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 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一一 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 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美景。消尽了白雪而又 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 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 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 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⑦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在那个时刻,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 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 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读者》,2009年第15期) 14.全文的写作内容是月亮,但作者开篇却到太阳,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15.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分) “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16.第四段写“今年四月十日”的满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7.“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这句话触发了 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4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8.教师节快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自拟一副对联, 唱出你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6分) 19.阅读下面材料,用一个单句概括出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6分) 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 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 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 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 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 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 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美景。消尽了白雪而又 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 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 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 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⑦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在那个时刻,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 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 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读者》,2009 年第 15 期) 14.全文的写作内容是月亮,但作者开篇却到太阳,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 分) 15.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 分) “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16.第四段写“今年四月十日”的满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17.“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这句话触发了 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4 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8.教师节快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自拟一副对联, 唱出你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6 分) , 。 19.阅读下面材料,用一个单句概括出主要信息。(不超过 15 字)(6 分) 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 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 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 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