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兵配合作战。但直到5月20日左右,蒋还没有得到八路军为配合作战而切实行动的讯息。当天,王世 杰的日记也记载说:“晋南战事,我方损失颇重。共产党军队迄今仍无协同国军作战之行动,军部 方面甚愤慨。”[18] 5月21日,蒋约集各军政大员商议中条山撤兵问题,考虑到“敌以大兵力围攻,而共产党军队复 在后方相牵制”,“乃商定酌留两个军交阎(锡山)留守晋西,另酌留一部在晋南及胶东地区游 击,余均撤退渡河南岸”。[19] 《大公报》发表社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内称:“晋南战役,业已经过半个月之 久…而十八集团军集中晋北,迄今尚未与友军协同作战,则系事实。”“在国家民族的大义名分 之下,十八集团军应该立即参加晋南战役…我们谨代表国民舆论,作热诚激切之呼吁![20]” 当天晚上,周恩来即致函《大公报》负责人张季鸾与王芸生,“负责”地敬告他们:十八集团 军必定对敌作战,而且,“在贵报社论发表一周前,晋南白晋公路一段即为第十八集团军部队袭 占,停止通车;其他敌区战事尚在发展,只因远在敌后,电讯联络困难,此间遂不得按时报道”。 同时,“十八集团军作战地界,奉命不与友军混杂,免致引起误会。我们现在仍守漳河之线,未入 林县一步”[3]。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周恩来说的因“电讯联络困难”使得前方战报不能及时 予以报道:二是八路军有意要与友军划界作战,以免混杂而引起误会,而且是“奉命”如此。 23日,《大公报》将周恩来的来信全文发表,并再次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前天的评论,其实 只一句话,就是期待十八集团军将协同作战的事实尽速表现出来。我们愿声明,只要有此事实,就 满意了,且并不苛求或奢望一定有大的战果”[2。由此可知,《大公报》在意的是一种事实:中 共出兵打击日本的事实,而并不在意其战果。这种事实恰可以证明中共与日军有没有妥协,这一点 正是日苏中立条约签订以后朝野各界最怀疑中共的地方,也是蒋介石说如果中共不打敌,则从政治 上打击中共的着眼点所在。5月23日,黄炎培等人公电毛泽东等,“请速与中央军协力抗敌,御西犯 敌军,间执谗慝”。也就是说,中间派确实出来说话了,呼吁中共出兵助战。正因为如此,毛泽东 和周恩来都强调八路军必定对敌作战,因为中共深知如果不打日军,将给自己的政治形象带来严重 的伤害。 23日的《大公报》社论还敦促中共“拥护国民政府”。26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出:这是国 民党的第二个将军(第一个问我们是否配合作战,第二个问我们是否拥护国家中心,都是向我们将 军)。毛同意周恩来的意见:暂时置之不理[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