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他询问有关碳纤维的事情。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其他国家既不出口、 也不转让技术。“当时国内没人管这件事,师老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意识 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话不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事。”李克健回忆说。后来, 师昌绪主持召开了关于碳纤维发展的研讨会,并亲自上书党中央推动将此列为国 家863专项。10年来他一直跟踪我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强调要“自 主创新”、“降低成本”。 “师先生很有眼光,管的都是国家最需要的‘闲事’。什么事情重要,关键环节 在哪里,他都能敏锐地看到,并且敢说敢做,不怕承担责任”。李克健说。 别人眼中的难事、烦事,师昌绪总是勇于挑担子。上世纪80年代,他把国内27 个和材料相关的学会团结在一起,成立了中国材料联合会。“这需要多少号召力、 勇气和细致繁琐的工作啊!”多年的老友李恒德院士曾感叹,“这件事亏得有他 我很难想到还有别人能办成。”而说起自己管的这些“闲事”,师老哈哈一笑: “没办法,因为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心太软 师老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国家”。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在美国留学。朝鲜 战争爆发后,美国当局明令禁止师昌绪等35名中国留学生回国。为争取美国开 放禁令,师昌绪带头多方联络,联合其他学生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要求撤掉禁令,同时印刷200多封信投递给美国报界、议员和民众团体。当时的 《波士顿环球报》以通栏大标题报道“在美的中国学生要求回国”,并刊登了师 昌绪等3名中国留学生的照片。1955年春,美国被迫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回国, 其中就有师昌绪。他的导师柯恩想挽留他,提出如果是因为职务低,挣钱少,他 可以帮忙。师昌绪拒绝说:“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 198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他敏锐地感到来 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组织学部委员们对我国钢铁、能源、通信、计算机 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科技人员的培养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科技和经 济必须同步发展。 对于别人给予的“战略科学家”的评价,他谦逊地说:“我做这些都是从国家的 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预测的能力。做这些事情不能光倡导一下, 要负责到底。”他总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 第一要义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B.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一一碳纤维,无法从其他国家进口和获得技术转让。得 此消息后,师昌绪立即上书党中央将碳纤维发展项目列入国家863专项 C.师昌绪很有眼光,管的“闲事”都是国家最需要的。20世纪80年代,他曾 把国内数十个和材料相关的学会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中国材料联合会 D.198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他提出了先发 展经济后发展科技的战略主张,被人誉为“战略科学家 E.本文文笔凝练,选材集中,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热爱祖国,有担当, 有能力,有远见卓识,为人低调谦虚的中国科学家形象 (2)文中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话评价师昌绪有何作用?(6分) (3)师昌绪为何被称为“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他询问有关碳纤维的事情。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其他国家既不出口、 也不转让技术。“当时国内没人管这件事,师老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意识 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话不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事。”李克健回忆说。后来, 师昌绪主持召开了关于碳纤维发展的研讨会,并亲自上书党中央推动将此列为国 家 863 专项。10 年来他一直跟踪我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强调要“自 主创新”、“降低成本”。 “师先生很有眼光,管的都是国家最需要的‘闲事’。什么事情重要,关键环节 在哪里,他都能敏锐地看到,并且敢说敢做,不怕承担责任”。李克健说。 别人眼中的难事、烦事,师昌绪总是勇于挑担子。上世纪 80 年代,他把国内 27 个和材料相关的学会团结在一起,成立了中国材料联合会。“这需要多少号召力、 勇气和细致繁琐的工作啊!”多年的老友李恒德院士曾感叹,“这件事亏得有他, 我很难想到还有别人能办成。”而说起自己管的这些“闲事”,师老哈哈一笑: “没办法,因为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心太软’。” 师老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国家”。20 世纪 50 年代,师昌绪在美国留学。朝鲜 战争爆发后,美国当局明令禁止师昌绪等 35 名中国留学生回国。为争取美国开 放禁令,师昌绪带头多方联络,联合其他学生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要求撤掉禁令,同时印刷 200 多封信投递给美国报界、议员和民众团体。当时的 《波士顿环球报》以通栏大标题报道“在美的中国学生要求回国”,并刊登了师 昌绪等 3 名中国留学生的照片。1955 年春,美国被迫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回国, 其中就有师昌绪。他的导师柯恩想挽留他,提出如果是因为职务低,挣钱少,他 可以帮忙。师昌绪拒绝说:“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 1984 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他敏锐地感到来 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组织学部委员们对我国钢铁、能源、通信、计算机、 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科技人员的培养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科技和经 济必须同步发展。 对于别人给予的“战略科学家”的评价,他谦逊地说:“我做这些都是从国家的 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预测的能力。做这些事情不能光倡导一下, 要负责到底。”他总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 第一要义。”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B.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碳纤维,无法从其他国家进口和获得技术转让。得 此消息后,师昌绪立即上书党中央将碳纤维发展项目列入国家 863 专项。 C.师昌绪很有眼光,管的 “闲事”都是国家最需要的。20 世纪 80 年代,他曾 把国内数十个和材料相关的学会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中国材料联合会。 D.1984 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他提出了先发 展经济后发展科技的战略主张,被人誉为“战略科学家”。 E.本文文笔凝练,选材集中,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热爱祖国,有担当, 有能力,有远见卓识,为人低调谦虚的中国科学家形象。 (2)文中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话评价师昌绪有何作用?(6 分) (3)师昌绪为何被称为“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