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想象的共同体 ry Anderson)[4一从小就在一个充满中国风味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而 且他们的保姆还是一位越南女孩。 1941年,安德森家为躲避日益升级的中日战争而举家迁离中国,打 算经由美国返回爱尔兰故乡。不料这个返乡之旅的计划却因太平洋战争 的爆发而受阻,安德森家只得暂居美国,等待战争结束。老安德森在英 国驻美情报单位找到了一个中文翻译的职位,本尼迪克特就随着父亲的 工作,在加州、丹佛等地开始了他最初的正式教育。日后,他曾这样深 刻地描述这段早期的“流亡”经历的影响:“从那里开始了一连串的疏 离(estrangements)一在美国学校里的英国口音,后来在爱尔兰学校里 的美国口音,在英国学校里的爱尔兰腔—而这-一连串的疏离经历使得 语言对我而言成为一种获益良多的机会(beneficially probkematic)。”) 战争结束,安德森家终于回到爱尔兰,但本尼迪克特从1947年起 就在英格兰受教育。1953年,他进入剑桥大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 (Classics Study)与英法文学,奠定了良好的西方语言基础。I6尽管小 他两岁的兄弟佩里在1956年进入牛津大学就读之后很快就成为英国20 世纪50年代后期新左派运动的干将,但本尼迪克特在此时却仍旧只是 -一个“从未有过任何严肃的政治思想”的二十岁青年而已。)1956年11 月的一天,当安德森在剑桥的街道上闲逛时,目睹了一个正在演说批评 英法等国入侵苏伊士运河的印度人被一群上流社会的英国学生攻击,而 当他试图阻止这些学生的暴行时,却也和那个印度人同样遭到殴打,连 眼镜都被打落了。这场攻击行动结束后,这群英国学生列队唱起了英 国国歌《天佑吾皇》。日后安德森自述当时他“愤怒至头晕目眩”。 这一事件成了安德森的政治启蒙一一种对“帝国的政治”的启蒙,而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政治启蒙的仪式中,他和一个“被殖民者”站在· 起接受了帝国的羞辱。[8]这个青年时期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日后批判 帝国主义,同情殖民地民族主义的认知与道德立场。 1957年,印尼发生内战,美国中央情报局介入其中。这个新闻事 件,立即吸引了刚刚受到“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启蒙的青年安德森的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