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 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顷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一)中共十 一届二中全会的伟大转行 1.中央工作会议莫定重要基础 1978年"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是讨论经济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前,根据 那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 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地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 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 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 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 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全会解决的认识问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 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号思 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 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元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 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历史新时期。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1.平反大量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1980年2月,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 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察件,同时,还采取错施调整各种社会关 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 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直落实民族改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这就为有效地语 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后八字方针 在此期间,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 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 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 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些在科学地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了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改革在农村的突破性进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二是 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1979年9月,中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 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中央工作会议奠定重要基础 1978年"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是讨论经济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前,根据 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 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地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 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 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 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全会解决的认识问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 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 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 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 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历史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1.平反大量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1980年2月,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 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同时,还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 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 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这就为有效地调 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后八字方针 在此期间,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 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 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 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些在科学地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了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改革在农村的突破性进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二是 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1979年9月,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