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拔节的玉米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将 顶梢的新茎比作蛋黄等,形象鲜明、生动 B.作者守青的地点以及不时醒来驱赶猪獾的行为,为下文描写玉米拔节的声音 提供了一个的契机,自然而然,毫无牵强之感。 C.作者笔下的暮色乡村虽然没有小桥流水的淡雅,却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具有一种让人沉醉的安然、和谐之美 D.文章虽无隽永的哲理话语,但通过对乡村之景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 惊叹与欣赏并引发读者的深思。 5.文章第⑦段说“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而在 第⑧段又说“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这样写是否矛盾,又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的题目是“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从全文看,哪些东西是醒着 的?请加以 分析归纳。(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 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 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 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 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 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 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 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 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 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 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 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1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 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 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 査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 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拔节的玉米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将 顶梢的新茎比作蛋黄等,形象鲜明、生动。 B.作者守青的地点以及不时醒来驱赶猪獾的行为,为下文描写玉米拔节的声音 提供了一个的契机,自然而然,毫无牵强之感。 C.作者笔下的暮色乡村虽然没有小桥流水的淡雅,却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气息, 具有一种让人沉醉的安然、和谐之美。 D.文章虽无隽永的哲理话语,但通过对乡村之景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 惊叹与欣赏并引发读者的深思。 5.文章第⑦段说“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而在 第⑧段又说“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这样写是否矛盾,又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5 分) 6.文章的题目是“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从全文看,哪些东西是醒着 的?请加以 分析归纳。(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4%,较 2014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从 阅读量来看,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 本,与 2014 年相比 增加了 0.02 本,但对比 2013 年的 4.77 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 别为 54.76 期和 4.91 期,与 2014 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 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 2.35 本、2.48 本、3.22 本和 3.26 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2014 年的 58.1%上升 至 64.0%,提升了 5.9 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 年, 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62.21 分钟,比 2014 年的 33.82 分钟增 加了 28.39 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 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 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 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53%;80 后以 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 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 OO 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 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 年,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 2007 年增加了 3.48 个百分点,基础 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 年 16 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 上学历人口较 2007 年上升 4.97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 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 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 5 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 年人均图 书阅读量 4.56 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