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 在中国,信任不相识的人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作答者对信任行为”的回答与对人性 善良”的信任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们的设想一中国在既存关 系外的信任比美国甚至日本都稀少。我们认为关系网的束缚力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中国人与 关系外者合作的机会(或必要性),其结果使很多中国人意识不到信任不认识的人可能带来的 利益。我们认为中国人这种对人性善良的信任和信任行为的不协调可能是受到儒教“性本善” 传统教育的影响,使中国人不论是否信任他人,都普遍认为大多数人是好的、善良的。再者,中 国人倾向于对人作肯定评价以表现得不太极端,容易被接受以保持协调和睦,在传统文化中这 似乎是一种社会期待。此外,中国人习惯于在熟人圈子里相互来往,而不太需要和圈外人打交 道,因而导致他们对外人的较低信任。 在本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也许是因为该调查 收集到的少数民族被试大多生活在汉族地区,享有和汉族一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工作条件而 在很大程度上己趋于同化的缘故。 第二调查 方法 为了比较大陆中国人和海外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我们在1998年10月以生活在日本 的中国人为对象进行了附加性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在两次调查中比较一般信任水平以及一 般信任的构造。问卷是以中文进行的。 被试.调查对象是56名日本札幌的中国留学生及其配偶,其中男33人,女23人,年龄介 于23~50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大多数作答者是在学中的研究生,来日前已就职和结婚。 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和一般人而不是学生更具有可比性。问卷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时 收集的,收集者对大家说明这是一次比较大陆和海外中国人的调查并获得留学生的协助,问卷 完成后当即被回收。 结果 首先,本文采用一般信任的8个项目进行了因素分析,其结果与第一调查的同样分析结果 比较(见图1)。第一因素的Eigenvalue为在日中国人(3.27大大高于大陆中国人(2.24。同 样,该8个项目的信赖系数也一致表示,在日中国人(α=0.77高于大陆中国人(a=0.59)。这 两项结果表明,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结构非常接进于日本和美国,换言之,在 日中国人的信任结构不同于大陆中国人(多元结构),而类似于日、美(一次元结构。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中国、美国、日本以及在日中国人4种被试的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平均 数。从图2可以看出.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的总平均值(m=3.74)高于大陆中国人(m= 3.56),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平均数都高于大陆中国人,特别是在“信任行为”因素上(第一调查中 一般信任的3因素之一)相差较大。本调查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第二个假设一在日中国人比 大陆中国人更倾向于信任一般人。 讨论 第二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人际信任中,“关系”和人情”是影响大陆中国人的重要因 素,但是中国人一旦脱离了这两项因素的束缚,就增强了对他人的信任倾向。山岸等(1994)主 张说“信任需要社会不确实性的存在:如果没有社会不确实性,信任就不能独立存在”。在日中 6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的。 在中国, 信任不相识的人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 作答者对/ 信任行为0的回答与对/ 人性 善良0的信任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们的设想 ) 中国在既存关 系外的信任比美国甚至日本都稀少。我们认为关系网的束缚力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中国人与 关系外者合作的机会( 或必要性) , 其结果使很多中国人意识不到信任不认识的人可能带来的 利益。我们认为中国人这种对人性善良的信任和信任行为的不协调可能是受到儒教/ 性本善0 传统教育的影响, 使中国人不论是否信任他人, 都普遍认为大多数人是好的、善良的。再者, 中 国人倾向于对人作肯定评价以表现得不太极端, 容易被接受以保持协调和睦, 在传统文化中这 似乎是一种社会期待。此外, 中国人习惯于在熟人圈子里相互来往, 而不太需要和圈外人打交 道, 因而导致他们对外人的较低信任。 在本调查的数据分析中, 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这也许是因为该调查 收集到的少数民族被试大多生活在汉族地区, 享有和汉族一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工作条件而 在很大程度上已趋于同化的缘故。 第二调查 方法 为了比较大陆中国人和海外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我们在 1998 年 10 月以生活在日本 的中国人为对象进行了附加性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在两次调查中比较一般信任水平以及一 般信任的构造。问卷是以中文进行的。 被试. 调查对象是 56 名日本札幌的中国留学生及其配偶, 其中男 33 人, 女 23 人, 年龄介 于 23~ 50 岁之间, 平均年龄 32 岁。大多数作答者是在学中的研究生, 来日前已就职和结婚。 在一定程度上说, 他们和一般人而不是学生更具有可比性。问卷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时 收集的, 收集者对大家说明这是一次比较大陆和海外中国人的调查并获得留学生的协助, 问卷 完成后当即被回收。 结果 首先, 本文采用一般信任的 8 个项目进行了因素分析, 其结果与第一调查的同样分析结果 比较( 见图 1) 。第一因素的 Eigenvalue 为在日中国人( 3127) 大大高于大陆中国人( 2124) 。同 样, 该 8 个项目的信赖系数也一致表示, 在日中国人( A= 0177) 高于大陆中国人( A= 0159) 。这 两项结果表明, 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 8 个项目) 的结构非常接进于日本和美国, 换言之, 在 日中国人的信任结构不同于大陆中国人( 多元结构) , 而类似于日、美( 一次元结构) 。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中国、美国、日本以及在日中国人 4 种被试的一般信任 8 个项目的平均 数。从图 2 可以看出, 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的总平均值( m= 3174) 高于大陆中国人( m= 3156) , 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平均数都高于大陆中国人, 特别是在/ 信任行为0因素上( 第一调查中 一般信任的 3 因素之一) 相差较大。本调查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第二个假设 ) 在日中国人比 大陆中国人更倾向于信任一般人。 讨论 第二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人际信任中, / 关系0和/ 人情0是影响大陆中国人的重要因 素, 但是中国人一旦脱离了这两项因素的束缚, 就增强了对他人的信任倾向。山岸等( 1994) 主 张说/ 信任需要社会不确实性的存在; 如果没有社会不确实性, 信任就不能独立存在0。在日中 7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