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首先源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种行政协调机制,或是一种契约组织,强调的都是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规 则,忽视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独特的生产特性。以这一理论作指导,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企 业决策机制、供应机制、生产机制、销售机制等区分都不再考虑生产成本,而仅仅关注交易成本,背离了 现实,无法有效解释现实企业实践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迅速兴起同时也源于主流企业战略理论的缺憾。在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中,18世 纪中后期到19世纪末期是经验管理,20世纪初至40年代信奉科学管理,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风 行行为科学,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初,麦克尔·波特的竞争战 略理论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波特提出的五性分析模型,即在对企业竞争者、购买 者、供应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产业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将以结构-行为-绩效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中 有关产业结构、产业内优劣对比、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壁垒后的相互勾结等概念和相关理论,为解释企 业如何制定战略获得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学分析。但是波特的理论没能突破把企业视黑箱 的局限,它实际上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 施,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实践 鉴于以上原因,有些人把影响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归结为它所拥有的特殊能力,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分 析企业,并由此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而成为20世纪90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一支奇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一)竞争力( Competence)与能力( Capability)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看法,所谓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象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也就是说,是企业和企业家 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竞争力和能力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但相互补充的企业战略的新范式,前者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 的专有知识,后者涵义更为广泛,涵盖了整个价值链。对于企业来说,能力是企业某项业务运营的前提条 件,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进入竞争舞台的门票:而竞争力则是企业在竞争舞台上脱颖而出、获得竞争优 势的关键 但竞争力的形成又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若把企业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层次结构,其能力结构便可 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表层,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竞争力 衡量指标: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中层,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决定了竞争力衡量指标的分 值: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土壤和真正的源泉,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持 久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竞争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后劲增长、资产增值和效益提高的能力。因 此,就企业本身来说,竞争力因素大体上包括以下5个方面 1)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和技术改造的进度 2)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状况: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产品的质量优势 5)综合成本的降低和各种开支的节约 另外,宏观方面的金融政策、税率高低、法制情况、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对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并不位于公司的某一个地方,而是充斥于公司不 同的研究、开发、生产、采购、仓储以及市场营销等部门。它往往体现了意会知识的积累,对于竞争对手 而言,既无法完全模仿,更无法完全交易。它是根植于企业中的无形资源,不像实物资源会随使用而折 损:相反,它是组织中集体学习的结晶,将在不断的应用和分享过程中得到改进和精炼 (二)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首先源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种行政协调机制,或是一种契约组织,强调的都是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规 则,忽视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独特的生产特性。以这一理论作指导,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对企 业决策机制、供应机制、生产机制、销售机制等区分都不再考虑生产成本,而仅仅关注交易成本,背离了 现实,无法有效解释现实企业实践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迅速兴起同时也源于主流企业战略理论的缺憾。在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中,18 世 纪中后期到 19 世纪末期是经验管理,20 世纪初至 40 年代信奉科学管理,20 世纪 40 年代末 60 年代末风 行行为科学,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麦克尔·波特的竞争战 略理论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波特提出的五性分析模型,即在对企业竞争者、购买 者、供应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产业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将以结构-行为-绩效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中, 有关产业结构、产业内优劣对比、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壁垒后的相互勾结等概念和相关理论,为解释企 业如何制定战略获得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学分析。但是波特的理论没能突破把企业视黑箱 的局限,它实际上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 施,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实践。 鉴于以上原因,有些人把影响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归结为它所拥有的特殊能力,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分 析企业,并由此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而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一支奇 芭。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一)竞争力(Competence)与能力(Capability)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看法,所谓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 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象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也就是说,是企业和企业家 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竞争力和能力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但相互补充的企业战略的新范式,前者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 的专有知识,后者涵义更为广泛,涵盖了整个价值链。对于企业来说,能力是企业某项业务运营的前提条 件,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进入竞争舞台的门票;而竞争力则是企业在竞争舞台上脱颖而出、获得竞争优 势的关键。 但竞争力的形成又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若把企业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层次结构,其能力结构便可 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表层,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竞争力 衡量指标;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中层,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决定了竞争力衡量指标的分 值;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是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土壤和真正的源泉,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持 久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竞争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后劲增长、资产增值和效益提高的能力。因 此,就企业本身来说,竞争力因素大体上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1)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和技术改造的进度; 2)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状况;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产品的质量优势; 5)综合成本的降低和各种开支的节约。 另外,宏观方面的金融政策、税率高低、法制情况、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对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并不位于公司的某一个地方,而是充斥于公司不 同的研究、开发、生产、采购、仓储以及市场营销等部门。它往往体现了意会知识的积累,对于竞争对手 而言,既无法完全模仿,更无法完全交易。它是根植于企业中的无形资源,不像实物资源会随使用而折 损;相反,它是组织中集体学习的结晶,将在不断的应用和分享过程中得到改进和精炼。 (二)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