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德信任观比较及其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13.2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Deutschland-Studien 中德信任观比较及其对企业组织 管理的影响 晏贵年 管新潮 内容提要文章对德意志文化及中华文化中的信任观、信任关系、信任品质 作了分析与比较,并以此为核心来思考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不 同信任观对企业经营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文化对于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已是一 就是通过相互信任,建立起一种公开的作业 个不争的事实。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们,对 气氛,组织的运转才会是高效率的。 于发生在企业组织中某一特定的行为,往往 然而,信任品质和信任关系,在德国与 会有不同的诠释。因而在企业经营管理的 中国这两个不同的民族中,由于文化背景的 理论及技术高度发达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差异,又会有不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对企 研究不同区域文化对企业组织管理所产生 业经营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的影响,已成为今天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 1、德意志文化的信任观 径,也是当今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而言,德国人所 一般来说,信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拥有的则是另外一种风格迥然不同的文化 一是信任品质,即人(作为社会生活的成员 背景。因而,对于信任品德的理解和信任关 的人)或物质/技术所具有的值得被他人或 系的认识,也独具特色。 社会组织信任的品质,这是信任的核心和根 今天,生活在德国的日耳曼人,原先居 基,是产生信任关系的前提:二是信任关系, 住在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即指人们对于组织、他人及物质/技术所具 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 有的作用能力和功能牢不可破相信的一种 影响,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 关系状态,而这种信任关系则是组织功能得 南迁。并在同罗马帝国不断的军事冲突过 以有效运行,社会秩序得以规范的基础。德 程中,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定居于莱茵河 国柏林自由大学比较教育学研究所的研究 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广大地区。公 成果表明:通过规则和条例并不能很好地达 元一世纪,大多数日耳曼部落形成了军事民 到组织的互助合作的月的:唯。o条途径cro制并出现了按地域关系组织的太家族公p

中德信任观比较及其对企业组织 管理的影响 晏贵年 管新潮 内容提要 文章对德意志文化及中华文化中的信任观、信任关系、信任品质 作了分析与比较, 并以此为核心来思考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不 同信任观对企业经营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文化对于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 已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们, 对 于发生在企业组织中某一特定的行为, 往往 会有不同的诠释。因而在企业经营管理的 理论及技术高度发达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研究不同区域文化对企业组织管理所产生 的影响, 已成为今天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 径, 也是当今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般来说, 信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信任品质, 即人( 作为社会生活的成员 的人) 或物质/ 技术所具有的值得被他人或 社会组织信任的品质, 这是信任的核心和根 基, 是产生信任关系的前提; 二是信任关系, 即指人们对于组织、他人及物质/ 技术所具 有的作用能力和功能牢不可破相信的一种 关系状态, 而这种信任关系则是组织功能得 以有效运行, 社会秩序得以规范的基础。德 国柏林自由大学比较教育学研究所的研究 成果表明: 通过规则和条例并不能很好地达 到组织的互助合作的目的。唯一一条途径 就是通过相互信任, 建立起一种公开的作业 气氛, 组织的运转才会是高效率的。 然而, 信任品质和信任关系, 在德国与 中国这两个不同的民族中, 由于文化背景的 差异, 又会有不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对企 业经营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德意志文化的信任观 相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而言, 德国人所 拥有的则是另外一种风格迥然不同的文化 背景。因而, 对于信任品德的理解和信任关 系的认识, 也独具特色。 今天, 生活在德国的日耳曼人, 原先居 住在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随着铁器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 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 南迁。并在同罗马帝国不断的军事冲突过 程中, 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定居于莱茵河 以东, 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广大地区。公 元一世纪, 大多数日耳曼部落形成了军事民 主制, 并出现了按地域关系组织的大家族公 ) 5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6 Deutschland-Studien 社。 信任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他们自己的特点。 在德国历史上,从普鲁士的兴起,并成 与中国人的血缘信任不同,德国人的信 为德国的绝对领袖,到最后完成了德国真正 任关系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对权威意志的崇 意义上的统一,有两位历史人物起到至关重 拜和服从。这种起源于古代条顿作战时养 要的作用。一位是弗里德里希大帝二世。 成的习惯,影响了大多数德国人信任关系的 他任普鲁士国王时期,被称作是德意志历史 产生。不论是谁,只要他是某一领域的权 上的“开明君主专制”时代.即作为一个权力 威.或是军事指挥,或是组织管理者,或是技 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采取了有利于资本主 术专家等,都是值得信任和服从的人。这种 义发展的“开明”措施,在客观上为普鲁士通 信任和服从又培养了德国人的纪律和秩序 过改革向资本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另外 精神,使一些人养成了只想做一个有限的属 一位就是“铁血首相”俾斯麦。他用武力手 于自己小范围领导人的习惯。如果只让某 段解决了德国自宗教改革以来一直未能解 一德国人在新的场合中担任一个小的领导, 决的民族统一任务,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化的 领导自己的同事。他对于被置于自己上面 世界进程。德国的大学不仅是学习中心,而 的人,是充分信任和心甘情愿地服从的。与 且也是科学研究中心,并受到大企业集团的 此同时,他的下属和职员又必须绝对地信任 支持。西门子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建的 和服从他的领导。这便是德国人信任关系 (1847。 产生的实质,对于今天德国企业的组织构成 日耳曼人的发展历史和这个民族特有 和组织管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的生活劳作方式形成了日耳曼人独特的精 如果说在中国人所具有的值得被他人 神文化:这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又极具开 或社会组织信任的品质主要是其道德素质 拓与冒险精神的民族:这是一个富有顽强战 的话,那么,在德国人们判断某人是否值得 斗精神并且有着严格化的军事组织纪律的 信任的根据主要是该人的技术品质。应该 民族,关于这一点,艾米尔·路德维希在其著 说,把道德素质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 作《德国人》一书中做了形象的描述: 任依据的中国人的信任观带有更多的感性 “德国人过去以打猎为生,每天在罕无 情感色彩,而把技术品质作为判断一个人是 人迹的条顿大森林里冒着生命危险,追逐野 否值得信任依据的德国人的信任观带有更 牛,他们过的是战士的生活,不知道也不愿 多的理性色彩(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否认, 意过着安静的农民生活。” 德国人的信任也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情感色 “全体人员都是战士,这是他们的共同 彩,我们中国人的信任观也带有一定程度上 理想。战争是他们的天堂,战斗英雄是他们 的理性色彩)。在德国,一个人的权威可能 的上帝,群众集会的内容是检阅军队。政治 是政治方面、金融方面、企业方面或是技术 统治只体现在战争的命令中,只有先成为战 方面。但在所有的这些方面,一个人在知识 士,才能成为公民。” 技术方面拥有权威.则是最高层次的权威。 “德国人的军事化组织和生活,不仅在 这就是为什么在德国,大企业、公司领导层 征服和被征服的战斗生活中得以表现,而且 面的人员都拥有博士”学位,而许多拥有博 还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日常生活 士学位的德国人更习惯和喜好于他人称呼 和职业活动。” 其对某某博士”而不是“某某董事长”或“某 ©晃然,东这种文化环境忠的人们,对舌cro某总经黑的原限,另外,一个是有博大学位p

社。 在德国历史上, 从普鲁士的兴起, 并成 为德国的绝对领袖, 到最后完成了德国真正 意义上的统一, 有两位历史人物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一位是弗 里德里希大帝 二世。 他任普鲁士国王时期, 被称作是德意志历史 上的/ 开明君主专制0时代, 即作为一个权力 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 采取了有利于资本主 义发展的/ 开明0措施, 在客观上为普鲁士通 过改革向资本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另外 一位就是/ 铁血首相0俾斯麦。他用武力手 段解决了德国自宗教改革以来一直未能解 决的民族统一任务, 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化的 世界进程。德国的大学不仅是学习中心, 而 且也是科学研究中心, 并受到大企业集团的 支持。西门子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建的 ( 1847) 。 日耳曼人的发展历史和这个民族特有 的生活劳作方式形成了日耳曼人独特的精 神文化: 这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 又极具开 拓与冒险精神的民族; 这是一个富有顽强战 斗精神并且有着严格化的军事组织纪律的 民族, 关于这一点, 艾米尔#路德维希在其著 作5德国人6一书中做了形象的描述: / 德国人过去以打猎为生, 每天在罕无 人迹的条顿大森林里冒着生命危险, 追逐野 牛, 他们过的是战士的生活, 不知道也不愿 意过着安静的农民生活。0 / 全体人员都是战士, 这是他们的共同 理想。战争是他们的天堂, 战斗英雄是他们 的上帝, 群众集会的内容是检阅军队。政治 统治只体现在战争的命令中, 只有先成为战 士, 才能成为公民。0 / 德国人的军事化组织和生活, 不仅在 征服和被征服的战斗生活中得以表现, 而且 还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 日常生活 和职业活动。0 显然,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的人们, 对于 信任的认识和理解, 有着他们自己的特点。 与中国人的血缘信任不同, 德国人的信 任关系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对权威意志的崇 拜和服从。这种起源于古代条顿作战时养 成的习惯, 影响了大多数德国人信任关系的 产生。不论是谁, 只要他是 某一领域的权 威, 或是军事指挥, 或是组织管理者, 或是技 术专家等, 都是值得信任和服从的人。这种 信任和服从又培养了德国人的纪律和秩序 精神, 使一些人养成了只想做一个有限的属 于自己小范围领导人的习惯。如果只让某 一德国人在新的场合中担任一个小的领导, 领导自己的同事。他对于被置于自己上面 的人, 是充分信任和心甘情愿地服从的。与 此同时, 他的下属和职员又必须绝对地信任 和服从他的领导。这便是德国人信任关系 产生的实质, 对于今天德国企业的组织构成 和组织管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说在中国人所具有的值得被他人 或社会组织信任的品质主要是其道德素质 的话, 那么, 在德国人们判断某人是否值得 信任的根据主要是该人的技术品质。应该 说,把道德素质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 任依据的中国人的信任观带有更多的感性 情感色彩, 而把技术品质作为判断一个人是 否值得信任依据的德国人的信任观带有更 多的理性色彩( 当然, 在这里我们也不否认, 德国人的信任也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情感色 彩,我们中国人的信任观也带有一定程度上 的理性色彩) 。在德国, 一个人的权威可能 是政治方面、金融方面、企业方面或是技术 方面。但在所有的这些方面, 一个人在知识 技术方面拥有权威, 则是最高层次的权威。 这就是为什么在德国, 大企业、公司领导层 面的人员都拥有/ 博士0学位, 而许多拥有博 士学位的德国人更习惯和喜好于他人称呼 其为/ 某某博士0而不是/ 某某董事长0或/ 某 某总经理0的原因, 另外, 一个具有博士学位 ) 6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Deutschland-Studien 的毕业生更容易在企业中找到一个令自己 地反映了传统商业组织中的信任只限于家 满意的职位,而如今已立足德国社会的外国 族内部。而对于家族外部成员,难有信任之 人则往往是拥有博士头衔的专门人才。这 事。在目前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台 是德国人的技术理性信任品质观的一种外 港企业家和海外华人实业家,其企业组织及 在表现。 组织中的信任,仍然残留有这种传统血缘信 2、中华文化的信任观 任的痕迹。 中国古代由原始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 由于这种血缘信任的存在,再加上生活 转变的过程之中,由于农耕作业方式的发展 在小农自然经济社会中农民生活的不迁移 及与此相一致的以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 特点,便容易在血缘信任的基础之上产生地 经济—生活单位现象的普遍呈现,原始社 缘信任和学缘信任等等。古代中国,无论是 会末期未出现大规模、大范围的商品交换。 做官也好,经商也好,只要有一定地缘和学 因而,在氏族制度被破坏的过程中,人口血 缘关系,或是同乡,或是学友,都会产生与众 缘混杂的范围和程度都受到一定的局限,而 不同的相互信任关系。在今天中国社会,这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村落组织,又因为小农 种人际交往的特点,虽然社会工业化和现代 自然经济的深入和广泛而得到巩固:在部落 化的冲击,打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但 的相互征服中,被征服的家族、村落成员也 仍有一定的市场。 往往全部被迫作为奴隶,形成了所谓种族 其次,中国传统的信任关系源自于等级 (家族)奴隶制。相应地,不仅是家族、村落 信任。由于封建政治统治中存在着浓厚的 的组织.而且在政府统治中,也保留了色彩 血缘关系的色彩,因而家族宗法等级统治的 浓厚血缘家族关系。 方式也被移植到国家的统治中去。而在这 中国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为了维护宗 种宗法等级统治体系中,上、下级之间的关 法等级统治的社会秩序,把维护家族血缘关 系是等级森严,不可逾越的。上级对下级仍 系的孝、悌作为为人之根本,他认为“弟子入 具有完全的控制和支配权利,而下级对上级 则孝,出则悌”,只有做到了“入则孝,出则 却只有绝对的信任和服从义务,在内在的思 悌”,树立了牢固的宗法观念,才能进一步做 想观念及外在行为上,不能和上级要求有丝 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毫偏颇。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官大一 由于儒家伦理文化的这种精神,符合了 级压死人”的现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农自然经济及宗法等级统治制度的需要, 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对权威意志有着 因而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并作 盲目信任和绝对服从的心理,这种泾渭分明 为统治者的统治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 的等级信任关系,不仅在封建政治统治中得 人们的价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 到表现,而且在明清家族商业组织和近代华 们要研究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信任 人实业家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充分表现。一 观,儒家伦理文化的这一特点不能忽视。这 方面是中层管理人员对老板(高层管理人 至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事实: 员)的绝对信任与服从。另一方面是对下属 中国传统的信任关系主要源自于血缘 员工的绝对支配和控制。这样就使得长期 信任,即凡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都是值得 受支配和控制的人从中层管理者到普通员 信任的。血缘关系越近,其信任程度越高。 工,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具有绝对控 中国明清之际商业组织的家族化,就较清楚cr制和支配权利的老板,组建属玉自已的公司tp

的毕业生更容易在企业中找到一个令自己 满意的职位, 而如今已立足德国社会的外国 人则往往是拥有博士头衔的专门人才。这 是德国人的技术理性信任品质观的一种外 在表现。 2、中华文化的信任观 中国古代由原始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 转变的过程之中, 由于农耕作业方式的发展 及与此相一致的以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 经济 ) ) ) 生活单位现象的普遍呈现, 原始社 会末期未出现大规模、大范围的商品交换。 因而, 在氏族制度被破坏的过程中, 人口血 缘混杂的范围和程度都受到一定的局限, 而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村落组织, 又因为小农 自然经济的深入和广泛而得到巩固; 在部落 的相互征服中, 被征服的家族、村落成员也 往往全部被迫作为奴隶, 形成了所谓种族 (家族) 奴隶制。相应地, 不仅是家族、村落 的组织, 而且在政府统治中, 也保留了色彩 浓厚血缘家族关系。 中国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为了维护宗 法等级统治的社会秩序, 把维护家族血缘关 系的孝、悌作为为人之根本, 他认为/ 弟子入 则孝, 出则悌0, 只有做到了/ 入则孝, 出则 悌0,树立了牢固的宗法观念, 才能进一步做 到/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0( 5论语#学而6) 。 由于儒家伦理文化的这种精神, 符合了 小农自然经济及宗法等级统治制度的需要, 因而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并作 为统治者的统治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 人们的价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 们要研究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信任 观,儒家伦理文化的这一特点不能忽视。这 至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事实: 中国传统的信任关系主要源自于血缘 信任, 即凡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都是值得 信任的。血缘关系越近, 其信任程度越高。 中国明清之际商业组织的家族化, 就较清楚 地反映了传统商业组织中的信任只限于家 族内部。而对于家族外部成员, 难有信任之 事。在目前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台 港企业家和海外华人实业家, 其企业组织及 组织中的信任, 仍然残留有这种传统血缘信 任的痕迹。 由于这种血缘信任的存在, 再加上生活 在小农自然经济社会中农民生活的不迁移 特点, 便容易在血缘信任的基础之上产生地 缘信任和学缘信任等等。古代中国, 无论是 做官也好, 经商也好, 只要有一定地缘和学 缘关系, 或是同乡, 或是学友, 都会产生与众 不同的相互信任关系。在今天中国社会, 这 种人际交往的特点, 虽然社会工业化和现代 化的冲击, 打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 但 仍有一定的市场。 其次, 中国传统的信任关系源自于等级 信任。由于封建政治统治中存在着浓厚的 血缘关系的色彩, 因而家族宗法等级统治的 方式也被移植到国家的统治中去。而在这 种宗法等级统治体系中, 上、下级之间的关 系是等级森严, 不可逾越的。上级对下级仍 具有完全的控制和支配权利, 而下级对上级 却只有绝对的信任和服从义务, 在内在的思 想观念及外在行为上, 不能和上级要求有丝 毫偏颇。所以,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有/ 官大一 级压死人0的现象,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传统社会中, 人们对权威意志有着 盲目信任和绝对服从的心理, 这种泾渭分明 的等级信任关系, 不仅在封建政治统治中得 到表现, 而且在明清家族商业组织和近代华 人实业家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充分表现。一 方面是中层管理人员对老板( 高层管理人 员) 的绝对信任与服从。另一方面是对下属 员工的绝对支配和控制。这样就使得长期 受支配和控制的人从中层管理者到普通员 工,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具有绝对控 制和支配权利的老板, 组建属于自己的公司 ) 7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8 Deutschland-Studien 企业,由于等级信任容易诱发这种现象的产 中人们的这种价值判断方式,在今天我们社 生。这又强化了人们血缘信任的意识。无 会仍然存在着重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 任是做一件具体的小事,还是经商办实业这 针就是要求以“德”为首“德、智、体”全面发 样的大事,人们都更倾向于找“自己信得过 展。“德高望重”仍是今天的人们用来描写 的人”,而这种信得过的人,无非是那些有血 一个可亲的、值得信赖的人的习惯用语。故 缘、地缘、学缘等关系的人。这是中国传统 而.“德”是我们中国人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 组织经营特有的思维方式。 信任的第一依据和最重要的标准。 在信任品质方面,中国传统信任主要是 通过比较研究德国人与中国人的信任 一种道德信任,即人们值得他人或社会组织 观.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既有某些方面的相 信任的品质,主要是其道德的好坏,人格的 近,如对权威的信任和顺从,严格的等级信 高低。 任等等。但更多的却是存在着的差异,这种 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宗法 差异对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会有着不同的 等级体制的统制方式,由于自最高统治者 影响: (皇帝)到最下层的平民百姓对契约和法律 1、对于组织理念的信任 意识的缺乏,从而形成了“人治”的统治特 中国企业的员工在信任和接纳企业理 点。一方面人们必须绝对服从“上天”的意 念方面,由于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更容 志和安排,另一方面皇帝的语言和行为又代 易接受那种带有民族和情感色彩的理念诉 表了“上天”的意志。因而封建社会中国的 求。如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民生公司的 皇帝便是“上天”的意志的化身,是国家最高 “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生产,富强国家” 统治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昌盛, 的经营理念: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其公司 百姓生活的稳定,便完全依赖于统治者的道 “真诚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集美校委会收 德品质。贤明有德之君主,能体恤平民,制 藏的陈嘉庚亲笔信)等都曾感召过这两个公 定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的各 司的员工,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认真做好自己 种政策:而那种骄横奢侈,只贪图一己之利 应做的工作。寻求自我平凡工作的社会意 和享受的君主,便是横征暴税,想方设法掠 义和价值,并以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方 夺百姓财富,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统 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理念接 治者政策长期地这样左右摇摆,使得广大百 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征。这种理念的接 姓盼望会有贤明有德之君主,并且形成了以 受心理特征,在我国今天的企业员工身上仍 “德”的好坏来判断君主是否值得信任的依 然有着鲜明的表现。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 据。战国中期的儒家思想家“亚圣”孟子因 年代初的企业文化热潮方兴未艾之际,我国 此也提出了他的“仁政”思想,他说君主治国 有不少企业一窝蜂地把西方企业经营精神 应把道德放在首位,以道德治国,以理服人, 和品质,诸如“创新、开拓、科学、进取”等作 而不应以强权来治理国家。 为企业精神,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可是因 不仅是对于君主,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人 为这些理念过于抽象,不符合民族传统文化 们在判断各种与自己有着种种关系的人是 的心理,与企业员工价值需求相距太远,千 否值得信任时,也是以道德作为最基本的依 篇一律没有企业个性而终究没有落实到行 据,因为在缺乏契约和法制的社会里,一个 动上。这种现象目前已有所改观。不少企 人的道德好杯实在杰重要:我国传统社会cro北情感,舍出个憔行为特色,展现C多瓷多p

企业, 由于等级信任容易诱发这种现象的产 生。这又强化了人们血缘信任的意识。无 任是做一件具体的小事, 还是经商办实业这 样的大事, 人们都更倾向于找/ 自己信得过 的人0,而这种信得过的人, 无非是那些有血 缘、地缘、学缘等关系的人。这是中国传统 组织经营特有的思维方式。 在信任品质方面, 中国传统信任主要是 一种道德信任, 即人们值得他人或社会组织 信任的品质, 主要是其道德的好坏, 人格的 高低。 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宗法 等级体制的统制方式, 由于自最高统治者 (皇帝) 到最下层的平民百姓对契约和法律 意识的缺乏, 从而形成了/ 人治0 的统治特 点。一方面人们必须绝对服从/ 上天0的意 志和安排, 另一方面皇帝的语言和行为又代 表了/ 上天0 的意志。因而封建社会中国的 皇帝便是/ 上天0的意志的化身, 是国家最高 统治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的昌盛, 百姓生活的稳定, 便完全依赖于统治者的道 德品质。贤明有德之君主, 能体恤平民, 制 定减轻农民负担, 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的各 种政策; 而那种骄横奢侈, 只贪图一己之利 和享受的君主, 便是横征暴税, 想方设法掠 夺百姓财富, 使得民不聊生, 怨声载道。统 治者政策长期地这样左右摇摆, 使得广大百 姓盼望会有贤明有德之君主, 并且形成了以 / 德0的好坏来判断君主是否值得信任的依 据。战国中期的儒家思想家/ 亚圣0孟子因 此也提出了他的/ 仁政0思想, 他说君主治国 应把道德放在首位, 以道德治国, 以理服人, 而不应以强权来治理国家。 不仅是对于君主, 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人 们在判断各种与自己有着种种关系的人是 否值得信任时, 也是以道德作为最基本的依 据, 因为在缺乏契约和法制的社会里, 一个 人的道德好坏实在太重要。我国传统社会 中人们的这种价值判断方式, 在今天我们社 会仍然存在着重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 针就是要求以/ 德0为首/ 德、智、体0全面发 展。/ 德高望重0仍是今天的人们用来描写 一个可亲的、值得信赖的人的习惯用语。故 而, / 德0是我们中国人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 信任的第一依据和最重要的标准。 通过比较研究德国人与中国人的信任 观, 我们可以发现, 两者既有某些方面的相 近, 如对权威的信任和顺从, 严格的等级信 任等等。但更多的却是存在着的差异, 这种 差异对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会有着不同的 影响: 1、对于组织理念的信任 中国企业的员工在信任和接纳企业理 念方面, 由于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 更容 易接受那种带有民族和情感色彩的理念诉 求。如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民生公司的 / 服务社会, 便利人群, 开发生产, 富强国家0 的经营理念;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 其公司 / 真诚服务社会0的企业宗旨( 集美校委会收 藏的陈嘉庚亲笔信) 等都曾感召过这两个公 司的员工, 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认真做好自己 应做的工作。寻求自我平凡工作的社会意 义和价值, 并以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方 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理念接 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征。这种理念的接 受心理特征, 在我国今天的企业员工身上仍 然有着鲜明的表现。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 年代初的企业文化热潮方兴未艾之际, 我国 有不少企业一窝蜂地把西方企业经营精神 和品质, 诸如/ 创新、开拓、科学、进取0等作 为企业精神, 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可是因 为这些理念过于抽象, 不符合民族传统文化 的心理, 与企业员工价值需求相距太远, 千 篇一律没有企业个性而终究没有落实到行 动上。这种现象目前已有所改观。不少企 业情感、企业个性、行为特色, 展现了多姿多 ) 8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Deutschland-Studien 彩的企业经营理念世界。如上海时装股份 以深化。其他的德国公司,例如汉高公司和 有限公司的“撷取天地灵感.裁减都市形 奔驰汽车公司的经营理念,都鲜明地带有这 象”,则鲜明地告诉了员工,上海时装股份有 一特点。 限公司的追求和员工的工作使命:而上海精 2、对组织领导的信任 品商厦的“叩开名流之门.共渡锦绣人生”, 中国有名古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则反映了其经营风格及对员工服务提出的 可见“知己”对于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来说 要求,对企业发展,员工价值需求的满足,起 有着多大的影响。 到了很好的作用。 般,中国企业员工对其企业领导可能 如果说,中国企业员工对于带有民族和 会产生信任的态度,有这么几种条件:1)企 情感色彩的企业理念更容易产生信任和认 业领导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行一致,身先 同的话,则德国公司的员工更能接受那种以 士卒:2)企业领导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 技术—理性为特点的理念诉求,并且长期 技术能力:3)企业领导对员工非常理解,堪 以来形成了德国公司企业的经营风格。与 称“知己”:4)企业领导与员工有着某种特殊 日、美一些公司企业相比,德国公司更重视 的关系或是亲戚、朋友或是关系好的同学等 公司的技术创造和革新。在德国公司,技术 等。 开发部门往往是最重要的部门.领导它的也 与中国这种情况不同,德国公司员工对 是最受尊敬的人,那些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 领导人的信任来源于:1)因为他/她是公司 工程师。他们不仅有很强的科技研究和创 的领导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信任他/她:2)因 造能力,而且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 为他/她有很强的技术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 这种公司文化气氛中,员工也更为容易接受 的才能。这种现象与德国的历史和军事化 那种以技术和理性为重点诉求的经营理念。 的社会组织管理传统对工商企业管理渗透 如影响着西门子公司一百五十年之久的经 所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营理念:“我们决不为眼前的利益而出卖我 3、组织内部成员间的信任 们的将来”不仅对于公司经营战略制定,而 企业的效益来自于企业员工之间良好 且对公司技术创新、顾客服务等方面都产生 的协作和高效率的作业,而员工之间的协作 了重大的影响。西门子公司这一经营理念 精神和高效率的作业方式,不仅与员工对企 随着公司的创建而产生并延续至今。该公 业经营理念的认同信任、对企业领导的信任 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足以证明其经营 有关而且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存在着同 理念的具体表现,例如有统计资料表明在西 样重要的关系。 门子公司全体员工之中,有10%的人员从事 中国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因为受到传 研究最新科学技术及经营管理科学,在资金 统文化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血缘、地缘、学 投入上,1970年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9亿马 缘关系的影响,呈以下特点:)员工之间的 克,占销售额的7.6%;1982年该费用增加到 信任和协作存在着强烈的道义论倾向。主 34亿马克.占销售额的8.5%:到1990年增 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员工更容易信任 加到56亿马克,而1995年则是72亿。现 那些有良好品质,具有较强道德感召力的员 在,西门子公司又实施了“tp技术创新计 工:二是对那些技术能力差,身体状况弱的 划”,意在建立起一种不间断的技术创新过 员工的信任和帮助。2)员工之间的信任存 程,使兮司的争营理念东创新过程中不断得cr在着小团体化倾向:在工个此,在一起长tp

彩的企业经营理念世界。如上海时装股份 有限 公司的/ 撷 取天地灵 感, 裁 减都市 形 象0,则鲜明地告诉了员工, 上海时装股份有 限公司的追求和员工的工作使命; 而上海精 品商厦的/ 叩开名流之门, 共渡锦绣人生0, 则反映了其经营风格及对员工服务提出的 要求, 对企业发展, 员工价值需求的满足, 起 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说, 中国企业员工对于带有民族和 情感色彩的企业理念更容易产生信任和认 同的话, 则德国公司的员工更能接受那种以 技术 ) ) ) 理性为特点的理念诉求, 并且长期 以来形成了德国公司企业的经营风格。与 日、美一些公司企业相比, 德国公司更重视 公司的技术创造和革新。在德国公司, 技术 开发部门往往是最重要的部门, 领导它的也 是最受尊敬的人, 那些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 工程师。他们不仅有很强的科技研究和创 造能力, 而且工作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在 这种公司文化气氛中, 员工也更为容易接受 那种以技术和理性为重点诉求的经营理念。 如影响着西门子公司一百五十年之久的经 营理念: / 我们决不为眼前的利益而出卖我 们的将来0不仅对于公司经营战略制定, 而 且对公司技术创新、顾客服务等方面都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西门子公司这一经营理念 随着公司的创建而产生并延续至今。该公 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足以证明其经营 理念的具体表现, 例如有统计资料表明在西 门子公司全体员工之中, 有 10% 的人员从事 研究最新科学技术及经营管理科学, 在资金 投入上, 1970 年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 9 亿马 克, 占销售额的 7. 6% ; 1982 年该费用增加到 34 亿马克, 占销售额的 8. 5% ; 到 1990 年增 加到 56 亿马克, 而 1995 年则是 72 亿。现 在,西门子公司又实施了/ t op 技 术创新计 划0, 意在建立起一种不间断的技术创新过 程,使公司的经营理念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得 以深化。其他的德国公司, 例如汉高公司和 奔驰汽车公司的经营理念, 都鲜明地带有这 一特点。 2、对组织领导的信任 中国有名古话, 叫做/ 士为知己者死0。 可见/ 知己0对于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来说 有着多大的影响。 一般, 中国企业员工对其企业领导可能 会产生信任的态度, 有这么几种条件: 1) 企 业领导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言行一致, 身先 士卒; 2) 企业领导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 技术能力; 3) 企业领导对员工非常理解, 堪 称/ 知己0; 4) 企业领导与员工有着某种特殊 的关系或是亲戚、朋友或是关系好的同学等 等。 与中国这种情况不同, 德国公司员工对 领导人的信任来源于: 1) 因为他/ 她是公司 的领导人, 我们没有理由不信任他/ 她; 2) 因 为他/ 她有很强的技术创造能力和经营管理 的才能。这种现象与德国的历史和军事化 的社会组织管理传统对工商企业管理渗透 所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3、组织内部成员间的信任 企业的效益来自于企业员工之间良好 的协作和高效率的作业, 而员工之间的协作 精神和高效率的作业方式, 不仅与员工对企 业经营理念的认同信任、对企业领导的信任 有关, 而且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存在着同 样重要的关系。 中国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 因为受到传 统文化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血缘、地缘、学 缘关系的影响, 呈以下特点: 1) 员工之间的 信任和协作存在着强烈的道义论倾向。主 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企业员工更容易信任 那些有良好品质, 具有较强道德感召力的员 工; 二是对那些技术能力差, 身体状况弱的 员工的信任和帮助。2) 员工之间的信任存 在着小团体化倾向。在一个企业, 在一起长 ) 9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10 Deutschland-Studien 时期工作的员工,极容易根据地缘、学缘、兴 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在完成了一定程度 趣爱好、相似的人生境遇等方面的因素,形 的文化学习任务之后,都需要到公司企业去 成数目不等的非正式群体。而非正式群体 作学徒,以培养其技术作业能力和工作经 内的员工,因为有着某种共同之处,也容易 验。这是一种以理性为重点诉求的信任关 产生相互信任和协作的关系。对于组织管 系的表现。2)建立在企业契约和制度基础 理者来说,如果能因势利导,正确地把握这 之上。某一员工之所以会相信他的工作伙 种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之间的目标关系, 伴,信任他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是因为 则这种非正式群体会非常有利于企业目标 根据公司制度和管理章程,他必须具备这种 的实现。相反.正式组织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工作能力和应该有协作的精神。不然的话, 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对于企业资源的利用. 公司制度就会以某种方式对他进行制裁。 组织目标的实现都会导致不利的影响。 当然,德国企业中的员工之间的信任关 与中国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的产 系,也会因为长期合作、相互协作而产生友 生不同,德国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 谊和信任的情况。但与中国情感信任相比 是:1)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一个拥有技 较而言,德国企业中的员工更倾向于理性 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更容易得到其 —制度信任。 他员工的信任。所以,在德国一个人若要成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9月胡石明编著 《漫谈企业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 2、上海产业社会学研究会编《闪光的企业精神》,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 3、余英时著粼土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 4、朱贻庭主编粼中国传统伦理观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 5、翟廷晋著粼孟子思想评析与探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5月 6、丁建弘、李霞著《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 7、艾米尔·路德维希著《德国人民一一个具有双重历史的国家》中文版,杨成绪等译,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12月 8、(美)埃德温哈特里奇著《第四帝国》中文版,国莆培根译,新华出版社,1982年7月 9、(英)S·B·Redding著《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一文化背景与风格》,张遵敬等译,上海三联 书店出版社,1993年3月 l0、Dietmar Theis,“Lining up for Innovation'”,《Industry and High Education》,Germany,Decl9g6 11 Hans Merkens and Folker Schmidt,Vertrauen schenken,Verantwortuhg verlangen",Institut fuer Allgemeine und Vergleichende Erzichungsw issenschaft der Freien Universitaet Ber lin,Germany,Mai 1989 12 Idward T.Hall and Mildred Reed Hall,(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Intemational press, Inc.USA 13,Prof.Dr.F.Malik,"Vertraen als Basis der Unter nehmenskultur",MZSG,Maerz 1995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时期工作的员工, 极容易根据地缘、学缘、兴 趣爱好、相似的人生境遇等方面的因素, 形 成数目不等的非正式群体。而非正式群体 内的员工, 因为有着某种共同之处, 也容易 产生相互信任和协作的关系。对于组织管 理者来说, 如果能因势利导, 正确地把握这 种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之间的目标关系, 则这种非正式群体会非常有利于企业目标 的实现。相反, 正式组织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对于企业资源的利用, 组织目标的实现都会导致不利的影响。 与中国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的产 生不同, 德国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 是: 1) 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一个拥有技 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 更容易得到其 他员工的信任。所以, 在德国一个人若要成 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 在完成了一定程度 的文化学习任务之后, 都需要到公司企业去 作学徒, 以培养其技术作业能力和工作经 验。这是一种以理性为重点诉求的信任关 系的表现。2) 建立在企业契约和制度基础 之上。某一员工之所以会相信他的工作伙 伴, 信任他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是因为 根据公司制度和管理章程, 他必须具备这种 工作能力和应该有协作的精神。不然的话, 公司制度就会以某种方式对他进行制裁。 当然, 德国企业中的员工之间的信任关 系, 也会因为长期合作、相互协作而产生友 谊和信任的情况。但与中国情感信任相比 较而言, 德国企业中的员工更倾向于理性 ) ) ) 制度信任。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5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6 ,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4 年 9 月胡石明编著 5漫谈企业文化6 ,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2、上海产业社会学研究会编5闪光的企业精神6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年 3 月 3、余英时著5土与中国文化6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12 月 4、朱贻庭主编5中国传统伦理观思想史6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6 月 5、翟廷晋著5孟子思想评析与探源6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年 5 月 6、丁建弘、李霞著5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6,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 月 7、艾米尔#路德维希著5德国人民)) ) 一个具有双重历史的国家6中文版, 杨成绪等译,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1 年 12 月 8、( 美) 埃德温#哈特里奇著5第四帝国6中文版, 国莆培根译, 新华出版社, 1982 年 7 月 9、( 英) S#B#Redding 著5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 ) 文化背景与风格6 , 张遵敬等译, 上海三联 书店出版社, 1993 年 3 月 10、Dietmar Theis,/ Lining up fo r Innovation0 ,5Industr y and Hig h Education6, Germany, Dec1996 11、Hans Merkens and Folker Schmidt, / Vertr auen schenken, Verantwortuhg verlangen0, Institut fuer Allgemeine und Verg leichende Erziehungsw issenschaft der Freien Universitaet Berlin, Germany , Mai 1989 12、I dward T. Hall and Mildred Reed Hall, 5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6 , International press, Inc. USA 13、Prof. Dr. F. Malik,/ Vertr auen als Basis der Unter nehmenskultur0, MZSG, Maerz 1995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10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卷总第41期 一62 Deutschland-Studien Ruckschau und Aussichten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konjunktur 1996-1997 Gu Xiaosha Die Vorliegende Arbeit erortert die Konjunktur und Entw icklungprosekt ive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im kommenden Jahr.Der Verfasser vertritt die Ansicht,dadie deutsche an Wirtschaftslage 1996 von Frede und Sorge gemischt charaktierisiert ist.Der Mangel an Wachstumskraft und der rapide Zuwachs der Arbeitslosenzahl sind die Ergebnisse der intemen Widerspruche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Die Lo- sung der Arbeitslosigkeitsprobleme und die Verbesserung der Investitionskonditionen stehen im Vorder- grund um einen Teufekskreislauf zu vermeiden.Die Reform im Steuersystem ud dem System der Sozialleistungen konnte weitere soziale Widerspruche aslosen.1997bleibt fur Datscland ein schw ieriges Jahr. Kontrastive Untersuchung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Vertrauensanschauungen bw.ihrer Einflusse auf die Betriebsorganisation und-geschaftsfuhrung Yan Guinian Guan Xinchao Dieser Artikel analysiert und vergleicht die Vertrauensanachaung,-eigerschafi en und-beziehungen in der deutschen und chinesiechen Kultur und macht sich dauber hinauswesentliche Gedanken uber die Einflusse der in den beiden unterschiedlichen kulturellen Umgebungen entstandenen verschiedenen Ver- traensanschauungen auf das Verhalten der Untemehmen in der Geschaftsfuhrung. Berleichung der Unwethaftung im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Zivilrecht Wang Xuewen Der rechtliche Aufba vom Umweltschutz erlebt in China und Deutschland verschiedend Entwick lungsprozesse.Aufgrund der versciedenen Staatslage,des Entwicklungstanden verschiedene legislative Rahmensysteme und Inhalte in beug auf den Umweltschutz Die vorliegende Arbeit behandelt und ver- gleicht zugleich einege Problemein der Theorie und Praxis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Gesetzgebung in beag auf Umweltschutz.Es setzt sich zum Ziel,die Gesetzgebung.Norm und V erwaltungsziele sowie Priortatsordnung ar dauerhafien Entwicklung des Umweltscutazes richtig anzuwenden. Analyse der Erfahrungen in der deutschen technischen Fachhochschulbildung am Beispiel der TFH Esslingen Zhu Shaozhong Chen Yi In diesem Artikel handelt es sich um die Entwicklungsgeschichte und Bildungsrichtlinien der deutschen technischen Fachhochschgulen.Am Beispiel der TFH Esslingen stellen die Verfasser das Studiensys tem,den Studienplan sow ie Probleme bei derUberlassung von Technologie und Know-how dar,die in der Forschungstatigkeit derFachhochschulen besetehen Die vorliegende Arbeit ist der Auffassung,da unser Land von den deutschen Erfahrungen in technischen Fachhochschulen profitieren kann. INIERKULTURELLE UNTERSUCHUNG DER FACHIERMINOLOIGIE IN DEN DT.-CH (ENGL-RUSS.-JAP.)WORTERBUCHERN CHEN HAO SHENG Der Beitrag erortert das interkulturelle Problem der Fachterminologie in den deutsch-chinesisch.( engl-russ.-jap )Worterbuchern und weist darauf hin,wie wir einige interkulturdle Eigenschaften der deutschen Sprache beachten sollen,damit feststellen kann.Es ist gleichzeitig besonders zu be- merken,daeineinterkulturelle Untersuchung der mehrsprachigen Fachterminologie durchgefuhrt werden muB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Ruckschau und Aussichten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konjunktur 1996- 1997 Guo Xiaosha Die VorliegendeArbeit erortert die Konjunktur und Entw icklungprosektive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im kommenden Jahr. Der Verfasser vertritt die Ansicht, daBdie deutsche an Wirtschaftslage 1996 von Freude und Sorge gemischt charaktierisiert ist. Der Mangel an Wachstumskraft und der rapide Zuwachs der Arbeitslosenzahl sind die Ergebnisse der internen Widerspruche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Die Lo￾sung der Arbeitslosigkeitsprobleme und die Verbesserung der Investitionskonditionen stehen im Vorder￾grund, um einen Teufelskreislauf zu vermeiden. Die Reform im Steuersystem und dem System der Sozialleistungen konnte weitere soziale Widerspruche auslosen. 1997bleibt fur Deutschland ein schwieriges Jahr. Kontrastive Untersuchung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Vertrauensanschauungen bzw. ihrer Einflusse auf die Betriebsorganisation und- geschaftsfuhrung Yan Guinian Guan Xinchao Dieser Artikel analysiert und vergleicht die Vertrauensanachauung, - eigenschaften und- beziehungen in der deutschen und chinesiechen Kultur und macht sich dauber hinauswesentliche Gedanken uber die Einflusse der in den beiden unterschiedlichen kulturellen Umgebungen entstandenen verschiedenen Ver￾trauensanschauungen auf das Verhalten der Unternehmen in der Geschaftsfuhrung. Berleichung der Umwelthaftung im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Zivilrecht Wang Xuewen Der rechtliche Aufbau vom Umweltschutz erlebt in China und Deutschland verschiedend Entwick￾lungsprozesse. Aufgrund der verschiedenen Staatslage, des Entwicklungstanden verschiedene legislative Rahmensysteme und Inhalte in bezug auf den Umweltschutz. Die vorliegende Arbeit behandelt und ver￾gleicht zugleich einege Problemein der Theorie und Praxis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Gesetzgebung in bezug auf Umweltschutz. Essetzt sich zum Ziel, die Gesetzgebung, Norm und Verwaltungsziele sowie Priortatsordnung zur dauerhaften Entwicklung des Umweltschutazes richtig anzuwenden. Analyse der Erfahrungen in der deutschen technischen Fachhochschulbildung - am Beispiel der TFH Esslingen Zhu Shaozhong Chen Yi In diesem Artikel handelt es sich um die Entwicklungsgeschichte und Bildungsrichtlinien der deutschen technischen Fachhochschgulen. Am Beispiel der TFH Esslingen stellen die Verfasser das Studiensys￾tem, den Studienplan sow ie Probleme bei derUberlassung von Technologie und Know- how dar, die in der Forschungstatigkeit derFachhochschulen besetehen. Die vorliegende Arbeit ist der Auffassung, daB unser Land von den deutschen Erfahrungen in technischen Fachhochschulen profitieren kann. INTERKULTURELLE UNTERSUCHUNG DER FACHTERMINOLOIGIE IN DEN DT. - CH.( - ENGL. - RUSS.- JAP.)WORTERBUCHERN CHEN HAO SHENG Der Beitrag erortert das interkulturelle Problem der Fachterminologie in den deutsch- chinesisch. ( - engl. - russ. - jap. )Worterbuchern und weist darauf hin,wie wir einige interkulturelle Eigenschaften der deutschen Sprache beachten sollen, damit feststellen kann. Es ist gleichzeitig besonders zu be￾merken, daBeineinterkulturelle Untersuchung der mehrsprachigen Fachterminologie durchgefuhrt werden muB ) 62 ) 5德国研究6 1997 年 第 1 期 第 12 卷 总第 41 期 Deutschland - Studien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