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江倩等:浮选三相流中气泡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321· 回收率,因此研究气泡在矿浆中的运动规律对改 空气 进浮选生产工艺、提高浮选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气一液两相及气一固一液三相中的气 泡沫区 矿化泡沫 泡运动做了一系列研究.由于气泡运动为非线性运 动,运动过程中其界面变形较大,情况复杂多样四,难 分离区 以通过解析方法具体分析其运动变化规律,故大多数 矿粒附者 回 在气泡上 学者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分析.Lⅱ等田和 Krishna等同运用VOF方法模拟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 搅拌区 o 气泡 程、气泡的自由表面运动、气泡的变形等两相问题,得 到的气泡上升轨迹与实验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朱仁庆 搅拌器 等通过数值模拟获得气泡在两相水中的上升速度随 图1泡沫浮选示意图 时间变化的规律.Luo等7通过实验研究了在高压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foam flotation 液一固悬浮体中气泡的生成与运动过程,提出一种基 度流体中的运动类似,故将液一固悬浮流视为静止的 于球对称假设的机理模型,对分析气泡在悬浮液中的 受力情况做出贡献:ⅱ等回提出了模拟气一液-固三相 不可压缩的牛顿型均匀流体-:气泡初始形状为球 形:固体粒子为大小相等的球形颗粒 系统的一种方案,该方案分别使用体积平均法、离散颗 1.2欧拉模型 粒法和VOF法来考虑流体流动、固体颗粒和气泡,并 欧拉模型将压力项与各界面交换系数耦合在一起 用实验数据证明方案的可行性.李彦鹏等o将Level 求解每一相的动量方程和连续方程,计算精度较高 St方法与离散颗粒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用于 将气泡及矿粒视为与水相互作用的拟连续介质,令α“ 描述气一液一固三相流动的模型,该模型耦合颗粒与气 代表三相流中第9相的体积分数,则第q相的体积 泡、颗粒与液相以及气泡与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 V,为 该模型对液-固悬浮液中通过单孔及多孔形成气泡的 过程进行三维模拟,并进一步研究颗粒的存在对气泡 v,=, (1) 的形成与上升过程的影响.李仁年等m运用Mixture 多相流模型模拟浮选机内气一固一液三相流动,对内流 宫a=1 (2) 场的三相运动特征进行模拟研究 各相均由独立的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控制. 目前,针对气泡运动规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气一 (1)第9相的无相间组分传输和质量源项的质量 守恒方程如下: 液两相流。本文以气一液一固三相流为研究对象,模拟 分析矿化气泡的上升过程,并探究浮选气泡最佳尺寸. 是ap)+-(ap,u)=0 (3) 1 气泡模拟的数值理论与方法 (2)第q相的动量守恒方程如下: 1.1泡沫浮选工艺概述 是ap)+p(apa)= 图1为泡沫浮选工艺图.空气通过外部鼓风机充 -a,Vp+VμgVu,)+F+F, (4) 入浮选槽,浮选槽中搅拌装置对矿浆进行激烈的搅拌, 式中:t为时间,sP,为第q相的密度,kg“m3:”,为第 将鼓入的空气打碎分散成大量尺寸不等的气泡,这些 q相的速度平均矢量,msp为压强,Paμ为动力黏 气泡在搅拌区内获得的初速度大多在0~0.1m·s. 度,Pas;F是除了V(uVu,)之外的所有黏性力,包含 气泡在矿浆中上升运动,与矿粒碰撞并将其黏附在气 曳力、升力、虚拟质量力等,N;F,是作用在第q相上 泡表面形成矿化气泡,这一过程主要在分离区内进行, 的体积力,N 矿化气泡上升至矿浆表面形成泡沫区,被收集为精矿 1.3连续表面力模型 排出.为减少矿化气泡上的矿粒脱落,要求分离区内 气泡在矿浆中的运动考虑了表面张力的影响,采 矿浆尽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用连续表面力模型(continuum surface force,CSF),在 本文主要研究分离区的气泡运动情况.为便于研 动量守恒方程中添加界面张力项 究,作如下基本假设:不考虑浮选药剂对浮选过程的影 第q相的界面法向矢量为 响:因浮选槽中分离区矿浆的紊流程度较小,气泡进入 n=Va,, (5) 分离区后的运动速度以垂直向上方向的速度为主☒, 表面曲率为 且单个气泡在液一固悬浮流中的上升运动与其在高黏 K=V.n, (6)江 倩等: 浮选三相流中气泡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回收率[1--2],因此研究气泡在矿浆中的运动规律对改 进浮选生产工艺、提高浮选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气--液两相及气--固--液三相中的气 泡运动做了一系列研究. 由于气泡运动为非线性运 动,运动过程中其界面变形较大,情况复杂多样[3],难 以通过解析方法具体分析其运动变化规律,故大多数 学者皆 采 用 数 值 模 拟 的 方法进行分析. Li 等[4] 和 Krishna 等[5]运用 VOF 方法模拟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 程、气泡的自由表面运动、气泡的变形等两相问题,得 到的气泡上升轨迹与实验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朱仁庆 等[6]通过数值模拟获得气泡在两相水中的上升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Luo 等[7--8]通过实验研究了在高压 液--固悬浮体中气泡的生成与运动过程,提出一种基 于球对称假设的机理模型,对分析气泡在悬浮液中的 受力情况做出贡献; Li 等[9]提出了模拟气--液--固三相 系统的一种方案,该方案分别使用体积平均法、离散颗 粒法和 VOF 法来考虑流体流动、固体颗粒和气泡,并 用实验数据证明方案的可行性. 李彦鹏等[10]将 Level Set 方法与离散颗粒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用于 描述气--液--固三相流动的模型,该模型耦合颗粒与气 泡、颗粒与液相以及气泡与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 该模型对液--固悬浮液中通过单孔及多孔形成气泡的 过程进行三维模拟,并进一步研究颗粒的存在对气泡 的形成与上升过程的影响. 李仁年等[11]运用 Mixture 多相流模型模拟浮选机内气--固--液三相流动,对内流 场的三相运动特征进行模拟研究. 目前,针对气泡运动规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气-- 液两相流. 本文以气--液--固三相流为研究对象,模拟 分析矿化气泡的上升过程,并探究浮选气泡最佳尺寸. 1 气泡模拟的数值理论与方法 1. 1 泡沫浮选工艺概述 图 1 为泡沫浮选工艺图. 空气通过外部鼓风机充 入浮选槽,浮选槽中搅拌装置对矿浆进行激烈的搅拌, 将鼓入的空气打碎分散成大量尺寸不等的气泡,这些 气泡在搅拌区内获得的初速度大多在 0 ~ 0. 1 m·s - 1 . 气泡在矿浆中上升运动,与矿粒碰撞并将其黏附在气 泡表面形成矿化气泡,这一过程主要在分离区内进行, 矿化气泡上升至矿浆表面形成泡沫区,被收集为精矿 排出. 为减少矿化气泡上的矿粒脱落,要求分离区内 矿浆尽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本文主要研究分离区的气泡运动情况. 为便于研 究,作如下基本假设: 不考虑浮选药剂对浮选过程的影 响; 因浮选槽中分离区矿浆的紊流程度较小,气泡进入 分离区后的运动速度以垂直向上方向的速度为主[12], 且单个气泡在液--固悬浮流中的上升运动与其在高黏 图 1 泡沫浮选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foam flotation 度流体中的运动类似,故将液--固悬浮流视为静止的 不可压缩的牛顿型均匀流体[13--14]; 气泡初始形状为球 形; 固体粒子为大小相等的球形颗粒. 1. 2 欧拉模型 欧拉模型将压力项与各界面交换系数耦合在一起 求解每一相的动量方程和连续方程,计算精度较高. 将气泡及矿粒视为与水相互作用的拟连续介质,令 αq 代表三相流中第 q 相的体积分数,则第 q 相的体积 Vq为 Vq = ∫V αqdV, ( 1) ∑ n q = 1 αq = 1. ( 2) 各相均由独立的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控制. ( 1) 第 q 相的无相间组分传输和质量源项的质量 守恒方程如下:  t ( αqρq ) + Δ ·( αqρquq ) = 0. ( 3) ( 2) 第 q 相的动量守恒方程如下:  t ( αqρquq ) + Δ ·( αqρququq ) = - αq Δ p + Δ ( μq Δ uq ) + Fμq + Fq . ( 4) 式中: t 为时间,s; ρq 为第 q 相的密度,kg·m - 3 ; uq 为第 q 相的速度平均矢量,m·s - 1 ; p 为压强,Pa; μ 为动力黏 度,Pa·s; Fμq是除了 Δ ( μ Δ uq ) 之外的所有黏性力,包含 曳力、升力、虚拟质量力等,N; Fq 是作用在第 q 相上 的体积力,N. 1. 3 连续表面力模型 气泡在矿浆中的运动考虑了表面张力的影响,采 用连续表面力模型( continuum surface force,CSF) ,在 动量守恒方程中添加界面张力项. 第 q 相的界面法向矢量为 n = Δ αq, ( 5) 表面曲率为 κ = Δ ·n, ( 6) ·32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