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 们眼前的教训,我们尚不能学吗?”“这种力量我们何不据为己有?何必委之于敌人?我们所须 行的就是耕者有其地”。①应当承认,蒋廷黻的目光是尖锐的,然而,他虽苦口婆心,国民党却 不听。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亡前夕,台湾的《公论报》有文章质问说:中共的胜 利主要源于它实践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请问国民党,你所以没能实践民生主义,“是自已走错 了路,还是政党的性质与主义不能相容呢?”②败退到台湾后的蒋介石,曾问以反共著称的叶青: 国民党何以败?叶青的回答是:因为没有实施孙中山先生之民生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③从蒋 廷黻到叶青,先后指出了国民党的致命伤在于得不到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支持。新近台湾一 位资深学者在学术讨论会上更指出:国民党到台湾后所以能成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是因 为高官们的土地都在大陆,现在是革别人的命,没有负担。④公正的舆论与国民党的几代学人, 也都承认国共成败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再次证明了历史真相与历史认知所具有的客观真理性, 从来都容不得随意篡改。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固然有多种原因,但除了极个别人有政治企图、欲借歪曲历史否 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之外,多数人就其主观因素而言,主要有三。 一是对当下中国的时代性缺乏正确的体认。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虽有失 绝对化,但不乏辩证思维。人们对历史或历史问题进行思考,总会有一个观察点或出发点,它 归根结底是与人们对身在其中的当下时代的体认紧密相关。1901年,梁启超发表《过渡时代 论》,认为其时中国正处于舍旧趋新的过渡时代,孕育着大希望,同时也隐藏着大“危险”,这 就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是否正确,将决定国家与国人的成败祸福:“故倡率国民以就此途者,荀 有不为之择一最良合宜之归宿地,则其负民也实甚。世界之政体有多途,国民之所宜亦有多途。 天下事固有于理论上不可不行,而事实上万不可行者,亦有在他时他地可得极良之结果,而在 此时此地反招不良之结果者。作始也简,将毕也巨。”⑤因之,他强调过渡时代的政治家与国民 必须具备三大品格:“冒险性”、“忍耐性”与“别择性”,其中又以“别择性”最为重要。耐人 寻味的是,当下中国也常被称为“改革期”、“转型期”、“过渡期”,这虽不无道理,但要看到它 与梁启超所说的“过渡时代”,名同实异,不可同日而语。在梁看来,其时中国面临的是一场 “去所厌离之旧界”而追寻西方“新界”,即改弦更张的社会大变革。而当下中国的改革却是在 原有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与所谓改辙易帜渺不相涉。不过,梁 启超关于过渡时代存在大“危险”和尤其需要重视“别择性”的观点,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质言之,能否正确体认当下中国的时代性,同时又不忘梁启超的警示,这将深刻影响人们对待 历史的态度。1990年4月,胡乔木主持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在讨论提纲时,他发表了 以下意见:“70年要贯穿一个思想,就是中国要搞革命,要搞建设,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 实际怎么结合起来要进行探索,要靠中国人自己来了解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下正确的决心。这 ①蒋廷黻:《民族主义不够》,《大公报》1935年9月15日,引自蔡乐苏主编:《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 晚清至民国卷下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92、493页。 ②《军事以外的战争》,《公论报》1949年4月28日。 ③陈鹏仁:《台湾土地改革为何成功?》,《中国国民党一大暨第一次国共合作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研究会主办,中山市委市政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 办,2014年11月。 ④陈鹏仁:《台湾土地改革为何成功?》,《中国国民党一大暨第一次国共合作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 材料》。 ⑤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1页。 ·15·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历 史虚 无主 义评析 们 眼前 的教 训 , 我们 尚 不能 学 吗? ” “这 种 力 量 我们 何 不据 为 己 有 ? 何必 委之 于敌 人? 我 们所 须 行 的 就是耕 者有其地 ” 。 ① 应 当 承认 , 蒋廷 黻 的 目 光 是 尖锐 的 , 然 而 , 他 虽 苦 口 婆心 , 国 民 党却 不 听 。 1 9 4 9 年 4 月 , 国 民 党政 权 在大 陆覆 亡 前夕 , 台 湾 的 《 公 论报 》 有 文 章 质 问 说 : 中 共 的 胜 利 主要 源 于它 实践 了孙 中 山 的 民 生 主 义 ; 请问 国 民 党 , 你所 以 没能 实践民 生 主 义 , “ 是 自 己 走 错 了 路 , 还是 政党 的 性质 与 主 义不 能相 容 呢 ? ” ? 败退 到 台湾 后 的 蒋介 石 , 曾 问 以 反共 著称 的 叶 青 : 国 民 党何以 败 ? 叶 青 的 回 答是 : 因 为 没 有实 施孙 中 山 先 生之 民 生 主义 , 实行 耕者 有其 田 。 ③ 从蒋 廷 黻 到叶 青 , 先后 指 出 了 国 民 党 的 致 命伤 在 于得 不 到 民众 尤 其是 广 大农 民 的 支 持 。 新 近 台 湾 一 位 资 深学者 在学术 讨论会上 更指 出 : 国 民 党 到 台 湾 后 所以 能成 功 实 行耕 者 有 其 田 的 政 策 , 是 因 为 高 官们 的 土 地都 在 大陆 , 现在是 革别人 的 命 , 没 有 负 担 。 ? 公正 的 舆论 与 国 民党 的几 代 学 人 , 也 都承认 国 共成败 有 其 内 在 的 必 然 性 , 再次证 明 了 历 史 真 相 与 历 史认 知 所具有 的 客观 真 理 性 , 从来都 容不 得随意 篡改 。 当 下历 史虚无 主义 的泛 起固 然 有多 种 原 因 , 但除 了 极 个 别 人 有 政治 企 图 、 欲 借歪 曲 历 史 否 定 中 国 共产 党执政 的合法性 之外 , 多 数人就 其主 观 因 素 而言 , 主要 有三 。 一 是对 当 下 中 国 的 时代 性缺 乏 正确 的 体 认。 克 罗 齐 的 名 言 “ 一 切 历 史 都 是 当 代 史 ” 虽 有 失 绝 对化 , 但不乏辩 证思 维 。 人们 对 历史 或历 史 问 题进行思 考 , 总 会有一 个 观 察 点 或 出 发点 , 它 归 根结 底 是 与 人 们 对 身 在 其 中 的 当 下 时 代 的 体 认 紧 密 相 关。 1 9 0 1 年 , 梁启 超 发 表 《 过 渡 时代 论 》 , 认为 其时 中 国 正处于 舍 旧 趋 新 的 过 渡 时 代 , 孕 育 着 大 希望 , 同 时 也 隐 藏 着大 “ 危 险 ” , 这 就 是对未来 道路的 选择 是否 正 确 , 将 决定 国家 与 国 人的 成败祸福 : “ 故倡 率国 民 以 就 此途者 , 苟 有 不 为 之择 一 最 良合宜 之归 宿地 , 则其负 民 也实 甚 。 世 界之 政体有 多途 , 国 民 之所 宜亦 有 多 途 。 天 下事 固 有 于 理论上不 可不 行 , 而 事实 上 万 不 可行 者 , 亦 有 在 他 时他 地可 得极 良 之结 果 , 而 在 此 时此 地反 招不 良 之结 果者 。 作始 也简 , 将 毕 也 巨 。 ” ⑤ 因 之 , 他强 调 过 渡 时代 的政 治 家 与 国 民 必 须具备三 大品 格 : “ 冒 险 性 ” 、 “ 忍 耐性 ” 与 “ 别 择 性 ” , 其 中 又 以 “ 别 择 性 ” 最 为重要 。 耐 人 寻 味 的是 , 当 下 中 国 也 常被 称为 “ 改革期 ” 、 “ 转 型 期 ” 、 “ 过渡期 ” , 这虽 不无 道 理 , 但 要 看 到 它 与 梁启 超所说 的 “ 过 渡 时 代 ” , 名 同 实 异 , 不可 同 日 而 语 。 在 梁 看 来 , 其时 中 国 面 临 的 是 一 场 “ 去所厌离 之 旧 界 ” 而追 寻 西方 “ 新界 ” , 即 改 弦 更 张 的 社 会 大 变 革 。 而 当 下 中 国 的 改 革却 是 在 原 有 的社 会 主 义革 命与 建设 基 础上 的 进 一 步深化 与 发 展 , 与 所 谓 改 辙 易 帜 渺不 相 涉 。 不 过 , 梁 启 超关于过 渡时代 存在 大 “ 危 险 ” 和 尤 其需 要重 视 “ 别 择 性 ” 的 观 点 , 在今 天 仍有 其现 实 意 义 。 质 言之 , 能 否正确 体认当 下 中 国 的 时 代 性 , 同 时 又 不 忘 梁启 超 的 警示 , 这 将深 刻 影 响 人们 对 待 历 史 的 态度 。 1 9 9 0 年 4 月 , 胡 乔木 主 持编 写 《 中 国共产党 的七 十年 》 , 在讨论 提 纲 时 , 他 发表 了 以 下意见 : “ 7 0 年要 贯穿一 个思 想 , 就是 中 国要 搞革命 , 要 搞建设 , 马 列 主义 基本 原理 同 中 国 的 实 际怎 么 结 合起来要进 行探索 , 要 靠 中 国 人 自 己 来 了 解 情 况 , 在 这个 基 础 上 下 正 确 的 决 心 。 这 ① 蒋廷黻 : 《 民 族 主义不 够 》 , 《 大 公报》 1 9 3 5 年 9 月 1 5 日 , 引 自 蔡乐 苏 主 编 : 《 中 国 思 想 史 参考资 料集 》 晚 清 至 民 国 卷下 编 , 北 京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社 , 2 0 0 5 年 , 第 4 9 2 、 4 9 3 页 。 ② 《 军事 以 外 的 战 争 》 , 《 公论报 》 1 9 4 9 年 4 月 2 8 日 , ③ 陈 鹏 仁 : 《 台 湾 土地改革 为何成功 ? 》 , 《 中 国 国 民 党 一 大 暨第一 次 国 共合作成立 9 0 周 年 学 术研 讨会会议 材 料 》 , 中 国 社会科学 院 近代 史 研究所 、 孙 中 山 研究 会主 办 , 中 山 市 委 市 政 府 、 孙 中 山 故 居 纪 念 馆 承 办 ’ 2 0 1 4 年 1 1 月 。 ④ 陈 鹏仁 : 《 台 湾 土 地改革 为何成功 ? 》 , 《 中 国 国 民 党 一 大 暨第 一 次 国 共合作成立 9 0 周 年 学 术研 讨会会议 材 料 》 。 ⑤ 梁启 超 : 《 饮冰 室 合集 ? 文 集 》 第 6 册 , 北 京 : 中 华书 局 , 1 9 8 9 年 , 第 3 1 页 。 ? 1 5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