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岩石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其内部各质点经受了一系列的位移从而使岩石体的初始形状、 方位或位置发生了改变。 2、位移:物体内各质点的位置在变形前后的相对变化。(平移、旋转、体变、形变) 平移、旋转:改变坐标,不改变形态(内部各质点相对位置不变) 体变、形变:改变形态和体积(内部各质点相对位置改变) 、应变的度量(应变测量) 应力状态:某一瞬间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情况 应变状态:物体变形后的状态 线应变: (1)定义:变形前后线段长度的变化(ε) (2)应变量计算 A、单位长度比:ε= 式中:ε一线应变量:10、11-变形前、后同一线段的长度比(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B、平方长度比:A=(11/12=(1+)2 式中:A一变形前、后同一线段的长度比的平方 2、剪应变: (1)定义 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中) 剪应变:角应变的正切(Y) (2)应变量计算:y=tg中(右偏为正;左偏为负) 三、均匀应变与非均匀应变 1、均匀应变 (1)定义: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相同的变形 (2)特点: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是平行线 2、非均匀应变: (1)定义: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发生变化的变形 (2)特点: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为曲线或折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不在保持平 3、连续变形: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变状态是逐渐变化的(弯曲) 4、不连续变形: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变状态是突然变(断开),褶皱是一种非均 匀连续变形 四、应变椭球体 1、定义:用来表示应变状态的椭球 2、特征 (1)变形前是球,均匀变形后为一椭球 (2)有三个相互垂直的主轴(X、Y、Z),分别代表最大、中间、最小应变轴(或λ1 λ2、λ3:A、B、C) (3)有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平面(YZ、XZ、XY),分别垂直X、Y、Z轴 (4)应力与应变有密切关系 最大应变轴平行最小压应力轴和最大张应力轴 最小应变轴平行最大压应力轴和最小张应力轴岩石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其内部各质点经受了一系列的位移从而使岩石体的初始形状、 方位或位置发生了改变。 2、位移:物体内各质点的位置在变形前后的相对变化。(平移、旋转、体变、形变) 平移、旋转:改变坐标,不改变形态(内部各质点相对位置不变) 体变、形变:改变形态和体积(内部各质点相对位置改变) 二、应变的度量(应变测量) 应力状态:某一瞬间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情况 应变状态:物体变形后的状态 1、线应变: (1)定义: 变形前后线段长度的变化( ε ) (2)应变量计算: l 1-l 0 A、单位长度比:ε= —— l 0 式中: ε—线应变量; l 0、l 1—变形前、后同一线段的长度比(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B、平方长度比:λ= (l 1 / l 0) 2 = (1+ ε) 2 式中:λ—变形前、后同一线段的长度比的平方 2、剪应变: (1)定义: 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 剪应变:角应变的正切( γ ) ( (2)应变量计算: γ= tgψ (右偏为正;左偏为负) 三、均匀应变与非均匀应变 1、均匀应变: (1)定义: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相同的变形 (2)特点: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是平行线 2、非均匀应变: (1)定义: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发生变化的变形 (2)特点: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为曲线或折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不在保持平 行 3、连续变形: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变状态是逐渐变化的(弯曲) 4、不连续变形: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变状态是突然变(断开),褶皱是一种非均 匀连续变形 四、应变椭球体 1、定义:用来表示应变状态的椭球 2、特征: (1)变形前是球,均匀变形后为一椭球 (2)有三个相互垂直的主轴(X、Y、Z),分别代表最大、中间、最小应变轴(或λ1、 λ2、λ3;A、B、C ) (3)有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平面(YZ、XZ、XY),分别垂直 X、Y、Z 轴 (4)应力与应变有密切关系: 最大应变轴平行最小压应力轴和最大张应力轴 最小应变轴平行最大压应力轴和最小张应力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