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努力开创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局面Φ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② 、全面地估计我国的经济形势 经过3年来的加强宏观调控,我们遏制了由于经济“过热”引起的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得到明显改善。从宏观指标看,经济增长率趋于合理,物价上涨率不断回 落,财政、金融和外贸的运作大体上平稳发展,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现在的宏观 经济形势,是1993年以来最好的③。 993-199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连续3年都在10%以 上,呈现高增长、高通胀的“双高”现象。1994年,中央领导提出要使“双高”软着落为 高增长、低通胀的“一高一低”。这一宏观调控目标在1996年就可基本实现。预计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接近10%,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降至7%以下。物价上涨幅度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回落至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并且已经不再是老百姓关心的“第一热点”, 这远远超出了人们原先的预期。在治理通货膨胀的同时,经济发展速度并没有下降多少,保 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软着落”的实践,令外国经济学家惊叹,也使他们对中国政府 管理经济的能力刮目相看 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微观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这几 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而经济效益还在下降。经济活跃的沿海地区, 比如苏南地区的乡镇集体企业已有一定的企业规模,这几年来经济效益也呈大面积滑坡 企业界的不少同志认为,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是宏观调控造成的,这是很片面的。宏观 环境的治理,以及一系列宏观方面的改革政策出台,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不是 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主要原因。微观效益的不断恶化,究其根由,集中体现在深层次上,反 映了我们经济运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企业,很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 也反映了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太差,因而必须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与此相联系, 为适应两个转变,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这几年来,本该做得好一些 的企业管理工作反而倒退了,成为企业运作困难、效益下滑的一个直接的重要原因 中国微观经济运转不灵的状况,一定意义上说是在转轨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是前进 中的困难。但是,长此下去,势必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动摇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 基础。就拿遏制物价上涨来说,我们动用了不少行政性措施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因企业效 益差而期望产品涨价的转嫁动机所冲销 既要宏观经济形势好,又要微观经济形势好,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形势大好。如果说,两 年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从高增长、高通胀的“双高”走向高增长、低通胀的“一高一低”, 那么,197年乃至整个“九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从宏观指标好、微观效益差 的“一好一差”走向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当然,后者比前者更艰巨。我们已经 有了比较宽松的宏观环境条件③,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踏 踏实实地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能够开创“双好”局面的。当前,第一步的工作是,在宏 观指导下强化企业管理,因为这是走向“双好”的基础。 、从工业经济指标看微观经济状况 中国企业的效益差,由来已久,而且不断恶化。现在,中国经济界经常议论令人费解的 宏观与微观相悖之“谜”。让我们以工业生产为例,分三个层次,用数据来剖析。 1.生产而未实现—一虚假的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属于生产概念,考核的是 生产。企业只要从事生产,那么它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就统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这儿,隐含了一个市场经济规范化运作的一般设定,生产的产品都要能销售出去,实现价值1 努力开创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局面①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② 一、全面地估计我国的经济形势 经过 3 年来的加强宏观调控,我们遏制了由于经济“过热”引起的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得到明显改善。从宏观指标看,经济增长率趋于合理,物价上涨率不断回 落,财政、金融和外贸的运作大体上平稳发展,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现在的宏观 经济形势,是 1993 年以来最好的③。 1993-1995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物价水平上涨幅度连续 3 年都在 10%以 上,呈现高增长、高通胀的“双高”现象。1994 年,中央领导提出要使“双高”软着落为 高增长、低通胀的“一高一低”。这一宏观调控目标在 1996 年就可基本实现。预计 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接近 10%,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降至 7%以下。物价上涨幅度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回落至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并且已经不再是老百姓关心的“第一热点”, 这远远超出了人们原先的预期。在治理通货膨胀的同时,经济发展速度并没有下降多少,保 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软着落”的实践,令外国经济学家惊叹,也使他们对中国政府 管理经济的能力刮目相看。 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微观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这几 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而经济效益还在下降。经济活跃的沿海地区, 比如苏南地区的乡镇集体企业已有一定的企业规模,这几年来经济效益也呈大面积滑坡。 企业界的不少同志认为,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是宏观调控造成的,这是很片面的。宏观 环境的治理,以及一系列宏观方面的改革政策出台,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不是 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主要原因。微观效益的不断恶化,究其根由,集中体现在深层次上,反 映了我们经济运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企业,很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 也反映了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太差,因而必须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与此相联系, 为适应两个转变,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这几年来,本该做得好一些 的企业管理工作反而倒退了,成为企业运作困难、效益下滑的一个直接的重要原因。 中国微观经济运转不灵的状况,一定意义上说是在转轨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是前进 中的困难。但是,长此下去,势必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动摇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 基础。就拿遏制物价上涨来说,我们动用了不少行政性措施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因企业效 益差而期望产品涨价的转嫁动机所冲销。 既要宏观经济形势好,又要微观经济形势好,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形势大好。如果说,两 年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从高增长、高通胀的“双高”走向高增长、低通胀的“一高一低”, 那么,1997 年乃至整个“九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从宏观指标好、微观效益差 的“一好一差”走向宏观指标和微观效益的“双好”,当然,后者比前者更艰巨。我们已经 有了比较宽松的宏观环境条件④,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踏 踏实实地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能够开创“双好”局面的。当前,第一步的工作是,在宏 观指导下强化企业管理,因为这是走向“双好”的基础。 二、从工业经济指标看微观经济状况 中国企业的效益差,由来已久,而且不断恶化。现在,中国经济界经常议论令人费解的 宏观与微观相悖之“谜”。让我们以工业生产为例,分三个层次,用数据来剖析。 1. 生产而未实现——虚假的增长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属于生产概念,考核的是 生产。企业只要从事生产,那么它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就统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这儿,隐含了一个市场经济规范化运作的一般设定,生产的产品都要能销售出去,实现价值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