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1年第6期第32喜 活动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基本完成了“脱离-嵌入”但是调查显示,农民工因流向城市而“脱离”乡村的 过程。但是在城乡管理制度、城乡文化、生活习惯、 现象还是比较彻底的(见表2)。表2所说明的主要 社会认同、社会心理等方面尚未完成“脱离-嵌人” 问题有:一是务工收人在农民工家庭中所占比重较 过程。比如,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在工作待遇、社 大,说明务工收人已经成为农民工家庭的主要收人 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差异,意味着中国在出现来源:二是农民工每年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很 “脱离”状态后,长期未能顺利实现“嵌入”,导致价值少,很多人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感到陌生甚至根本 观和世界观的冲突,从而带来城乡融合问题。城乡 没有草握农业生产技术。调查还显示在不会做农活 之间缺乏统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对城市化进程 的农民工当中的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也就是我们 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半城市化”现象也由 常说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从小就跟随父母生活 此产生。 在城市,对农村的“脱离”状态比其父辈更加彻底。 三、农民工的适应性与中国“半城市化”的形成 这些部分人大多希望把整个家庭迁移到城市,而其 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的父辈或年龄稍大的人则对“是否把家庭迁移到城 机会,在安徽阜阳火车站(全国四大民工集散地之 市”,表现出无所谓甚至是反对的态度。总的来说,许 一)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对农 多农民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已经 民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由5人组成,共花费3 或正在“脱离”乡村所特有的印记。 天时间,每天实际调查的时间节点为800-11:30和 表2农民工“脱离”乡村状况调查 15:00-18:30。每天随机调查150人,总样本数为450 基本情沉 百分比(%) 基本情况 百分比(%) 份,其中有效样本为441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 34以上 19.7 熟蝽 现在对农 92 务工收入 民工“脱离”乡村状况和“嵌人”城市状况。其中农民 12-3/4 30.8 比较熟燕 17.6 占家庭收 业生产的 13-1/2 工“脱离”乡村状况调查主要涉及务工收入占家庭收 37.4 有点而生 36.8 入的比重 悬练程度 /3以下 12.1 根本不会做 36.4 人的比重、现在对农业生产的熟练程度、是否希望自 8周以上 1.9 非常希望 11.4 年年回 是否青望 己家庭生活在城市以及每年回乡务农的时间等内 48周 3.6 比较希望 482 乡务农 家庭迁移 容;农民工“嵌人”城市状况调查主要涉及社会、价值 14周 5.9 无所谓 20.8 的时问 到城市 观和归属感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般不回家 89.6 不希望 19.6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农民工“嵌入”城市状况 在随机抽取的样本中,男性稍多于女性,但性别 农民工从乡村转移出来后,能否真正融入城市, 比例相差不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年龄主要分布 则取决于他们的“嵌人”过程。目前关于农民工流动 在18-60岁之间,超过60岁和小于18岁的相对较 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是从“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 少;学历结构总体不高,大专及以上的比重不足 小化”的视角,解释导致农民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原 4%,大多数都是初中或高中学历(具体见表1)。 因。而对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后如何融人城市则分析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的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除了 基本情况 百分比(%) 基本情况 百分比(%) 涉及经济原因外,还涉及到生活习惯、日常交往等社 男性 年龄构减18岁以下 8.8 性别 52.8 会层面和价值观、归属感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原因。 女性 47.2 大专及以上 3.9 因此,对于“嵌人”过程的分析,要远比分析“脱离”过 60岁以上 17.2 高中/中专 403 学历构成 年龄构或 4160岁 35.6 初中 37.8 程要复杂的多,也困难的多。 18-40岁 38.4 小学及以下 18.0 (1)经济层面的“嵌入”状况 2.农民工“脱离”乡村状况 自1980年代以来,尽管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实现 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空间组织的转 了自由流动,但是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却依然呈现出 化过程。社会最初是一个相对分散的、以农业为主 分割状态。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被分割为正规部门 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 和非正规部门两大类。其中正规部门主要是由支付 变成为工业活动,并集中在城市地区。这种转化主 较高工资并提供稳定工作的大企业、事业单位和政 要表现为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城市流动。尽管目前流 府部门组成;非正规部门主要由一些小型企业、个体 向城市的农民工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工商业者以及临时工作组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 Vol32No.6(142)2011 ·33· 万方数据洲征鼯泼 2011年第6期第32蓉 活动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基本完成了“脱离一嵌入” 过程。但是在城乡管理制度、城乡文化、生活习惯、 社会认同、社会心理等方面尚未完成“脱离一嵌入” 过程。比如。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在工作待遇、社 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差异.意味着中国在出现 “脱离”状态后.长期未能顺利实现“嵌入”,导致价值 观和世界观的冲突.从而带来城乡融合问题。城乡 之间缺乏统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会对城市化进程 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嗍。中国“半城市化”现象也由 此产生。 三、农民工的适应性与中国“半城市化”的形成 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的 机会。在安徽阜阳火车站(全国四大民工集散地之 一)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对农 民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由5人组成.共花费3 天时间.每天实际调查的时间节点为8:00—11:30和 15:00—18:30。每天随机调查150人。总样本数为450 份。其中有效样本为441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 民工“脱离”乡村状况和“嵌入”城市状况。其中农民 工“脱离”乡村状况调查主要涉及务工收入占家庭收 入的比重、现在对农业生产的熟练程度、是否希望自 己家庭生活在城市以及每年回乡务农的时间等内 容;农民工“嵌入”城市状况调查主要涉及社会、价值 观和归属感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随机抽取的样本中.男性稍多于女性.但性别 比例相差不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年龄主要分布 在18~60岁之间.超过60岁和小于18岁的相对较 少;学历结构总体不高。大专及以上的比重不足 4%,大多数都是初中或高中学历(具体见表1)。 表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百分比(%) 基本情况 百分比(%) 男性 52.8 年龄构成 18岁以下 8.8 性别 女性 47.2 大专及以上 3.9 60岁以上 17.2 学历构成 高中,中专 40.3 年龄构成 4l枷岁 35.6 初中 37.8 18舶岁 38.4 小学及以下 18.o 2.农民工“脱离”乡村状况 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空间组织的转 化过程。社会最初是一个相对分散的、以农业为主 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 变成为工业活动,并集中在城市地区。这种转化主 要表现为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城市流动。尽管目前流 向城市的农民工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 VoL32 No.6(142)2011 但是调查显示.农民工因流向城市而“脱离”乡村的 现象还是比较彻底的(见表2)。表2所说明的主要 问题有:一是务工收入在农民工家庭中所占比重较 大.说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 来源:二是农民工每年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很 少.很多人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感到陌生甚至根本 没有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调查还显示在不会做农活 的农民工当中的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从小就跟随父母生活 在城市,对农村的“脱离”状态比其父辈更加彻底。 这些部分人大多希望把整个家庭迁移到城市.而其 父辈或年龄稍大的人则对“是否把家庭迁移到城 市”。表现出无所谓甚至是反对的态度。总的来说。许 多农民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已经 或正在“脱离”乡村所特有的印记。 表2农民工“脱离”乡村状况调查 基本情况 百分比(%) 基本情况 百分比(%) 务工收入 3/4以上 19.7 现在对农 熟练 92 1/2—3/4 30.8 比较熟练 17.6 占家庭收 业生产的 l/3一l/2 37.4 有点陌生 36.8 入的比重 熟练程度 1,3 l}c下 l 2.1 根本不会做 36.4 每年曰 8周以上 1.9 是否希望 非常希望 11.4 和8周 3.6 比较希望 482 乡务农 家庭迁移 l_4周 5.9 无所谓 20.8 的时间 到城市 一般不回家 89.6 不希望 19.6 3.农民工“嵌入”城市状况 农民工从乡村转移出来后,能否真正融人城市。 则取决于他们的“嵌人”过程。目前关于农民工流动 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是从“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 小化”的视角.解释导致农民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原 因。而对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后如何融入城市则分析 的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除了 涉及经济原因外,还涉及到生活习惯、日常交往等社 会层面和价值观、归属感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原因。 因此.对于“嵌入”过程的分析.要远比分析“脱离”过 程要复杂的多.也困难的多。 (1)经济层面的“嵌入”状况 自1980年代以来.尽管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实现 了自由流动.但是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却依然呈现出 分割状态。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被分割为正规部门 和非正规部门两大类。其中正规部门主要是由支付 较高工资并提供稳定工作的大企业、事业单位和政 府部门组成;非正规部门主要由一些小型企业、个体 工商业者以及临时工作组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 ·33·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