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不是带给我们家的。我跟娘好尴尬。我们只好退出,在门口,恰好跟那老头赶过 来的家属擦肩而过……最后,我要说明:这小炕笤帚当时就洗净晒透了,一直搁 在躺柜里,没舍得用,来大学报到前,娘才取出来让我裹在铺盖卷里,带到这儿 来以前,我进行过消毒,请放心使用。 宿舍里安静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可使读者从平凡细微的生活处见人生态度。这恰如作者刘心武所说: “我总希望读者能从凡人小事里感悟人生、人性。 B.这篇小说虽然故事简单,但情节设计曲折跌宕;叙事角度也很巧妙,时而用 第三人称叙述,时而用第一人称叙述,转换十分自然。 C.“夸克”娘儿俩及时抢救吃饭被噎的绑笤帚老头,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头送小 炕笤帚遭大雨栽进沟里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D.“夸克”娘儿俩给绑笤帚的老头吃二米饭,当他发生危险时又及时抢救:;老 头为报答这娘儿俩,绑扎了一堆东西,才收了四块钱。 E.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淳厚、质朴、善良、 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性让人感动 (2)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绑笤帚的老头的性格。(6分) (3)小说中作者着墨不多的舍友贯穿全文,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6分) (4)当“夸克”娘儿俩去医院看望绑笤帚的老头时,老头当着医生的面说不认 识他们。这一情节设置是否合适?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一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 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 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 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来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他就是我国 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2011年1月14日,91岁髙龄的师老登上了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领奖台。 “我现在每天8点准时出门,9点到办公室,接待来访、写文章、看资料,下午 3点左右回家。”穿着深蓝色唐装的师老精神矍铄,尽管听力不太好,但说话中 气十足 师老有一本“效率手册”,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2009年,在北京接 待来访202批次,在京开会56次,出京开会13次,包括沈阳、天津、成都、上 海、广州等,还做了3次特邀报告;2010年,出差10次,南到广州,北至满洲 里,在京主持大小会议几十个,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工作……“其实我 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还经常容易感冒,可老在家呆着我反倒苦恼,工作 起来生活就充实了 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师老笑着说:“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 事’。”对师老的好管“闲事”,与他共事了20多年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原工程 与材料学务副主任李克健深有感触。2000年的一天,师老突然找到李克健,向不是带给我们家的。我跟娘好尴尬。我们只好退出,在门口,恰好跟那老头赶过 来的家属擦肩而过……最后,我要说明:这小炕笤帚当时就洗净晒透了,一直搁 在躺柜里,没舍得用,来大学报到前,娘才取出来让我裹在铺盖卷里,带到这儿 来以前,我进行过消毒,请放心使用。 宿舍里安静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小说可使读者从平凡细微的生活处见人生态度。这恰如作者刘心武所说: “我总希望读者能从凡人小事里感悟人生、人性。” B.这篇小说虽然故事简单,但情节设计曲折跌宕;叙事角度也很巧妙,时而用 第三人称叙述,时而用第一人称叙述,转换十分自然。 C.“夸克”娘儿俩及时抢救吃饭被噎的绑笤帚老头,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头送小 炕笤帚遭大雨栽进沟里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D.“夸克”娘儿俩给绑笤帚的老头吃二米饭,当他发生危险时又及时抢救;老 头为报答这娘儿俩,绑扎了一堆东西,才收了四块钱。 E.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淳厚、质朴、善良、 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性让人感动。 (2)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绑笤帚的老头的性格。(6 分) (3)小说中作者着墨不多的舍友贯穿全文,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6 分) (4)当“夸克”娘儿俩去医院看望绑笤帚的老头时,老头当着医生的面说不认 识他们。这一情节设置是否合适?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 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 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 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来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他就是我国 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2011 年 1 月 14 日,91 岁高龄的师老登上了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领奖台。 “我现在每天 8 点准时出门,9 点到办公室,接待来访、写文章、看资料,下午 3 点左右回家。”穿着深蓝色唐装的师老精神矍铄,尽管听力不太好,但说话中 气十足。 师老有一本“效率手册”,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2009 年,在北京接 待来访 202 批次,在京开会 56 次,出京开会 13 次,包括沈阳、天津、成都、上 海、广州等,还做了 3 次特邀报告;2010 年,出差 10 次,南到广州,北至满洲 里,在京主持大小会议几十个,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工作……“其实我 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还经常容易感冒,可老在家呆着我反倒苦恼,工作 起来生活就充实了。” 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师老笑着说:“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 事’ 。”对师老的好管“闲事”,与他共事了 20 多年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原工程 与材料学务副主任李克健深有感触。2000 年的一天,师老突然找到李克健,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