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了基础(所以一般都说造林学起源于德国)。其后各国陆续出版 了许多有关造林学方面的专著,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916年美国人 Toumey所著的《实用造林学》、1919年日本人本多静六所著的《造 林学要论》、1921年英国人Troup所著的《印度树种造林学》以及 50年代美国人Baker和Smith所著的《育林学实践》。等等。 我国于1912-1913年,在中等农林院校开设《造林学》课程,讲 授美国和日本的教材。直到1933年造林学才成为一个学科。 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于1933年出版《造林学概要》和《造林学各论》 为我国造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1959年由华东 华中协作组(以马大浦为主)编写的《造林学》教材及1961年由北 京林学院造林教研组(沈国舫为主)编写全国统编教材《造林学》, 改革开放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出现了新的教材1981年出 版的《造林学》(孙时轩主编),内容更全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沈 国舫为主的专家组编写21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 三、森林培育(造林)的目的特性 1.森林效益及造林目的 森林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森林可提供各种原材料(如建筑用材、矿柱材、纸浆材、薪材等) 及林产品(如果实、药材、油料等): 我国将森林分为5大林种: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 用途林 ②森林可以使大气层维持稳定的氧的比例;生态效益 ③森林可保护农、林业赖以发展的土壤环境: ④森林具有水源涵养能力,可以保护水源免受破坏和污染; ⑤森林是动物、昆虫、菌类、鸟类等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基因库; ⑥森林有重要的休息、美学等方面的价值。社会效益 2.森林培育(造林)的特性 造林,尤其是营造用材林,是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①生产周期长 森林从营造到收获常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 至上百年,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造林资金的周转, 林产品的获得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因此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 各项措施都应着眼于缩短造林和营林周期;奠定了基础(所以一般都说造林学起源于德国)。其后各国陆续出版 了许多有关造林学方面的专著,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 1916 年美国人 Toumey 所著的《实用造林学》、1919 年日本人本多静六所著的《造 林学要论》、1921 年英国人 Troup 所著的《印度树种造林学》以及 50 年代美国人 Baker 和 Smith 所著的《育林学实践》。等等。 我国于 1912-1913 年,在中等农林院校开设《造林学》课程,讲 授美国和日本的教材。直到 1933 年造林学才成为一个学科。 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于 1933 年出版《造林学概要》和《造林学各论》, 为我国造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 1959 年由华东 华中协作组(以马大浦为主)编写的《造林学》教材及 1961 年由北 京林学院造林教研组(沈国舫为主)编写全国统编教材《造林学》, 改革开放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出现了新的教材 1981 年出 版的《造林学》(孙时轩主编),内容更全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沈 国舫为主的专家组编写 21 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 三、森林培育(造林)的目的特性 1. 森林效益及造林目的 森林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森林可提供各种原材料(如建筑用材、矿柱材、纸浆材、薪材等) 及林产品(如果实、药材、油料等); 我国将森林分为 5 大林种: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 用途林 ②森林可以使大气层维持稳定的氧的比例;生态效益 ③森林可保护农、林业赖以发展的土壤环境; ④森林具有水源涵养能力,可以保护水源免受破坏和污染; ⑤森林是动物、昆虫、菌类、鸟类等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基因库; ⑥森林有重要的休息、美学等方面的价值。社会效益 2. 森林培育(造林)的特性 造林,尤其是营造用材林,是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①生产周期长 森林从营造到收获常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 至上百年,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造林资金的周转、 林产品的获得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因此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 各项措施都应着眼于缩短造林和营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