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江西战局根本改观。原来留在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在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 州。此后,奉系、直鲁联军和孙传芳残部又组织“安国军”,在长江两岸与国民革命军对抗。北伐军随制定了夺取浙、沪,会师南京 的计划。1927年2月中旬北伐军进入杭州,下旬平定浙江全省。与此同时,程潜率江右军、李宗仁率江左军从江西向安徽进军,于3月 下旬相继占领安庆、南京等地: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部开进上海。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完全为北伐军占领。 在北方,1926年4月至8月,国民军坚持了四个月的南口保卫战,不仅吸引了张作霖、张宗昌等属下的部队,而且长时间拖住吴佩 孚主力,对北伐军在两湖地区的胜利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9月17日,从苏联回国的冯玉祥集合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国民 革命。根据冯玉祥的请求,中共中央相继选派刘伯坚、邓小平等2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到国民军联军中从事政治工作,李 大钊还为其制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10月初,国民军联军挥师南下,11月击退直系军阀刘振华部,解除了长达八 个月之久的西安之围。在李大钊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阎锡山从联奉反冯转向联冯反奉,为国民军联军固甘入陕,东出潼关,与国民革 命军会师中原的计划创造了条件。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己定,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面临崩溃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 上是团结的,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对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英勇善战的一支部队。共产党人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北伐军的许多指战员有着明确的革 命目标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还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使北伐军所到之处,都能得到广大工人 农民和其他革命群众的直接支援。此外,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农 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 归农会”,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毛泽东对农民问题十分重视。1926年9月发表了《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1927年 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认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要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 倒。农村的大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的党派都应当站在农民的前头领导他们前进。1927年3月30日,湖南、湖北、江 西、河南四省农民代表举行联席会议,选出毛泽东、谭平山、澎湃、方志敏、邓演达等13人组成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4 月4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学,为全国培养了800名农运骨干。 1926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设立办事处,指挥湖北及邻近各省的工人运动。12月全国工会会员由北伐前的100万人增加到 近200万,其中湖南、湖北、江西的发展尤其迅速。工人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仿效省港大罢工的经验,组织武装的纠察队。长沙、武 汉、九江等城市相继举行大规模罢工,大都取得胜利。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武汉国民政府在1927年2月收回了汉口、九江 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926年10月24日、1927年2月21日和3月21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 起义成功后,北伐军开入上海。3月22日,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19人的上海市民政府,其中有罗亦农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10人 这个政府虽然只存在了24天,但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 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的尝试。正如中共中央指 出的:上海工人“以自己的血和肉从事实上证明,工人阶级的确是全国最革命的阶级,能够切实担负起革命的使命,能够领导其他被 压迫阶级摧毁军阀的武力,并建立新的革命的民主政权。”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江西战局根本改观。原来留在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在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 州。此后,奉系、直鲁联军和孙传芳残部又组织“安国军”,在长江两岸与国民革命军对抗。北伐军随制定了夺取浙、沪,会师南京 的计划。1927年2月中旬北伐军进入杭州,下旬平定浙江全省。与此同时,程潜率江右军、李宗仁率江左军从江西向安徽进军,于3月 下旬相继占领安庆、南京等地;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部开进上海。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完全为北伐军占领。 在北方,1926年4月至8月,国民军坚持了四个月的南口保卫战,不仅吸引了张作霖、张宗昌等属下的部队,而且长时间拖住吴佩 孚主力,对北伐军在两湖地区的胜利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9月17日,从苏联回国的冯玉祥集合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国民 革命。根据冯玉祥的请求,中共中央相继选派刘伯坚、邓小平等2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到国民军联军中从事政治工作,李 大钊还为其制定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10月初,国民军联军挥师南下,11月击退直系军阀刘振华部,解除了长达八 个月之久的西安之围。在李大钊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阎锡山从联奉反冯转向联冯反奉,为国民军联军固甘入陕,东出潼关,与国民革 命军会师中原的计划创造了条件。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已定,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面临崩溃。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 上是团结的,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对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英勇善战的一支部队。共产党人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北伐军的许多指战员有着明确的革 命目标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还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使北伐军所到之处,都能得到广大工人、 农民和其他革命群众的直接支援。此外,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农 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 归农会”,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毛泽东对农民问题十分重视。1926年9月发表了《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1927年 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认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要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 倒。农村的大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的党派都应当站在农民的前头领导他们前进。1927年3月30日,湖南、湖北、江 西、河南四省农民代表举行联席会议,选出毛泽东、谭平山、澎湃、方志敏、邓演达等13人组成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4 月4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昌开学,为全国培养了800名农运骨干。 1926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设立办事处,指挥湖北及邻近各省的工人运动。12月全国工会会员由北伐前的100万人增加到 近200万,其中湖南、湖北、江西的发展尤其迅速。工人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仿效省港大罢工的经验,组织武装的纠察队。长沙、武 汉、九江等城市相继举行大规模罢工,大都取得胜利。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武汉国民政府在1927年2月收回了汉口、九江 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926年10月24日、1927年2月21日和3月21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 起义成功后,北伐军开入上海。3月22日,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19人的上海市民政府,其中有罗亦农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10人。 这个政府虽然只存在了24天,但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 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的尝试。正如中共中央指 出的:上海工人“以自己的血和肉从事实上证明,工人阶级的确是全国最革命的阶级,能够切实担负起革命的使命,能够领导其他被 压迫阶级摧毁军阀的武力,并建立新的革命的民主政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