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出版說明 《楚辭章句》是東漢王逸所注的今傳《楚辭》的最早注本,《楚辭補注》係南宋洪興祖 爲補王逸注本而作。 王逸字叔師,東漢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一生事蹟略見於《後漢書·文苑傳》: 安帝元初(一一四一 一一九)中為校書郎,順帝時官至侍中。留存作品主要是《楚辭章句》。 零散作品,明代人輯有《王叔師集》行世。 西漢劉向编輯《楚辭》成十六卷。王逸附加自己的《九思》一卷,增爲十七卷,並作注, 是即《楚辭章句》。王逸對此書中各篇都作了敘文,說明他所理解的本篇寫作背景和命意。 注中則往往提出個人見解,也常常採用他所見所開的各種不同的說法。引作“或曰”(意思 是“有人說”)的,可能是吸收了當時行世的班固、賈逵的《離騷經章句》及劉向、揚雄有 關《天問》的注解等作品中的見解。王逸本人出生於楚地,又去古未遠,能指明辭中的楚地 方言,對後人研究《楚辭》很有幫助。《楚醉章句》是現存完整的《楚辭》注本中最古的, 最接近屈原生活時代的可稱”楚地遺民”的注本,至今是研究《楚辭》的七點站,堪稱”《楚 辭》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者。 洪興祖(一O九○ 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宋镇江丹陽(今江蘇丹陽)人。 北宋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此年陰曆十一月改“重和”)上舍及第。南宋紹興二年年底 至四年(約一一三三至一一三四)之間,歷任著作佐郎、秘書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職位。绍 興四年應詔上疏言朝廷紀網之失,爲時宰所惡,謫為主管太平觀。後再起,知廣德軍,擢提 點江東刑獄,歴知真州、饒州,所至有惠政。他與秦檜關係不好,桊橹對他舊有誤會,紹興 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年初,嗾使王珉、董德元羅織和曲解他文章中的本不成問题的個別詞 句,鼓動政府下令,把他“编管”昭州(今廣西平樂一帶)。是年八月丁丑(二十日,合陽 曆九月十八日),洪興祖卒於眨所(據《建炎一來繫年要錄》卷一六九)。兩個月後,秦榴也 死了。次年,他獲得平反,“詔復其官,直敷文閣”(《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洪興祖“好古博學,自少至老未誉一日去書”(《宋史》本傳)。他著有《老莊本旨》、《周 易通義》、《左氏通解》等書。一般認為,他傳世的最重要著作是《楚辭補注》及其附屬作品 《考異》。 《楚辭補注》先列王逸原注,而後補注於下。一般都逐條疏通,特別對名物訓詁作詳盡 的考證和詮釋。對舊注常有驳正,並廣徵博引,因而保存了他那時見到可後世已經失傳的從 漢代到宋朝的一些相關說解资料。如,《天周》注中舜二妃事引《列女傳》,與今本頗有不同, 保留神話色彩。今僅見本書所引的《楚辞釋文》佚文七十七條,對研究《楚辭》的古字、古 音有相當的参考價值。 《楚辭補注》原有序,己闕失,有人推测是,因為洪興祖被编管時懼禍而遭刚去。以致 洪興祖的同時代的目錄學家晁公武在其明主《郡齊讀書志》中竞不著此書作者姓名,說:“未 詳撰人。凡王逸《章句》有未盡者補之。自序云,以歌陽永叔、蘇子瞻、晁文元、宋景文家 本參校之,遂爲定本。又得姚廷輝作《考異》。且言《離骚》非《楚辭》本書,不當錄。”後 來,陳振孫的《直齊書錄解题》才較明確地敍述了洪興祖此書的著述經過:“興祖少時從柳 展如得東坡手校《楚辭》十卷,凡諸本異同皆兩出之。後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参校, 遂爲定本,始補王逸《章句》之未備者。書成,又得姚廷輝本,作《考異》,附古本《釋文》 之後。其末,又得厥陽永叔、孫莘老、蘇子容本於關子東、葉少協,校正一部《考異》之遺。 洪於是書,用力亦以勤矣!”據以得知,似乎洪興祖作《楚辭考異》,原附於《釋文》之後, 帶有獨立性。今本的《考異》和《釋文》則分散在《袖注》各句之下,恐非原著本来面目矣! 我們這個標點排印本,所據底本是汲古閣本,據《四部叢刊》影印明繙宋本及《文選》重印出版說明 《楚辭章句》是東漢王逸所注的今傳《楚辭》的最早注本,《楚辭補注》係南宋洪興祖 爲補王逸注本而作。 王逸字叔師,東漢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一生事蹟略見於《後漢書·文苑傳》: 安帝元初(一一四——一一九)中為校書郎,順帝時官至侍中。留存作品主要是《楚辭章句》。 零散作品,明代人輯有《王叔師集》行世。 西漢劉向編輯《楚辭》成十六卷。王逸附加自己的《九思》一卷,增爲十七卷,並作注, 是即《楚辭章句》。王逸對此書中各篇都作了敍文,說明他所理解的本篇寫作背景和命意。 注中則往往提出個人見解,也常常採用他所見所聞的各種不同的說法。引作“或曰”(意思 是“有人說”)的,可能是吸收了當時行世的班固、賈逵的《離騷經章句》及劉向、揚雄有 關《天問》的注解等作品中的見解。王逸本人出生於楚地,又去古未遠,能指明辭中的楚地 方言,對後人研究《楚辭》很有幫助。《楚辭章句》是現存完整的《楚辭》注本中最古的, 最接近屈原生活時代的可稱”楚地遺民”的注本,至今是研究《楚辭》的七點站,堪稱”《楚 辭》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部書。 洪興祖(一〇九〇——一一五五),字慶善,號練塘。宋鎮江丹陽(今江蘇丹陽)人。 北宋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此年陰曆十一月改“重和”)上舍及第。南宋紹興二年年底 至四年(約一一三三至一一三四)之間,歷任著作佐郎、秘書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職位。紹 興四年應詔上疏言朝廷紀綱之失,爲時宰所惡,謫為主管太平觀。後再起,知廣德軍,擢提 點江東刑獄,歷知真州、饒州,所至有惠政。他與秦檜關係不好,秦檜對他舊有誤會,紹興 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年初,嗾使王珉、董德元羅織和曲解他文章中的本不成問題的個別詞 句,鼓動政府下令,把他“編管”昭州(今廣西平樂一帶)。是年八月丁丑(二十日,合陽 曆九月十八日),洪興祖卒於貶所(據《建炎一來繋年要錄》卷一六九)。兩個月後,秦檜也 死了。次年,他獲得平反,“詔復其官,直敷文閣”(《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洪興祖“好古博學,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宋史》本傳)。他著有《老莊本旨》、《周 易通義》、《左氏通解》等書。一般認為,他傳世的最重要著作是《楚辭補注》及其附屬作品 《考異》。 《楚辭補注》先列王逸原注,而後補注於下。一般都逐條疏通,特別對名物訓詁作詳盡 的考證和詮釋。對舊注常有駁正,並廣徵博引,因而保存了他那時見到可後世已經失傳的從 漢代到宋朝的一些相關說解資料。如,《天問》注中舜二妃事引《列女傳》,與今本頗有不同, 保留神話色彩。今僅見本書所引的《楚辭釋文》佚文七十七條,對研究《楚辭》的古字、古 音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楚辭補注》原有序,已闕失,有人推測是,因為洪興祖被編管時懼禍而遭刪去。以致 洪興祖的同時代的目錄學家晁公武在其明主《郡齊讀書志》中竟不著此書作者姓名,說:“未 詳撰人。凡王逸《章句》有未盡者補之。自序云,以歐陽永叔、蘇子瞻、晁文元、宋景文家 本參校之,遂爲定本。又得姚廷輝作《考異》。且言《離騷》非《楚辭》本書,不當錄。”後 來,陳振孫的《直齊書錄解題》才較明確地敍述了洪興祖此書的著述經過:“興祖少時從柳 展如得東坡手校《楚辭》十卷,凡諸本異同皆兩出之。後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家參校, 遂爲定本,始補王逸《章句》之未備者。書成,又得姚廷輝本,作《考異》,附古本《釋文》 之後。其末,又得歐陽永叔、孫莘老、蘇子容本於關子東、葉少協,校正一部《考異》之遺。 洪於是書,用力亦以勤矣!”據以得知,似乎洪興祖作《楚辭考異》,原附於《釋文》之後, 帶有獨立性。今本的《考異》和《釋文》則分散在《補注》各句之下,恐非原著本來面目矣! 我們這個標點排印本,所據底本是汲古閣本,據《四部叢刊》影印明繙宋本及《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