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1年第6期第32卷 一小lu 来说明和解释中国“半城市化”现象的形成。这样做理论在亚非拉的实践领域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可,如 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 中国的周一星教授将Desakota理论结合中国的实 研究视角。 际进行延伸,建立了“都市连绵区”(The Metropolitan 本文除了本部分外,还包括:第二部分是“半城 Interlocking Region)的判别指标体系。 市化现象及其解释”,主要从全球的视角阐述“半城 从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发现,“半城市化” 市化”形成与演变,并引人社会学家卡尔.博兰尼 是城乡联系从无到有的互动结果。这些联系除了包 (Karl Polanyi,1957)在“大转变"中提出的“脱离-嵌 括人口、资源、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双 入(disembedding-embedding)”理论来解释“半城市 向流动外,还包括生活习惯和观念相互影响叫,因 化”:第三部分是“农民工适应性与中国半城市化的 此,我们可以认为“半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 形成”,该部分主要在“脱离一嵌人”分析框架内,运 的包括经济、社会、制度、文化、行动和心理等在内的 用实际调查数据,从农民工的适应性的角度来说明 系统性问题。只不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同一个 中国“半城市化”的形成;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半城市化”的特征与 二、半城市化现象及其解释 演变动力不完全相同而已。欧美等发达国家“半城 从人类发展历程看,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城 市化”的演变动力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中产阶 市化进程,“半城市化”现象最初也出现在欧美发达 级的空间迁移(逆城市化浪潮),二是综合型企业 国家。1957年,法国经济地理学家Gottmann在研究 和研发机构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兴起、成长与发展四。 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问题时,首先注意到了后来被 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有的“半城市化”表现为私 称之为“半城市化”的特别区域:“处于城市之间的非 人企业、流动人口集聚的结果(如在工业化和外商直 城市用地,也并非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 接投资都很有限的非洲)o,有的“半城市化”动力主 的乡村地区,以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观和产品同城 要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供给(如在东亚地 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城市人口提供游憩场所,同 区)、资本驱动(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和分散大城市 时获得来自于中心城市的各种服务的所在。”后来, 的城市化政策。 随着亚洲、拉美和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一方面,农村 “半城市化”的形成,可以用博兰尼在“大转变” 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 理论中提出的“脱离一嵌人”观点进行解释。博兰尼 工业逐渐向城市边缘区扩散,城市面积快速增长,城 认为人类历史所经历的两大转变(从传统杜会向纯 市所涵盖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大,形成延绵的大都市 市场社会转变、再从纯市场社会向受规制的市场社 区(Ext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s,EMRs)。加拿大 会转变)中,每一次社会结构的转变都经历了脱离和 学者T.G.Mcgee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研究,于1985 嵌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不能 年指出,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印顺利实现,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或社会问题。其 尼爪哇、中国大陆、印度和中国台湾的核心区域等)理由是,如果是脱离阶段或嵌人阶段的时间过长,不 也出现了与西方大都市带类似而发展背景又完全不 但会对前一种社会结构(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等) 同的新型空间结构。他把这种空间以及与城市联系造成一定的破坏,损害先前社会结构的完整性,而且 紧密、非农产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增长 还会影响后一种社会结构的形成,进而出现人们难 迅速的原乡村地区,称为“Desakota”(desa意指乡村, 以接受的结果。 kota意指城镇)。McGee认为许多亚洲国家通过乡村 “半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过 地区逐步向“Desakota”转化,非农人口和非农经济活 程实际上就是农村人口或乡村所属空间与城市进行 动在“Desakota”集中,从而实现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 融合的过程,是乡村居民脱离原来的乡村社会和文 化过程(regional basic urbanization)例o。在这样的区化,嵌人城市社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城乡经 域内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明显的“半城市化”特征。 济活动、制度和文化的相互嵌人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同时,McGe也指出亚洲国家的“半城市化”并未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顺利完成“脱离一嵌人"过 复西方国家通过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向城市集中、程,都无法实现彻底的城市化。对中国而言,改革开 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并以城市为基础的 放使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大大 城市化过程(city-based urbanization)☑。随后,这一 地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目前中国城乡之间的经济 ·32· Val.32No.6(142)2011 万方数据2011年第6期第32卷 洲以库麓 来说明和解释中国“半城市化”现象的形成。这样做 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 研究视角。 本文除了本部分外,还包括:第二部分是“半城 市化现象及其解释”.主要从全球的视角阐述“半城 市化”形成与演变.并引入社会学家卡尔.博兰尼 (Karl Polanyi.1957)在“大转变”中提出的“脱离一嵌 入(disembedding—embedding)”理论来解释“半城市 化”:第三部分是“农民工适应性与中国半城市化的 形成”.该部分主要在“脱离一嵌入”分析框架内.运 用实际调查数据.从农民工的适应性的角度来说明 中国“半城市化”的形成: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二、半城市化现象及其解释 从人类发展历程看.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城 市化进程.“半城市化”现象最初也出现在欧美发达 国家。1957年。法国经济地理学家Gottmann在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问题时.首先注意到了后来被 称之为“半城市化”的特别区域:“处于城市之间的非 城市用地.也并非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 的乡村地区.以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观和产品同城 市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城市人口提供游憩场所.同 时获得来自于中心城市的各种服务的所在。”嗣后来。 随着亚洲、拉美和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一方面,农村 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 工业逐渐向城市边缘区扩散。城市面积快速增长。城 市所涵盖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大.形成延绵的大都市 区(Ext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s,EMRs)翻。加拿大 学者T.G.Mcgee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研究.于1985 年指出。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印 尼爪哇、中国大陆、印度和中国台湾的核心区域等) 也出现了与西方大都市带类似而发展背景又完全不 同的新型空间结构。他把这种空间以及与城市联系 紧密、非农产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增长 迅速的原乡村地区.称为“Desakota”desa意指乡村。 kota意指城镇1。McGee认为许多亚洲国家通过乡村 地区逐步向“Desakota”转化.非农人口和非农经济活 动在“Desakota”集中.从而实现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 化过程(regional basic urbanization)吼l明。在这样的区 域内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明显的“半城市化”特征。 同时.McGee也指出亚洲国家的“半城市化”并未重 复西方国家通过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向城市集中、 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并以城市为基础的 城市化过程(city—based urbanization)ol。随后,这一 ·32· 理论在亚非拉的实践领域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可.如 中国的周一星教授将Desakota理论结合中国的实 际进行延伸.建立了“都市连绵区”(The 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的判别指标体系。 从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发现.“半城市化” 是城乡联系从无到有的互动结果。这些联系除了包 括人口、资源、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双 向流动外,还包括生活习惯和观念相互影响【111.因 此.我们可以认为“半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 的包括经济、社会、制度、文化、行动和心理等在内的 系统性问题。只不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同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半城市化”的特征与 演变动力不完全相同而已。欧美等发达国家“半城 市化”的演变动力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中产阶 级的空间迁移(逆城市化浪潮)110]。二是综合型企业 和研发机构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兴起、成长与发展【竭。 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有的“半城市化”表现为私 人企业、流动人口集聚的结果(如在工业化和外商直 接投资都很有限的非洲)[zol,有的“半城市化”动力主 要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供给(如在东亚地 区)、资本驱动(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1和分散大城市 的城市化政策【1司。 “半城市化”的形成.可以用博兰尼在“大转变” 理论中提出的“脱离一嵌入”观点进行解释。博兰尼 认为人类历史所经历的两大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纯 市场社会转变、再从纯市场社会向受规制的市场社 会转变)中,每一次社会结构的转变都经历了脱离和 嵌入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不能 顺利实现,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或社会问题嗍。其 理由是,如果是脱离阶段或嵌入阶段的时间过长,不 但会对前一种社会结构(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等) 造成一定的破坏,损害先前社会结构的完整性.而且 还会影响后一种社会结构的形成,进而出现人们难 以接受的结果。 “半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过 程实际上就是农村人口或乡村所属空间与城市进行 融合的过程.是乡村居民脱离原来的乡村社会和文 化,嵌入城市社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城乡经 济活动、制度和文化的相互嵌入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顺利完成“脱离一嵌入”过 程,都无法实现彻底的城市化。对中国而言,改革开 放使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大大 地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目前中国城乡之间的经济 并吐32 No.6(142)2011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