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世纪的哲学为主体的现代哲学是从19世纪中期以来的哲学发展起来的,那为了准确地理 解现代晢学,就必须对作为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时期的19世纪中期以来的晢学认真加以追 索。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以及现代哲学的先驱们最早推 动的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真实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转型和革命变更的出现 从古希腊罗马到19世纪上半期,西方哲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 变更,有的变更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对象、目的、方法 以及基本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向,因而被认为具有方向性变更、或者说划时代性的哲学思维方 式变更的意义。至于哪些变更具有这样的意义以及怎样解释和评价具有这样的意义的变更, 持不同哲学观点的人的视界和标准不同,具体看法也往往各异。不过也有一些变更特别引人 注目,不同倾向的哲学家们都会承认它们有改变哲学发展方向的意义,只是各家对其具体解 释和评价仍然可能大不相同。 1,19世纪上半期以前西方哲学的方向性变更 在古代哲学中,苏格拉底前后的哲学被认为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 前苏格拉底哲学大都从世界万物的流变和生成中观察世界,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 后苏格拉底晢学则致力于寻找万物的实体性的根基,并由此出发构建关于整个世界的存在体 系。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前者关注的是存在者的存在,后者仅仅关注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 者的存在。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哲学往往与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天主教教神学融 为一体,对天国的关注远甚于现实的人间,以致哲学由此沦落成了神学的附庸。这与以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标志的古代哲学对人的关注可谓有根本性区别。但有的哲学家认为它 们在建构形而上学体系上仍然继承了柏拉图、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也有的人认为它们 的理论(例如奥古斯丁、阿奎那的理论)的某些部分以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形式发展了前 苏格拉底晢学关于存在者存在的某些思想。因此从根本性的晢学思维方式来说,中世纪的哲 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多样性的古代哲学的变形,也可以说是由古代哲学转向一种新的哲学 思维方式、即近代哲学的过渡形态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以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为标志,哲学研究从彼岸的天国重新回到了 现实的人间。其后,笛卡尔明确地将心灵和身体(心物)、自我和对象(主客)当作彼此分 离的实体区分开来(二元分立);从作为理性实体的自我(“我思”)出发来反思人与世界的 关系、人对所处世界(对象世界)的认识,并由此建构关于整个世界的图景的哲学体系。这 标志着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新的哲学时代、即近代哲学的正式开始 由于近代哲学家大都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作为自我、主体的人本身都具有认知世界的能力 (即广义的理性能力,或者说良知),直接或间接地把这样的理性主体当作全部哲学的出发 点,并把建立关于整个世界的图景的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当作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这一哲 学时代由此常被许多西方哲学家称为理性的时代、主体性哲学的时代、体系哲学的时代。由 于当时建立的理性哲学、体系哲学往往都具有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形而上学性质,这个哲 学时代也被称为主体性形而上学或理性形而上学的时代。由于对理性、主体性的强调都与对 认识论的强调相关,都是把建立关于主体如何认知世界的理论、或者说认识论当作哲学研究 的主要内容,因而当时的哲学家所实现的哲学的转向往往被许多西方哲学家称为认识论的转 向。这种转向当然意味着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推 动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例如,主客心物的明确区分,使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 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突现出来,大大地促进了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或者说从笛卡尔哲学体系的提出到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西方哲学20 世纪的哲学为主体的现代哲学是从 19 世纪中期以来的哲学发展起来的,那为了准确地理 解现代哲学,就必须对作为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时期的 19 世纪中期以来的哲学认真加以追 索。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重新认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以及现代哲学的先驱们最早推 动的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的真实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转型和革命变更的出现 从古希腊罗马到 19 世纪上半期,西方哲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 变更,有的变更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对象、目的、方法、 以及基本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向,因而被认为具有方向性变更、或者说划时代性的哲学思维方 式变更的意义。至于哪些变更具有这样的意义以及怎样解释和评价具有这样的意义的变更, 持不同哲学观点的人的视界和标准不同,具体看法也往往各异。不过也有一些变更特别引人 注目,不同倾向的哲学家们都会承认它们有改变哲学发展方向的意义,只是各家对其具体解 释和评价仍然可能大不相同。 1,19 世纪上半期以前西方哲学的方向性变更 在古代哲学中,苏格拉底前后的哲学被认为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 前苏格拉底哲学大都从世界万物的流变和生成中观察世界,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 后苏格拉底哲学则致力于寻找万物的实体性的根基,并由此出发构建关于整个世界的存在体 系。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前者关注的是存在者的存在,后者仅仅关注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 者的存在。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哲学往往与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天主教教神学融 为一体,对天国的关注远甚于现实的人间,以致哲学由此沦落成了神学的附庸。这与以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标志的古代哲学对人的关注可谓有根本性区别。但有的哲学家认为它 们在建构形而上学体系上仍然继承了柏拉图、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也有的人认为它们 的理论(例如奥古斯丁、阿奎那的理论)的某些部分以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形式发展了前 苏格拉底哲学关于存在者存在的某些思想。因此从根本性的哲学思维方式来说,中世纪的哲 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多样性的古代哲学的变形,也可以说是由古代哲学转向一种新的哲学 思维方式、即近代哲学的过渡形态。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以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为标志,哲学研究从彼岸的天国重新回到了 现实的人间。其后,笛卡尔明确地将心灵和身体(心物)、自我和对象(主客)当作彼此分 离的实体区分开来(二元分立);从作为理性实体的自我(“我思”)出发来反思人与世界的 关系、人对所处世界(对象世界)的认识,并由此建构关于整个世界的图景的哲学体系。这 标志着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新的哲学时代、即近代哲学的正式开始。 由于近代哲学家大都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作为自我、主体的人本身都具有认知世界的能力 (即广义的理性能力,或者说良知),直接或间接地把这样的理性主体当作全部哲学的出发 点,并把建立关于整个世界的图景的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当作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这一哲 学时代由此常被许多西方哲学家称为理性的时代、主体性哲学的时代、体系哲学的时代。由 于当时建立的理性哲学、体系哲学往往都具有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形而上学性质,这个哲 学时代也被称为主体性形而上学或理性形而上学的时代。由于对理性、主体性的强调都与对 认识论的强调相关,都是把建立关于主体如何认知世界的理论、或者说认识论当作哲学研究 的主要内容,因而当时的哲学家所实现的哲学的转向往往被许多西方哲学家称为认识论的转 向。这种转向当然意味着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推 动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例如,主客心物的明确区分,使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 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突现出来,大大地促进了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 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或者说从笛卡尔哲学体系的提出到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西方哲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