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雷电颂》课后题及答案 作者:加入日期:12-03-01 1.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 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 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 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 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 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 作用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 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课文节选的是第 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多少爱国人士 的共鸣。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 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 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 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 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 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 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一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 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2.《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怎样? 本课的教学应向学生们简要交代《屈原》第五幕的剧情,把《雷电颂》放到整幕剧情中去理 解。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 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 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 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 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 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 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3.《雷电颂》的结构层次怎样?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 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这篇长篇抒情独白实际上是一首激情澎 湃的诗,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教师 应引导学生理解全文表达的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在结构上两个层次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雷电颂》课后题及答案 作者: 加入日期:12-03-01 1.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 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 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 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 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 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 作用。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 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课文节选的是第 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多少爱国人士 的共鸣。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 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 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 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 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 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 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 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2.《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怎样? 本课的教学应向学生们简要交代《屈原》第五幕的剧情,把《雷电颂》放到整幕剧情中去理 解。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 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 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 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 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 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 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3.《雷电颂》的结构层次怎样?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 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这篇长篇抒情独白实际上是一首激情澎 湃的诗,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教师 应引导学生理解全文表达的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在结构上两个层次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