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节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等复杂程度组合体的三视图。 第五节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3.掌握组合体尺寸分析与标注的一般方法。 第六节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4.掌握组合体视图识读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识读中等复 杂程度组合体的三视图。 1.理解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概念, 第四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能根据表达需要熟练运用以上画法并能正确识读。 第一节视图 2.理解剖视图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剖视表达机件并能 第二节剖视图 识读各种剖视图。 6学 第三节断面图 3.了解断面图的概念与分类,能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和 时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 识读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 法 4.了解局部放大图的概念,能正确识读局部放大图及 各种简化表示法。 第五章零件图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标注方法,能正确识读和理解 第一节零件的表达方法 表面粗糙度标注及各项代号的含义:理解公差、配合、 2学 5 第二节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 偏差的概念,能正确识读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标注。 时 注写 第六章装配图 第一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学 6 第二节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2.能正确识读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时 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 第七章Autocad软件的使用 第一节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 1.熟悉AutoCAD用户界面和基本的操作。 命令 2.掌握绘图辅助工具:能够熟练绘制并编辑平面图形。 10 第二节平面图形的绘制 3.掌握绘制机械图样的绘图环境参数设置以及图层、颜 学时 第三节绘制零件图 色、线型等对象特性设置的方法。 第四节 图纸输出 1.前导课程: 高中的几何知识 2.服务课程: 学习基础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汽车构造》、《电动汽车构造》等课程打基础。 3.学生基础: 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习过三视图,具备一定的投影基础的知识。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 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方面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30:70。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两部分构成,各占50%。平时表现主要根据教 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出勤情况、提问回答情况等评价,期末综合评分。 2.期末考核:卷面考评,按考核试卷完成情况评分。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2.教师自我评价: 3.同行评价: 4.督导评价。 五、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第四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第五节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第六节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等复杂程度组合体的三视图。 3.掌握组合体尺寸分析与标注的一般方法。 4.掌握组合体视图识读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识读中等复 杂程度组合体的三视图。 4 第四章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第一节 视图 第二节 剖视图 第三节 断面图 第四节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 法 1.理解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概念, 能根据表达需要熟练运用以上画法并能正确识读。 2.理解剖视图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剖视表达机件并能 识读各种剖视图。 3.了解断面图的概念与分类,能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和 识读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 4.了解局部放大图的概念,能正确识读局部放大图及 各种简化表示法。 6 学 时 5 第五章 零件图 第一节 零件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 注写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与标注方法,能正确识读和理解 表面粗糙度标注及各项代号的含义;理解公差、配合、 偏差的概念,能正确识读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标注。 2 学 时 6 第六章 装配图 第一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 1.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2.能正确识读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明细栏和技术要求。 2 学 时 7 第七章 Autocad 软件的使用 第一节 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 命令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绘制 第三节 绘制零件图 第四节 图纸输出 1.熟悉 AutoCAD 用户界面和基本的操作。 2.掌握绘图辅助工具;能够熟练绘制并编辑平面图形。 3.掌握绘制机械图样的绘图环境参数设置以及图层、颜 色、线型等对象特性设置的方法。 10 学时 学习基础 1.前导课程: 高中的几何知识 2.服务课程: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汽车构造》、《电动汽车构造》等课程打基础。 3.学生基础: 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习过三视图,具备一定的投影基础的知识。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 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方面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 30:70。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两部分构成,各占 50%。平时表现主要根据教 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出勤情况、提问回答情况等评价,期末综合评分。 2.期末考核:卷面考评,按考核试卷完成情况评分。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2.教师自我评价; 3.同行评价; 4.督导评价。 五、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