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GD0U-B-11-213 《作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40073总学时50理论32实验/上机18 学分2.5开课单位农学院开课系生物技术修订时间2006年7月9日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作物新品种选有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作物 雄性不有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作物种质资源:作 物生育期与雄性有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品质有种。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 生掌握作物改良的原理与方法,为学习用生物技术方法改良作物打好基础。 课程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习《植物分子育种学》、《能源植物 学》、《植物资源利用》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作物新品种透有的原理和方法。 、 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能解决作物生产中的主要作物遗传育种尤其 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植物保护 四、 先修课程 《植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五、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植物学》 以后,掌握植物的形态与解剖、孢子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分类:在学习《遗传学、《细胞遗传与染色 工程》以后,掌握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在学习《生物统计学》以后,掌握作物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 方法。本课程是后续课程《能源植物学》的基础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作物有种学对于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特殊意义: 作物育种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10学时) 第一节作物雄性不有的遗传学、生态学 作物雄性不有的遗传学:作物雄性不有的类型():作物雄性不有发生机理的经典假说 (B):作物雄性不有发 机理的新理论(A) 作物雄性不有的生态学:温度与雄性有性(A):光周期与雄性有性(A):其它生态因素 与雄性有性(B)。 第二节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作物杂交种的方法 三系法(A):两系法(A):石明松法(A):新方法(A)。 作业 1. 生态遗传性别理论与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它们对解释植物雄性不有现 象、利用作物杂种优势各有何意义?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它? 2。按照生态遗传雄性不有理论,当获得不有株自交种子时,如何初步确定该不有株的生态类型?对 各种类型如何处理? 3。如何从作物品种中选择生态不育系? 1 《 作物育种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40073 总学时 50 理论 32 实验/上机 18 学分 2.5 开课单位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 修订时间 2006 年 7 月 9 日 课 程 简 介 本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作物 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作物种质资源;作 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品质育种。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 生掌握作物改良的原理与方法,为学习用生物技术方法改良作物打好基础。 课 程 大 纲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习《植物分子育种学》、《能源植物 学》、《植物资源利用》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能解决作物生产中的主要作物遗传育种尤其 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三、 面向专业 植物保护。 四、 先修课程 《植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五、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植物学》 以后,掌握植物的形态与解剖、孢子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分类;在学习《遗传学》、《细胞遗传与染色体 工程》以后,掌握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在学习《生物统计学》以后,掌握作物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 方法。本课程是后续课程《能源植物学》的基础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 学时) 作物育种学对于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特殊意义; 作物育种的重大意义。 第一章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10 学时) 第一节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作物雄性不育的类型(A);作物雄性不育发生机理的经典假说 (B);作物雄性不育发生机理的新理论(A) 作物雄性不育的生态学:温度与雄性育性(A);光周期与雄性育性(A);其它生态因素 与雄性育性(B)。 第二节 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作物杂交种的方法 三系法(A);两系法(A);石明松法(A);新方法(A)。 作业: 1. 生态遗传性别理论与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它们对解释植物雄性不育现 象、利用作物杂种优势各有何意义?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它? 2. 按照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当获得不育株自交种子时,如何初步确定该不育株的生态类型?对 各种类型如何处理? 3. 如何从作物品种中选择生态不育系? GDOU-B-11-213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