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 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 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 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λ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 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 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 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 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 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 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 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 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 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 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丰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 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 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 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 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 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 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 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 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 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 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 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 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 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 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 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 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 400 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 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 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 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 402 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 405 年,刘裕在家乡 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 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 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 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 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 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 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 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 405 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 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丰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 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 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 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 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 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 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 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 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 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 醉前会说: “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 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 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 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 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 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