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则中央为中;一家,则厅中非中,而堂为中;言一国,则堂非中,而国 之中为中。推此类可见矣。如三过家门不人,在禹、稷之世为中,若居陋巷, 则非中也。居陋巷,在颜子时为中,若三过家门而不入,则非中也 《二程遗书》 1·16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矣。 《二程遗书》卷六 1·17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如百尺之 本,自根本至枝叶,皆是一贯,不可道上面一段事,无形无兆,却待人旋安 排引入来教入涂辙。既是涂辙,却只是一个涂辙。 《二程遗书》卷十五 1·18近取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 往业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复 卦》言“七日来复”,其间元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二程遗书》卷十五 1·19问仁,伊川先生曰: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观之 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爱自是情,仁 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既曰“仁之端”, 则不可便谓之仁。退之言“博爱之谓仁”,非也。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 为仁,则不可。 《二程遗书》卷十八 1·20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 尝不善?发而皆中节,则无往而不善。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言吉凶, 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 《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 1·21问:心有善恶否?曰: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 为心,其实一也。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 不可谓之心。譬如水,只可谓之水。至如流而为派,或行于东,或行于西, 却谓之流也。,为霜雪,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 张载《正蒙·太和》 1·23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 之不体也。 张载《正蒙·天道》 1·24性为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 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彼自蔽塞不知顺吾性者,则亦未 如这何矣。 张载《正蒙·诚明》 故神。譬之人身,四体皆一物,故触之而无不觉,不待心至此 而后觉也。此所谓“感而遂通 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 《横渠易说·说卦》 1·26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 薄厚,故有知愚之别。塞者牢不可开;厚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薄者开之 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厅,则中央为中;一家,则厅中非中,而堂为中;言一国,则堂非中,而国 之中为中。推此类可见矣。如三过家门不人,在禹、稷之世为中,若居陋巷, 则非中也。居陋巷,在颜子时为中,若三过家门而不入,则非中也。 ——《二程遗书》 1·16 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矣。 ——《二程遗书》卷六 1·17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如百尺之 本,自根本至枝叶,皆是一贯,不可道上面一段事,无形无兆,却待人旋安 排引入来教入涂辙。既是涂辙,却只是一个涂辙。 ——《二程遗书》卷十五 1·18 近取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 往业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复 卦》言“七日来复”,其间元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二程遗书》卷十五 1·19 问仁,伊川先生曰: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观之, 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仁。爱自是情,仁 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既曰“仁之端”, 则不可便谓之仁。退之言“博爱之谓仁”,非也。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 为仁,则不可。 ——《二程遗书》卷十八 1·20 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 尝不善?发而皆中节,则无往而不善。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言吉凶, 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 ——《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 1·21 问:心有善恶否?曰: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 为心,其实一也。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 不可谓之心。譬如水,只可谓之水。至如流而为派,或行于东,或行于西, 却谓之流也。,为霜雪,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 ——张载《正蒙·太和》 1·23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 之不体也。 ——张载《正蒙·天道》 1·24 性为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 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彼自蔽塞不知顺吾性者,则亦未 如这何矣。 ——张载《正蒙·诚明》 1·25 一故神。譬之人身,四体皆一物,故触之而无不觉,不待心至此 而后觉也。此所谓“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 ——《横渠易说·说卦》 1·26 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 薄厚,故有知愚之别。塞者牢不可开;厚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薄者开之 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