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证实性原则,认为凡不能直接检验的都不是科学。这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的 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 准,但实践是一个活动过程,不能简单归结为直接经验这样的个别环节。并且 实践检验过程是借助逻辑推论的链条进行的,实际上在这一逻辑链条中,只是某 些环节才可能进行直接检验①。如果要是把直接检验绝对化,就会犯经验主义的 错误,把检验知识真理性的全过程局限于主体感受中。并且,实证主义的证实性 原则在方法论上是排斥理论的。 由于证实性原则在科学实践中是根本行不通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坚持绝 对的证实性原则,很多人退到了后实证主义的证伪性原则。证伪性原则认为理论 检验并不是确证,而只是确认(尚未证伪)或证伪。但是,证伪性原则在实践中 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科学史上很多事例与后实证主义的证伪性原则相抵触,很 多伟大理论都会碰到许多反面事例,但科学家们并不认为已经证伪而放弃研究, 最后终于把许多反常的事例变成能够支持这个理论的正面事例。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已经指明了解 决问题的出路。证实性原则和证伪性原则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证实性原则夸 大了绝对真理,忽视了真理的相对性。证伪性原则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定了 绝对真理。这两种类型的实证主义检验原则虽然都有合理的部分,但都没有认识 到,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辩证的发展过程。由于任何实 践都有自己的社会和历史的局限性,因此列宁曾经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 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至于统计检验,可以认为是实践检验的一种形式。一种认识是否正确,要看 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在统计硏究中,就是看理论假设是否符合观测数据 但是统计检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其局限性,其结果会受到分析技术的成熟程度 模型变量的有效性、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样本规模的大小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所 以、统计检验不显著,并不意味着这一硏究无价值。事实上,许多统计研究正是 从失败的经验中不断总结、修改研究方案,而最终得到正确结论旳。而在统计检 验显著时,则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统计分析只是就事物的统计联系进行分析,从 统计分析中得到肯定的事物联系到对于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认识还有很远的距 离。因此,统计检验只是从一个侧面进行的实践检验,并不能替代其他形式的实 践检验。 ①参见刘大樁:《科学活动论》、149~153、144页 ③《列宁选集》,3版,第2卷,1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