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催学院发表,5 月份当他在校对注样时又收到《关于种间杂交后代行为的格里戈.孟德 尔定律》一文,不但震惊,而且十分沮丧。 最后把他的论文寄给德费里斯和科伦斯,以表达他也是孟德尔论文的再发现的参与者。最 后两人达成谅解,承认处于同等地位。 贝特森(Bateson),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就从事育种研究,1900 年后成为准确翻译,诠释并 继承发展孟德尔理论的“孟德尔主义的传道士”。他与丹麦学者约翰逊一起,引入不少科学 新概念,如基因,等位基因,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表型等遗传学这一科学名称,也是 贝特森创造的。 1944 年,Aerry 证明引起光滑型肺炎球菌向粗糙型肺炎球菌转变是 DNA 转化的结果。 1952 年,T 偶数噬菌体标记感染实验进一步证明 DNA 为遗传物质, 1953 年,证明 DNA 的双螺旋结构,解决了遗传物质的信息传递问题。 1963 年,多顺反子实验证明基因是 DNA 上一个连续的片段, 1974 年,乳糖操纵子理论的建立成为生物技术学产生发现的最重要基础。 ● 实践实验认识,实践是前提,反之认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 一个认识的产生是多人实践,而且是反复实践的结果 ● 实践是辛苦的,严谨的 ● 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的思路与要求 1、课程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 70 年代,基础课附实验课+专业课附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综合性实验课 程,分属各专业教研室管理,以教研室办专业,各专业的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多为重复, 仪器设备无法满足需要,技术方法,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 上世纪 80-90 年代,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各专业增加了大实验课程,而且实验课与 理论课分设,强化了动手能力、强化了综合训练。受前苏联专业设置模式的影响,我院前身 最多有 7 各专业,实验课程多达 40 门,大部分学时数在 30-50 之间。受专业设置的影响, 教学取材强调专业的特点,所以不适于当今生物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若考虑到生物与屋里、 数学、化学的交叉,弊病更显而易见。但这时间产生了各专业的大实验为 21 世纪初我院的 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人先后经历并主持了微生物大实验、细胞生物大实验、现代生物 学大实验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上世纪 90 年代末到 2000 年上半年,我院开展了如何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大讨论, 之后决定把本院本科实验教学定为一门课——现代生物学实验,下分六大部分,共 684 学时, 分别安排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组织全体任课教师编写现代生物学实验教材,该教材以技术方 法为主线,尽可能地吸收科研地成果,争取兄弟院校的支持,为 2000 年下半年我院全面启 动新地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提供有益的教材。本人参与该书编写目录的制定,统 审了第二分册的《生化样品制备与分析》部分,现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出版社 联合出版(2000-2001),共 2 册,98 万字。 提出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和课程改革的思路:成立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实验教学。提 出仪器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由实验教学中心聘请国内专家论证采购新仪器的理念;提出以 把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成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现代生物学实验,再由该课分成 六部分,组织相对稳定、高水平教学队伍的新理念;提出工程技术人员竞争上岗,职责明确、赶快催学院发表,5 月份当他在校对注样时又收到《关于种间杂交后代行为的格里戈.孟德 尔定律》一文,不但震惊,而且十分沮丧。 最后把他的论文寄给德费里斯和科伦斯,以表达他也是孟德尔论文的再发现的参与者。最 后两人达成谅解,承认处于同等地位。 贝特森(Bateson),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就从事育种研究,1900 年后成为准确翻译,诠释并 继承发展孟德尔理论的“孟德尔主义的传道士”。他与丹麦学者约翰逊一起,引入不少科学 新概念,如基因,等位基因,杂合子,纯合子,基因型,表型等遗传学这一科学名称,也是 贝特森创造的。 1944 年,Aerry 证明引起光滑型肺炎球菌向粗糙型肺炎球菌转变是 DNA 转化的结果。 1952 年,T 偶数噬菌体标记感染实验进一步证明 DNA 为遗传物质, 1953 年,证明 DNA 的双螺旋结构,解决了遗传物质的信息传递问题。 1963 年,多顺反子实验证明基因是 DNA 上一个连续的片段, 1974 年,乳糖操纵子理论的建立成为生物技术学产生发现的最重要基础。 ● 实践实验认识,实践是前提,反之认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 一个认识的产生是多人实践,而且是反复实践的结果 ● 实践是辛苦的,严谨的 ● 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的思路与要求 1、课程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 70 年代,基础课附实验课+专业课附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综合性实验课 程,分属各专业教研室管理,以教研室办专业,各专业的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多为重复, 仪器设备无法满足需要,技术方法,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 上世纪 80-90 年代,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各专业增加了大实验课程,而且实验课与 理论课分设,强化了动手能力、强化了综合训练。受前苏联专业设置模式的影响,我院前身 最多有 7 各专业,实验课程多达 40 门,大部分学时数在 30-50 之间。受专业设置的影响, 教学取材强调专业的特点,所以不适于当今生物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若考虑到生物与屋里、 数学、化学的交叉,弊病更显而易见。但这时间产生了各专业的大实验为 21 世纪初我院的 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人先后经历并主持了微生物大实验、细胞生物大实验、现代生物 学大实验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上世纪 90 年代末到 2000 年上半年,我院开展了如何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大讨论, 之后决定把本院本科实验教学定为一门课——现代生物学实验,下分六大部分,共 684 学时, 分别安排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组织全体任课教师编写现代生物学实验教材,该教材以技术方 法为主线,尽可能地吸收科研地成果,争取兄弟院校的支持,为 2000 年下半年我院全面启 动新地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提供有益的教材。本人参与该书编写目录的制定,统 审了第二分册的《生化样品制备与分析》部分,现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出版社 联合出版(2000-2001),共 2 册,98 万字。 提出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和课程改革的思路:成立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实验教学。提 出仪器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由实验教学中心聘请国内专家论证采购新仪器的理念;提出以 把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成独立开设的一门课——现代生物学实验,再由该课分成 六部分,组织相对稳定、高水平教学队伍的新理念;提出工程技术人员竞争上岗,职责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