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13年第6期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215期) 心理研究 “幸福悖论”的积极心理学思考: 我们如何更加幸福 王 岩 摘要:幸福悖论在发达国家是经济足够发达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出现的“幸福 悖论”现象虽然表现为不随经济发展而幸福感增高的所谓“悖论”,但深入分析后发现, 经济不够发达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客观经济 因素而忽视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们的攀比心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可持续模型 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改善环境因素,如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社会保障、 调整分配机制等;二是改善主观意识活动,如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变国民生产总 值为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个体自身的意向性努力(如运用积极的思想、投入地做事、提 升身体健康、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等),多方位多手段让我们更加幸福。 关键词:幸福饽论;伊斯特林悖论;积极心理学;幸福;GDP;GWB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6-0136-10 文章《经济增长极大提高人们的快乐吗》中提出 一、引言 的。[2]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3] [4]这种现象违反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财 中国经济以大于8%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 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一经提出便引 从1990年到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 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总额己经增长了至少4倍。[1]人们希望,幸福感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 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是人们感到,手 型期,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发展到3,000美元的 里的钱多了,幸福感却没增长多少。这种现象被 时候,就会产生剧烈的社会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就 称为幸福悖论,又称为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不再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Paradox),或“幸福一收入之谜”(Happiness- [5]伊斯特林和其合作者在2012年发表在美国科 income paradox),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学院刊上[1]的对中国1990年到2010年长达20 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在l974年的 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收入增长了, 收稿日期:20130320 作者简介:王岩,女,山西朔州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讲师,心理学博士。(北京100048) 136 C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13 年第 6 期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总第 215 期) 心理研究 “幸福悖论”的积极心理学思考: 我们如何更加幸福 王 岩 摘 要: 幸福悖论在发达国家是经济足够发达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出现的“幸福 悖论”现象虽然表现为不随经济发展而幸福感增高的所谓“悖论”,但深入分析后发现, 经济不够发达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客观经济 因素而忽视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们的攀比心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可持续模型 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改善环境因素,如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社会保障、 调整分配机制等; 二是改善主观意识活动,如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变国民生产总 值为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个体自身的意向性努力( 如运用积极的思想、投入地做事、提 升身体健康、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等) ,多方位多手段让我们更加幸福。 关键词: 幸福悖论; 伊斯特林悖论; 积极心理学; 幸福; GDP; GWB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9142( 2013) 06 - 0136 - 10 收稿日期: 2013-03-20 作者简介: 王岩,女,山西朔州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讲师,心理学博士。( 北京 100048) 一、引言 中国经济以大于 8% 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 从 1990 年到 2009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 总额已经增长了至少 4 倍。[1]人们希望,幸福感 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是人们感到,手 里的钱多了,幸福感却没增长多少。这种现象被 称为幸福悖论,又称为伊斯特林悖论( Easterlin Paradox) ,或“幸 福—收 入 之 谜 ”( Happiness￾income paradox) ,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理查德·伊斯特林( Richard Easterlin) 在 1974 年的 文章《经济增长极大提高人们的快乐吗》中提出 的。[2]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3] [4]这种现象违反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财 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一经提出便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 型期,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发展到 3,000 美元的 时候,就会产生剧烈的社会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就 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不再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5]伊斯特林和其合作者在 2012 年发表在美国科 学院刊上[1]的对中国 1990 年到 2010 年长达 20 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收入增长了, 631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