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细、巧妙的钟表。”狄德罗把人比作“有感觉的乐器”,他说:“我们的感官就是键盘,我们 周围的自然界弹它,它自己也常常弹自己。”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即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物质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 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脑是心理的器官 在古代,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人们往往把心脏当作精神的器官,把精神活 动称为心理活动,汉字中与精神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部,如“感”、“恩”、“情”、“思” “想”、“怨”等,以及与思考有关的成语如“胸有成竹”、“满腹经文”、“口蜜腹剑”、“心中 有数”、“心直口快”等都是和这种观点相联系着的。我国古代哲学家孟轲曾说:“心之官则 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把心脏看成思考的器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心 脏是思想或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静而已。直到十八世纪前后,由 于科学的发展和对于脑知识经验的积累,人们才逐渐正确地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 十九世纪以后,在临床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例如,1861年法国著名外科医 生布罗卡(1824-1880)首先发现了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当时布罗卡服务于巴黎近郊一所 医院,遇到一个精神失常病人,其主要症状为发音器官正常,而不能言语,但可用手势作语 意表达。五天后该病人死亡,经解剖后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靠近侧裂之上方,有一块神经 组织遭到损坏。经确定,该区域损坏是构成该病患者丧失语言能力的原因,说明该区是控制 语言的神经中枢。因此,该区定名为布氏语言区,布氏语言区主要控制语言的表达。1874 年,德国神经学家威尼克发现,在左半球颞叶部分,另有一个管制语言的神经中枢,因而该 区定为威氏语言区。威氏语言区主要控制语言的记忆和理解。这些发现都说明,心理机能是 直接依赖于脑的。 与此同时,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脑的手术、微电刺激脑、脑切片 等科学验证,探讨脑的机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1823年,德国生理学家弗罗伦对切除大 脑的鸽子进行观察发现,切除大脑后,鸽子失去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证明动物的复杂行 为与大脑的机能有关。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通过解剖尸体得到大量的资料,于1830年提出 脑髓说”,明确指出脑髓是心理的器官,脑髓通过经络与全身联系。脑电图的研究发现 人在闭目养神,无忧无虑与努力学习工作时或睡眠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是不同的。所有这些 临床与科学的实例都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 产生 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一)反射、反射弧、反射环 反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它表示光线自物体表面折转回来。17世纪法国学者笛卡尔 首先用“反射”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不随意运动。他认为,动物的活动和人的一切不随意活 动都是自动实现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活动叫“反射”,如手碰到火会立即缩回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发展了反射的概念,他在《大脑反射》(1863年出版)一书中指出: 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全部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 甫洛夫,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性质的学说,创立了高级 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的研究,指明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神经类型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等。他的学说为科学地阐明 心理现象与硏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例如,酸苹果放到嘴 里,立即分泌唾液:细小的东西浸入鼻孔就打喷嚏:蚊虫叮人,感觉到痛痒,举手拍打;交细、巧妙的钟表。”狄德罗把人比作“有感觉的乐器”,他说:“我们的感官就是键盘,我们 周围的自然界弹它,它自己也常常弹自己。”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即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物质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 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在古代,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人们往往把心脏当作精神的器官,把精神活 动称为心理活动,汉字中与精神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部,如“感”、“恩”、“情”、“思”、 “想”、“怨”等,以及与思考有关的成语如“胸有成竹”、“满腹经文”、“口蜜腹剑”、“心中 有数”、“心直口快”等都是和这种观点相联系着的。我国古代哲学家孟轲曾说:“心之官则 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把心脏看成思考的器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心 脏是思想或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静而已。直到十八世纪前后,由 于科学的发展和对于脑知识经验的积累,人们才逐渐正确地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 十九世纪以后,在临床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例如,1861 年法国著名外科医 生布罗卡(1824-1880)首先发现了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当时布罗卡服务于巴黎近郊一所 医院,遇到一个精神失常病人,其主要症状为发音器官正常,而不能言语,但可用手势作语 意表达。五天后该病人死亡,经解剖后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靠近侧裂之上方,有一块神经 组织遭到损坏。经确定,该区域损坏是构成该病患者丧失语言能力的原因,说明该区是控制 语言的神经中枢。因此,该区定名为布氏语言区,布氏语言区主要控制语言的表达。1874 年,德国神经学家威尼克发现,在左半球颞叶部分,另有一个管制语言的神经中枢,因而该 区定为威氏语言区。威氏语言区主要控制语言的记忆和理解。这些发现都说明,心理机能是 直接依赖于脑的。 与此同时,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脑的手术、微电刺激脑、脑切片 等科学验证,探讨脑的机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1823 年,德国生理学家弗罗伦对切除大 脑的鸽子进行观察发现,切除大脑后,鸽子失去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证明动物的复杂行 为与大脑的机能有关。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通过解剖尸体得到大量的资料,于 1830 年提出 “脑髓说”,明确指出脑髓是心理的器官,脑髓通过经络与全身联系。脑电图的研究发现, 人在闭目养神,无忧无虑与努力学习工作时或睡眠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是不同的。所有这些 临床与科学的实例都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 产生。 二、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一)反射、反射弧、反射环 反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它表示光线自物体表面折转回来。17 世纪法国学者笛卡尔 首先用“反射”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不随意运动。他认为,动物的活动和人的一切不随意活 动都是自动实现着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活动叫“反射”,如手碰到火会立即缩回。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发展了反射的概念,他在《大脑反射》(1863 年出版)一书中指出: “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全部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 甫洛夫,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性质的学说,创立了高级 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的研究,指明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神经类型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等。他的学说为科学地阐明 心理现象与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例如,酸苹果放到嘴 里,立即分泌唾液;细小的东西浸入鼻孔就打喷嚏;蚊虫叮人,感觉到痛痒,举手拍打;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