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们所存在的,我在它属于我的意义上直接拥有它。只有在思想中它才成为对象性的东西。”17 熟悉胡塞尔现象学的读者不难发现,狄尔泰以上论述与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有关 论述很相似。胡塞尔明确区分对对象的感知和对行为的体验。认识对象的方式主要是感知 ( Wahrnehmung),或者说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对行为的认识是通过体验达到的,或者说以 体验为基础的。对对象的认识,不论是对实在的对象还是观念的对象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即它们都是被意向行为指向的或针对的。但是我们在认识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不仅 感知到对象,而且还体认到意识行为。因而对对象的认识和对意识行为的认识是两种不同方 式的认识。当然意识行为也能被当作一种对象来加以认识,但是这不是在当下,而是在后来 的反省的行为中,并且它必须以当下的体验为基础,只有首先体验到它,然而才能记住它, 以及把它当作一种对象来感知和思考。 狄尔泰在描述了心理的基本结构之后,进一步描述“心理的结构关联”( Psychischer Strukturzusammenhang)。他是在“生活的结构关联”( Strukturzusammenhang des lebens)这 总的标题下考察心理的结构关联的。在这一点上显示出狄尔泰与胡塞尔的重大差别。胡塞 尔主张在纯粹意识范围内考察意识结构及其结构关联,并把悬置外部世界的存在判断作为区 分他的先验现象学与布伦塔诺和狄尔泰等人的经验的描述心理学的重要标志。狄尔泰虽然在 探讨意识的基本结构的时候主张,意识行为和意识内容是意识事实,而意识内容关涉的对象 是否存在的问题不属意识事实的范围。意识事实这一概念有点像胡塞尔说所的纯粹现象,但 他在探讨心理的结构关联的时候,明确地越出了意识的内在范围。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结构 关联是与人的行动相结合的,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脱离人的生活就无法描述人的心理结构 关联。把心理结构关联放在总的生活结构关联中考察,在狄尔泰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种心理结构关联的方式 狄尔泰大致区分了三种心理结构关联的方式: (1)共存的方式, (2)相续的方式 (3)目的论的整合的方式。 “共存的方式”指“认知”、“情感”、“意志”这三种心理活动以某种组合的方式的共存。 狄尔泰主张人的心理活动经常以共存的方式发生的。当一个人认知某物的时候,他常常伴随 意志和情感。例如,一个人观察星象,怀着一个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的目的,或带着某种欣 赏和愉快的心情。狄尔泰主张,在这三种活动中,有的时候以认知的活动为主,有的时候以 意志的活动为主,有的时候以情感的活动为主。他不像胡塞尔那样主张,情感活动必定以认 知活动为基础。按照胡塞尔,人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兴和忧愁,我们总是因什么而高兴或忧愁 所以认知是情感的基础。狄尔泰谈到,人有时完全洋溢在喜乐的心情中,“仿佛一切生命关 系、一切对象、一切我们之外的个体,都充满欢乐,都是为了被欣赏而存在和延续”。18在 这种情况下情感压倒了一切,情感并不以认知为基础。狄尔泰在“描述的和分类的心理学” (1894)一文中主张,在认知、情感、意志这三种意识活动中,没有一种能单独存在,它们 或者作为一个三元共存关联而存在,或者至少作为一个二元的共存关联而存在。在后来的一 些文章中,他对这一论断表示出一定的怀疑。观念的联想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依赖于意志 呢?是否存在单纯的(不伴随意志和认识活动的)情感呢?在他看来这依然是一个值得讨论 17 Dilthey,GS.Bd.6,S.313 Dilthey, GS. Bd. 7, S. 48们所存在的,我在它属于我的意义上直接拥有它。只有在思想中它才成为对象性的东西。”17 熟悉胡塞尔现象学的读者不难发现,狄尔泰以上论述与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有关 论述很相似。胡塞尔明确区分对对象的感知和对行为的体验。认识对象的方式主要是感知 (Wahrnehmung),或者说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对行为的认识是通过体验达到的,或者说以 体验为基础的。对对象的认识,不论是对实在的对象还是观念的对象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即它们都是被意向行为指向的或针对的。但是我们在认识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不仅 感知到对象,而且还体认到意识行为。因而对对象的认识和对意识行为的认识是两种不同方 式的认识。当然意识行为也能被当作一种对象来加以认识,但是这不是在当下,而是在后来 的反省的行为中,并且它必须以当下的体验为基础,只有首先体验到它,然而才能记住它, 以及把它当作一种对象来感知和思考。 狄尔泰在描述了心理的基本结构之后,进一步描述“心理的结构关联”(Psychischer Strukturzusammenhang)。他是在“生活的结构关联”(Strukturzusammenhang des Lebens)这 一总的标题下考察心理的结构关联的。在这一点上显示出狄尔泰与胡塞尔的重大差别。胡塞 尔主张在纯粹意识范围内考察意识结构及其结构关联,并把悬置外部世界的存在判断作为区 分他的先验现象学与布伦塔诺和狄尔泰等人的经验的描述心理学的重要标志。狄尔泰虽然在 探讨意识的基本结构的时候主张,意识行为和意识内容是意识事实,而意识内容关涉的对象 是否存在的问题不属意识事实的范围。意识事实这一概念有点像胡塞尔说所的纯粹现象,但 他在探讨心理的结构关联的时候,明确地越出了意识的内在范围。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结构 关联是与人的行动相结合的,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脱离人的生活就无法描述人的心理结构 关联。把心理结构关联放在总的生活结构关联中考察,在狄尔泰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种心理结构关联的方式 狄尔泰大致区分了三种心理结构关联的方式: (1) 共存的方式, (2) 相续的方式, (3) 目的论的整合的方式。 “共存的方式”指“认知”、“情感”、“意志”这三种心理活动以某种组合的方式的共存。 狄尔泰主张人的心理活动经常以共存的方式发生的。当一个人认知某物的时候,他常常伴随 意志和情感。例如,一个人观察星象,怀着一个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的目的,或带着某种欣 赏和愉快的心情。狄尔泰主张,在这三种活动中,有的时候以认知的活动为主,有的时候以 意志的活动为主,有的时候以情感的活动为主。他不像胡塞尔那样主张,情感活动必定以认 知活动为基础。按照胡塞尔,人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兴和忧愁,我们总是因什么而高兴或忧愁。 所以认知是情感的基础。狄尔泰谈到,人有时完全洋溢在喜乐的心情中,“仿佛一切生命关 系、一切对象、一切我们之外的个体,都充满欢乐,都是为了被欣赏而存在和延续”。18在 这种情况下情感压倒了一切,情感并不以认知为基础。狄尔泰在“描述的和分类的心理学” (1894)一文中主张,在认知、情感、意志这三种意识活动中,没有一种能单独存在,它们 或者作为一个三元共存关联而存在,或者至少作为一个二元的共存关联而存在。在后来的一 些文章中,他对这一论断表示出一定的怀疑。观念的联想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依赖于意志 呢?是否存在单纯的(不伴随意志和认识活动的)情感呢?在他看来这依然是一个值得讨论 17 Dilthey,GS. Bd. 6,S. 313. 18 Dilthey,GS. Bd. 7,S. 4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