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其心理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 也都是在其心理的自觉或不自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控状态下完成的。人的心理活动也称为 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就是通 过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 对改善人的心理活动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优化人的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乃 至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 面: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认识过程。注意 作为心理特性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内心 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在内都与 定的需要有关,通过活动来满足一定的需要。如通过学习来满足求知的需要。活动的结果 总是会引起一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体验。如果需要得以满足,那么这项活动就会使我们感到高 兴、愉快、满意:如果没有满足,则会使人感到气愤、懊丧、不满。这种人对客观事物所持 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 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 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是相 互联系,互相影响而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 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能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能产生自觉的坚强的意志。情 绪情感和意志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 活动就不可能深入的发展。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 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 识的发展。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研究人的 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之一。 (二)人格心理 人格心理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这两个系统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在长期 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1、人格动机系统 人格动机系统即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 对认识活动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些心理因
第一章 绪 论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其心理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 也都是在其心理的自觉或不自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控状态下完成的。人的心理活动也称为 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就是通 过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 对改善人的心理活动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优化人的实践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乃 至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 面: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认识过程。注意 作为心理特性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内心 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在内都与 一定的需要有关,通过活动来满足一定的需要。如通过学习来满足求知的需要。活动的结果 总是会引起一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体验。如果需要得以满足,那么这项活动就会使我们感到高 兴、愉快、满意;如果没有满足,则会使人感到气愤、懊丧、不满。这种人对客观事物所持 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 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 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是相 互联系,互相影响而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 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能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能产生自觉的坚强的意志。情 绪情感和意志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 活动就不可能深入的发展。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 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 识的发展。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研究人的 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之一。 (二)人格心理 人格心理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这两个系统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在长期 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1、人格动机系统 人格动机系统即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 对认识活动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些心理因
素在整个个性倾向性中的地位,随着个体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儿童时期, 兴趣是支配他们心理活动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倾向: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 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主导的心理倾向并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与行 为 人格动机系统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实现的相互关 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2、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表现在活动中的心理水平。如有的人音乐能力强,有 的人绘画能力强,有的人言语表达能力强等等。气质指的是人的性情和脾气。如有的人脾气 暴躁,有的人性情温和。性格是说接人待物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如热情与冷淡,谦虚谨慎 和骄傲轻率,耿直和圆滑等等,都是性格的具体表现。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本质特 征,性格上的差异往往是把人们彼此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 上述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人格心理是通过心理 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并体现在心理过程中,没有心理过程就无从产生人格心理;已经 形成的人格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影响着心理过程的发展。可以概括地讲,既没有不带人 格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脱离心理过程的人格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有机地 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既要探讨理论问题,也要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它兼具这两方面的任务 (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一般而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学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探究心理、意识的起源,揭示它们与外部世界及 脑的关系,从而不仅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原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帮助人们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科学 的心理学是纠正偏见、破除迷信、反对愚昧和神秘主义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3、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对于学习自然辩证法、现代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学 科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它邻近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文 学、语言学、艺术、体育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心理学的应用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去认识和解释 社会和个人的具体心理现象 2、研究在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探讨如何利用心理学规律 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3、研究如何发挥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偏常和心 理疾患,维护心理健康 总之,人类既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要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从理论上弄清 人的心理的本质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提高劳动和学习的效率,更 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有成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心理学的体系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心理现象。随 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心理学的分支越来越多。据有的学者统计
素在整个个性倾向性中的地位,随着个体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儿童时期, 兴趣是支配他们心理活动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倾向;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 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主导的心理倾向并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与行 为。 人格动机系统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实现的相互关 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2、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表现在活动中的心理水平。如有的人音乐能力强,有 的人绘画能力强,有的人言语表达能力强等等。气质指的是人的性情和脾气。如有的人脾气 暴躁,有的人性情温和。 性格是说接人待物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如热情与冷淡,谦虚谨慎 和骄傲轻率,耿直和圆滑等等,都是性格的具体表现。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本质特 征,性格上的差异往往是把人们彼此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 上述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人格心理是通过心理 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并体现在心理过程中,没有心理过程就无从产生人格心理;已经 形成的人格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影响着心理过程的发展。可以概括地讲,既没有不带人 格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脱离心理过程的人格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有机地 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活动。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既要探讨理论问题,也要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它兼具这两方面的任务。 (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一般而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学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探究心理、意识的起源,揭示它们与外部世界及 脑的关系,从而不仅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原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帮助人们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科学 的心理学是纠正偏见、破除迷信、反对愚昧和神秘主义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3、通过对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对于学习自然辩证法、现代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学 科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它邻近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文 学、语言学、艺术、体育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心理学的应用任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去认识和解释 社会和个人的具体心理现象。 2、研究在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规律,探讨如何利用心理学规律 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3、研究如何发挥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偏常和心 理疾患,维护心理健康。 总之,人类既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要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从理论上弄清 人的心理的本质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提高劳动和学习的效率,更 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有成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三、心理学的体系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心理现象。随 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心理学的分支越来越多。据有的学者统计
目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已有一百多个,已经在理论上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 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紧密联系而形成了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为此,可以把心 理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研究,旨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更为深 入细致的研究;另一类是应用心理学研究,旨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规律。 (一)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的心 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 的基础研究,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理的实质问题和心理的结构问题。因此它涉及到心理 过程发生发展和人格心理形成及变化的最一般原理和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 具体的科研方法 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主干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归纳心理学各个方面 的研究成果,阐明心理现象中最基本的事实和普通规律,它是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基础, 也是理论研究的核心。 在普通心理学范围内,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 思维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意志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 2、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实验心理学涉 及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由于在心理学研 究中采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才有了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的手段,从对心理现象的 一般推论进入到具体心理过程及其物质基础的分析研究,从而深入地揭示出各种心理活动的 规律性。实验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它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获得知识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 认知心理学泛指人们一般的认识客观现实的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处理的观 点和术语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的认 知活动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为此,它力求通过提示人如何 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来探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性 4、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探 究个体生命全过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经童年、少年、青年、成年 直至老年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发展心理学又可分婴幼儿心理学、儿童 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5、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学科,即主要研究大脑如何产生心理活动的 过程。研究对象集中在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感知、本能、动机、情 绪、睡眠、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生物遗传学 生理学、解剖学、医药学、化学、物理学等许多学科,研究方法涉及许多比较复杂的技术领 域,如脑外科手术、电生理技术等 6、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社会 心理学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受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作用等 方面的一般规律。着重探讨社会心理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性
目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已有一百多个,已经在理论上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 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紧密联系而形成了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为此,可以把心 理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理论研究,旨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更为深 入细致的研究;另一类是应用心理学研究,旨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规律。 (一)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的心 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 的基础研究,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理的实质问题和心理的结构问题。因此它涉及到心理 过程发生发展和人格心理形成及变化的最一般原理和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 具体的科研方法。 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主干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归纳心理学各个方面 的研究成果,阐明心理现象中最基本的事实和普通规律,它是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基础, 也是理论研究的核心。 在普通心理学范围内,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 思维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意志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 2、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实验心理学涉 及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由于在心理学研 究中采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才有了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的手段,从对心理现象的 一般推论进入到具体心理过程及其物质基础的分析研究,从而深入地揭示出各种心理活动的 规律性。实验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其它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获得知识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 认知心理学泛指人们一般的认识客观现实的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处理的观 点和术语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的认 知活动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为此,它力求通过提示人如何 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来探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性。 4、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探 究个体生命全过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经童年、少年、青年、成年 直至老年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发展心理学又可分婴幼儿心理学、儿童 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5、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学科,即主要研究大脑如何产生心理活动的 过程。研究对象集中在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感知、本能、动机、情 绪、睡眠、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生物遗传学、 生理学、解剖学、医药学、化学、物理学等许多学科,研究方法涉及许多比较复杂的技术领 域,如脑外科手术、电生理技术等。 6、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社会 心理学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受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作用等 方面的一般规律。着重探讨社会心理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的条件和规律性
7、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异常的类别表现及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探索、理解和预防人类的心理异常,如行为异常的实质:如 何区分正常与异常行为;行为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等。从而建立阐述行为异常的系统的心 理学理论,并作为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依据 8、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人格形成、发展及其表现的规律,以及人格结构的先天因素与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人格心理学以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等个性心理为研 究对象,它揭示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9、缺陷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生理有缺陷的人的心理学分支。如盲、聋、哑、智力低下者 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研究如何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 10、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探究个体经观察或练习,使其行为产生较为持久性改变的历 程或结果。用于解释学习之所以产生的理论,主要有行为论、认知论、人本论等。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随着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扩大,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日益增多。下面我们只对其中主要的 应用分支作一介绍。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学生活 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问题:学习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 成与发展问题;学习心理卫生与教育问题;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学 与个别化教学:;学习成绩评定:教师心理等。其中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又称组织心理学或组织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 律及其特点的学科。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个体心理,研究个体的效率和行为规 律,主要是需要、动机和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心理,研究群体凝聚力、士气 团体意识、群体冲突、团体决策、竞争与合作等:(3)领导行为,研究不同领导方式、风格 及其效果,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如个人素质等),应用于领导选拔和培训的各种领导理论 和方法;(4)组织行为,研究组织的形成、结构、组织变革和发展问题 3、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间相互关系 的学科。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研究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 因素的作用规律:(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及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3) 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产生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 能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4、商业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是研究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经营者与购买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 规律的学科。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消费心理,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购 买行为中产生的情感过程、购买商品的意志过程、购买动机、消费者个性特征与购买行为的 关系等;(2)商业人员(如采购员、售货员)心理活动特点与商品活动的相互影响:(3)商 品属性与消费者的心理关系,如商品包装、商品命名、商品价格、商品广告等:(4)市场心 理,即市场供求关系与消费心理、商业网点与消费心理、商店环境(如招牌、橱窗、店容等)
7、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异常的类别表现及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探索、理解和预防人类的心理异常,如行为异常的实质;如 何区分正常与异常行为;行为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等。从而建立阐述行为异常的系统的心 理学理论,并作为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依据。 8、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人格形成、发展及其表现的规律,以及人格结构的先天因素与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人格心理学以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等个性心理为研 究对象,它揭示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9、缺陷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生理有缺陷的人的心理学分支。如盲、聋、哑、智力低下者 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研究如何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 10、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探究个体经观察或练习,使其行为产生较为持久性改变的历 程或结果。用于解释学习之所以产生的理论,主要有行为论、认知论、人本论等。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随着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扩大,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日益增多。下面我们只对其中主要的 应用分支作一介绍。 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学生活 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问题;学习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 成与发展问题;学习心理卫生与教育问题;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学 与个别化教学;学习成绩评定;教师心理等。其中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又称组织心理学或组织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 律及其特点的学科。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个体心理,研究个体的效率和行为规 律,主要是需要、动机和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心理,研究群体凝聚力、士气、 团体意识、群体冲突、团体决策、竞争与合作等;(3)领导行为,研究不同领导方式、风格 及其效果,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如个人素质等),应用于领导选拔和培训的各种领导理论 和方法;(4)组织行为,研究组织的形成、结构、组织变革和发展问题。 3、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间相互关系 的学科。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研究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心理 因素的作用规律;(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及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3) 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产生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 能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4、商业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是研究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经营者与购买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 规律的学科。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消费心理,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购 买行为中产生的情感过程、购买商品的意志过程、购买动机、消费者个性特征与购买行为的 关系等;(2)商业人员(如采购员、售货员)心理活动特点与商品活动的相互影响;(3)商 品属性与消费者的心理关系,如商品包装、商品命名、商品价格、商品广告等;(4)市场心 理,即市场供求关系与消费心理、商业网点与消费心理、商店环境(如招牌、橱窗、店容等)
与消费心理等:(5)服务心理,包括销售服务与心理及劳动性服务与心理两部分;(6)商业 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心理。 5、心理咨询学 心理咨询是对来访者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给以矫正的学科。心理咨询主要是运用心 理学原理和技术,通过商谈程序,提示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行为问题的症结,寻求摆脱困 境的条件、途径和对策,使来访者改变原有态度和行为,增强自信心,以达到对社会生活 良好适应 6、法律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是硏究人们在法律活动中与法律直接相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法 律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原理,探究司法判决、犯罪者和违法者的教育改造以及各类司法人员 的心理活动特点等。 7、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异常与心理疾患的发生原因、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 临床心理学涉及心理变态等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以及单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症,如神经 性焦虑或忧郁症和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等。目前,临床心理学从治疗的角 度研究病因,诊断和预防,以帮助人调适社会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进而已经形成一门新 兴的健康心理学分支学科 8、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对人的心理差异的测量理论和编制心理测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学 科,分为心理测验学和心理统计学两部分,涉及通过人的行为表现的某些心理特征做出数量 化的解释的心理测验,依靠统计分数的数据作出测验结果,即确定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水平和 特征在总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分支以外,心理学的分支还包括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运动 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在这些分支学科的基础上 又形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社会心理学、犯罪教育心理学等等。 如前所述,由于心理现象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心理学既要研究 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又要研究在社会环境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的这一点决定了它是 门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学科。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现象,更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现象,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必须 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客观性原 则是一切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其涵义是对任何心理现象都 必须按照它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测和歪曲。人的心理是一种主观活动 但同时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各种内外部刺激引起的,并且总是伴随着 定的生理变化。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复杂,都会在其行动或神经活动中反映出来。因此, 人的心理是能够进行客观研究的,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客观的方法 如实地对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解释、探明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真正规律 (二)发展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发展之中,作为人的心理活 动,当然也不可能是固定的静止的。不仅如此,人脑这一心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历史
与消费心理等;(5)服务心理,包括销售服务与心理及劳动性服务与心理两部分;(6)商业 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心理。 5、心理咨询学 心理咨询是对来访者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给以矫正的学科。心理咨询主要是运用心 理学原理和技术,通过商谈程序,提示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行为问题的症结,寻求摆脱困 境的条件、途径和对策,使来访者改变原有态度和行为,增强自信心,以达到对社会生活的 良好适应。 6、法律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法律活动中与法律直接相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法 律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原理,探究司法判决、犯罪者和违法者的教育改造以及各类司法人员 的心理活动特点等。 7、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异常与心理疾患的发生原因、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 临床心理学涉及心理变态等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以及单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症,如神经 性焦虑或忧郁症和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等。目前,临床心理学从治疗的角 度研究病因,诊断和预防,以帮助人调适社会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进而已经形成一门新 兴的健康心理学分支学科。 8、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对人的心理差异的测量理论和编制心理测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学 科,分为心理测验学和心理统计学两部分,涉及通过人的行为表现的某些心理特征做出数量 化的解释的心理测验,依靠统计分数的数据作出测验结果,即确定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水平和 特征在总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分支以外,心理学的分支还包括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运动 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在这些分支学科的基础上 又形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社会心理学、犯罪教育心理学等等。 如前所述,由于心理现象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心理学既要研究 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又要研究在社会环境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的这一点决定了它是 一门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学科。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不同于一般的生理现象,更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现象,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必须 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客观性原 则是一切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其涵义是对任何心理现象都 必须按照它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测和歪曲。人的心理是一种主观活动, 但同时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各种内外部刺激引起的,并且总是伴随着一 定的生理变化。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复杂,都会在其行动或神经活动中反映出来。因此, 人的心理是能够进行客观研究的,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客观的方法, 如实地对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解释、探明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真正规律。 (二)发展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发展之中,作为人的心理活 动,当然也不可能是固定的静止的。不仅如此,人脑这一心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历史
发展的产物。这些都要求研究者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 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心理现象 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心理学研究必须考虑个体的年龄及相应的心理发展阶 段以及在各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在研究工作中充分考虑心理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及其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某些心理活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心理学研究必须 考虑这种变化,既要看到现在,又要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这一原则对于指导学生心理的研究 方面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提出的。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学研究必须有 利于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 不能损害学生身心发展,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在课题选择、方案设计、实际进行研究等各 个环节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工作协调起来。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心理学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心理现象及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 用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研究问题,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进行探讨 既要对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各种具体因素的特点,更要对心理现象进行综合,找出某 心理现象的各种制约因素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査法、测验法等,它们都涉及到对解决 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采用合适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按照一定研究程序进行统计检验的基本过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分析其结果 的方法 观察法是科学上最原始,但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几乎任何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法 心理学在使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直接 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解释,从而获得行为变化的原则。另一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 察。前者称为自然观察法,后者称为控制观察法。观察法较多地用于对婴幼儿、儿童游戏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的研究中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观察者因其出现的立场不同,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身 份:一种是参与观察者,即观察者实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被观察者一分子的身份,将 所见所闻,随时观察记录。另一种是非参与观察者,即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记录其所 见所闻。无论以何种身份观察,原则上不应该使被观察者发现被别人观察为宜。以免影响观 察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观察法可以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例如,我们要了解一个学生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地注意观察他 是否经常关心与帮助别人,是否能愉快地服从组织和自觉遵守纪律,是否能在必要时以牺牲 自己的利益来维护集体的利益。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 第一手资料。其优点是保持了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 实。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所得的研究资料如何避免因观察者主观因素所造 成的偏差,是观察法考虑的问题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如以幼儿游戏情境为例,可选定只观察玩具不足时,幼儿如
发展的产物。这些都要求研究者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 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心理现象 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心理学研究必须考虑个体的年龄及相应的心理发展阶 段以及在各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在研究工作中充分考虑心理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及其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某些心理活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心理学研究必须 考虑这种变化,既要看到现在,又要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这一原则对于指导学生心理的研究 方面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针对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提出的。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学研究必须有 利于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 不能损害学生身心发展,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在课题选择、方案设计、实际进行研究等各 个环节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工作协调起来。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心理学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心理现象及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 用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研究问题,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进行探讨。 既要对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各种具体因素的特点,更要对心理现象进行综合,找出某一 心理现象的各种制约因素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它们都涉及到对解决 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采用合适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按照一定研究程序进行统计检验的基本过 程。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分析其结果 的方法。 观察法是科学上最原始,但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几乎任何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法。 心理学在使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直接 观察、记录、而后分析解释,从而获得行为变化的原则。另一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 察。前者称为自然观察法,后者称为控制观察法。观察法较多地用于对婴幼儿、儿童游戏、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的研究中。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观察者因其出现的立场不同,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身 份:一种是参与观察者,即观察者实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被观察者一分子的身份,将 所见所闻,随时观察记录。另一种是非参与观察者,即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记录其所 见所闻。无论以何种身份观察,原则上不应该使被观察者发现被别人观察为宜。以免影响观 察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观察法可以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例如,我们要了解一个学生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计划地注意观察他 是否经常关心与帮助别人,是否能愉快地服从组织和自觉遵守纪律,是否能在必要时以牺牲 自己的利益来维护集体的利益。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 第一手资料。其优点是保持了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 实。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所得的研究资料如何避免因观察者主观因素所造 成的偏差,是观察法考虑的问题。 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如以幼儿游戏情境为例,可选定只观察玩具不足时,幼儿如
何解决争执为主题 2、事先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要求等,以避免出现忙乱或遗 漏主要的东西 3、做好全面细致的记录,除笔记之外,可借助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手段,便于 反复观察和分析 4、要善于分析记录材料,力求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切不可臆测和武断 5、必须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例如,研究学生的自制力,不仅要观察他在学校、 家庭里的表现,还要观察他在社会其它场所的表现,这样获得的材料才是全面的。 6、要分析行为产生的动机。相似的行为,可能是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的,因而表现出 不同的个性特征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实验法不但要探究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而 且还要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在科学方法的等级上,实验法被公认为最 严谨的方法。自然科学之所以进步,最主要是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再突破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 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这种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实验者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项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 情况: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 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虽然实验 者的目的不是研究它们,但是为了避免它们对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总之,采 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 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兼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容 易使被试产生紧张的心理缺点,使其始终处于自然状态中,同时也克服了观察法的被动性, 因而广泛地用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在教育研究工作中,人们运用自然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1)确定研究目的,制定研 究方案;(2)进行初测,了解研究对象当前的心理特点,如学习动机水平等:(3)选择和设 定实验组,控制组,使几组学生在智力、学业、品行等方面保持相同水平:(4)施加影响。 对某一组或某几组学生施加特殊影响(实验组),而对另一组或另几组学生不施加这种影响 (控制组);(5)进行复测。在一段时间之后,了解这些学生心理或行为水平发生的变化; (6)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不同变化情况,分析并确定导致心理变化的原因, 2、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被试的 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学的许多课题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严格的 人为条件的控制,可以获得比较精确的研究结果。另外,由于实验条件严格控制,运用这种 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由于实验者严格 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在这种环境中,意识到正在接受实 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 限性。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直接访问被试或其他有关人员,并将其结果作统计
何解决争执为主题 2、事先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要求等,以避免出现忙乱或遗 漏主要的东西。 3、做好全面细致的记录,除笔记之外,可借助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手段,便于 反复观察和分析。 4、要善于分析记录材料,力求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切不可臆测和武断。 5、必须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例如,研究学生的自制力,不仅要观察他在学校、 家庭里的表现,还要观察他在社会其它场所的表现,这样获得的材料才是全面的。 6、要分析行为产生的动机。相似的行为,可能是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的,因而表现出 不同的个性特征。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实验法不但要探究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而 且还要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在科学方法的等级上,实验法被公认为最 严谨的方法。自然科学之所以进步,最主要是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再突破。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 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这种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实验者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项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 情况;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 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虽然实验 者的目的不是研究它们,但是为了避免它们对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总之,采 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 系。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 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兼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容 易使被试产生紧张的心理缺点,使其始终处于自然状态中,同时也克服了观察法的被动性, 因而广泛地用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在教育研究工作中,人们运用自然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1)确定研究目的,制定研 究方案;(2)进行初测,了解研究对象当前的心理特点,如学习动机水平等;(3)选择和设 定实验组,控制组,使几组学生在智力、学业、品行等方面保持相同水平;(4)施加影响。 对某一组或某几组学生施加特殊影响(实验组),而对另一组或另几组学生不施加这种影响 (控制组); (5)进行复测。在一段时间之后,了解这些学生心理或行为水平发生的变化; (6)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不同变化情况,分析并确定导致心理变化的原因。 2、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被试的 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学的许多课题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严格的 人为条件的控制,可以获得比较精确的研究结果。另外,由于实验条件严格控制,运用这种 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由于实验者严格 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在这种环境中,意识到正在接受实 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 限性。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直接访问被试或其他有关人员,并将其结果作统计
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采用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 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由于问卷法可以向许多人同时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所 以,较省人力物力。但在采用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问卷回收率可能 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硏究者根据事先拟定妤的问题向被调査者提出,在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 分析和推测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 易掌握和施行。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 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个体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较为系统 全面的研究。个案法注重个体资料的收集。个案法研究,必须靠足够的个案资料,否则无从 研究起,也难以解决个案问题。以法律心理学上的少年犯罪者个案为例,要想研究个案的整 个犯罪行为及犯罪的心理历程,应收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 性别、年龄、住址、民族、出生地点、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2)家庭背景:包括父母年 龄、职业及教育程度,兄弟姊妹人数及排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父母对子女管 教态度及亲子感情等。(3)学校生活:包括曾受教育年限及学校名称,在校成绩,课外活动 兴趣,学科兴趣,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有无困难,有无奖惩纪录,学校周围环境等。 (4)社会生活:包括社区环境,邻居关系,交友情形,亲友关系,上下学路径等。(5)身体特 征:包括体形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成熟程度,有无生理缺陷,曾患何种疾病等。(6)心理 特征:在性格特征方面包括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倾向,社会态度倾向,自我观念与价值取 向等;能力特征方面包括智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个体的 心理活动特点及导致心理变化的原因 个案法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五)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心理品质进 行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心理测量按其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兴趣测验 等:按其性质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施测方式可以分为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测验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个体或团体的某一心理品质进行较为精确的测定 由于采用标准化测量手段,因而可以方便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如智力测验的结果可以立 刻转化为智力评价的结果,从而获得较为客观的测量结果。当然,心理测量也有其缺点和局 限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心理测量工具的制定受到一定社会文化 历史,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同时,心理测量也是一种间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式,其结果 较易受到测量者与被试主观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心理测量的结果并非完全可靠, 许多心理品质若单纯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六)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教育工作经验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 规律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所获得的 结果更具代表性,因而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干扰, 研究缺乏精确性和规范性,研究结果往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除了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外,心理学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方法。如:作品分析法、数理
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采用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 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由于问卷法可以向许多人同时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所 以,较省人力物力。但在采用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问卷回收率可能 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 分析和推测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 易掌握和施行。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 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个体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较为系统 全面的研究。个案法注重个体资料的收集。个案法研究,必须靠足够的个案资料,否则无从 研究起,也难以解决个案问题。以法律心理学上的少年犯罪者个案为例,要想研究个案的整 个犯罪行为及犯罪的心理历程,应收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 性别、年龄、住址、民族、出生地点、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2)家庭背景:包括父母年 龄、职业及教育程度,兄弟姊妹人数及排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父母对子女管 教态度及亲子感情等。(3)学校生活:包括曾受教育年限及学校名称,在校成绩,课外活动 兴趣,学科兴趣,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有无困难,有无奖惩纪录,学校周围环境等。 (4)社会生活:包括社区环境,邻居关系,交友情形,亲友关系,,上下学路径等。(5)身体特 征:包括体形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成熟程度,有无生理缺陷,曾患何种疾病等。(6)心理 特征:在性格特征方面包括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倾向,社会态度倾向,自我观念与价值取 向等;能力特征方面包括智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个体的 心理活动特点及导致心理变化的原因。 个案法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五)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心理品质进 行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心理测量按其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兴趣测验 等;按其性质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施测方式可以分为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测验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个体或团体的某一心理品质进行较为精确的测定。 由于采用标准化测量手段,因而可以方便地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如智力测验的结果可以立 刻转化为智力评价的结果,从而获得较为客观的测量结果。当然,心理测量也有其缺点和局 限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心理测量工具的制定受到一定社会文化, 历史,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同时,心理测量也是一种间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式,其结果 较易受到测量者与被试主观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心理测量的结果并非完全可靠, 许多心理品质若单纯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六)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教育工作经验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 规律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所获得的 结果更具代表性,因而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干扰, 研究缺乏精确性和规范性,研究结果往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除了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外,心理学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方法。如:作品分析法、数理
统计法等等。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独特的优点,但也有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 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只单独采用一种方法,而应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选用 几种方法兼而用之,使之能互相补充,这是心理学研究达到较高科学水准的条件之 第三节高师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它与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班主任 工作技能、教师职业技能等共同构成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的重要体现。 师范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既可以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规律, 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服务。具体地讲, 师范生学习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年轻一代的学生,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 规律,而且也存在着个性和年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差异,在对 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讲授的内容和采取的方式 方法等,都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这样就有可能为学生 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其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所 以教师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合理的教育或教育方案,就会把工作做得更自 觉而有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了学生注意的规律,就可以运用适当方式引起学 生的注意,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之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了解遗忘的规律, 就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去避免遗忘的发生,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等等。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要使他们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就必须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心理学学习, 师范生可以了解到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道 德认识,培养和发展其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以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同时师范生还可以从心理学教学中掌握各种心理测量、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控等多种具体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对个别或团体学 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消除消极心理及内心困扰,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有助于师范生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者必须进行自我教育,这已成为教育的共识。师范生作为在校求学的学生,正处在 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个人的自我教育。而心理学恰恰是关于 人类自身的科学,其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对人的自我教育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心理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心理的实质,探讨了大 脑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形式,并揭示了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有利于我们正确的 认识各种心理现象,有利于我们科学的、正确的看待人生,同样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算 命、相面、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事实上,算命和相面之类的迷信活动也的确在心理学史上 出现过,然而虚假的东西终究为历史所淘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些伪科学的荒 谬性,并将他们逐出了科学之林 (二)帮助学生增进自我了解,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教育自己、完普自己 心理学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科学。心理学所揭示的各种心理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所论 述的关于需要、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各种个性倾冋性的理论,所阐明的关于气质、能力和 性格的论断等,都会对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统计法等等。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独特的优点,但也有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 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只单独采用一种方法,而应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选用 几种方法兼而用之,使之能互相补充,这是心理学研究达到较高科学水准的条件之一。 第三节 高师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它与教育学、学科教育学、班主任 工作技能、教师职业技能等共同构成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的重要体现。 师范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既可以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规律, 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服务。具体地讲, 师范生学习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年轻一代的学生,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 规律,而且也存在着个性和年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差异,在对 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要求,讲授的内容和采取的方式、 方法等,都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这样就有可能为学生 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其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所 以教师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合理的教育或教育方案,就会把工作做得更自 觉而有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了学生注意的规律,就可以运用适当方式引起学 生的注意,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之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了解遗忘的规律, 就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去避免遗忘的发生,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等等。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要使他们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就必须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心理学学习, 师范生可以了解到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道 德认识,培养和发展其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以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同时师范生还可以从心理学教学中掌握各种心理测量、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控等多种具体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对个别或团体学 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消除消极心理及内心困扰,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有助于师范生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者必须进行自我教育,这已成为教育的共识。师范生作为在校求学的学生,正处在 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个人的自我教育。而心理学恰恰是关于 人类自身的科学,其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对人的自我教育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心理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心理的实质,探讨了大 脑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形式,并揭示了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有利于我们正确的 认识各种心理现象,有利于我们科学的、正确的看待人生,同样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算 命、相面、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事实上,算命和相面之类的迷信活动也的确在心理学史上 出现过,然而虚假的东西终究为历史所淘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些伪科学的荒 谬性,并将他们逐出了科学之林。 (二)帮助学生增进自我了解,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 心理学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科学。心理学所揭示的各种心理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所论 述的关于需要、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各种个性倾向性的理论,所阐明的关于气质、能力和 性格的论断等,都会对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过程同样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 感知与观察、记忆与检索、思维与知识的迁移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促进学习的最基本方法。 学生在运用这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学习的各种策略,从而达到会学习和创 造性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运用有关心理学知识,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为学习其他师范性课程打好基础 心理学是其他各门师范性课程的基础。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交往活动,是 种以心理活动为主的人际作用过程。因此,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任何教 育教学研究都不能忽视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心理学是学好教育 学及其他时时范性课程的前提。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是纷繁复杂的,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 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人的心理一经形成,就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创造 世界,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推动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和机能,因此人们对复 杂的心理现象不能正确的解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捉摸 的、与身体没有联系的实体,是“灵魂”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在 认识心理现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主张人类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人脑和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虚 无缥缈,永恒不灭的灵魂。它是第一性的,一切物质都是心理的产物。唯心主义心理观又可 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心理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心理观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个人的感觉、意识,即心理的东西决定的。客观 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我的感觉产物。例如,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说:“万物 皆备于我”,南宋时的陆九渊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无形体的非物质的东西—一“绝对精神”、“理念”的表 现,客观世界是这种“绝对精神”、“理念”的产物。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 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也不知道存在于什么地方的“绝对观念”的产物。例如,老子提出 了“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他的所谓“道”就是虚无,即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一个精神实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唯心主义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的心理 观与科学心理观是不相容的,只有唯物主义才能给心理现象以正确的解释 唯物主义心理观主张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心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是第 二性的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们认识到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因物质 产生的。例如,南朝齐梁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 们坚持物质第一性,心理第二性。认为精神是物质的属性和产物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但由 于科学的局限,因而不能确切认识产生心理的具体部位,只能停留在猜测和推想阶段 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和神经系统而引起的反应 这种心理观虽有科学实验依据,但由于忽视了人的心理的社会实质和主观能动性,仍不能解 释心理的本质是什么。例如,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说:“人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
学习的过程同样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 感知与观察、记忆与检索、思维与知识的迁移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促进学习的最基本方法。 学生在运用这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学习的各种策略,从而达到会学习和创 造性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运用有关心理学知识,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为学习其他师范性课程打好基础 心理学是其他各门师范性课程的基础。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交往活动,是 一种以心理活动为主的人际作用过程。因此,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任何教 育教学研究都不能忽视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心理学是学好教育 学及其他时时范性课程的前提。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是纷繁复杂的,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 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人的心理一经形成,就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创造 世界,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推动人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和机能,因此人们对复 杂的心理现象不能正确的解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捉摸 的、与身体没有联系的实体,是“灵魂”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在 认识心理现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主张人类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人脑和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虚 无缥缈,永恒不灭的灵魂。它是第一性的,一切物质都是心理的产物。唯心主义心理观又可 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心理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心理观。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个人的感觉、意识,即心理的东西决定的。客观 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我的感觉产物。例如,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说:“万物 皆备于我”,南宋时的陆九渊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无形体的非物质的东西——“绝对精神”、“理念”的表 现,客观世界是这种“绝对精神”、“理念”的产物。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 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也不知道存在于什么地方的“绝对观念”的产物。例如,老子提出 了“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他的所谓“道”就是虚无,即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一个精神实体,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唯心主义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的心理 观与科学心理观是不相容的,只有唯物主义才能给心理现象以正确的解释。 唯物主义心理观主张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心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是第 二性的。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们认识到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因物质 产生的。例如,南朝齐梁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 们坚持物质第一性,心理第二性。认为精神是物质的属性和产物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但由 于科学的局限,因而不能确切认识产生心理的具体部位,只能停留在猜测和推想阶段。 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和神经系统而引起的反应。 这种心理观虽有科学实验依据,但由于忽视了人的心理的社会实质和主观能动性,仍不能解 释心理的本质是什么。例如,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说:“人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