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 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 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 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趾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 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5分) (2)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海上吊吴野人墓【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 卒后葬于海滨 8.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9.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分) 10.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游山西村》中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的诗句是,。 (2)《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诗句是 (3).生命是什么?生命是 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志,也是“,”(龚 自珍《已亥杂诗》)的无私奉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 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 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 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 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 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 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 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 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 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 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 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 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 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 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 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 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 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5 分) (2)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 卒后葬于海滨。 8.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 分) 9.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 分) 10.名篇名句默写(8 分,每空 1 分) ⑴.《游山西村》中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的诗句是 , 。 ⑵《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诗句是 , 。 ⑶.生命是什么?生命是“ , ”(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志,也是“ , ”(龚 自珍《已亥杂诗》) 的无私奉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 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 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 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 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 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 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 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 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 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 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 393 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 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