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或椭圆形,喙较短,1~10个横膈膜,0^5个纵隔膜。挑取病部霉层制片观察,注意病菌分生孢 子形状、颜色、分隔情况等特征 (八)小麦纹枯病( Rizoctonia cerealis) 1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死苗、花秆烂茎、枯白穗等多种症状。返青拔 节后形成发病高峰,初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 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 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 常抽不出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田间湿度较大时,病 株基部可见白色菌丝团,后期可见褐色扁平状的菌核。观察病株基部,注意叶鞘及茎杆上病斑 形状和颜色,有无菌丝团和菌核?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病菌不产生任何类型的分生孢子,初生菌丝无色较 细,分枝处多缢缩变细。菌丝老熟后变褐变粗,分枝和隔膜增多。菌丝分枝与母枝之间几乎呈 直角。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成不同程度的褐色,表面粗糙,不规则。观察初生菌丝和老熟菌丝 玻片,注意其粗细、分隔、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病部菌核,注意其形状、颜色等特征 (九)小麦全蚀病( gaeumannomyces gmmims) 1症状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症状最为明显。苗期受害,根部变黑腐烂, 病苗叶片黄化,生长衰弱。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 见的黑褐色菌丝层(即黑脚)。灌浆期病株常提早枯死,形成“枯白穗”。如土壤潮湿,在病株 基部叶鞘上生有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壳。观察病株基部和根部,注意根部是否变黑, 叶鞘内侧和茎杆上有无黑色菌丝层,叶鞘上有无黑色颗粒状物? 2病原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真菌。病菌的匍匐菌丝粗壮,粟褐色,有隔。老化菌丝多呈 锐角分枝,分枝处主枝与侧枝各形成一隔膜,呈现“∧”形。子囊壳黑色,球形或梨形,顶部 有一稍弯的颈。子囊无色,棍棒状,子囊内有8个平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线状 稍弯曲,有3~8个隔膜。取病根或叶鞘内侧组织小块放于乳酚油中加热透明,制成临时玻片观 察,注意组织表面有无黑褐色的匍匐菌丝,菌丝分枝是否呈锐角?挑取病部小黑点制片观察, 注意子囊壳的形状,子囊和子囊孢子特征。 (十)小麦散黑穗病( Ustilago nuda) 1症状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抽穗稍早。病穗外面初包被 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仅剩下穗轴。 2病原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麦穗上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略呈球形或近球形,浅 黄色至荼褐色,半边颜色较淡,表面生有微细突起。冬孢子萌发后产生先菌丝,先菌丝四个细 胞可分别长出单核分枝菌丝,但不产生担孢子 (十一)小麦腥黑穗病(网腥 tilletia caries;光腥 illetia foetida) 1症状主要在穗部表现症状。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増多,矮化程度及分蘖情况依品 种而异。病穗短直,颜色较健穗深,初为灰绿色,后变灰黄色,病粒较健粒短而胖,因而颖片 略开裂,露出部分的病粒(称菌瘿),初为暗绿色,后变灰黑色,如用手指微压,则易破裂,内 有黑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菌瘿因含有挥发性三甲胺,有鱼腥气味,所以称“腥黑穗病”。 2病原真菌。网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多为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深褐色,孢子表面有网纹 光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圆形,卵圆形和椭圆形,淡褐色至青褐色,孢子表面光滑,无网纹。腥黑 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先产生不分隔的管状担子,其顶端产生成束的长柱形担孢子,通常412 个,单核。不同性别的担孢子在担子上常结合成“H”形 (十二)小麦秆黑粉病或椭圆形,喙较短,1~10 个横膈膜,0~5 个纵隔膜。挑取病部霉层制片观察,注意病菌分生孢 子形状、颜色、分隔情况等特征。 (八)小麦纹枯病(Rizoctonia cerealis ) 1.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死苗、花秆烂茎、枯白穗等多种症状。返青拔 节后形成发病高峰,初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 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 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 常抽不出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田间湿度较大时,病 株基部可见白色菌丝团,后期可见褐色扁平状的菌核。观察病株基部,注意叶鞘及茎杆上病斑 形状和颜色,有无菌丝团和菌核?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病菌不产生任何类型的分生孢子,初生菌丝无色较 细,分枝处多缢缩变细。菌丝老熟后变褐变粗,分枝和隔膜增多。菌丝分枝与母枝之间几乎呈 直角。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成不同程度的褐色,表面粗糙,不规则。观察初生菌丝和老熟菌丝 玻片,注意其粗细、分隔、颜色等方面的差异。观察病部菌核,注意其形状、颜色等特征。 (九)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ms) 1.症状 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症状最为明显。苗期受害,根部变黑腐烂, 病苗叶片黄化,生长衰弱。拔节后茎基部 1~2 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 见的黑褐色菌丝层(即黑脚)。灌浆期病株常提早枯死,形成“枯白穗”。如土壤潮湿,在病株 基部叶鞘上生有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壳。观察病株基部和根部,注意根部是否变黑, 叶鞘内侧和茎杆上有无黑色菌丝层,叶鞘上有无黑色颗粒状物? 2.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真菌。病菌的匍匐菌丝粗壮,粟褐色,有隔。老化菌丝多呈 锐角分枝,分枝处主枝与侧枝各形成一隔膜,呈现“∧”形。子囊壳黑色,球形或梨形,顶部 有一稍弯的颈。子囊无色,棍棒状,子囊内有 8 个平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线状 稍弯曲,有 3~8 个隔膜。取病根或叶鞘内侧组织小块放于乳酚油中加热透明,制成临时玻片观 察,注意组织表面有无黑褐色的匍匐菌丝,菌丝分枝是否呈锐角?挑取病部小黑点制片观察, 注意子囊壳的形状,子囊和子囊孢子特征。 (十)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 1.症状 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抽穗稍早。病穗外面初包被 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仅剩下穗轴。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麦穗上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略呈球形或近球形,浅 黄色至茶褐色,半边颜色较淡,表面生有微细突起。冬孢子萌发后产生先菌丝,先菌丝四个细 胞可分别长出单核分枝菌丝,但不产生担孢子。 (十一)小麦腥黑穗病(网腥 Tilletia caries;光腥 Tilletia foetida ) 1.症状 主要在穗部表现症状。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矮化程度及分蘖情况依品 种而异。病穗短直,颜色较健穗深,初为灰绿色,后变灰黄色,病粒较健粒短而胖,因而颖片 略开裂,露出部分的病粒(称菌瘿),初为暗绿色,后变灰黑色,如用手指微压,则易破裂,内 有黑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菌瘿因含有挥发性三甲胺,有鱼腥气味,所以称“腥黑穗病”。 2.病原 真菌。网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多为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深褐色,孢子表面有网纹。 光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圆形,卵圆形和椭圆形,淡褐色至青褐色,孢子表面光滑,无网纹。腥黑 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先产生不分隔的管状担子,其顶端产生成束的长柱形担孢子,通常 4~12 个,单核。不同性别的担孢子在担子上常结合成“H”形。 (十二)小麦秆黑粉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