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 河北学刊 Jul.,2006 第26卷第4期 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26 No.4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之比较 高玉林,杨洲2 (1.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要]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链、信任图和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从信任结构视之,中西社会信任有着显着差异:中国 社会信任星现为艇式和圆式结构,西方社会信任星现为网式结构,这些是异是导致关于中西信任观,点分战的重要原因。中西信 任结构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的不同是引起中西信任认知是异更深层次的原因。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结构的 两种历史形式,或者说,中西社会信任之间有善结构性不同,这种不阿导致两者功能、作用的差别;中西信任姑构在社会中各自发 挥着孜特的功能和作用,不能简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来评价另一种信任结构,亦不能轻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 [关键词]信任链;信任图:信任网:信任结构:中西比较 「作者简介]高玉林(19刀一),男,河南省鹿邑县人,南京政治学院在读博士生,主攻伦理学。 杨洲(193一),女,河北省石寡庄市人,石享庄学院马列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有、法律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6)04-0043-06[收精日期]2006-03-28 20世纪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 会信任比较的研究。 中的一个热点课题,对信任的研究不断为心理学、伦理 一、有关信任链、信任置与信任网 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所重视,有关中国人信 任行为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大概自 对信任结构的关注在信任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 百年前的史密斯起,后经韦伯、雷丁、福山等人的论述, 韦伯认为,信任有两种方式,即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 西方学术界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中国是一个 前者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 信任程度低的社会。该观点与许多学者对中国社会和 准家族关系之上:后者则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他认 文化的分析密切相关。不唯如此,当代中国正在经历 为,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其特点就是只信 严重信任危机的现实也似乎为此佐证。曾几何时,作 赖和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而不信任外人。郑也夫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 从信任的结构上将之分为人格信任与系统信任,人格 价值和地位。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相互矛盾的悖论,由 信任就是对某个具体人物的信任,亲族、领地、同乡会、 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信任程度真的低 行会中的信任都属于人格信任;系统信任则指对匿名 吗?进一步说,中国人的信任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 者组成的制度系统的信任2()。李伟民、梁玉成通过 低的,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高的?中西杜会信任有 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人信任的结构和特征,其结论是: 何差异?所谓中国社会信任度低的见解可以从这些差 中国人根据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所确定的有选择倾向 异上找到依据吗?或者说,中国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 性的相互信任即特殊信任,与根据有关人性的基本观 合理性何在? 念信仰所确定的对人的信任即普通信任,二者之间并 曾有学者指出,韦伯、福山的观点涉及到中国社会 非相互排斥或相互包容,而是各自独立无明显关联)。 乃至整个华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根本问 不过,上述讨论的与其说是信任结构,不如说是信任的 题,华人社会科学界理当作出全面回应。其后,学者 不同种类。因为这些概念所描述的基本上是信任的不 们通过理论考察或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信任进行 同种类或表现形式,而非信任结构本身。 了较为深人的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但至今仍 《现代汉语词典》对“结构”的解释是“各个组成部 未建立起普适的信任认知模型。本文拟从信任结构的 分的搭配和排列”,或“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 视角出发,初步建构分析中西信任不同的理论模型,探 分的构造”4®)。有据于此,信任的结构即指信任各 究形成中西信任不同结构的根本原因,并试图对上述 个部分的排列方式或组合形式。尽管这并非关于信任 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以期有裨于信任结构和中西社 结构的唯一定义,但它毕竞为深入解析信任结构提供 43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 0( 巧 年 7 月 第 2 6 卷 第 4 期 河 北 学 刊 H e be i A e ad e m i e Jo u m al J u l . , 2《兀巧 V OI . 2 6 N o . 4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之 比较 高玉林 , , 杨 洲, (1 . 南京政治学院 , 江苏 南京 21 (X X) 3 ; 2 . 石家庄学院 , 河北 石 家庄 05 0 35 ) 〔摘 要〕一 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桩 、信任 圈和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 。 从信任 结构视之 , 中西社会信任有肴显著左异: 中国 社会信任呈现为桩式和圈式结构 , 西方社会信任1 现为网式结构 , 这些差异是导致 关于中西信任砚点分坟的t 要原 因 。 中西信 任结构背后 的经济 、社会 、 丈化和法律基拙 的不 同是引起中西信任认知差异更深层 次的原因 。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 结构的 两种历 史形式 , 或者说 , 中西社会信任之 间有着结构性不 同 , 这种不 同导致两者功能 、作用的差别 ; 中西信任结构在社会 中各 自发 挥著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不能简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来评价 另一种信任结构 , 亦不能枉 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 。 【关扭词 1信任桩; 信任 圈; 信任网; 信任结构 ; 中西比校 [作者简介」高玉林(l叨一) , 男 , 河南省鹿邑县人 , 南京政 治学院在读博士生 , 主攻伦理学 。 杨 洲(l梦想一) , 女 ,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人 , 石 家庄学院马列部讲师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法律与丈化研究 。 〔中圈分类号】伪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幼号】l叨 一 彻l( 2以巧)以 一 以片3 一 伪 【收稿日期 』万万巧一 仍 一 28 加 世纪叨 年代以来 , 信任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 中的一个热点课题 , 对信任的研究不断为心理学 、 伦理 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所重视 , 有关中国人信 任行为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不断走向深人 。 大概 自 百年前的史密斯起 , 后经韦伯 、雷丁 、 福山等人的论述 , 西方学术界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 : 中国是一个 信任程度低的社会 。 该观点与许多学者对中国社会和 文化的分析密切相关 。 不唯如此 ,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 严重信任危机的现实也似乎为此佐证 。 曾几何时 , 作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诚信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 价值和地位 。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相互矛盾的悖论 , 由 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 : 中国社会的信任程度真的低 吗? 进一步说 , 中国人的信任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 低的 , 在何种意义和场合上是高的? 中西社会信任有 何差异? 所谓中国社会信任度低的见解可 以从这些差 异上找到依据吗? 或者说 , 中国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 合理性何在? 曾有学者指出 , 韦伯 、福山的观点涉及到中国社会 乃至整个华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根本问 题 , 华人社会科学界理当作 出全面回应〔’】。 其后 , 学者 们通过理论考察或实证分析 , 从不 同角度对信任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 提出了各 自不同的见解 , 但至今仍 未建立起普适的信任认知模型 。 本文拟从信任结构的 视角出发 , 初步建构分析中西信任不同的理论模型 , 探 究形成中西信任不同结构的根本原因 , 并试图对上述 问题给出自己 的解答 , 以期有裨于信任结构和 中西社 会信任比较的研究 。 一 、 有关信任链 、信任圈与信任网 对信任结构的关注在信任研究 中居于重要地位 。 韦伯认为 , 信任有两种方式 , 即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 。 前者以血缘性社 区为基础 , 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 准家族关系之上 ;后者则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 。 他认 为 , 中国人的信任行为属于特殊信任 , 其特点就是只信 赖和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 , 而不信任外人 。 郑也夫 从信任的结构上将之分为人格信任与系统信任 , 人格 信任就提岁寸某个具体人物的信任 , 亲族 、 领地 、 同乡会 、 行会中的信任都属于人格信任; 系统信任则指对匿名 者组成的制度系统的信任[2j ‘图 。 李伟民 、 梁玉 成通过 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人信任的结构和特征 , 其结论是 : 中国人根据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所确定 的有选择倾向 性的相互信任即特殊信任 , 与根据有关人性的基本观 念信仰所确定的对人的信任即普通信任 , 二者之间并 非相互排斥或相互包容 , 而是各 自独立无明显关联[ ’】 。 不过 , 上述讨论的与其说是信任结构 , 不如说是信任的 不同种类 。 因为这些概念所描述的基本上是信任的不 同种类或表现形式 , 而非信任结构本身 。 《现代汉语词典》对 “ 结构 ” 的解释是 “ 各个组成部 分的搭配和排列 ” , 或 “ 建筑物上 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 分的构造 ” [’] (脚) 。 有据于此 , 信任的结构即指信任各 个部分的排列方式或组合形式 。 尽管这并非关于信任 结构的唯一定义 , 但它毕竟为深人解析信任结构提供 4 3
河花学刊 2006·4 了一个思路。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抽象的一种关系和活 的特定性质。 动,其各个组成部分固然较难把握和清晰界定,但它们 所谓信任网是指信任在社会网络中传递所形成的 总会遵循一定的逻辑,从而被加以区分,形成对信任结 网状形态。无数个个人、群体之间的互相交往形成了 构的各种认识。从信任发生、传递的规律来看,信任至 复杂的社会交往网络,而信任在社会网络中传递便会 少展现出链、圈和网三种结构。在此意义上,信任链、 形成信任网。信任网描述的是在社会网络中相互传递 信任圈和信任网是社会信任的三种结构形式。 的信任行为和关系,信任网的基础是个人和群体的网 所谓信任链是指信任在人际传递时的链状形态。 状社会交往结构。从信任角度来看,信任网是信任链 信任在个体间进行人际传递时,就通过这种关系把多 和信任圈所构成的信任网络。信任网最大的特征是复 个个体联结起来,形成信任的链状结构。中间的每个 杂、普遍和相互的信任关系。换言之,一个社会广泛的 个体都是链中的一个结或节点,每个结能否把信任传 信任关系通常呈现为网状结构。这就是说,信任网一 递下去是决定信任链长度的主要因素。此时的信任传 般是指一个社会(比如地区、国家甚至全世界)普遍发 递也就是人际间的信任。信任链最大的特点就是信任 生的信任行为和关系。可见,信任网和“关系网”关于 的多次线形传递。信任链通常存在于社会距离远从而 “网”的界定是不同的。后者其实是指某个利益群体或 不易直接发生信任行为的个体之间。无疑,社会距离 集团的关系,不是普遍行为,与信任圈中“图”的界定相 的远近及其对信任程度的影响是与该社会的结构和文 类似。而信任网的信任传递显然不具有特定的选择 化紧密相关的。在开放、流动和普遍交往的社会中,个 性,不然无从发生普遍的信任行为。 体间信任的建立较为容易,很多情境下可以直接发生 概言之,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链、信任圈和 信任而不需要借助于信任链,即使需要信任链,其长度 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圈中有链, 也不会太长。在封闭、凝滞和交往狭隘的社会里,陌生 网中有圈。换言之,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 的个体之间直接建立信任的难度较大,必须通过信任 过这并不影响信任链和信任圈相对独立形态的存在, 链来建立。同时,在信任链上,信任传递的方向不具有 因为三种结构都能找到赖以依附并借以分界的社会基 选择性,或者不会因信任关系性质变化而致使信任链 础。这就是本文对信任结构的初步理解与建构。信任 终止或断裂。这一点与信任圈有所不同。此外,信任 的链状、圈状和网状结构是比较分析中西社会信任结 链之间是相互交叉甚至部分重合的。质言之,信任链 构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工具。 概念反映的是多次线性传递的信任关系。 二、中西社会信任结构的比较分析 所谓信任圈是指信任在社会圈内传递所形成的圈 状形态。社会圈即各种社会群体圈,比如血缘群体、地 在韦伯、福山等国外学者之后,许多学者也对中西 缘群体、情缘群体、同兴趣群体、同经历群体等。在该 社会信任进行了比较研究。王飞雪等人的调查结果表 群体圈内,信任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相互传 明,与日、美相比,中国人对人性具有较高的信念,但表 递。信任圈最大的特点是清晰的圈状界限。信任之所 现出较低的信任行为。他们作出一个初步结论:中国 以能在各个群体中形成圈状结构,就在于这些群体与 是一个低信任社会,其根源在于强固的相互依恋关系 群体外有着明确的界限。圈状信任通常传递至这一界 起着支配性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国社会在一定 限为止,因为透过这一界限的将不再是与此群体性质 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很强的家族意识以及对陌生人的不 相关的信任。或者说,信任圈指的是在一个群体内形 信任。李伟民、梁玉成的研究表明,中国人所信任的 成的与该群体性质有关的信任结构,信任圈概念概括 人群,虽然以具有血缘家族关系的亲属家庭成员为主, 的是建立在群体基础上相互传递的信任关系。其次, 但同时也包括不具有血缘家族关系却有着亲密交往关 信任圈的信任传递具有选择性,即信任行为发生总会 系、置身于家族成员之外的亲朋好友;对于没有血缘联 与该群体相关。而那些与群体性质无关的信任关系则 系但具有一定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其他人来说,中国人 不在信任圈范畴之内。一般来说,特定社会群体中除 并未表现出普遍和极度的不信任)。这一结果对于韦 了信任圈范畴内的信任行为以外,还有别的信任行为。 伯和福山的论断以及王飞雪的结论予以澄清和纠正。 而且,该社会圈不可能不与圈外发生别的信任关系,信 可见,现有研究主要是从信任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即血 任传递不会就此为止。也正是透过群体圈的信任传递 缘家族关系还是非血缘家族关系,来比较中西社会信 才建构了由信任链和信任圈所组成的信任网。所以, 任的。而这里将以上文对信任结构的理解为前提,从 信任圈之间也是相互交叉或部分重合的。不过,一个 信任的三种结构来对中西社会信任加以比较。 信任圈相对独立的基础在于其所赖以存在的杜会群体 从信任结构视之,中西社会信任有着显著的差异: 44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河北学刊 2侧场 · 4 了一个思路 。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抽象的一种关系和活 动 , 其各个组成部分固然较难把握和清晰界定 , 但它们 总会遵循一定的逻辑 , 从而被加以 区分 , 形成对信任结 构的各种认识 。 从信任发生 、 传递的规律来看 , 信任至 少展现出链 、 圈和网三种结构 。 在此意义上 , 信任链 、 信任圈和信任网是社会信任的三种结构形式 。 服胃信任链是指信任在人际传递时的链状形态 。 信任在个体间进行人际传递时 , 就通过这种关系把多 个个体联结起来 , 形成信任的链状结构 。 中间的每个 个体都是链 中的一 个结或节点 , 每个结能否把信任传 递下去是决定信任链长度的主要 因素 。 此时的信任传 递也就是人际间的信任 。 信任链最大的特点就是信任 的多次线形传递 。 信任链通常存在于社会距离远从而 不 易直接发生信任行为的个体之间 。 无疑 , 社会距离 的远近及其对信任程度的影响是与该社会的结构和文 化紧密相关的 。 在开放 、 流动和普遍交往的社会中 , 个 体间信任的建立较为容易 , 很多情境下可以直接发生 信任而不需要借助于信任链 , 即使需要信任链 , 其长度 也不会太长 。 在封闭 、 凝滞和交往狭隘的社会里 , 陌生 的个体之间直接建立信任的难度较大 , 必须通过信任 链来建立 。 同时 , 在信任链上 , 信任传递的方向不具有 选择性 , 或者不会因信任关系性质变化而致使信任链 终止或断裂 。 这一点与信任圈有所不 同 。 此外 , 信任 链之间是相互交叉甚至部分重合的 。 质言之 , 信任链 概念反映的是多次线性传递的信任关系 。 所谓信任圈是指信任在社会圈内传递所形成的圈 状形态 。 社会圈即各种社会群体圈 , 比如血缘群体 、 地 缘群体 、 情缘群体 、 同兴趣群体 、 同经历群体等 。 在该 群体圈内 , 信任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 并相互传 递 。 信任圈最大的特点是清晰的圈状界限 。 信任之所 以能在各个群体中形成圈状结构 , 就在于这些群体与 群体外有着明确的界限 。 圈状信任通常传递至这一界 限为止 , 因为透过这一界限的将不再是与此群体性质 相关的信任 。 或者说 , 信任圈指的是在一个群体内形 成的与该群体性质有关的信任结构 , 信任圈概念概括 的是建立在群体基础上相互传递 的信任关系 。 其次 , 信任圈的信任传递具有选择性 , 即信任行为发生 总会 与该群体相关 。 而那些与群体性质无关的信任关系则 不在信任圈范畴之 内 。 一般来说 , 特定社会群体中除 了信任圈范畴内的信任行为以外 , 还有别的信任行为 。 而且 , 该社会圈不可能不与圈外发生别的信任关系 , 信 任传递不会就此为止 。 也正是透过群体圈的信任传递 才建构了由信任链和信任圈所组成的信任网 。 所 以 , 信任圈之间也是相互交叉或部分重合的 。 不过 , 一 个 信任圈相对独立的基础在于其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群体 4 的特定性质 。 所谓信任网是指信任在社会网络中传递所形成的 网状形态 。 无数个个人 、 群体之间的互相交往形成了 复杂的社会交往网络 , 而信任在社会网络中传递便会 形成信任网 。 信任网描述的是在社会网络中相互传递 的信任行为和关系 , 信任网的基础是个人和群体的网 状社会交往结构 。 从信任角度来看 , 信任网是信任链 和信任圈所构成的信任网络 。 信任网最大的特征是复 杂 、 普遍和相互的信任关系 。 换言之 , 一个社会广泛的 信任关系通常呈现为网状结构 。 这就是说 , 信任网一 般是指一个社会(比如地区 、 国家甚至全世界)普遍发 生的信任行为和关系 。 可见 , 信任网和 “ 关系网 ” 关于 “ 网 ” 的界定是不同的 。 后者其实是指某个利益群体或 集团的关系 , 不是普遍行为 , 与信任圈中 “ 圈 ” 的界定相 类似 。 而信任网的信任传递显然不具有特定的选择 性 , 不然无从发生普遍的信任行为 。 概言之 , 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由信任链 、 信任圈和 信任网三种结构组成 。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圈中有链 , 网中有圈 。 换言之 , 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不 过这并不影响信任链和信任圈相对独立形态的存在 , 因为三种结构都能找到赖以依附并借以分界的社会基 础 。 这就是本文对信任结构的初步理解与建构 。 信任 的链状 、 圈状和网状结构是 比较分析中西社会信任结 构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工具 。 二 、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的比较分析 在韦伯 、 福山等国外学者之后 , 许多学者也对中西 社会信任进行了比较研究 。 王 飞雪等人的调查结果表 明 , 与 日 、 美相 比 , 中国人对人性具有较高的信念 , 但表 现出较低的信任行为 。 他们作出一个初步结论 : 中国 是一个低信任社会 , 其根源在于 强固的相互依恋关系 起着支配性作用 。 从研究结果来看 , 中国社会在一定 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很强的家族意识以及对陌生人的不 信任【, 〕 。 李伟民 、 梁玉成的研究表明 , 中国人所信任的 人群 , 虽然以具有血缘家族关系的亲属家庭成员为主 , 但同时也包括不具有血缘家族关系却有着亲密交往关 系 、置身于家族成员之外的亲朋好友 ;对于没有血缘联 系但具有一定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其他人来说 , 中国人 并未表现 出普遍和极度的不信任[3] 。 这一 结果对于 韦 伯和福山的论断以及王飞雪的结论予以澄清和纠正 。 可见 , 现有研究主要是从信任所赖以存在的基础 , 即血 缘家族关系还是非血缘家族关系 , 来 比较中西社会信 任的 。 而这里将以上文对信任结构的理解为前提 , 从 信任的三种结构来对中西社会信任加以比较 。 从信任结构视之 , 中西社会信任有着显著的差异 :
◆哲学研究新思维◆ 中国社会信任呈现为链式和圈式结构,西方社会(主要 中发生,也不意味着西方社会信任行为不在更狭的人 指欧美社会)信任呈现为网式结构。这是中西社会信 际间发生。其实,西方社会行为的网式结构就是在无 任相互比较之下的初步假设,是对中西社会信任主要 数个普遍联系的个人或群体之间形成的。 特征的抽象和概括。不言而喻,在中国社会中,自然不 传递方向不同的信任结构有着不同的信任传递 会缺少信任网或信任的网式结构;在西方社会中,也有 方向。链式结构的信任传递方向是线向的,圈式结构 着许多信任链和信任圈的存在。这里之所以将中国杜 的方向是环向的,网式结构的方向是网向的。所以,中 会信任结构归结为链式和圈式,西方社会信任结构归 国社会信任结构的信任传递方向大多是线向和环向 结为网式,是因为相较而下,中国社会信任结构较多地 的,西方社会信任结构的传递方向则是网向的。所谓 表现出信任链和信任圈的特征,而西方社会信任结构 线向是指信任的多次开放性传递。环向是指信任在社 则较多地表现出信任网的特征。具体地,除了这种整 会圈内的传递通常不会超出该社会圈界限,从而表现 体形态上的区别外,中西社会信任结构至少在如下几 出首尾衔接的闭合运动。网向则指信任传递方向四面 个方面存在不同: 八方好像网络相互联结的指向。 社会性质就链式结构而言,中国社会信任的性 传递强度尽管韦伯、福山以及王飞雪等人作出 质更多地是一种私人信任。这是因为,链式信任的发 了中国社会信任度低的论断,王绍光和刘欣还是通过 生大多是人际间的个体私人行为。就圈式结构而言, 经验数据表明,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是 中国杜会信任的性质更多地是一种群体信任。作为信 一个高信任国家8)。这就回到了先前关于中国社会信 任圈,中国社会信任较多地发生在群体之内或之间。 任的悖论,自表面上看来这些观点是不能相容的,事实 就网式结构而言,西方社会信任的性质更多地是一种 上,学者们分别强调的是中国社会信任结构的不同方 公共信任。因为西方社会信任主要是不受血缘、地缘 面。从其链式和圈式特征来说,中国社会信任度是相 甚至情缘局限的普遍的社会信任。李新春提出,准确 当高的,即信任传递强度高,甚至要略微高于西方社会 地理解中国文化空间下的信任结构,有必要将信任区 信任。毋庸讳言,在链式和圈式结构之外的中国杜会 分为社会信任和私人信任,社会信任是建立于法律、正 信任度确实低于西方社会信任度。另外,链式结构的 式契约之上的,而私人信任是个人或组织之间基于信 传递强度具有递减性,随着传递节点的增多,信任强度 任管理和协调博弈演进的过程。相比于西方发达市场 会愈来愈低:圈式和网式结构的信任传递递减性却不 经济,中国的社会信任缺乏,而私人信任较发达6)。可 明显。这些就是中西信任结构在信任传递上的重要区 以说,他的观点与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 别。 建立机制中国社会信任的链式和圈式结构建立 弹性系数所谓弹性系数是指信任结构的变化伸 的机制是血缘、地缘及情缘。也就是说,中国的链式和 缩程度。由于信任传递上的特性,中国的链式和圈式 圈式信任主要依赖于血缘、地缘及情缘关系。血缘和 结构不是凝固的,而是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其伸缩范围 地缘关系是不难想见的。至于情缘关系,李伟民、梁玉 决定于信任传递强度及其递减速度。由于链式结构的 成的调查结果表明:血缘家族关系虽然是制约中国人 弹性系数高,而圈式结构的弹性较高。这可以从中国 是否信任他人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关系 传统结构中差序格局的伸缩能力得到说明。费孝通曾 (包括血缘家族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中所包含的双方 言,“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 之间的情感内涵,对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具有明显和重 划出一个圈子”,“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 要的影响作用)。而西方社会信任的网式结构主要建 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 立在契约关系上。张小路认为,西方的诚信观念由于 小。”[](四)对于西方社会信任结构来说,信任传递可以 其核心是建立在平等权利意识上的契约关系,超越了 多向性且递减不明显,其伸缩变化的余地、空间就比较 血缘亲属关系而进入了社会公共领域,因而更具有普 小,弹性系数低。 遍的适用性)。 维系机制对于信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行为或 作用范圈从信任链、信任圈和信任网的结构特 活动来说,其维系机制至关重要。对于链式和圈式的 点可知,中国社会的链式信任结构主要在人际间展开, 中国信任结构来说,其维系机制主要靠习惯、道德和感 圈式结构主要在群体内展开,而西方社会的网式结构 情的软约束,很少诉诸于制度或法律。这显然与中国 则将在个体、群体所组成的社会中展开。这说明,中西 社会和文化的深层结构不无关系。相比之下,圈式的 社会信任行为作用的主要范围是有着细微区别的。当 西方社会信任结构通常借助于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 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信任行为不在更广的社会 张小路就指出,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念很早就与法律规 45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公学研究晰瓜维 . 中国社会信任呈现为链式和圈式结构 , 西方社会(主要 指欧美社会)信任呈现为网式结构 。 这是 中西社会信 任相互比较之下的初步假设 , 是对中西社会信任主要 特征的抽象和概括 。 不言而喻 , 在中国社会中 , 自然不 会缺少信任网或信任的网式结构 ;在西方社会中 , 也有 着许多信任链和信任圈的存在 。 这里之所以将 中国社 会信任结构归结为链式和圈式 , 西方社会信任结构归 结为网式 , 是因为相较而下 , 中国社会信任结构较多地 表现 出信任链和信任圈的特征 , 而西方社会信任结构 则较多地表现出信任网的特征 。 具体地 , 除 了这种整 体形态上 的区别外 ,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至少在如下几 个方面存在不同 : 社会性质 就链式结构而言 , 中国社会信任的性 质更多地是一种私人信任 。 这是 因为 , 链式信任的发 生大多是人际间的个体私人行为 。 就圈式结构而言 , 中国社会信任的性质更多地是一种群体信任 。 作为信 任圈 , 中国社会信任较多地发生在群体之 内或之 间 。 就网式结构而言 , 西方社会信任的性质更多地是一种 公共信任 。 因为西方社会信任主要是不受血缘 、 地缘 甚至情缘局限的普遍的社会信任 。 李新春提 出 , 准确 地理解 中国文化空 间下的信任结构 , 有必要将信任区 分为社会信任和私人信任 , 社会信任是建立于法律 、 正 式契约之上的 , 而私人信任是个人或组织之间基于信 任管理和协调博弈演进的过程 。 相比于西方发达市场 经济 , 中国的社会信任缺乏 , 而私人信任较发达[6] 。 可 以说 , 他的观点与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 。 建立机制 中国社会信任的链式和圈式结构建立 的机制是血缘 、地缘及情缘 。 也就是说 , 中国的链式和 圈式信任主要依赖于血缘 、地缘及情缘关系 。 血缘和 地缘关系是不难想见的 。 至于情缘关系 , 李伟民 、 梁玉 成的调查结果表明 : 血缘家族关系虽然是制约中国人 是否信任他人的一个 主要因素 , 但不是唯一因素 , 关系 (包括血缘家族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中所包含的双方 之间的情感内涵 , 对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具有明显和重 要的影响作用[3] 。 而西方社会信任的网式结构主要建 立在契约关系上 。 张小路认为 , 西方的诚信观念 由于 其核心是建立在平等权利意识上的契约关系 , 超越了 血缘亲属关系而进人了社会公共领域 , 因而更具有普 遍的适用性[v] 。 作用范围 从信任链 、 信任圈和信任网的结构特 点可知 , 中国社会的链式信任结构主要在人际间展开 , 圈式结构主要在群体内展开 , 而西方社会的网式结构 则将在个体 、群体所组成的社会中展开 。 这说明 , 中西 社会信任行为作用的主要 范围是有着细微区别的 。 当 然 ,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信任行为不在更广的社会 中发生 , 也不意味着西方社会信任行为不在更狭的人 际间发生 。 其实 , 西方社会行为的网式结构就是在无 数个普遍联系的个人或群体之间形成的 。 传递方向 不同的信任结构有着不同的信任传递 方向 。 链式结构的信任传递方向是线向的 , 圈式结构 的方向是环向的 , 网式结构的方向是网向的 。 所以 , 中 国社会信任结构的信任传递方向大多是线向和环向 的 , 西方社会信任结构 的传递方向则是 网向的 。 所谓 线向是指信任的多次开放性传递 。 环 向是指信任在社 会圈内的传递通常不会超 出该社会圈界限 , 从而表现 出首尾衔接的闭合运动 。 网向则指信任传递方向四面 八方好像 网络相互联结的指向 。 传递强度 尽管韦伯 、福山 以及王 飞雪等人作出 了中国社会信任度低的论断 , 王绍光和刘欣还是通过 经验数据表明 , 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 , 中国是 一个高信任国家[s] 。 这就回到了先前关于 中国社会信 任的悖论 , 自表面上看来这些观点是不能相容的 , 事实 上 , 学者们分别强调的是中国社会信任结构的不同方 面 。 从其链式和圈式特征来说 , 中国社会信任度是相 当高的 , 即信任传递强度高 , 甚至要略微高于 西方社会 信任 。 毋庸讳言 , 在链式和 圈式结构之外的中国社会 信任度确实低于西方社会信任度 。 另外 , 链式结构 的 传递强度具有递减性 , 随着传递节点的增多 , 信任强度 会愈来愈低; 圈式和网式结构的信任传递递减性却不 明显 。 这些就是中西信任结构在信任传递上 的重要区 别 。 弹性系数 服胃弹性系数是指信任结构的变化伸 缩程度 。 由于信任传递上 的特性 , 中国的链式和圈式 结构不是凝固的 , 而是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 其伸缩范围 决定于信任传递强度及其递减速度 。 由于链式结构的 弹性系数高 , 而圈式结构的弹性较高 。 这可 以从 中国 传统结构中差序格局的伸缩能力得到说明 。 费孝通曾 言 , “ 在传统结构中 , 每一 家以 自己的地位为中心 , 周围 划出一个圈子 ” , “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 , 正 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 小 。” [0] ‘阶, 对于西方社会信任结构来说 , 信任传递可 以 多向性且递减不明显 , 其伸缩变化的余地 、空间就比较 小 , 弹性系数低 。 维系机制 对于 信任这样一种社会关系 、行为或 活动来说 , 其维系机制至关重 要 。 对于链式和圈式 的 中国信任结构来说 , 其维系机制主要靠习惯 、道德和感 情的软约束 , 很少诉诸于制度或法律 。 这显然与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深层结构不无关系 。 相 比之下 , 圈式的 西方社会信任结构通 常借助于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 。 张小路就指出 , 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念很早就与法律规 4 5
河北学刊2006·4 范联系在一起,因而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德行,而且也是 的区域市场,总体上却没有发展成为普遍交换的市场 一种法律规范)。 经济。因此,人们的信任结构仍然处于狭陛的链式和 风险系数信任结构的风险系数也就是失信的可 圈式。西方社会在传统上主要是一种工商经济,也就 能性。正是由于中国社会信任结构的维系机制是一种 是说,传统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工商业生产和交换。 软约束,其风险系数即大大增高。其中,链式结构的风 工业革命前的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封建制经济解 险系数要高于圈式结构。其原因在于,社会圈对信任 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加之 关系的约束力自然比人际间强。鉴于制度和法律的硬 地理大发现催生世界市场的形成,此时英美等国家的 约束,西方社会信任结构的风险系数相对低些。 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随着工业革命及市场经济的建 稳定系数与风险系数紧密相关,中国链式和圈 立,人们的广泛经济联系哺育和完善了网式信任结构。 式结构的稳定性即稳定系数分别为低、较低,西方社会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 网式信任结构的稳定系数为高。稳定系数低的中国链 来加以分析。从静态角度观察,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 式和圈式信任结构在社会转型和发展中易于遭到破 差序格局,而西方社会反映为团体格局。“差序格局” 坏,造成信任缺失。而稳定系数高的西方网式信任结 和“团体格局”概念是由费孝通首先提出的,并在《乡土 构相对难于被破坏,从而保持了信任结构的延续性及 中国生育制度》中作过详细描述。他说:“西洋的社 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 由上可知,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在结构形态、社会性 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通常由 质、建立机制、作用范围、传递规律、维系机制、风险系 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在费氏看来,“我们的格局 数以及稳定系数上有着诸多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是导 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 致关于中西信任观点分歧的重要原因。然而,中西信 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图圈推出去的波纹。”(%)通过 任结构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基础的不同却是 这些形象的描绘,可以把握中西社会结构上的不同:中 引起中西信任认知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 国社会是一种差序的圈式结构,西方社会则是一种相 同的团体秩序。费氏还指出,“在差序格局中,杜会关 三、中西信任结构形成原因的比较分析 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就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学术界已 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网络”;“在团体格 经有了相当深人的讨论。韦伯将之归因于家族血缘关 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 系以及儒教伦理。福山认为,中国属于低信任文化,而 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显 低信任的社会指信任只存在于血亲关系上的社会。王 而易见,这就是链式、圈式和网式信任结构的静态社会 绍光和刘欣论证,不同社会信任程度的高低恐怕不能 基础。 主要用文化差异来解释,一个国家的社会信任度与其 从动态角度观察,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欠流动社 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都密切相关。可以说,现有 会,而西方社会是流动社会。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历 研究已经对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有了比 时性角度来考察社会结构的,它本指社会关系空间中 较深刻和全面的探讨,这里将就上面关于链式、圈式和 的移动,一般又包括了地理空间的流动。费氏提到, 网式信任结构的论述,试图重新梳理和概括这些原因。 “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 它们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搬不动地”,“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 经济基础韦伯和福山都发现了信任文化对经济 变态。”9这说明,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 发展的制约或增进作用,“信任”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 欠流动杜会。正是社会欠流动,中国社会结构相对凝 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社会资本。 固,人们的联系便成为以“己”为中心的圈层格局,如果 实际上,信任同时也受到经济条件或环境的制约,信任 想和圈外的人建立关系,必须通过多次人际间的链式 结构与经济形态有着强相关关系。比如张维迎、柯荣 交往。然而,西方社会却是充满着变革性与动态性的 住在经济学中的发现表明,一个地区能否被人们所信 工业社会,社会流动相当频繁,人们之间互相联系形成 任与地域文化并不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跟人们之间 网络结构便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0 的交易被重复的可能性、交易的发达程度、教育水平等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流动发生着巨大变化,但这 因素有关!。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农耕经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社会结构,或者说,传统社会结 济,农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小手工业 构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中国的链式和圈式信任结 生产。商品交换尽管几度繁荣,甚至形成了初具规模 构就是这样一个深刻影响的结果。 石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河北学刊 2侧场 · 4 范联系在一起 , 因而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德行 , 而且也是 一种法律航 [,] 。 风险系数 信任结构的风险系数也就是失信的可 能性 。 正是由于 中国社会信任结构的维系机制是一种 软约束 , 其风险系数即大大增高 。 其中 , 链式结构的风 险系数要高于 圈式结构 。 其原因在于 , 社会圈对信任 关系的约束力 自然比人际间强 。 鉴于制度和法律的硬 约束 , 西方社会信任结构的风险系数相对低些 。 稼定系数 与风险系数紧密相关 , 中国链式和圈 式结构的稳定性即稳定系数分别为低 、 较低 , 西方社会 网式信任结构的稳定系数为高 。 稳定系数低的中国链 式和圈式信任结构在社会转型 和发展 中易于遭到破 坏 , 造成信任缺失 。 而稳定系数高的西方网式信任结 构相对难于被破坏 , 从而保持了信任结构的延续性及 其又引吐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 由上可知 ,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在结构形态 、 社会性 质 、建立机制 、 作用范围 、 传递规律 、 维系机制 、 风险系 数以及稳定系数上有着诸多重要差异 , 这些差异是导 致关于 中西信任观点分歧的重要原因 。 然而 , 中西信 任结构背后的经济 、社会 、 文化和法律基础的不同却是 引起中西信任认知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 。 三 、 中西信任结构形成原因的比较分析 就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 , 学术界已 经有了相当深人的讨论 。 韦伯将之归因于家族血缘关 系以及儒教伦理 。 福山认为 , 中国属于低信任文化 , 而 低信任的社会指信任只存在于血亲关系上的社会 。 王 绍光和刘欣论证 , 不同社会信任程度的高低恐怕不能 主要用文化差异来解释 , 一个国家的社会信任度与其 经济发展水平 、 政治制度都密切相关【‘】 。 可以说 , 现有 研究已绍岁寸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有 了比 较深刻和全面的探讨 , 这里将就上 面关于链式 、 圈式和 网式信任结构的论述 , 试图重新梳理和概括这些原因 。 它们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经济鑫础 韦伯和福山都发现了信任文化对经济 发展的制约或增进作用 , “ 信任 ” 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 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社会资本 。 实际上 , 信任同时也受到经济条件或环境的制约 , 信任 结构与经济形态有着强相关关系 。 比如张维迎 、 柯荣 住在经济学中的发现表明 , 一个地区能否被人们所信 任与地域文化并不 紧密相关 , 更重要的是跟人们之间 的交易被重复的可能性 、 交易的发达程度 、 教育水平等 因素有关〔’01 。 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农耕经 济 , 农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 自给 自足的农业 、小手工业 生产 。 商品交换尽管几度策荣 , 甚至形成了初具规模 4 6 的区域市场 , 总体上却没有发展成为普遗交换的市场 经济 。 因此 , 人们的信任结构仍然处于狭隘的链式和 圈式 。 西方社会在传统上主要是一种工商经济 , 也就 是说 , 传统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工商业生产和交换 。 工业 革命前的 巧 世纪 到 17 世纪 中叶 , 封建制经济解 体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国内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 加之 地理大发现催生世界市场的形成 , 此时英美等国家的 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 。 随着工业革命及市场经济的建 立 , 人们的广泛经济联系哺育和完善了网式信任结构 。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 来加以分析 。 从静态角度观察 , 中国传统社会呈现 出 差序格局 , 而西方社会反映为团体格局 。 “ 差序格局 ” 和 “ 团体格局 ” 概念是由费孝通首先提出的 , 并在《乡土 中国 生育制度) 中作过详细描述 。 他说 : “ 西洋的社 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 , 几根稻草束成一把 , 几把束 成一扎 , 几手谏成一捆 , 几捆束成一挑… …他们通常由 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 ” 在费氏看来 , “ 我们的格局 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 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 水面上所发生 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 ” [9] 《, 浏 通过 这些形象的描绘 , 可以把握中西社会结构上的不同 : 中 国社会是一种差序的圈式结构 , 西方社会则是一种相 同的团体秩序 。 费氏还 指出 , “ 在差序格局中 , 社会关 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 , 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 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网络,’; “ 在团体格 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 先有了这架 子 , 每个人结上 这架子 , 而互相发生关联 。 ” [9]( , 州 显 而易见 , 这就是链式 、 圈式和网式信任结构的静态社会 基础 。 从动态角度观察 ,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欠流动社 会 , 而西方社会是流动社会 。 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历 时性角度来考察社会结构的 , 它本指社会关系空间中 的移动 , 一般又包括了 地理空间的流动 。 费氏提到 , “ 做工业的人可 以择地而居 , 迁移无碍; 而种地的人却 搬不动地 ” , “ 以农为生 的人 , 世代定居是常态 , 迁移是 变态 。 ’, [9J ‘叫 这说明 ,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安土重迁的 欠流动社会 。 正 是社会欠流动 , 中国社会结构相对凝 固 , 人们的联系便成为以 “ 己 ” 为中心的圈层格局 , 如果 想和圈外的人建立关系 , 必须通过多次人际间的链式 交往 。 然而 , 西方社会却是充满着变革性与动态性的 工业社会 , 社会流动相当频繁 , 人们之间互相联系形成 网络结构便也不难理解 。 改革开放特别是 劫 世纪 叨 年代以来 , 中国社会结构和流动发生着巨大变化 , 但这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社会结构 , 或者说 , 传统社会结 构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 。 中国的链式和圈式信任结 构就是这样一个深刻影响的结果
◆哲学研究新愿维◆ 杜会关系根据费氏的描述,中国是一个熟人杜 础。 会,没有陌生人的杜会。也就是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 通过上述对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的比 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 较、分析,我们发现: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结构的 老是乡[()。这同时说明,中国人交往的范围是地方 两种历史形式,或者说,中西社会信任之间有着结构性 性、区域性的。中国人通常使用“熟人”和“生人”来建 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两者功能、作用的差别:中西信任 构信任模式。费氏曾指出,“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 结构在社会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能简 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 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来评价另一种信任结构,亦不能 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轻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信任结构是与社会结 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 构相一致的,是“嵌人”社会的,这就是说,中西信任结 的可靠性。”((,比较起来,西方社会是个陌生人社 构各自是中西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把它们割裂、 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范围较广,是一种普遍性交往, 分离开来对待;信任结构的转型是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一般不会熟悉到中国乡土社会这样程度。这种陌生的 对应的,传统信任结构的改造,抑或现代信任结构的创 根源显然在于西方社会的原子化和团体化。所以,西 建超越不了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进程。就前面提出的问 方社会信任不是建立于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而是建 题来说,目前仅仅给出了一种探索性的解释。应用信 立于通行或普适的社会契约。 任链、信任圈和信任网分析信任结构,比较中西社会信 文化观念韦伯将中国社会的低信任度归因于儒 任,这里所作的只是初步、粗略的探讨。关于链式、圈 家伦理,西方社会的高信任度归因于新教伦理。他说: 式和网式信任结构的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化、细化 “儒家君子只顾虑表面的‘自制',对别人普遍不信任, 和精确化。譬如,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应用三种结构 这种不信任阻碍了一切信贷和商业活动的发展;与此 解读信任结构的缺失和信任结构的演变,就是探讨信 相对的是清教徒对教友的信任,特别是从经济上信任 任结构、中西社会信任的重要角度,亦是今后的研究方 教友的无条件的、不可动摇的正当性,因为它是受宗教 向。 制约的。”()福山亦有类似观点。儒家伦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是“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五伦 常”)和“等差之爱”(“亲亲、仁民、爱物”和“推己及 [1]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 人”)。在此情境下生长的信任结构必然是具有选择性 研究,199(2) 和方向性的,链式和圈式的形成在乎情理之中。然而, [2]郑也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伦理宗教,特别是新教的伦理与禁欲教派的伟大业绩 [3]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 特征[J].社会学研究,2002(3) 就是挣断了宗族纽带,建立了信仰和伦理的生活方式 [4]中国杜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共同体对于血缘共同体的优势,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对于家族的优势。”在新教伦理的孕育下,西方社会信 [5]王飞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 任建立在每一个个人伦理品质的基础上,其结果自然 究,1999(2). 是客观、平等、普适的信任结构。 [6]李新春.信任、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J].管理世界,2002(6) 法律秩序依照费氏的说明,传统中国社会是一 [7]张小路.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及其建设[J].河北学刊,2004 个礼治社会,西方社会是法治社会。费氏认为,单从行 (3). 为规范一点说,礼和法律无异,它们不相同的地方是, [8]王绍光,刘欣.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J].社会学研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的是传 究,2002(3). 统®)。也许在一定意义上,礼治和法治不过是社会 [9]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法律秩序的不同形式,但不同的法律秩序无疑会造成 [10]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 不同的社会秩序及其信任模式。礼治所遵循的社会规 [J].经济研究,2002(10). 范是传统化、伦理化和血缘化的,由此所建构起的信任 [11]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结构囿于有限的范围和空间。法治则是集体的意志和 普遍的服从,而这显然是网式信任结构发展的重要基 47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公学研究断. 维 . 杜会关系 根据费氏的描述 ,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 会 ,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 也就是说 ,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 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 、 死于斯的社会 , 常态的生活是终 老是乡图‘P7) 。 这同时说明 , 中国人交往的范围是地方 性 、 区域性的 。 中国人通常使用 “ 熟人 ” 和 “ 生人 ” 来建 构信任模式 。 费氏曾指出 , “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 任 。 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 , 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 , 因 为这是规矩… …乡土社会 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视 ,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 的可靠性 。 ” t,] (即》比较起来 , 西方社会是个陌生人社 会 ,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范围较广 , 是一种普遍性交往 , 一般不会熟悉到中国乡土社会这样程度 。 这种陌生的 根源显然在于 西方社会的原子化和团体化 。 所以 , 西 方社会信任不 是建立于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 , 而是建 立于通行或普适的社会契约 。 文化观念 韦伯将中国社会的低信任度归因于儒 家伦理 , 西方社会的高信任度归因于新教伦理 。 他说 : “ 儒家君子只顾虑表面的 ‘ 自制 ’ , 对别人普遍不信任 , 这种不信任阻碍了一切信贷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与此 相对的是清教徒对教友的信任 , 特别是从经济上信任 教友的无条件的 、不可动摇的正当性 , 因为它是受宗教 制约的 。 ’, [川‘阴, 福山亦有 . 类似观点 。 儒家伦理的核心 是 “ 五伦观念,’( “ 君 臣 、父子 、 夫妇 、 兄弟 、 朋友之五伦 常,’) 和 “ 等差之爱 ” ( “ 亲亲 、 仁 民 、 爱物 ” 和 “ 推 己及 人,’) 。 在此情境下生长的信任结构必然是具有选择性 和方向性的 , 链式和圈式的形成在乎情理之中 。 然而 , “ 伦理宗教 , 特别是新教的伦理与禁欲教派的伟大业绩 就是挣断了宗族纽带 , 建立 了信仰和伦理的生活方式 共同体对于血缘共同体的优势 ,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 对于家族的优势 。 ” 在新教伦理的孕育下 , 西方社会信 任建立在每一个个人伦理品质的基础上 , 其结果 自然 是客观 、平等 、普适的信任结构 。 法律秩序 依照 费氏的说明 ,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 个礼治社会 , 西方社会是法治社会 。 费氏认为 , 单从行 为规范一点说 , 礼和法律无异 , 它们不相同的地方是 , 法律 是 靠 国家 的权 力 来 推 行 的 , 维 持 礼 的 是 传 统t,] (咧 。 也许在一定意义上 , 礼治和法治不 过是社会 法律秩序的不同形式 , 但不同的法律秩序无疑会造成 不同的社会秩序及其信任模式 。 礼治所遵循的社会规 范是传统化 、伦理化和血缘化的 , 由此所建构起的信任 结构囿于有限的范围和空 间 。 法治则是集体的意志和 普遍的服从 , 而这显然是 网式信任结构发展的重要基 础 。 通过上过织寸中西社会信任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的比 较 、 分析 , 我们发现 : 中西社会信任结构是信任结构的 两种历史形式 , 或者说 , 中西社会信任之间有着结构性 不 同 , 这种不 同导致两者功能 、 作用的差别; 中西信任 结构在社会 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不能简 单地以一种信任结构来评价另一种信任结构 , 亦不能 轻易地设想用一种替代另一种; 信任结构是与社会结 构相一致的 , 是 “ 嵌人 ” 社会 的 , 这就是说 , 中西信任结 构各 自是中西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不能把它们割裂 、 分离开来对待; 信任结构的转型是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对应的 , 传统信任结构的改造 , 抑或现代信任结构的创 建超越不了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进程 。 就前面提出的问 题来说 , 目前仅仅给出了一 种探索性的解释 。 应用信 任链 、 信任圈和信任网分析信任结构 , 比较中西社会信 任 , 这里所作的只是初步 、粗略的探讨 。 关于链式 、 圈 式和网式信任结构的许多方面 尚待进一步深化 、 细化 和精确化 。 譬如 , 在社会转型 的背景下应用三种结构 解读信任结构的缺失和信任结构的演变 , 就是探讨信 任结构 、 中西社会信任的重要角度 , 亦是今后的研究方 向 。 〔参 考 文 献〕 【1 彭泅清 . 信任的建立机制 : 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 【J] . 社会学 研究 , 1舅习(2 ) . 【2] 郑也夫 . 信任论【M 〕 . 北京 : 中国广播电视 出版社 渭刃1 . 〔3 ]李伟民 , 梁玉成 . 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 : 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 特征 〔J] . 社会学研究渭X犯(3) .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 究所 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 词典 【2]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渭】万 . 【5] 王飞雪 , 山岸俊男 . 信任的中 、 日 、 美比较研究【J] . 社会学研 究 , 1望魏〕(2 ) . 〔6 ]李新春 . 信任 、 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J] . 管理世界 浑从犯 (6) . 【7 〕张小路 . 现代社会 诚信体系及其建设 【J] . 河北 学刊 月汉抖 (3 ) . 【8] 王绍光 , 刘欣 . 信任的基础 : 一种理性的解释 【J] . 社 会学 研 究 , 加m (3 ) . 【9]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l望招 . 【10 」张维迎 , 柯荣住 . 信任及其解释 : 来 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 【J] . 经济研究 , 万X反(10) . 【川 马克斯 · 韦伯 . 孺教与道教【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l卯5
河北学刊2006·4 Trust Chain,Trust Circle and Trust Network:The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f the Structures of Chinese Social Trust and Western Social Trust GAO Yu-lin'YANG Zhou? (1.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Nanjing 210003,China;2 Shijiazhuang College,Shijiazhuang (50035China) Abstract:The trust structure of a society is made up of three kinds of framework:trust chain,trust circle,and trust network.As viewed from trust structure,there are promine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social trust and westem social tru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al trust presents to be chains and circles while that of westem looks like networks.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ructures of Chinese social trust and westem social trust,which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the viewpoints diverge from each other on Chinese trust and western trust.The differences of the economic,social,cultural and legal bases underneath the structures of Chinese social trust and wester social trust are the deeper reasons why the cognitions diverge on Chinese social trust and wester social trust.We couldnf simply appraise a kind of trust structure by anoth- er kind,and couldnf easily assume the replace of a kind by another kind. Key Words:trust chain;trust circle;trust network:trust structure;the contras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责任编辑、校对:把增强] 杜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荣辱观的双重效应 宋二斌 (河北省体育局训练服务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二、负面影响 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出现了崭新局面。在思想道德 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负面影 倾域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 响,也在挑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树立社会主 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但是,市场经济固 义荣辱观带来不小的消极影响。 有的负面影响也使思想道德领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 】.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滋生着“一切向 题,精别是一些荣耻颜倒、是非不分的丑恶现象。在社会主 钱看”的思想,使社会主义荣辱规受到冲击。市场经济活动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清醒地认识到市 以追求利益为目的,除了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 场经济对荣辱观的双重效应,从而趋利避害。 生产力发展外,还会产生金钱至上的诱惑。金钱至上是青产 一、正面影响 阶级思想的特征,在资产者看来,金钱就是荣誉,谁有钱谁就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 有了荣誉,谁的财产多谁的荣零就大。思格斯说,在资产阶 经济发展很快,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 级那里,“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锈,就是说,他 下,荣辱现作为莲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有了新的发展。 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散',就属于‘上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树立社 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图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 会主义荣辱观奠定了物质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根本上 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66页)目前,在经济 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必将改变人们的生 和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唯利是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无不 活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的、进步的影响。 是金钱至上衫响的结果,对我国的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其悉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群众 的影响。 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考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化优越性,提高社 2.市场经济自主性特点,容易滋长以我为中心的观念, 会成员的道德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本质上是无产阶级 导致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造成冲击。市场 利益的体现,但同时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经济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商品的价值,造成社会成员之间广 要求。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 泛的社会联系,产生了丰富的社会交往,使人们的个性和才 的逐步丰富,对度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反 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往往自发地领向 之,社会生产力落后、物质生活置乏、文化生活单调,则是荣 于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一些人在局部利益与全局 耻颠倒、道德落后、社会风气不好的重要原因。 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为了实现自身的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竟争经济,它的发展有利于 小团体的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和集体利益,搞“你有你的政 人们形成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为树立社会主义 策,我有我的对策”。 荣辱观创造了精神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必须通 3.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使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也◆ 过竟争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竟争有利于增强人们自强不 行“等价交换”的“规则”,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造成冲击。市 息的进取精神,培养人的个性和公平、公正观念,培养自我发 场经济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但有的人花这一经济活 展的能力,树立主人翁的贵责任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保守 动中的原副,也搬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来,甚重于市场化 落后、封闭、狭隘的旧观念,澈励着人们以解放思想为荣、以 和商品化。比如,商业中的回扣、医药界的提成、医患之间的 开拓进取为荣、以勤劳致富为荣,进而提升传统荣辱观的精 “红包”、官场中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等等,有的人以耻为荣, 神境界,培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荣辱规范。 已经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对社会风气遭成了严重的污染和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它的发展为树立 危害 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了环境条件。市场经济的民主法制要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荣辱观的双重效应,需要我 求,有利于克服一些人思想上存在的等级、特权思想,培养社 们通过各种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受教育者的自身务力,充分 会成员的民主法制意识,引导人们遵纪守法、知善知耻、为善 发挥道德的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拒恶、消除经济和社会生活当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问题。 使康、快速发展。 48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河北学刊 2伽陌 · 4 T n 拐t Q 而n , T 刊以 Cir c le 傲记 T 刊Ist h使切ro rk 厂n 姆 伪呵那戒视 R 曰目代b 比 of the Str ul 力犷es of C为h 碱写吧 歇吐日 T刊I8t 班吐 W 七蛇em sc 心目 T 刊I8t GA O Y u 一 h n l , YAN G Zh o u Z (1 . 施可葱叮 加公吹 of Po 位如 , 腼乒咭 2 1《叉X) 3 , 服na ;2 5) 咖诚姗堵 肠之伙卯 月咖灿 之翻呀 仿田35 , C陇池 ) A加七aC t : Th e tn 拐t s trU e恤 of a 概i e ty 1 5 11班d e u p Of th溉 ki nds of fr 田l祀w o 浅: 切圈t e腼 n , trus t e irc l e , 朋d n ”st ne two 浅 . As vi ew ed fro m 加明t stru ct ure , the re are Pro lm ne ni di价re n c es 悦tw e n Chi n ese 戏ial tru s t an d ~ te m soc ial tI’us t th a t the st 拍c ture of Chi ~ 绷ial 加明t p n 芝屺n ts to be c腼ns an d ci rc les 亩拍l e 让旧t of ~ te m lo ks lik e ne two ha . Th e re are ~ y im pe 山川t 山fe re 一 玩tw e e n the s tru c tu 找粥 of Chi ~ 联ial trus t an d w es t e m , ial tn 侣t , 咖ch are th e im] 四山川t ~ 汕y th e vi e W lx 〕i n ts di ve rge 五D m eac h o th e r on Chi n e se tru st an d wes te m 切us t . 仆 e di价re nc es of the ~ c , , ial , c ul tu ral an d leg al ba 肥5 un d e m ea th the s tI’uc t ~ of 伽~ , ial tru st an d ~ t em o ial 加阴t are the de pe r ~ w hy th e c 哪护i tions di ve 飞e on Chi ne se o ial tn 坦t an d 叭吧ste m , i以 位u s t . We e o ul dn t s im Pl y a p p佃se a ki nd of 姗 t s truc t二 场 朋。山 - e r ki n d , 阴d e oul dn f eas ily asre the re p lac e Of a ki nd 场 姗山e r ki n d . 旋y w 血ds : trus t e hai n ; tn 招t e ire l e ; tus t ne 加阳rk ; 切圈t stru e t。 ; th e e o n 坛as t of 伽 n ese an d w es te m 〔资任编辑 、 校对 : 把增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荣辱观的双重效应 宋二斌 (河北省体育局 训练服务中心 , 河北 石家庄 05 0 1 改革开放 二十 多年 , 随看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快 速发展 , 我国的政 治 、 经 济和文化发展出现 了 薪新局 面 。 在思想道 德 领城逐 步形成 了与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相适应 、 与 中华民族传 统灸德相 承接的社 会主义 思想道德 体 系 。 但是 , 市场经 济固 有的 负面 影响 也使 思 想道德 领 城 出现 了一 些新 情况 、 新 问 题 , 特别是一些 荣耻期倒 、 是 非 不 分的 丑恶现 象 。 在社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条件 下树 立社会主 义 荣辱观 , 要清醒地认识 到市 场经济对荣辱观 的双重效应 , 从而 趋利进 害 。 一 、 正 面影响 随看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 建设 的深入进行 ,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发展很快 , 大 大促 进 了社 会进 步 。 在 市场经 济的推 动 下 , 荣辱现作为道德体 系的核心 内容也有了新的发展 。 1 .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促进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 为树立 社 会 主义 荣辱现 莫定了物质条件 。 马克思主 义认 为 , 从根本 上 说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物质时 富的 丰富 , 必将 改 变人们 的生 活 方 式 , 对社会 成 员的 精神世界产 生积 极 的 、 进 步的 影 响 。 发展杜会主 义 市场 经济 , 有利 于综 合 国力的增 强 和人 民群 众 生活 水平 的提高 , 从 而 名 显社会 主义 制 度的优越性 , 提高社 会 成员的道德 素质 。 社会 主 义荣辱观 在本 质上是 无产 阶级 利益的体现 , 但 同时又代表寿最广大 人 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和 要 求 。 人 类的发展历 史表明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 质时富 的逐 步丰 富 , 对 良好 社会 风 气的 形 成 提供 了客 现 条件 。 反 之 , 社会 生产力 落后 、 物 质生 活魔乏 、 丈化 生活单调 , 则是 荣 耻期倒 、 进德落后 、社会风 气不 好的 重要原 因 。 2 . 社会主 义 市场 经济是一种竟 争经济 , 它的发展 有利于 人们形成锐意进取 , 积极 向上的道 德风 貌 , 为树立 社 会主 义 荣 辱观创造 了精神条件 。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 劳动者 必须 通 过竟争才能 实现 产品 的 价值 。 竟争有利 于增 强 人 们 自强 不 息的进取精神 , 培 养人 的个性 和公 平 、 公 正观念 , 培养 自我发 展的能力 , 树 立 主人 翁 的责任 感 。 市场 经 济 大潮 冲击保 守 、 落后 、 封 闭 、 狡 陇的 旧 观 念 , 激励 若人 们 以 解放 思想 为荣 、 以 开拓进取 为荣 、 以 勒劳致 富为荣 , 进 而提升传 统荣 辱观的 精 神境界 , 培育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荣辱规 范 。 3 . 社会主 义 市场 经济是一 种 法制 经济 , 它的发展为树 立 社会主义 荣辱现创 造 了环境 条件 。 市场经 济的 民 主法 制要 求 , 有利 于克服 一 些人思想上存在的等级 、 特权 思想 , 培 养社 会成员的民主法制 意识 , 引导人们遵纪守法 、 知善知耻 、 为善 拒 恶 、 消除经 济和社会生活 当 中一些不 文 明 、 不道德 的问题 。 二 、 负面 影响 . 我们 还应 当清醒地认 识到 , 市场 经 济本舟固有的 负面 影 响 , 也在挑战 着人们 的思 想观念 和行 为方 式 , 对树 立 社会 主 义 荣辱观带来不 小 的消极影响 。 1 . 市场 经济 “ 追求利益最大 化 ” 的原.J , 滋 生肴 “ 一切 向 钱看 ” 的思想 , 使社 会主义 荣辱观 受到 冲击 。 市场 经济活动 以 追求利益为 目的 , 除 了 有助 于提 高劳动生产率 , 推动社 会 生产力发展 外 , 还会产生金钱至上 的诱 惑 。 金 钱至 上是 资产 阶级思 想的特征 , 在资产者看来 , 金钱 就是荣番 , 谁有钱谁 就 有了荣芬 , 谁 的材产多谁 的 荣誉 就 大 。 恩格斯说 , 在资产阶 级那里 . “ 金钱确 定人 的价值 : 这个人值 一 万 英镑 , 鱿是说 , 他 拥有这样一 笔钱 。 谁 有钱 , 谁 就 ‘ 值 得 羊敬 ’ , 鱿属 于 ‘ 上 等 人 ’ , 就有 ‘ 势力 ’ , 而且 在他 那 个 圈子 里 在各 方面 都是领 头 的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 卷 , 第56 页) 目前 , 在经 济 和社会生 活 中 , 一 些人唯 利是 图 、 以 权谋 私 、 违法 乱 纪 , 无 不 是金钱 至 上影响 的结 果 , 对我 国的社会 生活造 成 了极其 恶劣 的 影响 。 2 . 市场经济 自主性特 点 , 客 易滋 长以 我 为 中心 的观念 , 导致极端 个人主义 芝延 , 对社会主 义 荣辱观造成 冲击 。 市场 经 济必 须通过市场来实现 商品 的价值 , 造成社 会成 负之 间广 泛的社会联 系 , 产 生 了丰 富的社会 交往 , 使人 们的 个性和 才 能得以 发挥和发 展 。 市场 经济 的 经 济活 动往 往 自发 地倾 向 于 以 自身利益为 出发点和归宿 , 使一些人在局 邵利益与全局 利益 、 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发 生 矛质 时 , 为 了 实现 自身的 或 小 团体的利益而物 牲全局利 益和 集体 利益 , 搞 “ 你 有你的政 策 , 我有我的对策 ” 。 3 . 市场经济等价 交换原 则 , 使一 些人在人际 交往 中也 奉 行 “ 等价交换 ” 的 “ 规则 ” , 对社会 主义 荣辱观造成 冲 击 。 市 场经济必须 遵守等价 交换 的原则 。 但 有的人把这 一经 济 活 动中的原则 , 也报到社会生活 、 政 治 生活 中来 . 甚至 于市场 化 和商品化 。 比如 , 商业 中的回扣 、 医 药界 的提成 、 医 患之 间的 “ 红 包 ” 、 官场 中权钱 交 易 、 买官卖官等等 , 有的人 以耻 为 荣 , 已经习 以 为常 , 麻木 不 仁 , 对社会 风 气造成 了 严重 的 污 染和 危 害 。 明确 了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对 荣辱观 的双 重效应 , 需要 我 们 通过各种思想政 治 工 作 , 通过 受教 育者的 自身努 力 , 充 分 发挥道德的约束 、 规范和 导向作 用 , 促 进社 会主 义 市场经 济 健康 、 快速发展 。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