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章军辉等:协同式多目标自适应巡航控制 425· 36>0,使得suplAd(O<6→lim suplAd4()训=0 也会影响到车队稳定性,故需综合考虑这些实际 ieN 成立 因素来探讨车队稳定性. 式中,△d:=d山-d:des为车队中第i(i21)辆车与第i-l 2多目标协同控制算法 辆车之间的车距误差,d,与d.de分别为第i辆车与 第一1辆车之间的实际车距与期望车距,△v,()= 如图2所示,CACC系统采用自顶向下式设 v-(0-()为第i辆车与第一1辆车之间的相对速 计,其基本思路是:基于既定的纵向期望车距策 度,1为时间 略,决策控制层对协同跟随过程中多个且彼此相 车队互联系统稳定则要求车队头部车距误差 互冲突的子目标进行综合协调控制,寻求满足各 不会朝着车队尾部放大传播-.车距误差是否衰 个性能指标最优折衷时的自车纵向期望加速度 减传播可由传递函数的无穷范数来判定,若车距 a.es;执行层通过控制油门/制动踏板使得自车的 误差传递函数的Lo范数不大于1,则车队互联系 实际加速度a收敛于决策层输出的期望加速度 统是稳定的,即 a.cs.其中,(≥1)代表协同跟随过程中的第i辆车 IH(s。= △di+I‖ (1) 的编号,、P分别为节气门开度与制动压力. 式中,H(s)为车队互联系统车距误差传递函数, Preceding vehicle:dva Host vehicle:、a, s表示s域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Perception 1.1同质车队 layer 假设每辆车所采用的控制律、CTH策略、车 Longitudinal desired distance 辆动力学特性等皆完全一致,即同质车队. Performance index 研究山表明,同质车队稳定的条件为 Driver desired response Th >2(TL+Tp) (2) Rear-end safety Decision and 式中,t为同质车队中邻车间的时距,T为车辆执 Platoon stability control layer 行系时滞,TD为通信时延. Platoon overall quality 当忽略时延TD时,选取大于2T1的时距th,可维 Physical limitation 持车队稳定性;当忽略时滞T时,选取大于2TD的 时距Th,可维持车队稳定性 dide 1.2异质车队 Inverse longitudinal dynamics model 同质车队适宜于诸如物流车队等特殊作业场 Switch logic 景,其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而实 际应用中,由于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等之间 Inverse Inverse engine brake Lower layer 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ACC预设时距、控制律、车 model model 辆执行系等一般都存在着差异性 P 研究山表明,异质车队稳定的条件为 Vehicle dynamics model IlG(s)o≤1 IH,(sl。≤Ti (3) Ti 式中,G()=”为车队互联系统速度传递函数, 图2CACC分层设计 Vi-l Fig.2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of CACC 为异质车队中邻车间的时距 综上,同质车队稳定时,车距误差呈衰减传播 2.1数学建模 趋势:而对于异质车队,一则要求速度追踪能力, 2.1.1纵向运动学模型 二则要求车距误差收敛于平衡点邻域范围内的保 如图3所示,为方便分析,将车队中第(≥1) 持能力. 辆车视为自车,第一1辆车视为前车,当=1时,前 当车队规模较小时,可适度放宽对上述条件 车即为领车,亦不失一般性 的约束,而当突发瞬态工况时,又会进一步收紧约 假设期望车距采用CTH策略,车辆执行系满 束,此外,多目标权重分配、路面附着能力等因素 足一阶惯性环节.根据纵向跟车运动学特性,令∃δ > 0 sup i∈N |∆di(0)| < δ ⇒ lim t→∞ sup i∈N , 使 得 |∆di(t)| = 0 成立. ∆di = di −di,des di di,des ∆vi(t) = vi−1(t)−vi(t) 式中, 为车队中第 i(i≥1)辆车与第 i−1 辆车之间的车距误差, 与 分别为第 i 辆车与 第 i−1 辆车之间的实际车距与期望车距, 为第 i 辆车与第 i−1 辆车之间的相对速 度,t 为时间. 车队互联系统稳定则要求车队头部车距误差 不会朝着车队尾部放大传播[1−2] . 车距误差是否衰 减传播可由传递函数的无穷范数来判定,若车距 误差传递函数的 L∞范数不大于 1,则车队互联系 统是稳定的,即 ∥Hi(s)∥∞ = ∆di+1 ∆di ∞ ⩽ 1 (1) 式中, Hi(s) 为车队互联系统车距误差传递函数, s 表示 s 域. 1.1    同质车队 假设每辆车所采用的控制律、CTH 策略、车 辆动力学特性等皆完全一致,即同质车队. 研究[1] 表明,同质车队稳定的条件为 τh > 2 (TL +TD) (2) τh TL TD 式中, 为同质车队中邻车间的时距, 为车辆执 行系时滞, 为通信时延. TD 2TL τh TL 2TD τh 当忽略时延 时,选取大于 的时距 ,可维 持车队稳定性;当忽略时滞 时,选取大于 的 时距 ,可维持车队稳定性. 1.2    异质车队 同质车队适宜于诸如物流车队等特殊作业场 景,其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而实 际应用中,由于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等之间 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ACC 预设时距、控制律、车 辆执行系等一般都存在着差异性. 研究[1] 表明,异质车队稳定的条件为    ∥Gi(s)∥∞ ⩽ 1 ∥Hi(s)∥∞ ⩽ τi+1 τi (3) Gi(s) = vi vi−1 τi 式中, 为车队互联系统速度传递函数, 为异质车队中邻车间的时距. 综上,同质车队稳定时,车距误差呈衰减传播 趋势;而对于异质车队,一则要求速度追踪能力, 二则要求车距误差收敛于平衡点邻域范围内的保 持能力. 当车队规模较小时,可适度放宽对上述条件 的约束,而当突发瞬态工况时,又会进一步收紧约 束,此外,多目标权重分配、路面附着能力等因素 也会影响到车队稳定性,故需综合考虑这些实际 因素来探讨车队稳定性. 2    多目标协同控制算法 ai,des ai ai,des θi Pi,brk 如图 2 所示,CACC 系统采用自顶向下式设 计,其基本思路是:基于既定的纵向期望车距策 略,决策控制层对协同跟随过程中多个且彼此相 互冲突的子目标进行综合协调控制,寻求满足各 个性能指标最优折衷时的自车纵向期望加速度 ;执行层通过控制油门/制动踏板使得自车的 实际加速度 收敛于决策层输出的期望加速度 . 其中,i(i≥1) 代表协同跟随过程中的第 i 辆车 的编号, 、 分别为节气门开度与制动压力. 2.1    数学建模 2.1.1    纵向运动学模型 如图 3 所示,为方便分析,将车队中第 i(i≥1) 辆车视为自车,第 i−1 辆车视为前车,当 i=1 时,前 车即为领车,亦不失一般性. 假设期望车距采用 CTH 策略,车辆执行系满 足一阶惯性环节. 根据纵向跟车运动学特性,令 Driver desired response Decision and control layer Inverse longitudinal dynamics model Lower layer Switch logic Inverse engine model ai,des Vehicle dynamics model Rear-end safety Platoon overall quality Longitudinal desired distance Preceding vehicle: di−1、vi−1、ai−1 Host vehicle: vi、ai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ϕ Performance index Perception layer Inverse brake model Physical limitation Platoon stability θi Pi,brk ai 图 2    CACC 分层设计 Fig.2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of CACC 章军辉等: 协同式多目标自适应巡航控制 · 425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