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中医教育ECM 2008年11月,27(6) 浅谈中医古籍阅读能力培养与医古文课程改革* 王育林1崔锡章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关键词:医古文;古籍阅读;中医 中图分类号:G642.0 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而言,中医古籍阅读 定。这使我们感到确有必要重新进行一番检讨,以 能力的培养是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 便明确思路,提高教学效益。 而喻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中医古籍阅读能力培养的1中医古籍阅读课程的定义 任务内涵和实施目标远远没有形成明晰的概念并 所谓中医古籍阅读课程,广义指的是目前高等 达成广泛的共识。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以医古文 中医药院校所开设的在实质上涉及中医古籍阅读 课为核心的中医古籍阅读课程也已经开设了数10 能力培养的各门课程。如,有以讨论中医经典著作 年之久。课时几经压缩,教材迭出不穷。但人们对于 学术内容为任务的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相关课程的认识却时时显得有些模糊甚至摇摆不 课程,有以讨论中医古籍的体制和使用方法为任务 王育林.男,教授 *北京市2007年教改课题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中“阳道实,阴道虚”,结合人 过则伤阴而病,后世则扩展其义,发展为阴阳制约 体脾胃病来说,脾为阴,胃为阳,故脾病多虚证、胃 失常所导致阴阳偏胜的病理原则,如吴崑说:“水胜 病多实证,因此,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 则火灭,火胜则水干。”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 虽然胃病亦有虚寒证,但此证不仅并见脾虚的表 说:“因于气为肿”,原指风邪袭表的水肿症,后世则 现,而且治疗时亦常从补脾入手,如理中汤治疗胃 发展为气虚水肿的病证,中医学界老前辈对中医学 虚寒是其例。脾病亦偶有实热证,但通常并见胃实 原创性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直影响着自己临 的表现,治疗也往往以泻胃入手,如泻黄散之泻胃 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热是其例。这就说明了“阳道实,阳道虚”这一理论 总之,中医学是以临床为主体形成和发展起来 原则的临床运用及其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此外, 的医学体系,历代医家和医学流派所创立的医学理 笔者在随程士德教授学习时,先生也常常提示,在 论观点和临床治疗经验成为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原 读古医籍时,还必须与后世的发展联系起来,才能 创性知识,它们流传在各种不同的中医学著作之 进一步体会它的实践意义及其原创性理论知识在 中,成为推动中医学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医学原创 中医学发展中的价值。他结合《素问·五脏生成篇》 性理论的结晶所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学 中“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的血痹证,与 生是中医学发展的生力军,对他们加强探索中医学 《金匮要略》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认为张仲 原创性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义 景补充了血痹证的病机及其见症,发展了临床辨证 不容辞的责任和不能忽视的教学环节,多读古籍多 施治。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阳 看原著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和措施。 病,阳胜则阴病。”原本指阴味药(酸苦涌泄为阴)服 之太过则伤阳而病,阳味药(辛甘发散为阳)服之太 (收稿日期:2008-01-17)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中医教育 ECM 2008 年 11 月,27(6) !!!!!!!!!!!!!!!!!!!!!!!!!!!!!!!!!!!!!!!!!!!!!!!!!!!!!!!!!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中“阳道实,阴道虚”,结合人 体脾胃病来说,脾为阴,胃为阳,故脾病多虚证、胃 病多实证,因此,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 虽然胃病亦有虚寒证, 但此证不仅并见脾虚的表 现,而且治疗时亦常从补脾入手,如理中汤治疗胃 虚寒是其例。 脾病亦偶有实热证,但通常并见胃实 的表现,治疗也往往以泻胃入手,如泻黄散之泻胃 热是其例。 这就说明了“阳道实,阳道虚”这一理论 原则的临床运用及其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 此外, 笔者在随程士德教授学习时, 先生也常常提示,在 读古医籍时,还必须与后世的发展联系起来,才能 进一步体会它的实践意义及其原创性理论知识在 中医学发展中的价值。 他结合《素问·五脏生成篇》 中“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的血痹证,与 《金匮要略》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认为张仲 景补充了血痹证的病机及其见症,发展了临床辨证 施治。 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阳 病,阳胜则阴病。 ”原本指阴味药(酸苦涌泄为阴)服 之太过则伤阳而病,阳味药(辛甘发散为阳)服之太 过则伤阴而病,后世则扩展其义,发展为阴阳制约 失常所导致阴阳偏胜的病理原则,如吴崑说:“水胜 则火灭,火胜则水干。 ”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 说:“因于气为肿”,原指风邪袭表的水肿症,后世则 发展为气虚水肿的病证,中医学界老前辈对中医学 原创性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直影响着自己临 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之,中医学是以临床为主体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医学体系,历代医家和医学流派所创立的医学理 论观点和临床治疗经验成为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原 创性知识, 它们流传在各种不同的中医学著作之 中,成为推动中医学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医学原创 性理论的结晶所在。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学 生是中医学发展的生力军,对他们加强探索中医学 原创性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义 不容辞的责任和不能忽视的教学环节,多读古籍多 看原著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和措施。 (收稿日期:2008-01-17) 王育林,男,教授 *北京市 2007 年教改课题 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而言,中医古籍阅读 能力的培养是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 而喻的。 问题在于人们对中医古籍阅读能力培养的 任务内涵和实施目标远远没有形成明晰的概念并 达成广泛的共识。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以医古文 课为核心的中医古籍阅读课程也已经开设了数 10 年之久。 课时几经压缩,教材迭出不穷。 但人们对于 相关课程的认识却时时显得有些模糊甚至摇摆不 定。 这使我们感到确有必要重新进行一番检讨,以 便明确思路,提高教学效益。 1 中医古籍阅读课程的定义 所谓中医古籍阅读课程,广义指的是目前高等 中医药院校所开设的在实质上涉及中医古籍阅读 能力培养的各门课程。 如,有以讨论中医经典著作 学术内容为任务的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课程,有以讨论中医古籍的体制和使用方法为任务 浅谈中医古籍阅读能力培养与医古文课程改革 * 王育林 1 崔锡章 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2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0069) 关键词:医古文;古籍阅读;中医 中图分类号:G642.0 ·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