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信任的中_日_美比较研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6,文件大小:489.4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社会学研究 1999年第2期 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 王飞雪山岸俊男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点出发,以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态度调查结果 (Yamagishi&Yamagishi,1994)为基础,在中国实施了同样调查,并对663位作答者 进行了丨般信任水平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与日、美相比,中国人对人性 具有较高的信念,但表现出较低的信任行为。其次,对56在日中国人的调查数据 分析得出比大陆中国人更高的般信任水平。最后,文章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本 质和功能方面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综合考查。 信任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它渗透在诸如社会适应和商业交易等各种各样 的日常活动中,它不仅促进社会和经济交往,而且在包括政治和经济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 中发挥着润滑剂的功能。信任给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使我们依靠他人,有效地去做更多的 工作。山岸等(Yamagishi&Yamagishi,1994)论证了信任能够使人脱离相互依恋关系获取外 部更有利的机会而受益。此外,福山(Fukuyama,.1995)也论述了信任增强组织间和经济上的 竞争力。 信任的定义 信任概念在中、英、日文中的含意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于异文化比较研究极为重要,否则就没有比 较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任这一概念在中、英、日文里的含意进行分析和说明。在英文中, believe,trust和credit3个词常用来表达信任的概念。同样,日文也有3种表达法用来传达信 任的意思,如“信匕”、“信赖”和“信用”。在中文里,这一概念主要通过4种表达法,即“信”、 “信任”、“信赖”和“信用”来表示。 在韦氏英语辞典里(I996,believe作为动词使用,表示接受某件事物的真实性,确信某事 的好意、功效、能力或认为是真实可靠的(第IO4页)。在这个意义上,believe似乎主要强调事 物的物理特征。另一方面,tus被解释为对人或对物的特性、能力、力量和真实性的确实信 赖,或者是对人的信任(第1269页),强调对人性的期待。从trust引伸出来的关联词有rust ful、trust worthy和entrust等等,这类词常用于表示人际间的信任。再者,credit也用来表示对 事物真实性的信任、好的名声、荣誉或认可等意(第272页)。 在中文和日文中,与信任相关连的字是“信”。在汉语里,“信”常作单字用,本意是诚实、真 实和真诚无欺,比如,“信人”、“信友”、“信臣”和信言”之类表达就属此范畴。在儒教里,“信” 作为五常(仁、义、理、智、信)之一强调了人必须有诚信,另外,“信”又和其他汉字连用意指相信 和信任,中文的相信”作为动词使用,和英语的believe'”和日语的信巴”相对应。在人际关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67. ttp://www

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 王飞雪 山岸俊男 内容提要: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点出发, 以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态度调查结果 ( Yamag ishi & Yamagishi, 1994) 为基础, 在中国实施了同样调查, 并对 663 位作答者 进行了一般信任水平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 与日、美相比, 中国人对人性 具有较高的信念, 但表现出较低的信任行为。其次, 对 56 个在日中国人的调查数据 分析得出比大陆中国人更高的一般信任水平。最后, 文章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本 质和功能方面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综合考查。 信任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它渗透在诸如社会适应和商业交易等各种各样 的日常活动中, 它不仅促进社会和经济交往, 而且在包括政治和经济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 中发挥着润滑剂的功能。信任给人们提供了一条/ 捷径0, 使我们依靠他人, 有效地去做更多的 工作。山岸等( Yamag ishi & Yamagishi, 1994) 论证了信任能够使人脱离相互依恋关系获取外 部更有利的机会而受益。此外, 福山( Fukuyama, 1995) 也论述了信任增强组织间和经济上的 竞争力。 信任的定义 信任概念在中、英、日文中的含意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是否具有一致性, 对于异文化比较研究极为重要, 否则就没有比 较价值,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任这一概念在中、英、日文里的含意进行分析和说明。在英文中, believe、trust 和 credit 3 个词常用来表达信任的概念。同样, 日文也有 3 种表达法用来传达信 任的意思, 如/ 信 8 k 0、/ 信赖0和/ 信用0。在中文里, 这一概念主要通过 4 种表达法, 即/ 信0、 / 信任0、/ 信赖0和/ 信用0来表示。 在韦氏英语辞典里( 1996) , believe 作为动词使用, 表示接受某件事物的真实性, 确信某事 的好意、功效、能力或认为是真实可靠的( 第 104 页) 。在这个意义上, believe 似乎主要强调事 物的物理特征。另一方面, trust 被解释为对人或对物的特性、能力、力量和真实性的确实信 赖, 或者是对人的信任( 第 1269 页) , 强调对人性的期待。从 trust 引伸出来的关联词有 trust￾ful、trustworthy 和 entrust 等等, 这类词常用于表示人际间的信任。再者, credit 也用来表示对 事物真实性的信任、好的名声、荣誉或认可等意( 第 272 页) 。 在中文和日文中, 与信任相关连的字是/ 信0。在汉语里,/ 信0常作单字用, 本意是诚实、真 实和真诚无欺, 比如,/ 信人0、/ 信友0、/ 信臣0和/ 信言0之类表达就属此范畴。在儒教里, / 信0 作为五常( 仁、义、理、智、信) 之一强调了人必须有诚信, 另外,/ 信0又和其他汉字连用意指相信 和信任, 中文的/ 相信0作为动词使用, 和英语的/ believe0和日语的/ 信 8 k 0相对应。在人际关 67 社会学研究 1999 年第 2 期

系中,与“信”相关的三个表达在日常中使用。“任”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使用”或“任用”,因此, “信任”表示相信和托付。然而,该词在日语中并不常见。汉字的赖”意思是“依赖”和依靠”, “信赖”意指信任”和“依赖”或信任他人,“信任”和“信赖”在强调人的可信性方面非常相似,两 个词通常作为同一概念替换使用,只是信任比较具体,信赖比较抽象。日语中最常用的词是 “信赖”和“信用”,两者在日语中普遍表示对人的信任,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与中文比较对应。汉 字的用”与任”同义,“信用”的原意是指相信和使用,与信任相似,但是这一用法在目前已少 见,在日常生活中信任作为名词使用.表示“遵守诺言”、“守信和“信誉”,日语的信用”较多地 用来表示对人的信任,同时也具有“信誉”和荣誉”的含意。在此意义上,中、日文里的信用” 和英语的Credit”意思比较接近。彭泗清、杨中芳(1995)论述说.在儒教文化里“诚信”比“信 任”更为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处于“诚信”和“信任”进退两难的处境,因而发出“害人 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感慨。在此,我们并不打算对诚信”(trust worthiness)更多地 作解释,因为本文主要探讨对他人的信任(trustfulness)。从上述可知,与信任一词相对应的表 达在英文里是“tust”,在日文里是“信赖”,在中文里是“信任”。 西方学者对信任的理解 给信任下定义时,西方社会心理学者们强调了信任各方面不同的因素。艾里克森(Eik som,1950)将信任定义为对他人的善良所抱有的信念或指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强调了对意向 因素的内部期待。多伊奇(Deutsch,1958)注重于情景因素,认为信任是“期待某件事的出现, 并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反时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要大于其 结果与预期相符时所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第266页)。在第三种定义中,韦氏辞典(1974, 733)将信任定义为对人或事的特性、力量和真实性的确实信任,强调了行为者和对象者之间的 关系因素。这一因素正是本研究的中心内容,即人际信任。 信任和安心 巴伯尔(Barber,1983)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特定性信任,即对他人能力的信任和对他人 友好、善良意图的期待。例如,患者可能对接受年轻且无经验的外科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而感到 不安,但患者并不至于怀疑外科医生将有意杀害自己。同样,中国人也习惯于将信任区分为对 他人能力的信任和对他人人品的信任(彭泗清、杨中芳,1995)。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次性的、 冒险小的事情,能力信任很重要,人品信任则不太重要;对于长期合作、冒险大的事情以及在亲 密关系中,人品信任则相当重要。在此有必要提示的是,该研究对能力的信任并不作深入分 析,因为这一概念己从我们的信任定义中被排除。 在做为对他人友好善良意图的期待来定义的信任意义上,山岸等(1994强调了源自不同 社会情景的信任”和安心”(中文称“放心”)之间更具批判性的区别。山岸等指出,信任是对 行为对象友好和善良的意图的期待:安心(或放心)被定义为对对象者善意行为的期待,这一期 待并非来自对象者的善良,而来自确保对象者乐意合作的诱因构造,信任基于对行为对象者的 推测,而安心(放心基于对关系周围诱因构造的理解。例如:在一个设有公平秤供购买者复查 重量的大米自由市场,买者相信卖者不会在秤上做手脚,而卖者知道在秤上做手脚将被罚款。 在这种场合,买者对卖者“诚实”的期待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一做“诚实”的交易对卖者自身有利, 而并非基于对卖者的人品有所期待,在此,买者对卖者感到放心(安心)并非信任。同样,中国 社会特有的相互依恋关系,如“关系网”所生产的应该是安心感(放心而不是一般信任。在下 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作具体地论述。 8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

系中, 与/ 信0相关的三个表达在日常中使用。/ 任0在汉语中的意思是/ 使用0或/ 任用0, 因此, / 信任0表示相信和托付。然而, 该词在日语中并不常见。汉字的/ 赖0意思是/ 依赖0和/ 依靠0, / 信赖0意指/ 信任0和/ 依赖0或信任他人,/ 信任0和/ 信赖0在强调人的可信性方面非常相似, 两 个词通常作为同一概念替换使用, 只是信任比较具体, 信赖比较抽象。日语中最常用的词是 / 信赖0和/ 信用0, 两者在日语中普遍表示对人的信任,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与中文比较对应。汉 字的/ 用0与/ 任0同义, / 信用0的原意是指相信和使用, 与信任相似, 但是这一用法在目前已少 见, 在日常生活中信任作为名词使用, 表示/ 遵守诺言0、/ 守信0和/ 信誉0, 日语的/ 信用0较多地 用来表示对人的信任, 同时也具有/ 信誉0和/ 荣誉0的含意。在此意义上, 中、日文里的/ 信用0 和英语的/ Credit0意思比较接近。彭泗清、杨中芳( 1995) 论述说, 在儒教文化里/ 诚信0 比/ 信 任0更为重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 中国人处于/ 诚信0和/ 信任0进退两难的处境, 因而发出/ 害人 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0的感慨。在此, 我们并不打算对/ 诚信0( trustworthiness) 更多地 作解释, 因为本文主要探讨对他人的信任( trustfulness) 。从上述可知, 与信任一词相对应的表 达在英文里是/ trust0, 在日文里是/ 信赖0, 在中文里是/ 信任0。 西方学者对信任的理解 给信任下定义时, 西方社会心理学者们强调了信任各方面不同的因素。艾里克森( Erik￾son, 1950) 将信任定义为对他人的善良所抱有的信念或指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 强调了对意向 因素的内部期待。多伊奇( Deutsch, 1958) 注重于情景因素, 认为信任是/ 期待某件事的出现, 并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 这种行为的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反时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要大于其 结果与预期相符时所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0( 第 266 页) 。在第三种定义中, 韦氏辞典( 1974, 733) 将信任定义为对人或事的特性、力量和真实性的确实信任, 强调了行为者和对象者之间的 关系因素。这一因素正是本研究的中心内容, 即人际信任。 信任和安心 巴伯尔( Barber, 1983) 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特定性信任, 即对他人能力的信任和对他人 友好、善良意图的期待。例如, 患者可能对接受年轻且无经验的外科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而感到 不安, 但患者并不至于怀疑外科医生将有意杀害自己。同样, 中国人也习惯于将信任区分为对 他人能力的信任和对他人人品的信任( 彭泗清、杨中芳, 1995) 。在日常生活中, 对于一次性的、 冒险小的事情, 能力信任很重要, 人品信任则不太重要; 对于长期合作、冒险大的事情以及在亲 密关系中, 人品信任则相当重要。在此有必要提示的是, 该研究对能力的信任并不作深入分 析, 因为这一概念已从我们的信任定义中被排除。 在做为对他人友好善良意图的期待来定义的信任意义上, 山岸等( 1994) 强调了源自不同 社会情景的/ 信任0和/ 安心0( 中文称/ 放心0) 之间更具批判性的区别。山岸等指出, 信任是对 行为对象友好和善良的意图的期待; 安心( 或放心) 被定义为对对象者善意行为的期待, 这一期 待并非来自对象者的善良, 而来自确保对象者乐意合作的诱因构造, 信任基于对行为对象者的 推测, 而安心( 放心) 基于对关系周围诱因构造的理解。例如: 在一个设有公平秤供购买者复查 重量的大米自由市场, 买者相信卖者不会在秤上做手脚, 而卖者知道在秤上做手脚将被罚款。 在这种场合, 买者对卖者/ 诚实0的期待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做/ 诚实0的交易对卖者自身有利, 而并非基于对卖者的人品有所期待, 在此, 买者对卖者感到放心( 安心) 并非信任。同样, 中国 社会特有的相互依恋关系, 如/ 关系网0所生产的应该是安心感( 放心) 而不是一般信任。在下 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作具体地论述。 68

从上述讨论中得出的信任概念,我们称之为“一般信任”,这一概念是本研究的主题,也是 我们对信任进行异文化比较的基本要素。 文化背景 家族和信任 “家”是儒教强调的主要伦理之一,中国社会是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伦理的核心在 于强调家的价值,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根本支配着其他人际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父子 关系胜过君臣关系,“孝”重于“忠”(特别是在汉以前。在传统的人际关系中,中国人在亲属间 关系密切.而在非亲属间关系清淡。对家”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家”并非等同于西方 的核心家庭,而是家系的延伸,或指氏族,氏族中几世同堂是普通的现象,例如,在中国不少传 统农村里,几乎所有村民都是同一氏族的成员,而且同姓。 福山(1995)认为,家族文化导致对外人较强的不信任和对亲属圈较高的信任(Yamagishi &Yamagishi称之为安心感。根据福山的观点,信任促进自发性社交而与经济的繁荣和竞争 密切相联。他列举了中国、法国和意大利作为低信任社会的实例,并指出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 以家族和亲属为基础,家族关系很强,但外人之间信任关系相对较弱,对家族以外的人缺乏信 任,就难于在没有关系的人中间形成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和机构,因此这些国家主要由小型 的、家族所有和家庭经营的企业所支配,而且出现一种中间断层”,或者说,在国有大型经济组 织和私营小企业之间的中间纽带较弱。与此相反,福山列举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高信任社 会的例子,认为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不依赖于亲属,人们通常对家族外的人也具有较高的信 任,因而产生较高的自发性社交。与低信任社会相比较,高信任国家已经自发地发展了强大而 具有凝聚性的大型企业和强有力的中间组织(家庭和国家之间),这正是这些国家成为世界领 先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福山进一步阐述说,在自发性社交以及创造和经营大型组织的能力方面,日本和美国很相 似。他指出,日本的产业机构一贯由大型组织所支配,而且在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家族 经营模式到专业管理的转换相对较早(参见Fukuyama,.1995,第14章),这些显著特征在某种 程度上说明了日本类似于西方高信任社会的基础。 在目前的中国,亲属仍然是获取保护和合作的主要关系来源。现今的中国私营企业仍以 家庭关系为基础,家庭经营为主的企业深受氏族力量的影响。根据1995年在14个城市范围 内对300家大型私营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凌月文,1996,企业管理层成员中有37.5%来自 家族和好友,而47.6%的企业老板对企业管理层成员持有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一结果与 福山的观点,即家族主义造就家族外低信任似乎具有一致性。他指出,氏族从经济的角度上起 到扩大亲属圈和信任圈的作用,亲属关系提供了一种在陌生人中不易发生的可信任性和恩惠 度的基础,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可以放心地引进家族企业的人员范围。 以上文章提到了山岸理论和福山理论中的信任一词。我们认为山岸提倡的一般信任与福 山阐述的观点具有对等关系,因为两者均认为,具有较强的内部联系的组织(他特指家族)在社 会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而失去了对集团外一般人的信任。山岸的一般信任不仅仅限定于 家族之内,而是更为普遍的概念。福山指出,牢固的家族关系阻碍信任向集团外界发展这一问 题,对此,山岸1998)主张说,具有强大内部联系的集团没有理由只限定于家族。由此可见,福 山强调的信任一词与山岸(1994)定义的一般信任具有同等含意,即一种较强的依恋关系之外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69. Http://www

从上述讨论中得出的信任概念, 我们称之为/ 一般信任0, 这一概念是本研究的主题, 也是 我们对信任进行异文化比较的基本要素。 文化背景 家族和信任 / 家0是儒教强调的主要伦理之一, 中国社会是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伦理的核心在 于强调家的价值, 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根本支配着其他人际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父子 关系胜过君臣关系, / 孝0重于/ 忠0( 特别是在汉以前) 。在传统的人际关系中, 中国人在亲属间 关系密切, 而在非亲属间关系清淡。对/ 家0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的/ 家0并非等同于西方 的核心家庭, 而是家系的延伸, 或指氏族, 氏族中几世同堂是普通的现象, 例如, 在中国不少传 统农村里, 几乎所有村民都是同一氏族的成员, 而且同姓。 福山( 1995) 认为, 家族文化导致对外人较强的不信任和对亲属圈较高的信任( Yamagishi & Yamagishi 称之为安心感) 。根据福山的观点, 信任促进自发性社交而与经济的繁荣和竞争 密切相联。他列举了中国、法国和意大利作为低信任社会的实例, 并指出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 以家族和亲属为基础, 家族关系很强, 但外人之间信任关系相对较弱, 对家族以外的人缺乏信 任, 就难于在没有关系的人中间形成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和机构, 因此这些国家主要由小型 的、家族所有和家庭经营的企业所支配, 而且出现一种/ 中间断层0, 或者说, 在国有大型经济组 织和私营小企业之间的中间纽带较弱。与此相反, 福山列举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高信任社 会的例子, 认为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不依赖于亲属, 人们通常对家族外的人也具有较高的信 任, 因而产生较高的自发性社交。与低信任社会相比较, 高信任国家已经自发地发展了强大而 具有凝聚性的大型企业和强有力的中间组织( 家庭和国家之间) , 这正是这些国家成为世界领 先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福山进一步阐述说, 在自发性社交以及创造和经营大型组织的能力方面, 日本和美国很相 似。他指出, 日本的产业机构一贯由大型组织所支配, 而且在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从家族 经营模式到专业管理的转换相对较早( 参见 Fukuyama, 1995, 第 14 章) , 这些显著特征在某种 程度上说明了日本类似于西方高信任社会的基础。 在目前的中国, 亲属仍然是获取保护和合作的主要关系来源。现今的中国私营企业仍以 家庭关系为基础, 家庭经营为主的企业深受氏族力量的影响。根据 1995 年在 14 个城市范围 内对 300 家大型私营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 凌月文, 1996) , 企业管理层成员中有 3715%来自 家族和好友, 而 4716% 的企业老板对企业管理层成员持有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一结果与 福山的观点, 即家族主义造就家族外低信任似乎具有一致性。他指出, 氏族从经济的角度上起 到扩大亲属圈和信任圈的作用, 亲属关系提供了一种在陌生人中不易发生的可信任性和恩惠 度的基础,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可以放心地引进家族企业的人员范围。 以上文章提到了山岸理论和福山理论中的信任一词。我们认为山岸提倡的一般信任与福 山阐述的观点具有对等关系, 因为两者均认为, 具有较强的内部联系的组织( 他特指家族) 在社 会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而失去了对集团外一般人的信任。山岸的一般信任不仅仅限定于 家族之内, 而是更为普遍的概念。福山指出, 牢固的家族关系阻碍信任向集团外界发展这一问 题, 对此, 山岸( 1998) 主张说, 具有强大内部联系的集团没有理由只限定于家族。由此可见, 福 山强调的信任一词与山岸( 1994) 定义的一般信任具有同等含意, 即一种较强的依恋关系之外 69

的对一般性他人的信任。在中国社会里,人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通过与特定的人建立长期稳 固的关系而感到放心(安心),在这种情况下,安心感的确有利于降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交 易成本,获得暂时利益,但同时也使依恋关系内的人失去与外界交往而获取更大利益的潜在机 会。文章将在下一步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讨论。 理论背景 信任解放理论 信任解放理论(Yamagishi&Y amagishi,.I994)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这一理论包括6 个命题:()信任只有在社会不确实情况下才有存在意义。社会不确实性的定义是当行为对象 者受到诱惑而行为不正时,行为者一方不能正确判断行为对象的意图,比如,市场上充斥着伪 造商品,消费者因为不能区别真假品而遭受损失,卖者却由于伪造商品而营利。(2)解决社会 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最普通的办法是建立依恋关系,即与可靠对象形成稳固关系,这是因 为与特定对象的持续交往降低了被欺骗的可能性。(3)特定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减低社会的不 确实性,但同时也带来机会代价”或者说失去可能从外人那儿获得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机会 代价高的时候与特定伙伴维持依恋关系并非有利。一般来说,在机会代价低的社会,建立相互 依恋关系是解决社会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对于流动性高、机会多的社会,与 特定伙伴保持依恋关系便相对无利。(4)因此,在机会代价高的社会情景下,依恋关系变成一 种损失而非一种资产。(5)高信任者(意指对一般人具有高信任者)比较容易脱离为减低社会 不确实性而形成的依恋关系。(6因此,在社会不确实性和机会代价都很高的情景下,高信任 者比低信任者能更多地利用外界机会而获得成功。 在信任解放理论的基础上,山岸等(1994)在美国和日本实施了问卷调查,比较了日、美的 信任水平,其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假设。 日、美信任水平的差异 先行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美国人比日本人更信任一般人(T.Y amagishi,I988aM. Yamgishi&Y amag ishi,.1989,。比如,T.山岸(1988a)采用了8个项目的信任量度,证明了美 国人(N=852)的一般信任平均值比日本人(N=212)高出三分之二,类似的结果在M.山岸等 (1989)的研究里再次得到证实。此外,山岸等(1994.1988使用了6个项目、5点量尺的信任 量度进行了日、美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美国学生和一般人的信任感均高于同样的日本被试。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对象是学生,但由统计数理研究所(ISM)(C.Hayashi,T.Suzuki,.G.Suzuki &Murak ami,.1982)采用代表性国民调查对象进行了更具系统性的研究得到了同样的日、美差 异,例如,对这一问题:“你认为你可以信任大多数人,还是时刻提防他人为好?”,47%的美国人 (N=1571)回答“可以信任大多数人”,而只有26%的日本人(N=2032)给予了同样回答。同 样,对另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乐于助人呢,还是只顾自己?”,47%的美国人回 答大多数人都乐于助人,而作同样回答的日本人只有19%。 以上结果表明,虽然福山(1995认为日本是一个高信任社会,但实证研究证实了美国比日 本信任感高。对于日、美存在的信任差异,山岸等(1994指出,日本的社会和贸易关系(例如日 本的系列”体系)是在一种约定关系中产生的相互间的安心(放心),而非对他人是否值得信任 的一种信息不足的判断之意义上的信任(一般信任)。 研究目的 0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

的对一般性他人的信任。在中国社会里, 人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 通过与特定的人建立长期稳 固的关系而感到放心( 安心) , 在这种情况下, 安心感的确有利于降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交 易成本, 获得暂时利益, 但同时也使依恋关系内的人失去与外界交往而获取更大利益的潜在机 会。文章将在下一步对这一问题作详细讨论。 理论背景 信任解放理论 信任解放理论( Yamag ishi & Yamagishi, 1994) 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背景, 这一理论包括 6 个命题: ( 1) 信任只有在社会不确实情况下才有存在意义。社会不确实性的定义是当行为对象 者受到诱惑而行为不正时, 行为者一方不能正确判断行为对象的意图, 比如, 市场上充斥着伪 造商品, 消费者因为不能区别真假品而遭受损失, 卖者却由于伪造商品而营利。( 2) 解决社会 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最普通的办法是建立依恋关系, 即与可靠对象形成稳固关系, 这是因 为与特定对象的持续交往降低了被欺骗的可能性。( 3) 特定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减低社会的不 确实性, 但同时也带来/ 机会代价0或者说失去可能从外人那儿获得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机会 代价高的时候与特定伙伴维持依恋关系并非有利。一般来说, 在机会代价低的社会, 建立相互 依恋关系是解决社会不确实性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办法, 但对于流动性高、机会多的社会, 与 特定伙伴保持依恋关系便相对无利。( 4) 因此, 在机会代价高的社会情景下, 依恋关系变成一 种损失而非一种资产。( 5) 高信任者( 意指对一般人具有高信任者) 比较容易脱离为减低社会 不确实性而形成的依恋关系。( 6) 因此, 在社会不确实性和机会代价都很高的情景下, 高信任 者比低信任者能更多地利用外界机会而获得成功。 在信任解放理论的基础上, 山岸等( 1994) 在美国和日本实施了问卷调查, 比较了日、美的 信任水平, 其结果支持了他们的假设。 日、美信任水平的差异 先行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 美国人比日本人更信任一般人( T. Yamag ishi, 1988a, M . Yamgishi & Yamag ishi, 1989) 。比如, T. 山岸( 1988a) 采用了 8 个项目的信任量度, 证明了美 国人( N= 852) 的一般信任平均值比日本人( N= 212) 高出三分之二, 类似的结果在 M. 山岸等 ( 1989) 的研究里再次得到证实。此外, 山岸等( 1994, 1988a) 使用了 6 个项目、5 点量尺的信任 量度进行了日、美问卷调查, 其结果表明, 美国学生和一般人的信任感均高于同样的日本被试。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对象是学生, 但由统计数理研究所( ISM) ( C. Hayashi, T. Suzuki, G. Suzuki & Murakami, 1982) 采用代表性国民调查对象进行了更具系统性的研究得到了同样的日、美差 异, 例如, 对这一问题: / 你认为你可以信任大多数人, 还是时刻提防他人为好?0, 47% 的美国人 ( N= 1 571) 回答/ 可以信任大多数人0, 而只有 26%的日本人( N= 2 032) 给予了同样回答。同 样, 对另一个问题: / 你认为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乐于助人呢, 还是只顾自己?0, 47% 的美国人回 答大多数人都乐于助人, 而作同样回答的日本人只有 19% 。 以上结果表明, 虽然福山( 1995) 认为日本是一个高信任社会, 但实证研究证实了美国比日 本信任感高。对于日、美存在的信任差异, 山岸等( 1994) 指出, 日本的社会和贸易关系( 例如日 本的/ 系列0体系) 是在一种约定关系中产生的相互间的安心( 放心) , 而非对他人是否值得信任 的一种信息不足的判断之意义上的信任( 一般信任) 。 研究目的 70

以上,我们讨论了家族文化容易形成长期的私人亲密关系.交往范围限制在狭窄的既定关 系内,而缺乏和非亲属建立新型的交往关系和信任关系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与家族文化倾向 较小的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的信任水平不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测试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 平,并与日、美进行比较。另外,考虑到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社会的关系网络带来的显著 变化有可能刺激新的人际信任的形成,对此.我们将从异文化比较的视点考查社会关系网络的 本质和作用及其对信任的影响。 假设 在先行研究中,山岸等(1994)阐明了相互依恋关系的网络在日本比在美国起到重要的作 用,并证实美国人比日本人更信任一般人。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中国人在世俗生活中与人交往建立关系 时,普遍根据人与己之间的关系前提来做出对相互之间关系的判断和对行为反应的选择。过 分强调关系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热衷于拉关系,送人情,忽视和削弱了制度保障的力量。“关 系”和“人情”是影响中国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两个词常用来描述中国的社会关系网。 季卫东(音译,1995曾摘录了《纽约》时报记者巴特费尔德(Fox Butterfield对关系”绝妙的描 述:“这些联系犹如一连串看不见的丝线把中国人相互拴在一起,其抗张强度是西方的友谊所 远不能及的。·关系’制造了一个社会磁场使中国人在里面变动游移,对有联系和毫无联系的 人有着清醒的意识”。达顿(Dutton,1992)指出,工具主义的“关系”一旦变得强有力的时候就 会危及正当的政府调节手段而使平等竞争变得困难。至于“人情”,中国社会的人际相互关系 主要依靠互惠互利待遇,中国人相信行为、人以及超自然的因素都具有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 因而从行为的反应和结果来考虑问题。中国的人际关系靠彼此间的帮助和保证来调节,即人 情交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行为受到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人情”网的强烈支配和 限制。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牢固而紧密联系的小圈子里,这种社会网是难于形成的。 以上的讨论,提示了“关系”和“人情”强有力的存在制约着中国人在相互关系中的行为。 福山(1995)论述说,日本在产业构造方面类似美国,两国都拥有大型经济组织:而日本在社会 组织方面不同于中国,因为日本比中国较少依赖氏族关系。中国的关系”网带有很强的私人 性,而且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圈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占据中心的人物有着个人联系。与此相 比.日本的系列”组织或者说贸易网,却是一种决然不同的稳固性相互依赖关系,网内成员趋 于在互惠基础上进行交易。日本的“系列”体系具有庞大的规模,超出家族和氏族关系,扩大到 种类繁多的社会中间组织。福山(1995)指出,“‘系列成员靠一种交叉型股份拥有制的完善系 统而非正规的法律联系接合在一起”。从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假设相互依恋关系网络在中国社 会比在日本社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出,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比日本人低,换言之,中国人 在既定关系外的信任比美国人或日本人更缺乏。其次,如果说“关系”和“人情”之类的依恋关 系跟一般信任是一种负面联系,那么我们推测当这类制约性关系不存在的条件下,中国人将会 提高对一般人的信任。 根据以上推论,我们的假设可以归纳为3个:(1)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比日本人低:(2) 在日中国人比大陆中国人更倾向于信任一般人:基于这两个假说,我们预测(3)在人际交往中, 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注重关系取向。对于这三个假设,我们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实施了三次问卷 调查来进行考查。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mtp://www

以上, 我们讨论了家族文化容易形成长期的私人亲密关系, 交往范围限制在狭窄的既定关 系内, 而缺乏和非亲属建立新型的交往关系和信任关系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与家族文化倾向 较小的国家相比, 中国社会的信任水平不高。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试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 平, 并与日、美进行比较。另外, 考虑到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社会的关系网络带来的显著 变化有可能刺激新的人际信任的形成, 对此, 我们将从异文化比较的视点考查社会关系网络的 本质和作用及其对信任的影响。 假设 在先行研究中, 山岸等( 1994) 阐明了相互依恋关系的网络在日本比在美国起到重要的作 用, 并证实美国人比日本人更信任一般人。 在人际关系方面, 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中国人在世俗生活中与人交往建立关系 时, 普遍根据人与己之间的关系前提来做出对相互之间关系的判断和对行为反应的选择。过 分强调关系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热衷于拉关系, 送人情, 忽视和削弱了制度保障的力量。/ 关 系0和/ 人情0是影响中国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因素, 这两个词常用来描述中国的社会关系网。 季卫东( 音译, 1995) 曾摘录了5纽约6时报记者巴特费尔德( Fox Butterfield) 对/ 关系0绝妙的描 述: / 这些联系犹如一连串看不见的丝线把中国人相互拴在一起, 其抗张强度是西方的友谊所 远不能及的。-关系. 制造了一个社会磁场使中国人在里面变动游移, 对有联系和毫无联系的 人有着清醒的意识0。达顿( Dutton, 1992) 指出, 工具主义的/ 关系0 一旦变得强有力的时候就 会危及正当的政府调节手段而使平等竞争变得困难。至于/ 人情0, 中国社会的人际相互关系 主要依靠互惠互利待遇, 中国人相信行为、人以及超自然的因素都具有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 因而从行为的反应和结果来考虑问题。中国的人际关系靠彼此间的帮助和保证来调节, 即人 情交换。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中国人的行为受到错综复杂的/ 关系0和/ 人情0网的强烈支配和 限制。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牢固而紧密联系的小圈子里, 这种社会网是难于形成的。 以上的讨论, 提示了/ 关系0和/ 人情0 强有力的存在制约着中国人在相互关系中的行为。 福山( 1995) 论述说, 日本在产业构造方面类似美国, 两国都拥有大型经济组织; 而日本在社会 组织方面不同于中国, 因为日本比中国较少依赖氏族关系。中国的/ 关系0网带有很强的私人 性, 而且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 圈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占据中心的人物有着个人联系。与此相 比, 日本的/ 系列0组织或者说贸易网, 却是一种决然不同的稳固性相互依赖关系, 网内成员趋 于在互惠基础上进行交易。日本的/ 系列0体系具有庞大的规模, 超出家族和氏族关系, 扩大到 种类繁多的社会中间组织。福山( 1995) 指出,/ -系列. 成员靠一种交叉型股份拥有制的完善系 统而非正规的法律联系接合在一起0。从这些文化差异, 我们假设相互依恋关系网络在中国社 会比在日本社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因此得出, 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比日本人低, 换言之, 中国人 在既定关系外的信任比美国人或日本人更缺乏。其次, 如果说/ 关系0和/ 人情0之类的依恋关 系跟一般信任是一种负面联系, 那么我们推测当这类制约性关系不存在的条件下, 中国人将会 提高对一般人的信任。 根据以上推论, 我们的假设可以归纳为 3 个: ( 1) 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比日本人低; ( 2) 在日中国人比大陆中国人更倾向于信任一般人; 基于这两个假说, 我们预测( 3) 在人际交往中, 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注重关系取向。对于这三个假设, 我们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实施了三次问卷 调查来进行考查。 71

第一调查 方法 被试.中国的抽样调查于1997年5月在云南省进行。作答者为昆明市居民(N=138)和 保山市居民(N=525)。作答者分为大学生和一般人两种类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和先 前的日、美研究对象做比较。有效答卷共收集了663份,调查对象的基本属性如表1所示。 表1 大陆被试的分类和基本属性 (单位:人) 昆 明 保山 总 计 人数 138 525 663 男 40 259 299 女 95 264 359 年龄 17一72(平均:269 17-70平均:22.4) 学生 47 471 518 88(教师:40公司职员:16 技术人 52(教师:26公司职员:2 技术人员: 一般人 140 员:13公务员:7工人:14农民:4) 8公务员:9工人:6农民:1) 都市出身 101 173 274 农村出身 34 350 384 汉族 125 433 558 少数民族 10 90 100 注:来 由于漏答,总计人数不等于100%。 在统计分析中,本文使用了日本和美国的数据(Yamagishi&Yamag ishi,1994)进行国际 比较。日本被试包括928名大学生和208名一般市民:美国被试包括246名大学生和265名 一般市民。与日、美被试对照来看,中国被试包含较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般人中包括较多 的教师和年青人。 步骤.中国被试中的大学生分别是昆明和保山某大学的学生,调查在教室内进行,问卷当 场回收。一般人作答者主要来自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在职人员。 问卷设计.本调查使用了山岸等(1994研究中的问卷题项。最初的英文原文的内容主要 是测试人们的一般信任.程度以5点量尺测量(1=“反对”:5=“赞成”),问卷由本文第一作者 翻译成中文,经过逆翻译的对照比较证明了中英文内容上的一致性。 结果 首先,我们使用15个与一般信任有关的项目分别在中、日、美的大学生和一般人集体被试 进行了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得到同样的两个因素:一般信任和戒心,这两个因素与先前 研究的结果一致(例:M.Yamagishi&Y amagishi,.1989:Yamagishi&Yamagishi,.1994)。由于 在中、日、美被试中,对大学生和一般人分别进行了因素分析得到了同样的因素,因此,本文采 用了集体被试(大学生及一般人)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正如表2所示,题项1、3、4、6、9、12、 27和33构成一般信任因素。一般信任是本研究的中心变量,我们将主要讨论一般信任:戒心 因素不是本文的中心内容,在此.我们将不作戒心的分析。对戒心和信任的两者关系有待于今 2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

第一调查 方法 被试. 中国的抽样调查于 1997 年 5 月在云南省进行。作答者为昆明市居民( N = 138) 和 保山市居民( N= 525) 。作答者分为大学生和一般人两种类型,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和先 前的日、美研究对象做比较。有效答卷共收集了 663 份, 调查对象的基本属性如表 1 所示。 表 1 大陆被试的分类和基本属性 ( 单位: 人) 昆 明 保 山 总 计 人数 138 525 663 男 40 259 299 女 95 264 359 年龄 17 ) 72( 平均: 261 9) 17) 70( 平均: 2214) 学生 47 471 518 一般人 88( 教师: 40 公司职员: 16 技术人 员: 13 公务员: 7 工人: 14 农民: 4) 52( 教师: 26 公司职员: 2 技术人员: 8 公务员: 9 工人: 6 农民: 1) 140 都市出身 101 173 274 农村出身 34 350 384 汉族 125 433 558 少数民族 10 90 100 注: * 由于漏答, 总计人数不等于 100% 。 在统计分析中, 本文使用了日本和美国的数据( Yamagishi & Yamag ishi, 1994) 进行国际 比较。日本被试包括 928 名大学生和 208 名一般市民; 美国被试包括 246 名大学生和 265 名 一般市民。与日、美被试对照来看, 中国被试包含较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一般人中包括较多 的教师和年青人。 步骤. 中国被试中的大学生分别是昆明和保山某大学的学生, 调查在教室内进行, 问卷当 场回收。一般人作答者主要来自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在职人员。 问卷设计. 本调查使用了山岸等( 1994) 研究中的问卷题项。最初的英文原文的内容主要 是测试人们的一般信任, 程度以 5 点量尺测量( 1= / 反对0; 5= / 赞成0) , 问卷由本文第一作者 翻译成中文, 经过逆翻译的对照比较证明了中英文内容上的一致性。 结果 首先, 我们使用 15 个与一般信任有关的项目分别在中、日、美的大学生和一般人集体被试 进行了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 , 得到同样的两个因素: 一般信任和戒心, 这两个因素与先前 研究的结果一致( 例: M. Yamagishi & Yamagishi, 1989; Yamagishi & Yamagishi, 1994) 。由于 在中、日、美被试中, 对大学生和一般人分别进行了因素分析得到了同样的因素, 因此, 本文采 用了集体被试( 大学生及一般人) 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正如表 2 所示, 题项 1、3、4、6、9、12、 27 和 33 构成一般信任因素。一般信任是本研究的中心变量, 我们将主要讨论一般信任; 戒心 因素不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在此, 我们将不作戒心的分析。对戒心和信任的两者关系有待于今 72

后的研究。 表2信任项目的因素分析结果(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 with Varimax Rotation) 日本 美国 中国 项 目 F1 F2 F1 F2 FI F2 一般信任: 1.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诚实的。 -.21.60 .67 -.19.61-.20 4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善良的。 -,28.68.66-,21.65,09 9.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 -.37.58 .71-.26.71-.23 12.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 .06.64 .64 .04.44.24 33.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将做出相应回报。 -.01.57 .61 -.04.41.19 3.我相信他人。 -.20.61 .47 -,01 .44-,16 6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 .39 .51 .67 -.06.46-.18 27.完全信任别人常常带来欢喜的而不是悲惨的结局。 -.27.46.53-.14.24-.02 戒心: 14.不论口头怎么说.大多数人的内心并不愿折腰助人。 .63-.06.06 .63 -.02.57 11.人总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64-.00-.01.61-.02.59 7.这个社会里有许多伪君子。 .61-.16-.27.44-.12.55 *5.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用总担心受欺骗。 .49-.20-.40.48-.32.37 2只要假定人人都带有邪恶倾向,自己就能避免困境。 .49-.17-.06.66-.01.34 13.人们通常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相信别人。 .64-.27-.18.50-.11.55 10.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必须提防,否则可能被人利用。 .62-.20-.24.65-.05.44 注:04以上的负荷量以黑体字表示。 *反转项目,转换前的第一因素及第二因素的Eg©nvalue分别是:日本452和1.41:美国425和1.7:中国274 和1.5。 一般信任因素中负荷量大的8个项目是有关一般人的诚实和可信性问题,我们用这8个 项目再次作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因素的特征值Eigenvalue(转换前分别为中国2.24, 日本3.12,美国3.30.其中中国最低。三种被试间的差表明,一般信任的8个项目在日本和美 国表现为较强的一次元结构,但中国的结构较复杂,也就是说,第一因子在日、美被试中解释了 很大程度的变异,但中国却非如此。此外,从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信赖系数的比较来看,日本 为a=0.27.美国为α=0.79.中国a=0.59.中国也是最低的。这两个结果提示了该8个有关 一般信任的项目在中国被试中并不是一次元结构,或者说.一般信任在中国被试中不是一次 元。为了探清一般信任因素的内涵,我们在三种被试中对8个项目的平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 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三种被试的平均数之间的分散虽无大的差异,但中国的平均数构成奇 特:有的项目(1、4、9)平均数最高:有的项目(3、6、27平均数最低。这一结果强有力地说明,由 这8个项目测出的一般信任在中国不是一次元结构。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73 ttp://www

后的研究。 表 2 信任项目的因素分析结果( 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 with Varimax Rotation) 项 目 日本 美国 中国 F1 F2 F1 F2 F1 F2 一般信任: 11 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诚实的。 - 1 21 1 60 1 67 - 119 1 61 - 120 41 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 善良的。 - 1 28 1 68 1 66 - 121 1 65 1 09 91 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 - 1 37 1 58 1 71 - 126 1 71 - 123 121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 106 1 64 1 64 1 04 1 44 1 24 331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将做出相应回报。 - 1 01 1 57 1 61 - 104 1 41 1 19 31 我相信他人。 - 1 20 1 61 1 47 - 101 1 44 - 116 61 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 139 1 51 1 67 - 106 1 46 - 118 271 完全信任别人常常带来欢喜的而不是悲惨的结局。 - 1 27 1 46 1 53 - 114 1 24 - 102 戒心: 141 不论口头怎么说, 大多数人的内心并不愿折腰助人。 163 - 106 1 06 1 63 - 102 1 57 111 人总是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 1 64 - 100 - 101 1 61 - 102 1 59 71 这个社会里有许多伪君子。 161 - 116 - 127 1 44 - 112 1 55 * 51 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用总担心受欺骗。 149 - 120 - 140 1 48 - 132 1 37 21 只要假定人人都带有邪恶倾向, 自己就能避免困境。 149 - 117 - 106 1 66 - 101 1 34 131 人们通常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相信别人。 164 - 127 - 118 1 50 - 111 1 55 101 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必须提防, 否则可能被人利用。 162 - 120 - 124 1 65 - 105 1 44 注: 01 4 以上的负荷量以黑体字表示。 * 反转项目, 转换前的第一因素及第二因素的 Eigenvalue 分别是: 日本 41 52 和 11 41; 美国 41 25 和 11 7; 中国 21 74 和 11 5。 一般信任因素中负荷量大的 8 个项目是有关一般人的诚实和可信性问题, 我们用这 8 个 项目再次作了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 第一因素的特征值 Eig envalue( 转换前) 分别为中国 2124, 日本 3112, 美国 3130, 其中中国最低。三种被试间的差表明, 一般信任的 8 个项目在日本和美 国表现为较强的一次元结构, 但中国的结构较复杂, 也就是说, 第一因子在日、美被试中解释了 很大程度的变异, 但中国却非如此。此外, 从一般信任 8 个项目的信赖系数的比较来看, 日本 为A= 0127, 美国为A= 0179, 中国A= 0159, 中国也是最低的。这两个结果提示了该 8 个有关 一般信任的项目在中国被试中并不是一次元结构, 或者说, 一般信任在中国被试中不是一次 元。为了探清一般信任因素的内涵, 我们在三种被试中对 8 个项目的平均数进行了比较, 结果 如表 3 所示。可以看出, 三种被试的平均数之间的分散虽无大的差异, 但中国的平均数构成奇 特: 有的项目( 1、4、9) 平均数最高; 有的项目( 3、6、27) 平均数最低。这一结果强有力地说明, 由 这 8 个项目测出的一般信任在中国不是一次元结构。 73

表3 一般信任项目的平均数比较 项 目 中国 在日中国人 日本 美国 (N=663) (N=56(N=1136)(N=443) 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平均值) 3.56 374 3.36 374 (0.64) (0.75) (073) (064④ 1.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诚实的。 4.01 413 3.29 3.72 (1.27) (1.24) (1.34) (1.10) 4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善良的。 4.23 441 3.36 371 (1.16) (099) (1.19) (099 9.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 3.82 357 2.64 356 (1.30) (1.28) (1.22) (1.06 12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 4.16 417 3.51b 422 (1.14) (1.04) (1.21) (073) 33.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将做出相应回报。 4.07 411 4.29 3.93” (1.13) (1.07) (089) (094 3我相信他人。 3.24 382* 3.74 443 (1.32) (1.19) (1.1) (089 6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 2.89 280 296" 31中 (1.38) (1.42) (1.21) (1.07 27.完全信任别人常常带来欢喜的而不是悲惨的结局。 2.08 29 3.09 318 (1.24) (1.39) (1.17) (1.18周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标准偏差。 右上方附有不同英文字母的平均数之间存在若显著差异:Pq0.05(Tukey's studentized range test)。 在日中国人的平均数为第二调查的结果。 右上方附有·字号的平均数之间存在若显著差异:P40.05(t-tst)。 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被试中,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平均数与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完全 一致的模式,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一个三因素结构,从表4可以看出,因素负荷量和平均数之间 的构成相互吻合。以上结果均表明一般信任的8个项目在中国被试中由相关的三个部分所组 成,与日美的结构有所不同。 表4 一般信任的平均值和因素分析结果的比较(中国) (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 with Varimax Rotating) 项目 平均值 第1因素 第2因素 第3因素 高 0.78 -003 008 4 高 081 0.07 004 9 高 0.70 0.14 031 3 低 0.23 -006 067 6 低 033 0.04 044 27 低 -0.31 0.09 070 12 中 0.01 0.80 015 33 中 011 0.81 -008 注:黑体字表示高负荷项目。 平均值表示美、中、日三国组间的比较。 中国的这种三要素结构反映了一般信任的什么特征呢?第一因素代表人性:1.大多数人 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

表 3 一般信任项目的平均数比较 项 目 中国 ( N= 663) 在日中国人 ( N= 56) 日本 ( N= 1136) 美国 ( N= 443) 一般信任( 8 个项目的平均值) 3156 a 31 74 3136 b 31 74 c ( 01 64) ( 01 75) ( 01 73) ( 01 64) 11 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诚实的。 4101 a 41 13 3129 b 31 72 c ( 11 27) ( 11 24) ( 11 34) ( 11 10) 41 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 善良的。 4123 a 41 41 3136 b 31 71 c ( 11 16) ( 01 99) ( 11 19) ( 01 99) 91 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 3182 a 31 57 2164 b 31 56 c ( 11 30) ( 11 28) ( 11 22) ( 11 06) 121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 4116 a 41 17 3151 b 41 22 a ( 11 14) ( 11 04) ( 11 21) ( 01 73) 331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将做出相应回报。 4107 a 41 11 4129 b 31 93 a ( 11 13) ( 11 07) ( 01 89) ( 01 94) 31 我相信他人。 3124 a 31 82 * 3174 b 41 43 c ( 11 32) ( 11 19) ( 111) ( 01 89) 61 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 2189 a 21 80 21 96 a 3117 b ( 11 38) ( 11 42) ( 11 21) ( 11 07) 271 完全信任别人常常带来欢喜的而不是悲惨的结局。 2108 a 21 9 * 3109 b 3118 b ( 11 24) ( 11 39) ( 11 17) ( 11 18) 注: 括号内数字表示标准偏差。 右上方附有不同英文字母的平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P ¸ 01 05( Tukey. s studentized range t est) 。 在日中国人的平均数为第二调查的结果。 右上方附有* 字号的平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P ¸ 01 05(t- t est) 。 更有意思的是, 在中国被试中, 一般信任( 8 个项目) 的平均数与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完全 一致的模式,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一个三因素结构, 从表 4 可以看出, 因素负荷量和平均数之间 的构成相互吻合。以上结果均表明一般信任的 8 个项目在中国被试中由相关的三个部分所组 成, 与日美的结构有所不同。 表 4 一般信任的平均值和因素分析结果的比较( 中国) ( 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Analysis with Varimax Rotating) 项目 平均值 第 1 因素 第 2 因素 第 3 因素 1 高 01 78 - 01 03 0108 4 高 01 81 0107 0104 9 高 01 70 0114 0131 3 低 01 23 - 01 06 0167 6 低 01 33 0104 0144 27 低 - 01 31 0109 0170 12 中 01 01 0180 0115 33 中 01 11 0181 - 01 08 注: 黑体字表示高负荷项目。 平均值表示美、中、日三国组间的比较。 中国的这种三要素结构反映了一般信任的什么特征呢? 第一因素代表人性: 11 大多数人 74

基本上是诚实的:4.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善良的:9.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对于这个因 素,中国的平均数最高。第二因素表现了“人情”:12.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33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将作出相应回报。中国的人情交换多数产生在特定的人之间而不是没有 任何联系的一般人之间。在此,中国在“人情”因素上得到的平均数只占中位,介于日美之间, 可以说这一因素对于中国人无代表性。第三个因素的项目表现了信任行为:3.我相信他人: 6.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27.完全信任别人常常带来欢喜的而不是悲惨的结局。对于这三个 项目,中国与日、美相比得到的平均数是低。此外,我们还发现,信任行为与人性两者之间的相 关性为中国最低(r=0.31),美国其次(r=0.49,日本最高(r=0.56,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国 对人性善良的信任并非意味着必然采取信任行为。 根据信任解放理论(Y magishi&Yamagishi,I994)的观点,如果外界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人们便乐于脱离依恋关系,因为继续留在关系内必然要付出代价。对此,中国被试的数据分析 得到了支持性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在一般信任三因子的各项平均数中,一般人高于学生, 在都市长大的人高于在农村长大的人,大都市居民高于小都市居民。这些倾向意味着一般人 和大都市的人比学生和小都市的人更信任他人,因为前者比后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外界机会。 表5 中国被试分类及一般信任平均数(3因素各项目)比较 总平均 人性善良 人情 信任行为 3.51 3.95 407 270 学生(N=518) (0.63) (0.99, (093) (0.83) 3.76 429 429 289 (0.60) (0.86 (082) (0.95) 一般人(N=140) t(227)=433 t(244.9)=3.91 t(2246=2.76 t(200)=2.18 P<.01 P<.01 P<.01 P<.03 在农村长大 3.55 406 407 270 (N=384 (.64 (095 (096) (0.87) 3.58 3.96 280 419 在都市长大 (0.63) (1.02 (0.85) (085) (N=274 t(594.2)=0.7 t(562.4)=1.23 t(5948)-1.5 t(626)=1.74P<.08 P<.5 P<.21 P<.13 小都市居民 3.53 3.99 408 272 (N=525 (0.65 (098) (094) (0.87) 3.67 415 421 282 大都市居民 (0.58) (0.93 (085) (0.82) (N=138) t(235.3)=235 t(221.6)=1.86 t(2332=1.55 t(225.3)=1.33 P<.02 P<.06 P<.12 P<.19 讨论 第一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人相信人性善良并不意味着对他人有较高的一般信任,而在美 国和日本,对人性的信任即表示对一般人的信任。与日、美相比,中国人对人性的善良抱有较 强的信念,但这种对人性表面上的高评价并不促进信任行为,这一结果无疑对本研究的第一个 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也提示了一般信任量度在测试中国人的时候并非是一次元结构,也 就是说,在测定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感时,单凭对人性善良的评价是不足以用来定论信任高低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tp://www

基本上是诚实的; 41 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 善良的; 91 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对于这个因 素, 中国的平均数最高。第二因素表现了/ 人情0: 121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也将信任对方; 331 受人信任时大多数人将作出相应回报。中国的人情交换多数产生在特定的人之间而不是没有 任何联系的一般人之间。在此, 中国在/ 人情0因素上得到的平均数只占中位, 介于日美之间, 可以说这一因素对于中国人无代表性。第三个因素的项目表现了信任行为: 31 我相信他人; 61 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 271 完全信任别人常常带来欢喜的而不是悲惨的结局。对于这三个 项目, 中国与日、美相比得到的平均数是低。此外, 我们还发现, 信任行为与人性两者之间的相 关性为中国最低( r= 0131) , 美国其次( r= 0149) , 日本最高( r = 0156) , 这一结果表明, 在中国 对人性善良的信任并非意味着必然采取信任行为。 根据信任解放理论( Ymagishi & Yamagishi, 1994) 的观点, 如果外界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人们便乐于脱离依恋关系, 因为继续留在关系内必然要付出代价。对此, 中国被试的数据分析 得到了支持性结果。从表 5 可以看出, 在一般信任三因子的各项平均数中, 一般人高于学生, 在都市长大的人高于在农村长大的人, 大都市居民高于小都市居民。这些倾向意味着一般人 和大都市的人比学生和小都市的人更信任他人, 因为前者比后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外界机会。 表 5 中国被试分类及一般信任平均数( 3 因素各项目) 比较 总平均 人性善良 人情 信任行为 学生( N= 518) 3151 ( 0163) 31 95 ( 01 99) 41 07 ( 01 93) 21 70 ( 01 83) 一般人( N= 140) 3176 ( 0160) t( 227) = 41 33 P< 101 41 29 ( 01 86) t( 24419) = 3191 P< 1 01 41 29 ( 01 82) t( 2241 6) = 2176 P< 1 01 21 89 ( 01 95) t( 200) = 2118 P< 1 03 在农村长大 ( N= 384) 3155 ( 164) 41 06 ( 01 95) 41 07 ( 01 96) 21 70 ( 01 87) 在都市长大 ( N= 274) 3158 ( 0163) t( 59412) = 017 P< 1 5 31 96 ( 11 02) t( 56214) = 1123 P< 1 21 41 19 ( 01 85) t( 626) = 1174P< 1 08 21 80 ( 01 85) t( 5941 8) = 11 5 P< 1 13 小都市居民 ( N= 525) 3153 ( 0165) 31 99 ( 01 98) 41 08 ( 01 94) 21 72 ( 01 87) 大都市居民 ( N= 138) 3167 ( 0158) t( 2351 3) = 21 35 P< 102 41 15 ( 01 93) t( 22116) = 1186 P< 1 06 41 21 ( 01 85) t( 2331 2) = 1155 P< 1 12 21 82 ( 01 82) t( 2251 3) = 11 33 P< 1 19 讨论 第一调查的结果表明: 中国人相信人性善良并不意味着对他人有较高的一般信任, 而在美 国和日本, 对人性的信任即表示对一般人的信任。与日、美相比, 中国人对人性的善良抱有较 强的信念, 但这种对人性表面上的高评价并不促进信任行为, 这一结果无疑对本研究的第一个 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 同时也提示了一般信任量度在测试中国人的时候并非是一次元结构, 也 就是说, 在测定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感时, 单凭对人性善良的评价是不足以用来定论信任高低 75

的。 在中国,信任不相识的人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作答者对信任行为”的回答与对人性 善良”的信任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们的设想一中国在既存关 系外的信任比美国甚至日本都稀少。我们认为关系网的束缚力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中国人与 关系外者合作的机会(或必要性),其结果使很多中国人意识不到信任不认识的人可能带来的 利益。我们认为中国人这种对人性善良的信任和信任行为的不协调可能是受到儒教“性本善” 传统教育的影响,使中国人不论是否信任他人,都普遍认为大多数人是好的、善良的。再者,中 国人倾向于对人作肯定评价以表现得不太极端,容易被接受以保持协调和睦,在传统文化中这 似乎是一种社会期待。此外,中国人习惯于在熟人圈子里相互来往,而不太需要和圈外人打交 道,因而导致他们对外人的较低信任。 在本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这也许是因为该调查 收集到的少数民族被试大多生活在汉族地区,享有和汉族一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工作条件而 在很大程度上己趋于同化的缘故。 第二调查 方法 为了比较大陆中国人和海外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我们在1998年10月以生活在日本 的中国人为对象进行了附加性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在两次调查中比较一般信任水平以及一 般信任的构造。问卷是以中文进行的。 被试.调查对象是56名日本札幌的中国留学生及其配偶,其中男33人,女23人,年龄介 于23~50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大多数作答者是在学中的研究生,来日前已就职和结婚。 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和一般人而不是学生更具有可比性。问卷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时 收集的,收集者对大家说明这是一次比较大陆和海外中国人的调查并获得留学生的协助,问卷 完成后当即被回收。 结果 首先,本文采用一般信任的8个项目进行了因素分析,其结果与第一调查的同样分析结果 比较(见图1)。第一因素的Eigenvalue为在日中国人(3.27大大高于大陆中国人(2.24。同 样,该8个项目的信赖系数也一致表示,在日中国人(α=0.77高于大陆中国人(a=0.59)。这 两项结果表明,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结构非常接进于日本和美国,换言之,在 日中国人的信任结构不同于大陆中国人(多元结构),而类似于日、美(一次元结构。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中国、美国、日本以及在日中国人4种被试的一般信任8个项目的平均 数。从图2可以看出.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的总平均值(m=3.74)高于大陆中国人(m= 3.56),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平均数都高于大陆中国人,特别是在“信任行为”因素上(第一调查中 一般信任的3因素之一)相差较大。本调查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第二个假设一在日中国人比 大陆中国人更倾向于信任一般人。 讨论 第二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人际信任中,“关系”和人情”是影响大陆中国人的重要因 素,但是中国人一旦脱离了这两项因素的束缚,就增强了对他人的信任倾向。山岸等(1994)主 张说“信任需要社会不确实性的存在:如果没有社会不确实性,信任就不能独立存在”。在日中 6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

的。 在中国, 信任不相识的人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 作答者对/ 信任行为0的回答与对/ 人性 善良0的信任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们的设想 ) 中国在既存关 系外的信任比美国甚至日本都稀少。我们认为关系网的束缚力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中国人与 关系外者合作的机会( 或必要性) , 其结果使很多中国人意识不到信任不认识的人可能带来的 利益。我们认为中国人这种对人性善良的信任和信任行为的不协调可能是受到儒教/ 性本善0 传统教育的影响, 使中国人不论是否信任他人, 都普遍认为大多数人是好的、善良的。再者, 中 国人倾向于对人作肯定评价以表现得不太极端, 容易被接受以保持协调和睦, 在传统文化中这 似乎是一种社会期待。此外, 中国人习惯于在熟人圈子里相互来往, 而不太需要和圈外人打交 道, 因而导致他们对外人的较低信任。 在本调查的数据分析中, 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这也许是因为该调查 收集到的少数民族被试大多生活在汉族地区, 享有和汉族一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工作条件而 在很大程度上已趋于同化的缘故。 第二调查 方法 为了比较大陆中国人和海外中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我们在 1998 年 10 月以生活在日本 的中国人为对象进行了附加性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在两次调查中比较一般信任水平以及一 般信任的构造。问卷是以中文进行的。 被试. 调查对象是 56 名日本札幌的中国留学生及其配偶, 其中男 33 人, 女 23 人, 年龄介 于 23~ 50 岁之间, 平均年龄 32 岁。大多数作答者是在学中的研究生, 来日前已就职和结婚。 在一定程度上说, 他们和一般人而不是学生更具有可比性。问卷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时 收集的, 收集者对大家说明这是一次比较大陆和海外中国人的调查并获得留学生的协助, 问卷 完成后当即被回收。 结果 首先, 本文采用一般信任的 8 个项目进行了因素分析, 其结果与第一调查的同样分析结果 比较( 见图 1) 。第一因素的 Eigenvalue 为在日中国人( 3127) 大大高于大陆中国人( 2124) 。同 样, 该 8 个项目的信赖系数也一致表示, 在日中国人( A= 0177) 高于大陆中国人( A= 0159) 。这 两项结果表明, 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 8 个项目) 的结构非常接进于日本和美国, 换言之, 在 日中国人的信任结构不同于大陆中国人( 多元结构) , 而类似于日、美( 一次元结构) 。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中国、美国、日本以及在日中国人 4 种被试的一般信任 8 个项目的平均 数。从图 2 可以看出, 在日中国人的一般信任的总平均值( m= 3174) 高于大陆中国人( m= 3156) , 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平均数都高于大陆中国人, 特别是在/ 信任行为0因素上( 第一调查中 一般信任的 3 因素之一) 相差较大。本调查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第二个假设 ) 在日中国人比 大陆中国人更倾向于信任一般人。 讨论 第二调查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人际信任中, / 关系0和/ 人情0是影响大陆中国人的重要因 素, 但是中国人一旦脱离了这两项因素的束缚, 就增强了对他人的信任倾向。山岸等( 1994) 主 张说/ 信任需要社会不确实性的存在; 如果没有社会不确实性, 信任就不能独立存在0。在日中 76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