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志”?请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种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 ?”(《论语》)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 苏轼《赤壁赋》) L间波浪兼天涌 从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善亦有道 刘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 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 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 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 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 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 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 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 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 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 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 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 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 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 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 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 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 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 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 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 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 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 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4 8.《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志”?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种作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 ?”(《论语》) (2)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 者而观 之, 。(苏轼《赤壁赋》) (3)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善亦有道 刘 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 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 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 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 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 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 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 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 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 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 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 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 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 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 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 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 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 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 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 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 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 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 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