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在这一段中,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或是分论点,而先是从语言的功能方面 来谈语言的工具性。然后说到了本文针对的对象:爱好写作的人。进而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告 诉我们: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作者选取的类比的对象更进一步说明了语 言的工具性:斧锯是木匠的工具,颜料是画家的工具,武器是战士的工具,同样,语言是写 作的工具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也没有直接提出分论点,而是先提出“许多人”写文章华而不 实,弄巧成拙。两个“从……到”是对“许多人”的进一步举证,由这样做的人范围之广来 说明问题的普遍性。最后一句“文章脱离了口语,就不可能准确、鲜明、生动”,通过指出 文章脱离口语”的不好结果来批评反面现象,提出分论点:书面语言不能脱离口语。第3、 4两个自然段通过两个反面的例子证明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第5段通过对朱自清 早年作品做作的不好和晚年作品朴实的好相对比,论证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三部分:作者在第6、7自然段由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谈到自己的主张一一口语要经 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进而强调书面语是应该规范化的。第8、9两个段落举了两个例 证,证明某些用语的不规范。两个事例一个是违背事理,一个是望文生义,但共同的结果是 造成语言的混乱。第10自然段谈了“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作者的论述准确又全面。第 11自然段提出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最后一段提出“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 了标准也会发展”,这说明作者议论的科学性和发展的观点 九、重点语句分析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分析:这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句。从结构上说,这只是一个单句。问题在于“不懂得”的 宾语是由一个复句充当的。而且这个复句结构又是一个多重复句,总体上是假设复句,前 个分句本身又是一个并列复句。作者用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是表达的需要。它要表达的 核心思想正是一个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作者不能把这 个分论点写上去,如果写上去,必然会前言不搭后语。这里作者是在批评反面现象,所以说 脱离了口语”。为了表意更加充分和句式更加流畅,作者又换了个角度说“脱离了人民大 众的语言”。对这种反面现象最好的批评,莫过于指出其结果:“不可能…”,于是就形成 了这个多重复句。而这个复句所阐明的道理与上文所批评的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之 间的关系是:那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于是作者把这个复句结构作“不懂得”的宾语,准确表 达自己的意思。 十、写作特色 1.大雅似俗的风格。第一部分:在这一段中,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或是分论点,而先是从语言的功能方面 来谈语言的工具性。然后说到了本文针对的对象:爱好写作的人。进而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告 诉我们: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作者选取的类比的对象更进一步说明了语 言的工具性:斧锯是木匠的工具,颜料是画家的工具,武器是战士的工具,同样,语言是写 作的工具。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也没有直接提出分论点,而是先提出“许多人”写文章华而不 实,弄巧成拙。两个“从……到”是对“许多人”的进一步举证,由这样做的人范围之广来 说明问题的普遍性。最后一句“文章脱离了口语,就不可能准确、鲜明、生动”,通过指出 “文章脱离口语”的不好结果来批评反面现象,提出分论点:书面语言不能脱离口语。第 3、 4 两个自然段通过两个反面的例子证明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第 5 段通过对朱自清 早年作品做作的不好和晚年作品朴实的好相对比,论证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三部分:作者在第 6、7 自然段由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谈到自己的主张——口语要经 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进而强调书面语是应该规范化的。第 8、9 两个段落举了两个例 证,证明某些用语的不规范。两个事例一个是违背事理,一个是望文生义,但共同的结果是 造成语言的混乱。第 10 自然段谈了“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作者的论述准确又全面。第 11 自然段提出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最后一段提出“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 了标准也会发展”,这说明作者议论的科学性和发展的观点。 九、重点语句分析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分析:这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句。从结构上说,这只是一个单句。问题在于“不懂得”的 宾语是由一个复句充当的。而且这个复句结构又是一个多重复句,总体上是假设复句,前一 个分句本身又是一个并列复句。作者用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是表达的需要。它要表达的 核心思想正是一个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但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作者不能把这 个分论点写上去,如果写上去,必然会前言不搭后语。这里作者是在批评反面现象,所以说 “脱离了口语”。为了表意更加充分和句式更加流畅,作者又换了个角度说“脱离了人民大 众的语言”。对这种反面现象最好的批评,莫过于指出其结果:“不可能……”,于是就形成 了这个多重复句。而这个复句所阐明的道理与上文所批评的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之 间的关系是:那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于是作者把这个复句结构作“不懂得”的宾语,准确表 达自己的意思。 十、写作特色 1.大雅似俗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