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爻题的根据使是该爻的性质(阴或阳)与位置(初、二、二、四、 与名家 五、上)。 与其它卦相比,乾卦和坤卦分别多出了用儿和用入两项。这与《周易》的 读 古盆方法有关。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帛书,其中 典 有《易经》。帛书《易经》的用九、用六于作“迦九”、“迥六”,“迥”是通、 达的意思。这样看来,所谓用九、用六实际上便是通为九、通为六。占愆时遇 卷 到六爻皆九或六爻皆六时,则以用九利用六之辞判断吉凶。用九和用六后面的 文字不能算作爻辞,因为它们并不是用来说明某-一爻的。 《易经》之具有卦象、卦名、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与其占愆之书的性质有 关。用《易经》占筮,先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求得卦象,然后根据卦象和卦爻辞 作出判断。卦辞和爻辞因主要是用来说明该卦或该爻吉凶的,所以其中往往包 含很多断占之辞,如“吉”、“凶”、“悔”、“吝”、“利”、“不利”、“亨”、 “无咎”等,间或没有这些词的,也用间接方式暗示吉内。 求得卦象的方法,与数字有关。《易传》中有“极数以定象”的说法,意 指《易经》的爻象和卦象是由数字来确定的。其具体的内容和步骤,《系辞 传》中曾有记载,称揲耆成卦。从入衍之数五十开始,经由多次分二、挂一、 四、归奇等过程,才能得出一卦的卦象。成卦之后,还有占法,战国以前的文 献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后人有种种椎测,非常繁琐,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需要说明的还有《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历史上,《易经》的卦序 不只一种,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卦序就与通行本不同,就通行本《易 经》的卦序来说,唐代学者孔颗达曾指出其一个重要特点。他指出,从卦象上 来看,六十四卦的排列是“一二相偶”,就是说每两卦为一个对子,互相配合。 它们配合的方法有两种,即“非覆即变”。“覆”也称综卦,是说两卦的卦象 完全颠倒,如屯笔与蒙甲“变”也称错卦,是说两卦六交的性质完全相反,如 乾最与坤。有些对卦既可归入覆,也可归入变,如既济望与未济舞,但只是 少数。至于为什么如此排列,可能是出于记忆的方便,同时也体现出人们关于 对立的认识。 《易经》的全部内容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古人普认为,《易经》的形成 有一个过程,先是伏羲氏作八卦,然后是周文王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并系上 卦爻辞,也有人说卦交辞是周公作的。这个说法在肯定《易经》是逐渐形成这 一点上,有其合理性。但某一部分是否某人所作,便值得怀疑。如近现代学者 研究认为,卦爻辞中有文王及周公以后的事迹,显然它们并非全部由文王周公 《周易》导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