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了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关于神何以不存在的论证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各种质疑与辩护共同构成了当代宗教哲学理论景观。 质疑上帝存在的当代哲学家并不鲜见,其中罗素和艾耶尔的思路有很强的代表性,这 里以他们的观点为例说明当代哲学家质疑宗教意义的基本思路。罗素认同卢柯莱修的 观点,认为宗教是由于恐惧产生的病症,是人类灾难深重的渊源。“从这一视角出发, 罗素批判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他认为关于上帝存在的最初起因即"第一因"的论证 是荒诞的,毫无逻辑可言,而关于上帝为自然立法的论证实则将自然法则归因于上帝 的意志,这种神学推理缺乏可靠的根据,因而不值得相信。让上帝为人类评判是非, 伸张正义,无非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在罗素看来,只要以 这个世界中尚存的丑恶与残暴就足以使之被证伪。同样质疑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艾 耶尔的看法是:“我们知道经验命题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具有或然性。只有先天命题才 是逻辑上确定的。但是我们不能从先天命题中推演出上帝的存在。因为我们知道,先 天命题之所以是确定的,是由于它们是重言式命题,并且,从一套重言式命题中,除 了更进一步的重言式命题之外,不能有效地推演出什么东西。这就必然可以推论出 要论证上帝存在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不合逻辑,仅在语言范 畴中就可以判断,上帝是否存在无法得到证明,因而不是一个真问题。 值得提及马克思对宗教的有限否定。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明确 指出,“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 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基督新教,“鸦片“也并非 毒品的同义语。马克思看到宗教具有缓解人类精神痛苦的现实功能,但这种缓解无助 认了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关于神何以不存在的论证也存在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各种质疑与辩护共同构成了当代宗教哲学理论景观。 质疑上帝存在的当代哲学家并不鲜见,其中罗素和艾耶尔的思路有很强的代表性,这 里以他们的观点为例说明当代哲学家质疑宗教意义的基本思路。罗素认同卢柯莱修的 观点,认为“宗教是由于恐惧产生的病症,是人类灾难深重的渊源。”从这一视角出发, 罗素批判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他认为关于上帝存在的最初起因即“第一因”的论证 是荒诞的,毫无逻辑可言,而关于上帝为自然立法的论证实则将自然法则归因于上帝 的意志,这种神学推理缺乏可靠的根据,因而不值得相信。让上帝为人类评判是非、 伸张正义,无非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在罗素看来,只要以 这个世界中尚存的丑恶与残暴就足以使之被证伪。同样质疑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艾 耶尔的看法是:“我们知道经验命题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具有或然性。只有先天命题才 是逻辑上确定的。但是我们不能从先天命题中推演出上帝的存在。因为我们知道,先 天命题之所以是确定的,是由于它们是重言式命题。并且,从一套重言式命题中,除 了更进一步的重言式命题之外,不能有效地推演出什么东西。这就必然可以推论出: 要论证上帝存在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不合逻辑,仅在语言范 畴中就可以判断,上帝是否存在无法得到证明,因而不是一个真问题。 值得提及马克思对宗教的有限否定。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明确 指出,“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 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基督新教,“鸦片”也并非 毒品的同义语。马克思看到宗教具有缓解人类精神痛苦的现实功能,但这种缓解无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