玩也。”此段话本来是讲 ,君子当以《周 易》处世 ,闲居则观察卦象、玩习文辞 ,以明吉凶之理; 行动则观察爻变而进行筮占。“易之象”与“爻之辞”、 “观其象”与“玩其辞”对举 ,内含着通过观察卦象而学 习和诠释文辞义蕴 ,即是说 ,象和辞一致不二:观象必 须玩辞 ,而玩辞也必须观象。 “观象玩辞”是《易传》解《易》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 中 ,以《象传》和《彖传》最为典型。高亨指出“: 盖《易传》 常以象数解《易经》《, 彖传》《、象传》以象数解《易经》之 卦名、卦辞及爻辞者 ,更为多见。”②如《象》释《蒙》云: “山下出泉 ,蒙。”释《讼》云“: 天与水违行 ,讼。”释《晋》 云“: 明出地上 ,晋。”释《井》云“: 木上有水 ,井。”《彖》释 《泰》云“:‘小往大来 ,吉 ,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释 《睽》云“: 火动而上 ,泽动而下 ,二女同居 ,其志不同行。 说而丽乎明 ,柔进而上行 ,得中而应乎刚 ,是以‘小事 吉’。”这里的山、泉(水) 、明、地、木、天、火、泽、说、丽、二 女(中女、少女) ,皆为八卦之象。《彖传》和《象传》等也 以爻象释爻辞 ,即取爻之阴阳刚柔及其关系 (位、乘、 承、应等)解说爻辞。有的学者将这种以象解《易》的方 法归结为“刚柔相应”“、刚柔相胜”、“刚柔位当与位不 当”“、刚柔得中”“、刚柔居尊位或居上位或居下位”“、柔 从刚与柔乘刚”这六种形式。③也有学者以当位说、中位 说、应位说、乘承说、往来说、趋时说 ,来概括《易传》以爻 象注《易》的体例。④ 这种取象的解释方法 ,言之有据 , 持之有故 ,以此解释文辞 ,虽然未必完全符合作《易》者 的意图 ,但《易传》主观上力图通过以象解辞、揭示象辞 之间的联系再现文辞的本义 ,则是显而易见的 ,因而它 仍然属于文字解释方法。 关于文字意义解释《, 易传》主要采用训诂法。首 先《, 易传》对于文辞特点作了说明。《系辞》指出: 是故卦有小大 ,辞有险易。辞也者 ,各指其所 之。 其称名也 ,杂而不越。于稽其类 ,其衰世之意 邪 ? 夫《易》,彰往而察来 ,而微显阐幽。开而当 名 ,辨物正言 ,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 ,其取类 也大。其旨远 ,其辞文 ,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 , 因贰以济民行 ,以明失得之报。 知者观其彖辞 ,则思过半矣。 这里《, 系辞》说明了《周易》的文辞各有所指 ,卦名 “杂而不越”,不相混杂;其文辞委婉而适中 ,顺畅而通 达 ,对于事实表述清晰而隐晦 ,立意深远;其所反映的 是殷末周初“衰世之意”,故内容跌宕起伏 ,有吉凶 ,有 险易 ,并且吉凶、险易变换“,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 , 易者使倾。其道甚大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 ,其要无 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基于此《, 易传》运用文字训诂 方法 ,对《周易》文辞本义进行了解释。如《, 杂卦传》系 统地解说了六十四卦的卦名文字意义《; 序卦传》《、彖 传》《、象传》《、文言》《、系辞》,也有选择地解说了《周易》 的文辞。由于《易传》去古未远 ,它的这些理解和解说 , 对于后世学者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本义、尤其是对 易学的文字训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换言之 ,若没 有《易传》对于文辞的解释 ,后世对于《周易》的文辞解 释就会失去尺度 ,就会远离《周易》文辞的本义 ,更不会 形成以训诂为工具、以解释文辞为基石的源远流长的 易学。这种文字解释固然重要 ,但它毕竟是解释学的 初期 ,还不是《易传》解释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易传》 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在文辞解释基础上更深远的 意义 ,即今日所说的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为了实 现这个目标《, 易传》把文辞置于言、象、意关系的话语 系统之中 ,提出著名的“立象尽意”和“系辞尽言”的思 · 34 · ◇ 哲学关注 ① ② ④ “序”,虞氏本作“象”,清人李道平曰“: 盖以下文‘居则观其象’,故知 ‘序’为‘象’也。”按:帛书《系辞》本也作“象”,故虞本为是。 ③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首 ,第 14、35 —47 页 ,济南 ,齐鲁书社 , 1988。 朱伯昆《: 朱伯昆论著》,第 848 —849 页 ,沈阳 ,沈阳出版社 ,199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